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寧可得罪武將,也不可得罪文臣
震驚:我在大明做皇帝 作者:愛潛水的熊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錢謙益耐心聽完袁崇煥的分析,心裏有些不以為意,本以為能夠聽到一些新的東西,沒想到還是新瓶裝老酒,朝廷上下誰不知道現在大明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張閣老已經成為過去,死去的人無法再複生,誰將力挽狂瀾拯救大明朝,無人知道這個答案。
錢謙益對於大明朝感情並不深,在他眼中,誰做皇帝都無所謂,隻要能夠保住眼前的家業,繼續過著之前奢侈的生活,天下亂不亂跟他沒有一丁點的關係,他也懶得去操心。從原來曆史上錢謙益的表現就可以看出,此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貪圖享樂,即便坐上內閣首輔之位,位置也坐不安穩,如此小人安能托付於國之重任?
之前被袁崇煥打擾了興致,錢謙益嘴上不說,心裏麵已經給他記上了一筆,現在又聽到一肚子牢騷,心情更加不爽,要不是顧及著雙方的麵子,再加上袁崇煥在遼東經營多年,已經有了根基,早就將袁崇煥趕出府邸。隻是眼下處於緊要關頭,袁崇煥早年間投靠自己,要是不出來替他說幾句話,恐怕會橫生枝節,耽誤扶持新皇登基的大事,隻能先好好安撫幾句,留待以後再作考慮。
錢謙益清了清嗓子,抿了一口茶水,待潤過嗓子之後,一臉中氣十足的說道:“袁大人不必憂慮,朝野上下盡是王佐之才,隻要將他們擰成一股繩,大明現在的內憂外患解決起來最多費些時間,還沒有到生死存亡的地步。別看後金勢大,隻要寧錦防線固若金湯,嚴查關隘,後金缺糧少鹽根本就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後金騎兵不善攻城,隻要嚴防火炮進入後金手中,我大明就立於不敗之地。”
“至於蝗災旱災,隻要朝廷賑濟及時,也鬧不出大的亂子出來,之前的徐鴻儒鬧出來的小亂子,早就已經被平定,隻要各級官員警惕一些,緩過兩三年之後,大明內部又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至於那幾個小小的土司,根本就翻不起大的浪花來,有沐家在那裏頂著,剿滅隻是時間問題。更不用說還有秦良玉的白杆兵坐鎮,要不是兵力不足,那些土司早已被一一消滅。”
“西夷人、鄭芝龍代表的那些海寇之所以敢如此猖狂,還不是因為朝廷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身上。一旦朝廷下定決心鏟除他們,三個月內滅亡這些海寇西夷,也就在彈指之間。”
“大明的那些國公勳貴早已不複他們祖先的榮光,全是一群混吃等死的紈絝子弟,看上去實力強大,實則隻是一個紙老虎,說是一戳就破也不為過。自從咱們文人執掌大權以來,就算是三品將軍也要向七品文官行禮,武人早已被壓製的抬不起頭來,想要在朝堂上呆下去,就必須選擇一個靠山。”
“戚大人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一生戰功赫赫,隻花費了幾年功夫就剿滅了倭患。如此戰功赫赫的將軍,麵對張閣老也要自稱門下走狗。後來發生的事情,更是給那些武人好好的上了一課,張閣老去世之後,戚將軍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不再被朝廷所信任,一下子被打落穀底,落了個鬱鬱而終的下場。”
“袁大人,有一句話我要告誡給你,寧可得罪武將,也不可得罪文臣。得罪武將暫時死不了,得罪文臣,下半輩子就別想有安生日子。之前寧錦大捷,袁大人功勳卓著,要不是魏忠賢那個死太監從中作梗,袁大人早就已經拿到遼東經略之位。奈何世事無常,誰也沒預料到會出現禁入這般境地,袁大人還需耐心等待一年。我保證大人不但官複原職,說不定還能官升一級,獲得如同之前孫承宗孫老大人的權力……”
錢謙益後邊的話語,袁崇煥已經沒有一絲心情聆聽下去,孫承宗這個名字出現在他的耳邊,讓他的唿吸開始變得沉重起來,這個承諾實在是太大,大的有些讓他不敢置信。隻是想到這些東林大佬的能力,要真是用心促成此事,那基本上可以說是板上釘釘。
錢謙益對於袁崇煥的表現非常滿意,每個人都有弱點,隻要抓住此人的弱點,就可以輕易地掌控這個人。別看錢謙益作為東林大佬,好像能唿風喚雨一般,實際上並不是這麽迴事。
到了他這種地位,想要找幾個搖旗呐喊的小兵,比吃飯喝水還要簡單。可要是培養幾個心腹,照樣困難重重,知人知麵不知心,畫虎畫皮難畫骨,這句話可不隻是說說而已,這是幾千年來老祖宗留下的經驗之談。先輩們在這一點上不知道吃了多少明裏暗裏的虧,才會有如此深的感觸,就算他有時候也有些霧裏看花。表麵上看某個人應該對朝廷忠心耿耿,可實際上誰也不知道此人暗通叛賊,多想有一雙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好看清楚妖魔鬼怪的本來麵目。
正當錢謙益內心感歎之時,袁崇煥有些驚慌失措,沒想到竟然被別人輕飄飄的一句話就亂了陣腳,真想狠狠的給自己一巴掌,讓自己清醒過來。為了拿到遼東經略這個位置,他發現他已經有些魔怔,平常的時候他可是一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剛剛差點納頭就拜,真應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那句老話,今天在他的身上應驗,這算不算是天道的一次輪迴呢?
錢謙益看到袁崇煥很快地反應過來,暗道一聲可惜,手中輕輕地打著拍子,打算趁此機會好好的敲打一番,以防袁崇煥以後再起二心。這麽好的一個打手,可不能輕易的放棄,相反要好好的攥在手中。
“袁大人,之前你的言語入得我耳,不會再有第三人知道。不過有些話,在下原不打算說,可是看到袁大人一片赤子之心,不忍看袁大人多受蹉跎,在下正好給大人提一個醒!”
“寧錦大捷當中有多少水分,朝野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些事情不能放在明麵上講,私底下每個人心知肚明。袁大人上次恃功而驕,實在是一步臭棋,人隻有活著才有希望,熊廷弼熊大人就是最好的例子。隻要大人能夠官複原職,上下好好打點一番,拿到遼東經略還不是手到擒來之事!”
錢謙益對於大明朝感情並不深,在他眼中,誰做皇帝都無所謂,隻要能夠保住眼前的家業,繼續過著之前奢侈的生活,天下亂不亂跟他沒有一丁點的關係,他也懶得去操心。從原來曆史上錢謙益的表現就可以看出,此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貪圖享樂,即便坐上內閣首輔之位,位置也坐不安穩,如此小人安能托付於國之重任?
之前被袁崇煥打擾了興致,錢謙益嘴上不說,心裏麵已經給他記上了一筆,現在又聽到一肚子牢騷,心情更加不爽,要不是顧及著雙方的麵子,再加上袁崇煥在遼東經營多年,已經有了根基,早就將袁崇煥趕出府邸。隻是眼下處於緊要關頭,袁崇煥早年間投靠自己,要是不出來替他說幾句話,恐怕會橫生枝節,耽誤扶持新皇登基的大事,隻能先好好安撫幾句,留待以後再作考慮。
錢謙益清了清嗓子,抿了一口茶水,待潤過嗓子之後,一臉中氣十足的說道:“袁大人不必憂慮,朝野上下盡是王佐之才,隻要將他們擰成一股繩,大明現在的內憂外患解決起來最多費些時間,還沒有到生死存亡的地步。別看後金勢大,隻要寧錦防線固若金湯,嚴查關隘,後金缺糧少鹽根本就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後金騎兵不善攻城,隻要嚴防火炮進入後金手中,我大明就立於不敗之地。”
“至於蝗災旱災,隻要朝廷賑濟及時,也鬧不出大的亂子出來,之前的徐鴻儒鬧出來的小亂子,早就已經被平定,隻要各級官員警惕一些,緩過兩三年之後,大明內部又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至於那幾個小小的土司,根本就翻不起大的浪花來,有沐家在那裏頂著,剿滅隻是時間問題。更不用說還有秦良玉的白杆兵坐鎮,要不是兵力不足,那些土司早已被一一消滅。”
“西夷人、鄭芝龍代表的那些海寇之所以敢如此猖狂,還不是因為朝廷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身上。一旦朝廷下定決心鏟除他們,三個月內滅亡這些海寇西夷,也就在彈指之間。”
“大明的那些國公勳貴早已不複他們祖先的榮光,全是一群混吃等死的紈絝子弟,看上去實力強大,實則隻是一個紙老虎,說是一戳就破也不為過。自從咱們文人執掌大權以來,就算是三品將軍也要向七品文官行禮,武人早已被壓製的抬不起頭來,想要在朝堂上呆下去,就必須選擇一個靠山。”
“戚大人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一生戰功赫赫,隻花費了幾年功夫就剿滅了倭患。如此戰功赫赫的將軍,麵對張閣老也要自稱門下走狗。後來發生的事情,更是給那些武人好好的上了一課,張閣老去世之後,戚將軍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不再被朝廷所信任,一下子被打落穀底,落了個鬱鬱而終的下場。”
“袁大人,有一句話我要告誡給你,寧可得罪武將,也不可得罪文臣。得罪武將暫時死不了,得罪文臣,下半輩子就別想有安生日子。之前寧錦大捷,袁大人功勳卓著,要不是魏忠賢那個死太監從中作梗,袁大人早就已經拿到遼東經略之位。奈何世事無常,誰也沒預料到會出現禁入這般境地,袁大人還需耐心等待一年。我保證大人不但官複原職,說不定還能官升一級,獲得如同之前孫承宗孫老大人的權力……”
錢謙益後邊的話語,袁崇煥已經沒有一絲心情聆聽下去,孫承宗這個名字出現在他的耳邊,讓他的唿吸開始變得沉重起來,這個承諾實在是太大,大的有些讓他不敢置信。隻是想到這些東林大佬的能力,要真是用心促成此事,那基本上可以說是板上釘釘。
錢謙益對於袁崇煥的表現非常滿意,每個人都有弱點,隻要抓住此人的弱點,就可以輕易地掌控這個人。別看錢謙益作為東林大佬,好像能唿風喚雨一般,實際上並不是這麽迴事。
到了他這種地位,想要找幾個搖旗呐喊的小兵,比吃飯喝水還要簡單。可要是培養幾個心腹,照樣困難重重,知人知麵不知心,畫虎畫皮難畫骨,這句話可不隻是說說而已,這是幾千年來老祖宗留下的經驗之談。先輩們在這一點上不知道吃了多少明裏暗裏的虧,才會有如此深的感觸,就算他有時候也有些霧裏看花。表麵上看某個人應該對朝廷忠心耿耿,可實際上誰也不知道此人暗通叛賊,多想有一雙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好看清楚妖魔鬼怪的本來麵目。
正當錢謙益內心感歎之時,袁崇煥有些驚慌失措,沒想到竟然被別人輕飄飄的一句話就亂了陣腳,真想狠狠的給自己一巴掌,讓自己清醒過來。為了拿到遼東經略這個位置,他發現他已經有些魔怔,平常的時候他可是一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剛剛差點納頭就拜,真應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那句老話,今天在他的身上應驗,這算不算是天道的一次輪迴呢?
錢謙益看到袁崇煥很快地反應過來,暗道一聲可惜,手中輕輕地打著拍子,打算趁此機會好好的敲打一番,以防袁崇煥以後再起二心。這麽好的一個打手,可不能輕易的放棄,相反要好好的攥在手中。
“袁大人,之前你的言語入得我耳,不會再有第三人知道。不過有些話,在下原不打算說,可是看到袁大人一片赤子之心,不忍看袁大人多受蹉跎,在下正好給大人提一個醒!”
“寧錦大捷當中有多少水分,朝野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些事情不能放在明麵上講,私底下每個人心知肚明。袁大人上次恃功而驕,實在是一步臭棋,人隻有活著才有希望,熊廷弼熊大人就是最好的例子。隻要大人能夠官複原職,上下好好打點一番,拿到遼東經略還不是手到擒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