雲家曾出過本朝第一位太後。
因為大魏的第二個皇帝是雲皇後的親子。所以說,現在的皇室成員們都跟雲家是實打實的親戚。
但是,這都屬於老黃曆了。
眾所周知,皇室裏親父子、親兄弟互相殘殺的例子都數不勝數,又有哪個皇帝會因為已經換了好幾輪的血緣而去捧著雲家呢?
更何況,雲家後代也沒個能頂事的子孫,不需別人打壓,他們自己就把自己給玩沒落了。
所以現在的雲家既沒了爵位,也沒了官位,若不是他家真的跟皇帝們沾著親,恐怕連後也會沒了。
可即便是這樣的情況,雲歈此前依舊高傲,甚至娶高嫻進門時還有好一陣子是看不上這個妻子的,覺得她出身太低、配不上自己。直到後來,高嫻把雲家再度帶上正軌,雲歈才逐漸收起自己的狂妄。
可讓高嫻沒想到的是,到最後她居然還是沒看住雲歈,讓這家夥險些把一家子都給害了!
但好在經過她前段時間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個很大的成果,不然就雲歈辦出的這次蠢事,她還真不知道要怎麽給他善後了!
隻是本是討功勞的事情現在成了贖罪用的,這讓高嫻的心裏還是出現了落差。
都怪她丈夫!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長公主,臣婦的夫家是章獻皇後的母家,而章獻皇後曾經很是支持安陽大長公主做輔政公主,故而安陽大長公主創立了長公主監國製後,便將一些東西放於雲氏,還曾留下一道密旨,可保雲氏永享榮華!”
高嫻說的這些,都是她進門後,還沒死的公公告訴她的,順便還告訴了她,當年安陽大長公主給他家的寶貝藏在了哪裏,對她說,若是雲家後代有不孝子孫做錯了事,這東西就是保命的!
高嫻出身低,這些話進門前從未聽過,故而快要死了的公公告訴她時,她便馬上相信了。
畢竟從前雲家真的是一等勳貴,也是安陽大長公主創立長公主監國製的支持者,給他家留個保命的物件再正常不過了。
而且那時公公性命垂危,出氣多進氣少,也實在沒必要騙她。
隻是雲家到底遠離皇室有些久了,高嫻也沒當過皇親國戚,她不確定昌安長公主對這話是否會信。
偷偷看了下昌安長公主,卻見她仍舊麵色平靜,根本看不出什麽來。
於是心裏不免更為忐忑,接下來的話也不知道該怎麽說了。
昌安看著平時那麽雷厲風行的一個人,此時因為受丈夫牽連而在自己麵前變得這麽畏首畏尾,實在是不大好受,於是也稍稍放鬆了一些,對她點點頭,道:“接著說。”
“是!”
受到了鼓勵,高嫻立刻接著說道:“不敢隱瞞公主,臣婦曾有意去尋找過這祖傳的寶物,可找到後卻大失所望,裏麵竟然是空的!”
昌安長公主瞬間坐直了身子!
這邊高嫻還在繼續道:“臣婦當時很慌,直覺先父應該不會欺騙臣婦,想來祖上確實有寶物在的!於是臣婦幾番追問夫君,後來才知道,那寶物原來已經被婆母用掉了!”
昌安突然想起兒時,曾聽得說雲家主母進宮求見父皇的事情,原來竟是那時的事嗎?
怪不得,當時聽母後與母妃閑語,奇怪父皇對雲家那般生氣,最後卻隻拔了他家的爵位。
所以雲家到底是獻出了怎樣的寶物,居然讓父皇都能這般放過?
高嫻也好似看出了昌安的疑惑,隻是她嫁進雲家時,婆母已不在了,對寶物就算是在好奇,如今也是找不到了。
故而又道:“請長公主恕罪!臣婦至今也不知道那寶物究竟是什麽。隻是經此一事,臣婦覺得既然家裏已經沒了這麽重要的東西,長公主又將夏蓮姑娘嫁給小叔,臣婦實在覺得還是要報答公主的大恩!”
“可思來想去也沒有個好主意,故而臣婦便去翻了先人舊記,終於讓臣婦有了一個方向!”
“安陽大長公主創立長公主監國製之時,曾同步創建了宮內女官,從宮女中選出出色之人,教導她們學習,學成之後,再通過考核選拔,將有才之人調到輔政公主身邊伺候,而隨著當朝監國長公主一起理政的那位,便是內舍人。”
說到這裏,高嫻突然跪下了。
昌安問她:“你這是何意?”
高嫻道:“接下來臣婦的話可能會冒犯聖人,但臣婦內心絕無任何輕視之意,還望公主能夠恕罪!”
昌安給馮月兒使了個眼色,馮月兒當即便走過去扶起了高嫻,勸道:“雲夫人這是何意?我們公主一向心善,不然夫人今日貿然來府,也不能此時還能得見公主啊!夫人有話不妨直說,不然夫人話都沒說,又怎知我們公主會生氣呢?”
高嫻見昌安這般並不接招,也不敢再耍任何心機,唯唯諾諾之後隻得繼續道:
“先帝朝時的永和大長公主是迄今最後一位監國公主。雖然大長公主後來還將常寧大長公主和安和大長公主作為繼承的監國公主進行培養,但兩位公主到底是天妒紅顏,在永和大長公主離世後也很快走了,沒能成為真正的監國公主。”
“所以最後一任的內舍人,便是曾伺候過永和大長公主的人。”
“監國公主斷了傳承,內舍人及宮中女官們也都陸陸續續離開了宮內,外界多說她們已經身故,但直到臣婦翻閱府內的先人筆記時才知道,最後一任內舍人居然還在人世!”
“先人筆記記載,最後一任內舍人名叫嚴塵,幼時入宮,十歲被選入女官局,十六歲被調到永和大長公主身邊伺候,二十歲成為內舍人,二十五歲,也就是永和大長公主去世前一個月,出宮嫁人,因為本人被改了姓名,又嫁到了京外,所以在永和大長公主離世後,並沒有多少人還記得去尋她。”
“後來更是因為長公主監國製沒了,這位內舍人也便跟著沒了音訊。”
“但臣婦想著這到底是曾陪著永和大長公主理政的人,才華定是出眾才能成為內舍人。如果這位能夠陪伴在長公主身邊,那對朝政來說也不是多有益處?”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臣婦不久前終於找到了這位內舍人,她如今人在永濟府,嫁的夫家姓孟。”
因為大魏的第二個皇帝是雲皇後的親子。所以說,現在的皇室成員們都跟雲家是實打實的親戚。
但是,這都屬於老黃曆了。
眾所周知,皇室裏親父子、親兄弟互相殘殺的例子都數不勝數,又有哪個皇帝會因為已經換了好幾輪的血緣而去捧著雲家呢?
更何況,雲家後代也沒個能頂事的子孫,不需別人打壓,他們自己就把自己給玩沒落了。
所以現在的雲家既沒了爵位,也沒了官位,若不是他家真的跟皇帝們沾著親,恐怕連後也會沒了。
可即便是這樣的情況,雲歈此前依舊高傲,甚至娶高嫻進門時還有好一陣子是看不上這個妻子的,覺得她出身太低、配不上自己。直到後來,高嫻把雲家再度帶上正軌,雲歈才逐漸收起自己的狂妄。
可讓高嫻沒想到的是,到最後她居然還是沒看住雲歈,讓這家夥險些把一家子都給害了!
但好在經過她前段時間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個很大的成果,不然就雲歈辦出的這次蠢事,她還真不知道要怎麽給他善後了!
隻是本是討功勞的事情現在成了贖罪用的,這讓高嫻的心裏還是出現了落差。
都怪她丈夫!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長公主,臣婦的夫家是章獻皇後的母家,而章獻皇後曾經很是支持安陽大長公主做輔政公主,故而安陽大長公主創立了長公主監國製後,便將一些東西放於雲氏,還曾留下一道密旨,可保雲氏永享榮華!”
高嫻說的這些,都是她進門後,還沒死的公公告訴她的,順便還告訴了她,當年安陽大長公主給他家的寶貝藏在了哪裏,對她說,若是雲家後代有不孝子孫做錯了事,這東西就是保命的!
高嫻出身低,這些話進門前從未聽過,故而快要死了的公公告訴她時,她便馬上相信了。
畢竟從前雲家真的是一等勳貴,也是安陽大長公主創立長公主監國製的支持者,給他家留個保命的物件再正常不過了。
而且那時公公性命垂危,出氣多進氣少,也實在沒必要騙她。
隻是雲家到底遠離皇室有些久了,高嫻也沒當過皇親國戚,她不確定昌安長公主對這話是否會信。
偷偷看了下昌安長公主,卻見她仍舊麵色平靜,根本看不出什麽來。
於是心裏不免更為忐忑,接下來的話也不知道該怎麽說了。
昌安看著平時那麽雷厲風行的一個人,此時因為受丈夫牽連而在自己麵前變得這麽畏首畏尾,實在是不大好受,於是也稍稍放鬆了一些,對她點點頭,道:“接著說。”
“是!”
受到了鼓勵,高嫻立刻接著說道:“不敢隱瞞公主,臣婦曾有意去尋找過這祖傳的寶物,可找到後卻大失所望,裏麵竟然是空的!”
昌安長公主瞬間坐直了身子!
這邊高嫻還在繼續道:“臣婦當時很慌,直覺先父應該不會欺騙臣婦,想來祖上確實有寶物在的!於是臣婦幾番追問夫君,後來才知道,那寶物原來已經被婆母用掉了!”
昌安突然想起兒時,曾聽得說雲家主母進宮求見父皇的事情,原來竟是那時的事嗎?
怪不得,當時聽母後與母妃閑語,奇怪父皇對雲家那般生氣,最後卻隻拔了他家的爵位。
所以雲家到底是獻出了怎樣的寶物,居然讓父皇都能這般放過?
高嫻也好似看出了昌安的疑惑,隻是她嫁進雲家時,婆母已不在了,對寶物就算是在好奇,如今也是找不到了。
故而又道:“請長公主恕罪!臣婦至今也不知道那寶物究竟是什麽。隻是經此一事,臣婦覺得既然家裏已經沒了這麽重要的東西,長公主又將夏蓮姑娘嫁給小叔,臣婦實在覺得還是要報答公主的大恩!”
“可思來想去也沒有個好主意,故而臣婦便去翻了先人舊記,終於讓臣婦有了一個方向!”
“安陽大長公主創立長公主監國製之時,曾同步創建了宮內女官,從宮女中選出出色之人,教導她們學習,學成之後,再通過考核選拔,將有才之人調到輔政公主身邊伺候,而隨著當朝監國長公主一起理政的那位,便是內舍人。”
說到這裏,高嫻突然跪下了。
昌安問她:“你這是何意?”
高嫻道:“接下來臣婦的話可能會冒犯聖人,但臣婦內心絕無任何輕視之意,還望公主能夠恕罪!”
昌安給馮月兒使了個眼色,馮月兒當即便走過去扶起了高嫻,勸道:“雲夫人這是何意?我們公主一向心善,不然夫人今日貿然來府,也不能此時還能得見公主啊!夫人有話不妨直說,不然夫人話都沒說,又怎知我們公主會生氣呢?”
高嫻見昌安這般並不接招,也不敢再耍任何心機,唯唯諾諾之後隻得繼續道:
“先帝朝時的永和大長公主是迄今最後一位監國公主。雖然大長公主後來還將常寧大長公主和安和大長公主作為繼承的監國公主進行培養,但兩位公主到底是天妒紅顏,在永和大長公主離世後也很快走了,沒能成為真正的監國公主。”
“所以最後一任的內舍人,便是曾伺候過永和大長公主的人。”
“監國公主斷了傳承,內舍人及宮中女官們也都陸陸續續離開了宮內,外界多說她們已經身故,但直到臣婦翻閱府內的先人筆記時才知道,最後一任內舍人居然還在人世!”
“先人筆記記載,最後一任內舍人名叫嚴塵,幼時入宮,十歲被選入女官局,十六歲被調到永和大長公主身邊伺候,二十歲成為內舍人,二十五歲,也就是永和大長公主去世前一個月,出宮嫁人,因為本人被改了姓名,又嫁到了京外,所以在永和大長公主離世後,並沒有多少人還記得去尋她。”
“後來更是因為長公主監國製沒了,這位內舍人也便跟著沒了音訊。”
“但臣婦想著這到底是曾陪著永和大長公主理政的人,才華定是出眾才能成為內舍人。如果這位能夠陪伴在長公主身邊,那對朝政來說也不是多有益處?”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臣婦不久前終於找到了這位內舍人,她如今人在永濟府,嫁的夫家姓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