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一位身著一襲寬鬆素樸長袍的儒生出現在了岸邊。


    他用黑色的絲帶束起發髻,發絲間或有幾縷銀白也被他一絲不苟地束進了黑發裏。


    此時他望著手裏竹簡上的墨字,喃喃念道:“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


    “這位是?”倉頡也望向這名高冠博帶的夫子,感受到他身上那熟悉的文氣。


    “這位,是距您兩千多年後的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卿,是他第一次在自己著作《荀子·解蔽》裏提到了您的名字和功績。”


    “哈哈哈哈,那就多謝這位荀先生了!”倉頡望著岸上漸遠的身影,也對著岸上做了部族的禮儀。


    隨著小舟漸漸漂流,又一位身影漸漸在岸上的濃霧中慢慢顯露出來,如神龍見首不見尾。


    他頭戴華貴的高冠,站在高處,手中握著一卷竹簡,正朗聲吟誦著詩文。他腰間的精致帶鉤上鑲嵌的寶石,在清風的吹拂下與他的無形卻有質的聲音一同搖曳生輝。


    倉頡再次好奇地望向那位華服青年,殷陽便解釋道:“那是淮南王劉安,生活在您之後的2600年,西漢時期。他集結門客編纂了《淮南子》,其中記載了您的偉業。”


    隨著小舟緩緩靠近,劉安那抑揚頓挫的朗誦聲清晰傳來:“天下有能持之者,有能治之者也。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龍登玄雲,神棲昆侖,能愈多而德愈薄矣。”


    倉頡聽後,笑著擺了擺手,謙虛地在線科普:“這位後輩,太過誇讚了,什麽天雨粟,粟米肯定地上長的,當不得真的。”


    但殷陽注意到,倉頡的笑容中,眼角的皺紋都洋溢著喜悅,甚至露出了後槽牙。


    不遠處,另一位身影出現在視野中,他穿著樸素的交領右衽灰色麻布長袍,腰間係著簡單的布帶,正坐在書桌前,專注地揮毫書寫。


    “這位是東漢時期的許慎,距您身後2800年。他著有《說文解字》,對您的造字學說進行了深入的總結與歸納,同樣對您的貢獻推崇備至。”


    許慎的聲音中充滿了敬仰之情,慨然吟誦到:“倉頡見鳥獸蹄遠之跡,知今之可相別異也,構造書契!”


    聲音流蕩在歲月之山的幽穀中,久久迴蕩不息。


    倉頡閉目,似乎在仔細咀嚼著這後輩的文字,良久之後才睜眼感慨地說:“僅憑此言,我便能與這位後輩心靈相通了。”


    “倉頡龍顏侈侈,四目靈光,實有睿德,生而能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


    “後世尊您為‘字聖’,受萬世華夏子孫敬仰。”殷陽也傳達著後世對前輩的思念與追憶。


    直播間的彈幕此時再次掀起了討論的熱潮。


    【太美了!這意境,這文化傳承,倉頡一定會感到欣慰!】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為能教授這樣深厚的文化而自豪!】


    【我是學服裝設計的,這演員的服裝太考究了,簡直和曆史記載一模一樣!】


    隨著小舟漸行漸遠,倉頡向岸上的兩位後輩揮手告別,他們的身影在曆史的長河中漸行漸遠,但倉頡的造字偉業,卻永遠鐫刻在了中華文明的豐碑上。


    【我是服裝專業畢業的,現在在古風漢服圈工作,你們注意到這幾個演員了嗎?我怎麽覺得殷陽是穿越迴去的?倉頡的曆史太久遠沒有記載,可無論是劉安還是許慎,這兩人的服化道竟然和沈從文《中國古代服裝研究》中的記錄分毫不差!這服裝也太考究了吧?】


    倉頡望著岸上遠去的後輩,也與之揮手作別。


    在現代的文字博物館內,殷陽帶領著倉頡穿梭於曆史的長河,他們來到了一個專門展示漢字發展史的展區。這裏,從最早的甲骨文開始,詳盡地記錄了漢字的每一次變革和演進。


    導遊正站在一塊巨大的展示板前,向一群聚精會神的遊客講述著:“漢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這是我們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漢字形式,主要用於商朝的占卜活動。看這些刻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雖然簡樸,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表意功能。”


    隨著導遊的指引,遊客們的目光轉向了旁邊的金文展示區。“金文,又稱銘文,主要刻在青銅器上,其字體比甲骨文更加規範和圓潤。這些文字見證了周朝的禮樂文化和封建製度的確立。”


    倉頡聆聽著導遊的解說,眼中流露出對後世智慧的讚許。他看到了自己的造字初衷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不斷演變,從簡單的象形到複雜的會意,再到形聲結合的創新,每一步都是漢字發展的見證。


    “我國是文明古國,也是文明強國,但萬事有枯有榮,我們也曾經經曆過多次亡國滅種的危機,但正因華夏獨樹一幟的強大向心力和至柔的包容堅韌,在無數仁人誌士的前赴後繼中保護著中華文明從風雨飄搖中堅持了出來!”


    “有形的我們形體會被消滅,無形的中國精神長存。而中國,就是偽裝成國家的文明!若文字在,華夏雖亡猶存!若文字亡,華夏雖存猶亡!”


    導遊從兜裏掏出一塊雷擊木做的驚堂木啪的一拍地麵!慷慨激昂地進入狀態講起了評書:“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老馬曾說曆史是螺旋形上升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漢字經曆了小篆、隸書、楷書等多種形式的演變。每一種書體的出現,都反映了社會變遷和文化發展的需求。比如楷書,因其字形規整、易於書寫和識別,成為了現代漢字的標準字形。”


    而殷陽和倉頡就在旁邊默默地聽著。


    此時導遊突然停了下來,望著眼前的年輕人笑道:“各位知道,倉頡先祖創造的文字相比其他文明文字來說,區別在哪裏嗎?”


    “其他文明的文字是字母語言,而我們是象形語言?”


    “不錯!你說的很對,可是,你們有沒有意識到,字母語言和象形語言的區別在哪裏?”


    此時屏幕裏,眾人也開始議論紛紛。


    【字母語言,就是以音節語言為主吧?比如英文是二十六個字母,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來表達單詞和詞義。】


    【對啊,不過英語好難!還是中文簡單!】


    【前麵的,你錯了!你認為中文簡單,是因為你第一語言就是中文,為什麽英語是國際語言?恰恰就是因為英語是一種簡單語言,門檻最低,所以才普適化,而我們的中文講究微言大義,歪果仁是很難理解中文的含義的!】


    此時殷陽突然意識到了什麽,望向倉頡。


    古人真是....太厲害了!在倉頡麵前,殷陽與和伏羲麵前一樣,保持著自己絕對的尊重與謙卑!


    不要以為自己是現代人就會超越古人。


    古人隻是知識沒有現在多,那是因為曆史條件決定了他們沒有報紙,沒有網絡。


    可如果在同一起跑線,現代社會大多數人都是沒有古人中這些聖賢聰明的!


    所以古人沒有知識,但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即使沒有知識,隻要遇到了好環境,就能獲得知識,並能把知識互相串聯形成思維體係!


    此時導遊笑著對麵前議論紛紛的遊客說道。


    “一個文明的文字被創作出來,不僅僅隻是代表著符號,它其實代表著這個文明對天地萬物的認知!而考古學家通過這些語言,就能推測出這個文明的發展程度,造字水平是文明程度的鏡子。”


    我們當今通行的所有語言,按結構其實可以分為三種,分別為一維語言,二維語言,三維語言。”


    “西歐語係的字母語言為一維語言,比如英語、拉丁語。”


    “而象形字是二維語言,結構包括上下、左右,比如我們使用的甲骨文演變而來的漢字。這意味著當年倉頡祖宗造字時,當時的認知水平已經能夠達到空間結構的水平。不要以為這種認知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大家想必清楚,即使在如今,很多原始部落還存在著人祭的情況。”


    “而世界上還有一個文明是三維語言,那就是瑪雅文明,他們的文字不僅有左右上下,甚至有前後,它們的一個字符可以通過多角度來看,就像是看一幅立體的畫一樣去領會它的意思!可惜的是,這麽靈性的文明被西方侵略者野蠻的槍炮給滅亡了,,,,”


    “所以各位明白我們使用的漢字有多麽美妙,倉頡祖先造字時有多麽驚才絕豔了吧!”


    “華流才是最屌的!”


    隨著導遊激動的說出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想法。


    這句話也滿布於所有直播這場節目的彈幕上!


    幾億條來自大江南北海洋東西的彈幕此時全都整齊一致地自右向左地衝刷著屏幕!


    如萬龍西行!


    【媽的!太燃了!我要騎著隔壁家的狗出去溜一圈!】


    【你滾蛋!我家狗自己都不夠用!你怎麽不騎你家豬去!】


    【周董果然是預言家!華流是最吊的!】


    【下個二十年!絕對是中華文明大放異彩的天下!我說的!誰讚成?誰反對!】


    在圖書館會議廳裏,一片安靜。


    畢竟作為學者給人的印象就是冷靜睿智。


    突然一位眼角不斷顫抖的年輕學者大吼了一聲:“華流是最吊的!”


    鄭館長站了起來,正準備阻止他擾亂氣氛。


    陳老爺子卻突然把他攔住了。


    “至情至性,方為君子。年輕人勇於表達自己對文化的熱愛,是為真,修行求真,隻要不偏執,有什麽不好的?”


    陳老爺子,這位一向以“每逢大事有靜氣”著稱的長者,此刻竟然也左手緊握拐杖,右手揮舞著拳頭指向天空。


    他深唿吸一口氣,隨即大聲呐喊到:“華流是最吊的!”


    他的唿喊如同燎原之火,點燃了在場每一位學者心中的激情。這些學者,平日裏總是以冷靜、理性的形象示人,但今天,他們不再掩飾內心的自豪與激動。


    “最吊的!最吊的!”


    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研究中華文化的道路上,曾遭受過種種不公與誤解。有的學者曾在國際學術會議上,麵對那些崇洋媚外的質疑和輕視,堅持己見,卻遭到了冷嘲熱諷;有的學者在國內推廣傳統文化時,被誤解為守舊、落後,他們的努力和貢獻往往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打壓。


    “中華文明千古!”


    還有的學者,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申請資金支持時,因為不夠“國際化”而屢屢碰壁,他們的論文和著作,因為不夠“潮流”而難以發表。他們在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道路上,如同獨行者,孤獨而堅韌。


    “中華文明複興!”


    然而,今天,陳老爺子的一聲呐喊,仿佛是他們心中積壓已久的不平之鳴。他們的自豪感和委屈,如同被壓抑已久的岩漿,終於找到了噴發的出口。他們的熱流,不僅僅是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自豪,更是對那些不公與誤解的反抗和宣示。


    這一刻,他們不再是沉默的學者,而是中華文化的扞衛者和傳播者。他們的激情和熱血,將匯聚成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強大力量!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看著在會議大廳裏這些一邊流淚一邊大笑的同時,鄭館長沉默著摘下了眼鏡後,眼神一變!


    他也舉起右手呐喊到:“華流是最吊的!”


    此時陳老突然盯上了鄭館長,嘴巴不停喘著氣,眼睛卻散發著綠油油的光芒。


    “陳老...您,您要幹什麽?”


    看著一反常態步步逼近的陳老師,第一次看到儒雅的陳老師露出這種神色的鄭館長不禁有點慌。


    “小鄭!你是知道我的,我平時沒求過人!但這次,我需要你幫忙要到殷陽的聯係方式!對於這樣的年輕人,我非常感興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泛舟青史:我開局直播問道伏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口張學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口張學友並收藏泛舟青史:我開局直播問道伏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