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和杜荀鶴聊天,忽然察覺有人偷聽。


    她撿起地上一個石子,直接打了過去。


    “啊……”


    慘叫聲響起,竟然是宋摩詰。


    “你在這幹什麽呢?”


    宋摩詰就是好奇。


    感覺玉山身上充滿秘密,他就是想探究。


    “你跑這裏偷聽什麽?宋齊丘就是這麽教你禮儀的?”


    玉山不客氣。


    宋摩詰特別委屈。


    “我隻不過想知道,公主在做什麽。”


    “我在做什麽與卿何幹?”


    宋摩詰正要說什麽,被玉山公主扯著後脖頸子扔迴前麵去了。


    杜荀鶴笑嗬嗬看著這一切。


    “老先生以前頗為憤世嫉俗,寫了不少激憤之語。如今卻心境平和。”


    玉山評價。


    杜荀鶴感歎:


    “百無一用是書生,我隻能看著滿眼的破敗離亂,百姓苦不堪言,卻不知如何救民於倒懸,還做了不少錯事。”


    杜荀鶴的詩不同於別的詩人,他有很多直白描繪世道艱難,家園破碎,百姓飽受摧殘的詩作。


    比如,山中寡婦: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住在山裏麵的寡婦,挖出來的野菜,都不舍得把根切下去,砍下來的柴火,葉子也不舍得摘下來,一起放在灶坑裏麵燒了。


    都慘成這個樣子了,卻還要繳納賦稅。


    “我也隻能把這些都寫在詩裏麵,我的詩也沒人讀,沒有人喜歡。”


    是啊,大家都喜歡盛唐詩。


    喜歡天生我才必有用。


    喜歡會當淩絕頂。


    喜歡清泉石上流。


    喜歡海內存知己。


    喜歡更上一層樓。


    這種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的場景,誰喜歡呢?


    杜荀鶴悲傷地說:


    “沒人喜歡也好,後世的人,記住詩人們筆下美麗的盛唐吧,我的這些詩,最後湮沒於塵埃。”


    玉山公主搖頭。


    “那怎麽能行,如果不記住你寫的這些,怎麽會有人勵精圖治創造新的王朝,忘了這些,恐怕大唐亡國的教訓還會重演。”


    “滄海桑田,也是沒有辦法。所以,我假死脫身之後,已經很多年不寫詩了。我當年千辛萬苦迴到吳國,想不到楊行密的江山,也把持在別人手裏。我是在九華山出生的,就去九華山尋求解脫,結果,不但沒能如願皈依佛門,還讓一個小和尚還還俗了,他就是這家店的老板吳四仁。”


    玉山公主微微一笑:


    “現在江山又在我父皇手裏麵了,杜先生可覺得越發恍如隔世?”


    “當今聖上的治理之才,杜某認為也算一代明君。”


    李昪不折騰老百姓,保境安民,輕徭薄賦,這幾年南唐國民過了幾天安靜日子。


    “老朽真是希望唐國能永遠安泰,如果有一天唐國有雄主出世,能夠一統天下。那麽大唐的榮光就能繼續了!”


    杜荀鶴的眼睛裏麵一片期望。


    玉山不知怎麽迴應老詩人。


    大家都以為杜荀鶴死在朱溫的梁國,誰知道他還堅強地活在家鄉,現在期盼李家能夠重新複活大唐的璀璨。


    玉山想,我父皇有這個本事嗎?


    她不願意多說,怕引得老詩人傷心。


    杜荀鶴期望天下迴到貞觀之治。


    “老先生,我父皇說自己是唐憲宗的後代,說實在的,連我都不信。”


    杜荀鶴啞然失笑。


    “無所謂,隻要能讓天下安定,英雄何必問出身。”


    “那麽,也未必是我們李家。”


    杜荀鶴一聲長歎。


    “天下不能再亂。”


    “這不是你我能解決的事情,像我這種百無一用的公主,隻懂得欣賞美食。”


    玉山聳聳肩。


    杜荀鶴也隻能無奈微笑。


    這家食肆的老板,在九華山當和尚,經文念得一般,卻在夥房學會了一手做素齋的本事。


    還俗之後,舉一反三,肉菜做得清新爽口,一點兒也不油膩。


    杜荀鶴漂泊一生,假死之後反而跟著吳四仁過了幾天好日子。


    “要是沒有你父皇,老朽還真不曉得安穩日子這麽舒適,每日吃飽就睡,睡醒就吃,毫無詩意。”


    玉山納悶:


    “您怎麽知道我是公主。”


    “如今已經傳開,護國公主迴西都路上,一路代替聖上巡視大唐風土人情,江山信美,國土富饒,公主還一路為國祈福。建平軍地方小,您的氣質太出眾,老朽也是鬥膽一猜。”


    玉山笑了笑。


    都是個胡說八道。


    不過,老百姓這麽傳,隻會把父皇高興壞。


    政通人和,百姓安定。


    父皇也一定認為,自己這個皇帝當得不錯。


    玉山承認自己的老爹做得不壞。


    可是,離統一天下遠著呢。


    不過對於杜荀鶴來說,李昪給了自己很大的希望。


    他當初一時鬼迷心竅,認為田覠投奔朱溫是一條正路。


    結果發現朱溫隻有當反賊的本事,沒有救民眾於倒懸的理想。


    “我發現自己大錯特錯,所以假死離開。幫助我的是杜讓能的兒子,杜曉。他當時被迫投靠朱溫,自覺朱氏不可能長久,把他的弟弟托付給我。這個弟弟略有些天真癡頑,卻又聰慧過人。因為有些異樣,所以世人不知杜家還有這樣一個兒子。”


    玉山思索了一下,這個人恐怕就是杜平光的親爹了。


    杜荀鶴說:“當時楊行密和朱溫劍拔弩張,我也不敢直接往吳地逃跑,杜曉安排我帶著他的弟弟入蜀,遠避禍亂。我改了名字,不再是杜荀鶴,別人隻知道我是杜叟。蜀地很富饒,唐亡的那幾年跑到蜀國避禍的人有很多,比如道士杜光庭。我還和他一起學習了一些養生之術。”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蜀地易守難攻,又特別富裕,所以往蜀地跑也實屬正常。


    杜曉的弟弟雖然有些異於常人,但是姿容俊美,所以有女人愛慕,蜀地女子多情,給他生下了孩子。


    “隻不過,他一直不太習慣蜀國的水土,年紀輕輕就去世了,生母不明。老朽那時想要迴淮南,所以把他的孩子交給了杜光庭收養。杜光庭很喜歡他,取名杜平光。”


    玉山才知道,杜平光其實不是隨了師父的姓,人家本來就姓杜。


    玉山公主忽然發問:


    “他的生母,到底是誰啊?”


    “這個……”


    “不會是個公主吧?”


    杜荀鶴隻得嗬嗬一笑。


    玉山懶得追問。


    杜平光的出身原來大有說法。


    祖父是杜讓能,本身是個賢相,為了朝廷枉死。


    杜讓能可是李世民宰相杜如晦的七世孫。


    “他那麽個腦子,卻是這樣的出身,真是太有意思了。”


    本來,玉山公主把杜平光撿到身邊,是一時興起答應譚紫霄的,沒想到撿了這麽有意思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雲在天邊水在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疇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疇疇並收藏雲在天邊水在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