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昪要留在東都,這個消息傳迴金陵之後,所有人都震驚了。


    包括宋福金。


    李昪隻是說他要留在東都,可既沒有說是遷都,也不說文武大臣是否也要到東都來。


    就連皇後宋福金,也沒提一句。


    仿佛金陵的後宮他都不要了。


    同時下達旨意,讓徐知證出鎮宣州,徐知諤出鎮潤州。


    哥倆都從金陵出去。


    然後李昪表示,現在的金陵不是以前的金陵,人心浮動,大家都追求虛浮。


    “皇上這是什麽意思?”


    大臣們麵麵相覷。


    宋福金暗叫,不好。


    李昪恐怕察覺出是誰刺殺他,也恐怕知道了她這個做皇後的,隔岸觀火,坐等結果。


    李昪傷心了。


    他自認為自己對徐家人不錯。


    也認為自己是個好丈夫,足夠抬舉宋福金。


    一個一個的,都不知足。


    還有齊王,這麽長時間,齊王監國,大臣們都稱讚不已。


    宋福金現在忽然發現,光忙著為兒子造勢,忽略了李昪的心情。


    齊王監國漏洞百出自然不行。


    可是兒子太能幹,側麵說明李昪老了。


    宋福金當機立斷,帶著幾個大臣就去廣陵。


    沒有帶宋齊丘等人。


    而是帶了說話比較直接的孫晟和韓熙載。


    很巧,伴隨著宋皇後一起來的,還有一股寒潮。


    廣陵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樞紐,平時貨物集散和人員交通十分依賴漕運。


    運河不是真正的活水,比較容易結冰。


    寒潮來了,廣陵的大運河竟然出現了冰碴子。


    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漕運船隻。


    近幾年冬天正在迴暖,這麽冷的天氣已經比較少見。


    玉山心想,老天爺也比較會做人,偏巧這時候來了大寒潮。


    宋皇後借著這個由頭對李昪說:


    “聖上,您想久居廣陵,經營江北之地,滿朝文武都知曉了聖上的苦心。可是如今天寒地凍,漕運不便,而聖上東巡,沒有帶那麽多的物品。居住飲食,都不方便,恐怕妨害聖上的龍體,令妾憂心。”


    孫晟也站出來說:


    “聖上,您忽然決定久居東都,一切太過倉促,如今各處府衙都在金陵,人員辦公,公文傳遞,驛站設施,幾乎都在金陵運轉。您意欲久居東都,以上種種,又該怎麽調度安排?”


    韓熙載跟著說:


    “聖上,您久居東都,那麽齊王又該如何安置,他是否仍然留駐金陵監國。若如此,豈不出現東西兩個朝廷,決策部署,究竟如何是好,齊王又該何去何從,既不能放任自專,若遇到緊急事情,又必須事權從急。大唐立國未久,應該上下如一,不可分散。”


    兩個喜歡實話實說的臣子把李昪弄得渾身不自在。


    他終於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是有些欠妥當。


    可他也開誠布公地把這兩天的憂慮說了出來。


    “最近幾年天候變暖,南北方糧食收成都有增加,目前北方尚未有雄主,而一旦雄主出現,江南危矣。定都金陵有欠考慮,萬一後世子孫隻寄托於憑長江而守,就會失去江北的土地。所以,朕才想著重新定都江都府。”


    兩個大臣也明白了李昪的心中所想。


    “聖上,如今晉帝昏庸無能,並不足慮,我大唐暫時無需考慮北方來侵,江北之地還有時日仔細經營,待到時機成熟,可以主動出擊,伺機北上,到時候江北危機自然解除,聖上不必太過焦慮。”


    孫晟的一番分析,韓熙載也讚同。


    “北方尚未出雄主,而我南唐人才輩出。聖上身體強健,齊王殿下仁慈寬厚,弘冀殿下小小年紀才幹出色,北方並不為懼。”


    李昪聽了之後,終於心裏麵有些放鬆下來。


    宋福金又對李昪趕緊勸說:


    “皇上,金陵的臣民都等著您迴去呢,齊王年輕,很多事情拿不定主意,您不在,臣妾心裏麵也慌慌的,皇上呀,您若是想在江都府多待一些時日,那臣妾便留下來陪您。”


    李昪看了一眼宋福金:


    “皇後有心了,不過兩位大臣說的對,朕還是迴西都比較好。”


    宋福金滿麵高興:


    “皇上,您迴去了,臣妾心裏才有了主心骨啊,齊王最近總是對妾說,父皇不在,他實在惶惑不安,每日竭盡全力,不及父皇十之一二。”


    李昪看著麵前的女人,一起生活一輩子,也不知她嘴裏哪句是實話。


    可無可救藥的,李昪心軟了。


    這幾天的惱怒慌張不安和難過,最終是被宋福金給哄好了。


    再說,他也知道,孫晟和韓熙載都是直言不諱的人,他們說的話一般不怎麽藏私,基本是出於公心。


    孫晟和韓熙載的分析,也讓李昪多少有些寬心。


    也明白,草率留在東都確實不合理。


    就這樣,李昪終於還是迴到了金陵。


    迴來之後,李昪沒有獎賞齊王,也沒有誇讚任何大臣。


    唯獨給玉山賞了又賞。


    這下徐知蘭的心情更差了。


    不過,唯一讓她心裏舒服一點兒的,是聽說李昪想給王久安賜婚,把建昌公主李錦珊嫁給他。


    李竹兒不太滿意這個婚事,有想拒絕的意思。


    在出發陪李昪去東都巡視之前,錦珊找過玉山。


    “玉山姐姐,太醫說,母妃勉強能活到明年春天。”


    錦珊的眼睛紅紅的。


    玉山去見了趙兮兒。


    “玉山公主,你來了,聽說你過幾天就要陪聖上東巡,竟然還有空來看看我這個半死人。”


    玉山觀察了一下趙兮兒,她麵色青白,確實有死氣。


    “錦珊放心不下你。”


    趙兮兒聽了,隻是笑了一下。


    “她是公主,李昪不會不管她。不就是嫁人嘛,嫁誰不是嫁呢。”


    趙兮兒微微閉上眼睛。


    “您真放心自己的女兒一個人在這個世間?”


    “我什麽也做不了,就算是活著,對她一點兒助力都沒有。”


    趙兮兒緊緊閉上雙眼。


    玉山拿出一樣東西塞進她手裏。


    是錦琇的一個荷包。


    趙兮兒睜開眼睛。


    “這!這是我當年繡給錦琇的。可是,她帶去南漢了呀?”


    “靈音師太拜托縹緲,去到南漢,可惜,已經晚了。錦琇病入膏肓。她囑托縹緲,把這個荷包帶迴大唐。如果有機會,送迴母親手裏最好。”


    雖然不太懂縹緲為何意,趙兮兒握著荷包淚落如滂沱大雨。


    “錦琇……錦琇……都是母親沒有用……母親沒有用……其實我明白,不是錦琇不好,是我沒用……如果我是宋福金,我的孩子怎麽會被送去南漢……”


    玉山輕輕地說:


    “宋福金的女兒錦琅,也去世了。”


    趙兮兒愣住了,是啊,錦琅的命運又能好到哪裏去。


    “錦琇不怨您,她生前想您,想家,僅此而已。別恨自己,好好陪著錦珊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雲在天邊水在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疇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疇疇並收藏雲在天邊水在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