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公主站在大殿的佛像麵前,良久不語。
水陸法會舉行完了,熱鬧散去。
玉山公主有時間仔細端詳開元寺的佛像。
和定文寺的也沒有什麽不同。
開元寺的主持道清禪師問玉山公主:
“貴人還有什麽願望沒有了卻?”
玉山公主想了想說:
“想燒一部實叉難陀譯的《地藏菩薩本願經》給已逝之人。”
道清禪師雙手合十:
“公主有心了。”
他趕緊組織僧眾一邊抄寫一邊燒。
火光之中,佛經漸漸成為灰燼。
【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複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
玉山公主低聲吟誦。
李景遂過來找玉山。
“這是給誰燒的佛經?”
“給錦琇。”
錦琇死在南漢。
南漢建都在嶺南。
剛到漢國,由於水土不服,徐錦琇就病了。
那裏氣候酷熱潮濕,又有瘴氣,徐錦琇根本不適應當地的氣候,飲食習慣也多與江南不同。
她在病中很想家,可是沒人敢做主帶她迴去。
而劉?覺得很晦氣。
人還沒有享用到,就半死不活了。
徐錦琇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差。
沒等到劉?給她正式封妃,就一命嗚唿。
劉?看在徐知誥的麵子上,給了徐錦琇隆重的葬禮。
一堆一堆的象牙首飾和珠寶用來給錦琇陪葬。
她確實喜歡這些,奈何父親總把最好的給錦琅。
如今她終於得到最上乘的好東西,沒想到是在地下用。
消息傳到徐知誥耳朵裏,他流了兩三滴眼淚。
可惜了,這個女兒沒有派上大用場。
難得長得還不錯。
不管怎麽說,誠意算是到了,劉?對於徐知誥奪取楊家的江山無動於衷。
誰的能耐大誰就當皇帝,就是這麽個道理。
他甚至派使者勸徐知誥盡快奪位,那楊溥就應該識相一點兒,早點禪讓算了。
否則不上不下的,周邊國家也不知道吳國究竟是什麽個意思。
對於南漢、吳越諸國來說,吳國這點兒破事十分沒勁。
還攪得人心煩。
作為鄰國,是打還是和,總得跟一個可靠的對象打交道吧。
吳國的皇帝姓楊,可是大權都在徐知誥手裏,這算怎麽一迴事呢?
各國都嫌累的慌。
如果說必須派使臣的話,對著楊溥都不知道該說啥。
楊溥不頂事。
可是,他又在皇帝的位置上。
那就隻能跟徐知誥談。
可是徐知誥又不是皇帝。
楊家到底有沒有可能翻身?
沒有可能的話,徐知誥為什麽不早點稱帝?
劉?他們不耐煩,幹脆紛紛給徐知誥寫信,希望他早點篡位。
周邊這些國家絕對不會說一個不字。
巴不得徐知誥趕緊把事辦利落,大家好正常來往。
連楊溥也有些膩煩。
天下人都知道自己這個皇帝做不長,徐知誥還在那裏磨磨蹭蹭。
楊溥甚至覺得,徐溫死之後,他就應該把位置讓出來了。
偏偏當時徐知誥穩紮穩打,非得讓楊溥先稱帝。
他哥哥楊隆演為了不當亡國之君,死活不肯稱帝。
楊溥自然也知道楊隆演的想法。
他也懂得徐溫的想法。
更明白,徐知誥讓自己稱帝,不過是和徐溫做同一個打算。
稱帝之後再禪讓給徐知誥。
這樣,從表麵看,徐知誥就不算偷了楊家的皇位。
他還是扶持楊家人當皇帝的大功臣。
而他們楊家,是自己覺得坐不穩這個位置,所以【不得已】讓給徐知誥的。
楊溥想,真是一場巨大的掩耳盜鈴。
玉山迴憶起徐錦琇,她總是撅著嘴巴,跟玉山抱怨這個抱怨那個。
爹不疼娘不愛,她的所有牢騷隻能找玉山發泄。
然而好像找錯了人,玉山這耳朵進那耳朵出,從不在意她說什麽。
“玉山,玉山,你為什麽萬事不關心?聽說了嗎,咱們的父親正在推舉吳王稱帝呢,說是等到吳王稱帝後,立吳王世子做太子,要把錦琅許給他做太子妃呢。”
錦琇嘴巴不停地說著。
玉山靜靜地讀著王維的詩。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你到底聽沒聽我說啊。父親好偏心,錦琅和錦環比你我年紀都小,卻早早就定了好姻緣。我們兩個,父親根本看不在眼睛裏麵。”
玉山終於放下詩集。
“你也不過才十歲,這麽著急嫁人做什麽?”
“這話說的,女人不嫁人,或者嫁不好,會淒淒慘慘死去。我怕自己死得淒慘,當然希望有個好歸宿。”
真是一語成讖,多年後她死在嶺南的時候,不知是否想到了自己曾經說過的話。
玉山搖搖頭。
求不得是苦,不滿足也是苦。
苦海無涯。
錦琇當初最羨慕的是錦琅。
錦琅被許給未來太子,多麽尊貴榮耀。
“徐知誥徐大人,本王為什麽一定要稱帝呢?”
楊溥不是一個蠢人。
他這麽問,是發自內心的疑惑。
掩耳盜鈴真的那麽有意義嗎?
天下人又不是傻子?
如果你徐知誥想稱帝,直接稱不行嗎?
何苦非得把我架到皇帝的位置上。
你有兵馬有戰船,還有一堆謀士在身邊。
徐知誥效仿燕昭王造黃金台,招攬天下賢才,建了一座延賓亭,四方人士都來投奔他。
都經營到這種程度了,徐知誥想稱帝,阻礙又能有多大?
“微臣是因為深受楊公恩惠,所以才想推楊家子孫登上至高無上的寶座!當年是他收留了微臣,才有微臣的今天啊!”
徐知誥情真意切地說著。
還抹了抹眼角的淚水。
楊溥笑了一下。
“恩惠?談不上,您是人傑,沒有本王的父親,說不定也能發達。隻不過,我若是稱帝了,楊家子孫成了皇族。李唐皇族被朱溫殺得差不多了,可見當皇族未必是好事情。”
徐知誥聽了,明白楊溥的顧慮是什麽。
“我弟弟徐知詢可是對您忠心耿耿。您可以把知詢召喚來廣陵,和他商量。我父親去世前心中最掛念的也是助您稱帝這件事,本來已經派知詢過來和您確定登基事宜,沒想到,父親竟然,竟然重病不治……”
徐知誥擦了擦臉上的淚水。
“王上,我女錦琅,聰明娟秀,資質不凡,如果王上不嫌棄,微臣願意將她許配給王世子。微臣非常鍾愛此女,希望她有朝一日可做國母。有善麵相的道人觀小女的容顏,說她有鳳命。王上,您若稱帝,世子就成了太子,我女若能嫁給太子,自然未來母儀天下。王上,您稱帝是天命所歸啊!”
水陸法會舉行完了,熱鬧散去。
玉山公主有時間仔細端詳開元寺的佛像。
和定文寺的也沒有什麽不同。
開元寺的主持道清禪師問玉山公主:
“貴人還有什麽願望沒有了卻?”
玉山公主想了想說:
“想燒一部實叉難陀譯的《地藏菩薩本願經》給已逝之人。”
道清禪師雙手合十:
“公主有心了。”
他趕緊組織僧眾一邊抄寫一邊燒。
火光之中,佛經漸漸成為灰燼。
【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複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
玉山公主低聲吟誦。
李景遂過來找玉山。
“這是給誰燒的佛經?”
“給錦琇。”
錦琇死在南漢。
南漢建都在嶺南。
剛到漢國,由於水土不服,徐錦琇就病了。
那裏氣候酷熱潮濕,又有瘴氣,徐錦琇根本不適應當地的氣候,飲食習慣也多與江南不同。
她在病中很想家,可是沒人敢做主帶她迴去。
而劉?覺得很晦氣。
人還沒有享用到,就半死不活了。
徐錦琇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差。
沒等到劉?給她正式封妃,就一命嗚唿。
劉?看在徐知誥的麵子上,給了徐錦琇隆重的葬禮。
一堆一堆的象牙首飾和珠寶用來給錦琇陪葬。
她確實喜歡這些,奈何父親總把最好的給錦琅。
如今她終於得到最上乘的好東西,沒想到是在地下用。
消息傳到徐知誥耳朵裏,他流了兩三滴眼淚。
可惜了,這個女兒沒有派上大用場。
難得長得還不錯。
不管怎麽說,誠意算是到了,劉?對於徐知誥奪取楊家的江山無動於衷。
誰的能耐大誰就當皇帝,就是這麽個道理。
他甚至派使者勸徐知誥盡快奪位,那楊溥就應該識相一點兒,早點禪讓算了。
否則不上不下的,周邊國家也不知道吳國究竟是什麽個意思。
對於南漢、吳越諸國來說,吳國這點兒破事十分沒勁。
還攪得人心煩。
作為鄰國,是打還是和,總得跟一個可靠的對象打交道吧。
吳國的皇帝姓楊,可是大權都在徐知誥手裏,這算怎麽一迴事呢?
各國都嫌累的慌。
如果說必須派使臣的話,對著楊溥都不知道該說啥。
楊溥不頂事。
可是,他又在皇帝的位置上。
那就隻能跟徐知誥談。
可是徐知誥又不是皇帝。
楊家到底有沒有可能翻身?
沒有可能的話,徐知誥為什麽不早點稱帝?
劉?他們不耐煩,幹脆紛紛給徐知誥寫信,希望他早點篡位。
周邊這些國家絕對不會說一個不字。
巴不得徐知誥趕緊把事辦利落,大家好正常來往。
連楊溥也有些膩煩。
天下人都知道自己這個皇帝做不長,徐知誥還在那裏磨磨蹭蹭。
楊溥甚至覺得,徐溫死之後,他就應該把位置讓出來了。
偏偏當時徐知誥穩紮穩打,非得讓楊溥先稱帝。
他哥哥楊隆演為了不當亡國之君,死活不肯稱帝。
楊溥自然也知道楊隆演的想法。
他也懂得徐溫的想法。
更明白,徐知誥讓自己稱帝,不過是和徐溫做同一個打算。
稱帝之後再禪讓給徐知誥。
這樣,從表麵看,徐知誥就不算偷了楊家的皇位。
他還是扶持楊家人當皇帝的大功臣。
而他們楊家,是自己覺得坐不穩這個位置,所以【不得已】讓給徐知誥的。
楊溥想,真是一場巨大的掩耳盜鈴。
玉山迴憶起徐錦琇,她總是撅著嘴巴,跟玉山抱怨這個抱怨那個。
爹不疼娘不愛,她的所有牢騷隻能找玉山發泄。
然而好像找錯了人,玉山這耳朵進那耳朵出,從不在意她說什麽。
“玉山,玉山,你為什麽萬事不關心?聽說了嗎,咱們的父親正在推舉吳王稱帝呢,說是等到吳王稱帝後,立吳王世子做太子,要把錦琅許給他做太子妃呢。”
錦琇嘴巴不停地說著。
玉山靜靜地讀著王維的詩。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你到底聽沒聽我說啊。父親好偏心,錦琅和錦環比你我年紀都小,卻早早就定了好姻緣。我們兩個,父親根本看不在眼睛裏麵。”
玉山終於放下詩集。
“你也不過才十歲,這麽著急嫁人做什麽?”
“這話說的,女人不嫁人,或者嫁不好,會淒淒慘慘死去。我怕自己死得淒慘,當然希望有個好歸宿。”
真是一語成讖,多年後她死在嶺南的時候,不知是否想到了自己曾經說過的話。
玉山搖搖頭。
求不得是苦,不滿足也是苦。
苦海無涯。
錦琇當初最羨慕的是錦琅。
錦琅被許給未來太子,多麽尊貴榮耀。
“徐知誥徐大人,本王為什麽一定要稱帝呢?”
楊溥不是一個蠢人。
他這麽問,是發自內心的疑惑。
掩耳盜鈴真的那麽有意義嗎?
天下人又不是傻子?
如果你徐知誥想稱帝,直接稱不行嗎?
何苦非得把我架到皇帝的位置上。
你有兵馬有戰船,還有一堆謀士在身邊。
徐知誥效仿燕昭王造黃金台,招攬天下賢才,建了一座延賓亭,四方人士都來投奔他。
都經營到這種程度了,徐知誥想稱帝,阻礙又能有多大?
“微臣是因為深受楊公恩惠,所以才想推楊家子孫登上至高無上的寶座!當年是他收留了微臣,才有微臣的今天啊!”
徐知誥情真意切地說著。
還抹了抹眼角的淚水。
楊溥笑了一下。
“恩惠?談不上,您是人傑,沒有本王的父親,說不定也能發達。隻不過,我若是稱帝了,楊家子孫成了皇族。李唐皇族被朱溫殺得差不多了,可見當皇族未必是好事情。”
徐知誥聽了,明白楊溥的顧慮是什麽。
“我弟弟徐知詢可是對您忠心耿耿。您可以把知詢召喚來廣陵,和他商量。我父親去世前心中最掛念的也是助您稱帝這件事,本來已經派知詢過來和您確定登基事宜,沒想到,父親竟然,竟然重病不治……”
徐知誥擦了擦臉上的淚水。
“王上,我女錦琅,聰明娟秀,資質不凡,如果王上不嫌棄,微臣願意將她許配給王世子。微臣非常鍾愛此女,希望她有朝一日可做國母。有善麵相的道人觀小女的容顏,說她有鳳命。王上,您若稱帝,世子就成了太子,我女若能嫁給太子,自然未來母儀天下。王上,您稱帝是天命所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