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溫的老婆李氏,剛剛病死了一個兒子,每日以淚洗麵。


    楊行密因此建議徐溫收養李彭奴。


    “你夫人姓李,這孩子也姓李,興許有什麽緣分。”


    徐溫對此淡淡的,他年齡沒那麽老,也不著急收養孩子。


    李氏聽說了這件事,心下忽然一動。


    她想見見這個男孩。


    徐溫看自己的夫人對這件事感興趣,就著手安排了一下。


    李氏陪著徐溫吃了許多苦,身子也一般。


    以後確實未必能再生孩子。


    給她一點兒指望也好。


    李彭奴知道自己的機會不多,再留在楊行密身邊也許會死。


    楊行密對自己再怎麽好,也好不過親兒子去。


    就算楊渥有一天殺了他,楊行密頂多撫摸屍體痛哭幾聲。


    初見李氏,李彭奴刷地一下子流下淚水。


    “好孩子,你這是怎麽了?”


    李彭奴抹著眼淚:


    “您真的好像我的娘親啊,眉眼幾乎是一模一樣。”


    李彭奴哭著跪在地上,俯首不起。


    李氏也覺得這個男孩和兒子有兩分相似。


    她也淚流滿麵。


    “我兒,你起來吧,從今之後,我就是你的娘親。”


    李彭奴用膝蓋爬行到李氏身邊,抱著她的大腿喊了一聲:


    “母親大人,您不要再離開兒子啦!”


    李氏俯下身去,緊緊摟住他。


    李彭奴從此有了靠山。


    徐溫從小也沒爹沒娘,吃盡了苦頭長大,對李彭奴的遭遇感同身受。


    並且,他十分不喜歡楊渥那個小紈絝。


    “渥兒,以後李彭奴就是我徐溫的兒子了,他已經姓徐,叫徐知誥,你就不要再欺負他。”


    徐溫對楊渥淡淡地說道。


    楊渥把拳頭握緊。


    “徐叔放心,我以後自會把知誥當兄弟看待。”


    就連親爹楊行密都對徐溫客氣三分,他真的沒有膽子挑釁這樣一個人。


    也許徐知誥確實是個福星。


    楊行密造反起家,最初開始起事的時候,身邊聚攏了一堆人,稱作淮南三十六英雄。


    徐溫的功績在其中並不顯眼。


    收養了徐知誥以後,徐溫立下的功勞越來越大,楊行密越來越倚重他。


    楊行密身邊的將領,死的死傷的傷,楊行密用得上的人有限。


    徐溫開始掌握大權。


    徐知誥在李氏的嗬護下逐漸長大。


    李氏死去的兒子排行第一,因此大家都管徐知誥叫二公子。


    徐溫的親兒子徐知訓被稱為三郎。


    即便是有了親兒子,徐溫依舊喜愛徐知誥。


    徐知訓很像楊渥那小子,紈絝,吊兒郎當,花錢如流水,所到之處雞飛狗跳。


    越看越讓人生氣。


    “知訓這小子,一副沒出息的樣子,他老子我也是豪傑,怎麽這崽子身上沒有丁點兒我的樣子。倒不如知誥,都說他才更像我親生的!”


    徐溫感慨。


    徐知訓的生母是個婢女,因為長得看起來好生養,被李氏做主,抬成了妾,生下徐知訓沒多長時間就去世了。


    他是徐溫的親兒子,在徐家地位不凡,偏偏又缺乏母親管教。


    李氏在生活上對他相當照顧,不過心思放在徐知誥身上更多。


    徐知誥聰明,孝順,聽話,李氏有病了,他端屎端尿伺候。有這麽貼心的兒子,李氏對於教育徐知訓興趣缺缺。


    徐溫不久後又看上了一位白氏,是讀書人家的女兒。


    徐溫認真聘了她做如夫人。


    白氏生了兒子徐知詢,因為母親受寵,徐溫更喜歡這個兒子。


    不過,他還是更欣賞徐知誥。


    特別完美的一個兒子,太完美了。


    徐知誥越來越英武,善於騎射。力大無窮,又聰明睿智,書讀得不錯。


    他身材修長,身姿挺拔。


    他有著高高的鼻子和飽滿的額頭,眼睛如明星一般閃亮。


    寬闊的肩膀讓很多女孩子傾心。


    每當有狩獵活動,收獲最多的一定是他。


    楊行密說:


    “徐知誥是俊傑,所有人的兒子都比不上他,包括我那幾個不成器的小子。隻要站在他身邊一下子就被比沒了。我一眼看中的人,果真出色!”


    所有人都點頭附和。


    楊渥和徐知訓看向徐知誥的目光充滿惡毒。


    為了不被人記恨,徐知誥蟄伏了一段時間。


    他守著李氏盡孝,對徐溫畢恭畢敬。


    娶了妻子之後,夫妻琴瑟和鳴,不出去拈花惹草。


    徐溫交代的事情,他都兢兢業業完成。


    不張揚,也不邀功。


    徐知訓卻更加飛揚跋扈了。


    有一天他用卷起的馬鞭子敲打徐知誥的頭:


    “父親喜歡你,可你算什麽呢?父親活著,我看在他的麵子上喊你一聲哥,你祈禱咱們父親足夠長壽吧,否則你有幾天好日子?”


    徐溫聽了徐知訓的話,給了他一耳光。


    “蠢才,哪怕裝一裝也要有兄友弟恭的樣子,你這個性子,早晚給自己招禍!”


    徐知訓更加恨徐知誥了。


    徐知誥能當上皇帝,成為李昪,經曆了很多辛苦。


    連他自己有時候都覺得是做夢。


    兩年前,徐知誥稱帝的消息到達定文寺的時候,玉山無動於衷。


    地方上的刺史特意來寺裏麵跪拜玉山。


    香客們聽說玉山是公主也會停下來叩首。


    寺院裏的師兄們,看到她都恭恭敬敬。


    “真沒意思。爾時無有男女、尊卑、上下,亦無異名,眾共生世故名眾生。怎麽,我成了公主,就不是原來的玉山了嗎?”


    玉山不耐煩。


    佛曰眾生平等,難不成隻是嘴上說說。


    玉山躲起來,懶得見有人跪她。


    誌無師兄聽了哈哈大笑。


    “你還真信啊?你不應該在這裏問我們,問這些可憐的官員和百姓。應該去問你那皇帝老子!


    就連天下的寺廟也沒幾個不勢力的,誰布施的香火錢多,自然對誰就客氣。便是咱們的方丈,也喜歡大財主來禮佛。


    你是公主,現在誰敢得罪你。別嚷嚷啥無尊卑男女了,笑掉人的大牙!快讓你的皇帝老子來捐香火錢!不捐不給你吃飯。”


    玉山公主聽了他的混賬話大實話,拿起禪杖就要給他當頭棒喝。


    誌無嗖地一下子竄出去老遠。


    笑話,四十八斤的禪杖棒喝一下子,人腦袋能打成狗腦袋。


    誌無三十歲出頭,沒有正形,舉止近乎頑童。


    不知誌平禪師在哪裏撿到的他。


    反正無父無母。


    他初來寺裏麵也就十歲,一天天的,佛經不好好背誦,各種怪話一套一套。


    誌平禪師也不惱他。


    “玉山的家人以前不肯接她迴去,是怕她把皇宮給拆了吧,身為女子,一身怪力。”


    誌無躲在樹上,狠狠抱怨。


    玉山拿著禪杖在樹下轉了一圈再走開。


    他長得很俊秀,隻不過五官從來沒有安靜地保持過原本的形狀。


    就連睡覺的時候都是呲牙咧嘴。


    和麵無表情的玉山形成鮮明對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雲在天邊水在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疇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疇疇並收藏雲在天邊水在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