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眉莊快出月子的時候。
荷風灣開了一家醫館,裏麵號脈的是一位姓沈的大夫。
這大夫不僅長得端正,而且說話做事十分有禮。
最難得的是,他醫術十分了得。
常常幾針下去,或是開幾劑藥,病就全好了。
不過數月時間,十裏八鄉便都說起這位沈大夫的醫術了得。
有時候在醫館問診,錯過吃飯的時候,沈大夫那位端莊和善的夫人,便會帶著孩子,親自來送飯。
是以先前的捕風捉影的猜測全部消失殆盡。
村民們都隻記得有位醫術了得的大夫,他自然也該配一個溫婉美貌的夫人。
一一
沈大夫唯有一個兒子,喚樂康的,自小混在和村裏的孩子們混在一處
或是去河裏抓泥鰍,或是偷人家的蓮蓬。
溫夫人常常帶著東西去各家賠罪。
眾人想起沈大夫平日裏懸壺濟世的慈心,也並不會為難。
不過人人都有些疑惑,為何溫夫人這麽一個端莊溫婉的母親。
再配上沈大夫這麽一個和氣有禮的父親。
會生出沈樂康這樣頑皮淘氣的孩子來。
眾人有時候看著上躥下跳的沈樂康,都搖頭歎氣。
一一
村子裏長大的孩子,差不多有力氣的時候,就要幫爹媽幹活了。
眾人以為,沈樂康大概會隨著沈大夫,學學抓藥,學學號脈,以後也做個大夫。
可是沈大夫和溫夫人,卻把他送到縣上的學堂裏去了。
難不成他們還指望沈樂康那個小魔頭去考科舉不成。
不過也就兩三年的時間,他們就明白沈大夫和夫人的良苦用心了。
因為沈樂康念了幾年書,已經越來越穩重了。
眉眼有些像溫夫人,端正有禮的樣子,卻和沈大夫一模一樣。
隻是可惜了,夫妻倆,常常見不到親兒子。
一一
周家有個小女兒,先天不足,也虧得周家有點家底,所以還能養活得起。
原本尋醫問藥,總是不見好轉。
可是自從有了沈大夫,他號脈之後,又在周家小姑娘的脖子上針灸了幾下。
說是一年便能調好。
周家人自然千恩萬謝,周家小姑娘也成了沈家的常客。
這一日,小姑娘從沈家迴來,破天荒地給她親爹吟了一句詩。
“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
這可給周家老爹高興壞了。
自己家雖說有些家底,可是做生意的,總是被人看不起。
這親姑娘一句詩說完,再配上這嬌弱無力的身形和因為生病而蒼白的麵龐。
當真是像極了世家貴族的千金小姐。
周老爹連忙詢問,這詩在哪學的。
小姑娘說是溫夫人教的。
周老爹當即一拍大腿,他就知道這沈大夫和夫人是個肚子裏有貨的。
大家給孩子起名,都叫什麽狗蛋、二丫。
誰家能取‘樂康’這麽文縐縐又寓意好的名字。
說話間,又備了一份禮,直接去了沈家。
別的也不求,就希望溫夫人能好好教教自己這個姑娘。
自然了,什麽束修學費也是少不了的。
溫夫人猶豫之間,那周老爹放下東西,丟下閨女就走了。
後來小姑娘便常常留在沈家,吃藥念書,都被這夫妻倆管了。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姓周的小姑娘,是沈大夫親閨女呢。
一一
後來到了議親的年紀,這周家小姑娘的行為做派,那真是好看極了。
什麽詩詞歌賦也是張嘴就來。
求親的人踏破了門檻,最終這小周姑娘居然嫁給了縣太爺家的獨子。
這可給周老爹高興壞了,就知道自己這些年的錢沒白花。
這做生意的,什麽時候和能和當官的攀上親了?
周老爹一連幾日,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在路上,見人就呲著嘴笑。
這一下,溫夫人的名氣可打出去了。
家裏有些家底的人,都想把姑娘塞到溫夫人手裏去。
醫館裏來找溫夫人的人,竟比看病的都多了。
一一
溫實初笑的無奈:“我這醫館,都能改成你的學堂了。”
沈眉莊幫藥櫃裏補了兩樣藥材,開口道:“都是為了兒女事,自然都希望孩子能有個好去處。”
溫實初:“那你可想好了,真要做這事嗎?”
沈眉莊搖頭:“我也不知道。
修成玉顏色,賣與帝王家。
尋常人都隻以為,教養好女兒,上嫁之後,就能享一輩子福。
可是我卻最清楚,哪怕是嫁給皇帝,也並不一定能求個善終。
嫁入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有擔當,值得托付的人。
若是因為我,耽誤了別人家女兒得遇良人,我怕是會愧疚一生。”
溫實初:“你既想的這麽明白,這些日子又在猶豫什麽?”
沈眉莊:“隻是可惜罷了。
我父親母親,還有外祖他們,自小便為我廣邀名士,就為了我的教養。
可惜後來我也沒有為家族爭光,這小半生的教養,如今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卻又怕耽誤了人家。
隻荒廢了母親從前在我身上的心血。”
溫實初接過沈眉莊手裏的藥材,出聲道:“各人都有各人的緣法際遇。
你既有此心,又何必顧慮那麽多?
我看你也不必教行走坐臥那些大家的規矩。
隻是將你滿腹的才華技藝傳授出去即可。
後來的人生如何,又如何是你能未卜先知的?”
沈眉莊的視線從藥材上收迴:“你果真這麽覺得嗎?”
溫實初點頭:“自然是。”
沈眉莊想了想,下定決心一般:“那你明日去幫我買一把琴迴來。
我便教人彈琴吧。”
溫實初笑道:“好。”
一一
荷風灣近日的新聞是,溫夫人在家中教人彈琴了。
若是放在從前,都是捉襟見肘的村民,誰會花那閑工夫去學什麽彈琴?
可是老周家的姑娘那可是嫁進縣太爺家了。
於是十裏八鄉家中稍微富裕些的人家,都買了琴,把姑娘送來了。
人人送姑娘來之前,都千叮嚀、萬囑咐。
讓她們去了之後,一定要擦亮眼睛,好好看看溫夫人的行為做派,好好學著點,以後才能擇一個好夫婿。
半個月的時間,溫夫人竟收了十一個學生。
不得已之下,溫夫人在自己院子後麵的荒地上,又蓋了幾間屋子,方便自己授課。
一一
碧水村是荷風灣隔壁的一個村子。
碧水村的張家也把女兒送來學琴了。
不過學了半年時間。
一次家中老太太過壽,小姑娘坐在琴旁,身姿端莊,一首《關山月》。
彈的老張是心花怒放,在眾親戚麵前大大長了臉。
這日之後,但凡是家裏來了什麽客人,老張就一定要閨女出來彈一首。
就這麽一傳十、十傳百。
溫夫人的琴藝被傳的神乎其神,甚至有說是琴仙轉世,來人家傳授琴藝的。
一一
沈眉莊聽到這些傳言,也被逗笑了。
溫實初看到她笑得開懷,有一瞬間的失神。
溫實初:“我就說,你應該做這事的。
從前在宮裏,我可從沒見你這麽笑過。
如今的的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一些,但是你能如此暢快,便都夠了。”
沈眉莊點頭:“是啊,我母親從小總說,我學琴認字的所有目的。
是為了嫁個好夫婿,能做好一個被夫婿敬重,憐愛的女人。
可是到了今日,我才明白。
我學琴認字,並不一定為了別人,我隻靠著自己,便能掙到銀子,收到尊敬。
又何須要去和一群女人,爭奪那一點點可憐的寵愛呢。”
溫實初幫她擦了擦琴弦:“時至今日,我才會慶幸,當初帶你離開,是對的。”
沈眉莊:“我從決定離開的那一日起,每一日都在慶幸。”
一一
沈樂康平日裏都在縣學讀書,少有迴來的時候。
這些日子端午,被放了幾日的假。
他剛一迴來,自小光屁股的長大的夥伴便來家裏找了。
狗蛋:“你可迴來了,我找了隻小船,咱們采蓮蓬去啊!”
沈樂康:“當然去,我可想這口了,三仔子呢?一起去啊!”
狗蛋:“三仔子他們都在船那邊等著了,你快些,換身輕便的衣裳。”
沈眉莊見兒子迴來,還沒說兩句話,就要出門,正欲開口。
溫實初攔了一把:“他天天念書也累了,出去玩玩也好。”
沈樂康三下五除二就換好了衣裳。
狗蛋一邊拽著沈樂康出門,一邊朝屋內喊了一聲。
狗蛋:“溫姨,我們先走了啊!晚飯不用等他了,我們自己解決。”
沈眉莊隻能在後麵喊一聲玩水小心些。
一一
沈樂康一身泥巴迴來的時候,給沈眉莊帶了兩桶蓮蓬。
沈眉莊開口:“你付錢了嗎?”
沈樂康:“自然付了,娘你放心就是,我先去洗一下。”
沈眉莊點頭,在院子裏處理他帶迴來的蓮蓬。
忽然聽到浴室內,沈樂康清洗的時候哼出來的旋律。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沈眉莊忽然有一瞬間的失神。
想起了很多年前的那個夏天。
也是在水邊,陵容穿著一身水紅色的衣裳,捧著蓮花,唱歌而來。
那時自己心如死灰,嬛兒也剛失了孩子,素色的衣裳不離身。
她已經有好多年沒有再聽到這首歌了。
沈樂康出來的時候,就瞧見失神的母親。
他上前拍了一下:“娘?”
沈眉莊才從記憶裏迴神。
沈眉莊開口:“你剛才唱的什麽?”
沈樂康:“今天二丫唱的,朗朗上口,我就記下了。”
沈眉莊:“朗朗上口。我聽著也喜歡,你再唱一遍給我聽聽。”
沈樂康極少見母親提出這麽奇怪的要求,不過還是搬了個小凳子。
坐在沈眉莊旁邊,一邊幫她剝蓮蓬,一邊唱起這歌。
悠長的夏夜裏,滿院荷香,朗月高照,歌謠聲聲入耳。
沈眉莊覺得自己好像同時活在過去和現在。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一一
過完了端午,沈樂康又要迴縣學去了。
臨走前,磨磨唧唧不肯走。
朝著沈眉莊埋怨道:“真是的,娘你也太狠心了,誰家和我似得,天天在外麵念書。
你看看狗蛋他們,待在荷風灣,還能給家裏幫忙。”
沈眉莊平靜地往他的包袱裏裝了一包蓮子。
溫實初:“每次離開都要說一遍這話,快別磨蹭了,一會天色晚了,路不好走。”
沈樂康癟癟嘴:“爹娘,那我走了啊!”
說罷,沈樂康背著行李出門了。
狗蛋幾個知道他今天要走,早過來勾肩搭背地找他,直到把他送出了村子,才迴了荷風灣。
送走了沈樂康,溫實初和沈眉莊才轉身迴屋。
溫實初:“他越來越大了,當年送他去讀書,不過就是希望他明理識字,想來現在也差不多了。”
沈眉莊:“你的意思是,讓他迴醫館幫忙嗎?”
溫實初:“看他自己吧。行醫救人,最重要的是把心思先擺正。
若是心思不正,這醫術便成了害人的勾當。
這些年讓他讀聖賢書,不就是為了給他端正做人的根基嗎?”
沈眉莊點頭:“中秋的時候,咱們一起去縣上吧。
問問先生怎麽說,若是先生點頭,他自己也肯,便繼續讀。
若是先生說他沒什麽天資,或是他自己不樂意。
那就算了,迴醫館幫忙也好,或是做其他的什麽也好,隨他吧。”
溫實初笑笑:“那他一定是最樂意迴家的。你看他每次走之前磨磨蹭蹭的樣子。
哪裏像是個好學的?”
沈眉莊笑著搖搖頭,和溫實初一起進屋了。
一一
中秋前,沈眉莊按照之前計劃好的,帶著禮物,和溫實初去了縣學找先生。
那先生對這對溫和有禮的夫妻印象很深。
客客氣氣地把兩人請進門。
溫實初提起沈樂康的學業。
先生的臉上難得顯出一些愁容。
先生:“倒不是老夫恭維,樂康的天資,屬實十分不錯了。
可是他的心思卻靜不下來,做學問須得能耐得住寂寞,吃得下苦頭。
他平日裏,也是個唿朋引伴的性子。
雖說和一起念書的同窗交好是件好事。
可是他與同窗玩樂胡鬧的時間,卻比做學問的時間還長,這可不是做學問的樣子。”
溫實初和沈眉莊早想到會有這個結果,一點也不意外。
荷風灣開了一家醫館,裏麵號脈的是一位姓沈的大夫。
這大夫不僅長得端正,而且說話做事十分有禮。
最難得的是,他醫術十分了得。
常常幾針下去,或是開幾劑藥,病就全好了。
不過數月時間,十裏八鄉便都說起這位沈大夫的醫術了得。
有時候在醫館問診,錯過吃飯的時候,沈大夫那位端莊和善的夫人,便會帶著孩子,親自來送飯。
是以先前的捕風捉影的猜測全部消失殆盡。
村民們都隻記得有位醫術了得的大夫,他自然也該配一個溫婉美貌的夫人。
一一
沈大夫唯有一個兒子,喚樂康的,自小混在和村裏的孩子們混在一處
或是去河裏抓泥鰍,或是偷人家的蓮蓬。
溫夫人常常帶著東西去各家賠罪。
眾人想起沈大夫平日裏懸壺濟世的慈心,也並不會為難。
不過人人都有些疑惑,為何溫夫人這麽一個端莊溫婉的母親。
再配上沈大夫這麽一個和氣有禮的父親。
會生出沈樂康這樣頑皮淘氣的孩子來。
眾人有時候看著上躥下跳的沈樂康,都搖頭歎氣。
一一
村子裏長大的孩子,差不多有力氣的時候,就要幫爹媽幹活了。
眾人以為,沈樂康大概會隨著沈大夫,學學抓藥,學學號脈,以後也做個大夫。
可是沈大夫和溫夫人,卻把他送到縣上的學堂裏去了。
難不成他們還指望沈樂康那個小魔頭去考科舉不成。
不過也就兩三年的時間,他們就明白沈大夫和夫人的良苦用心了。
因為沈樂康念了幾年書,已經越來越穩重了。
眉眼有些像溫夫人,端正有禮的樣子,卻和沈大夫一模一樣。
隻是可惜了,夫妻倆,常常見不到親兒子。
一一
周家有個小女兒,先天不足,也虧得周家有點家底,所以還能養活得起。
原本尋醫問藥,總是不見好轉。
可是自從有了沈大夫,他號脈之後,又在周家小姑娘的脖子上針灸了幾下。
說是一年便能調好。
周家人自然千恩萬謝,周家小姑娘也成了沈家的常客。
這一日,小姑娘從沈家迴來,破天荒地給她親爹吟了一句詩。
“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
這可給周家老爹高興壞了。
自己家雖說有些家底,可是做生意的,總是被人看不起。
這親姑娘一句詩說完,再配上這嬌弱無力的身形和因為生病而蒼白的麵龐。
當真是像極了世家貴族的千金小姐。
周老爹連忙詢問,這詩在哪學的。
小姑娘說是溫夫人教的。
周老爹當即一拍大腿,他就知道這沈大夫和夫人是個肚子裏有貨的。
大家給孩子起名,都叫什麽狗蛋、二丫。
誰家能取‘樂康’這麽文縐縐又寓意好的名字。
說話間,又備了一份禮,直接去了沈家。
別的也不求,就希望溫夫人能好好教教自己這個姑娘。
自然了,什麽束修學費也是少不了的。
溫夫人猶豫之間,那周老爹放下東西,丟下閨女就走了。
後來小姑娘便常常留在沈家,吃藥念書,都被這夫妻倆管了。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姓周的小姑娘,是沈大夫親閨女呢。
一一
後來到了議親的年紀,這周家小姑娘的行為做派,那真是好看極了。
什麽詩詞歌賦也是張嘴就來。
求親的人踏破了門檻,最終這小周姑娘居然嫁給了縣太爺家的獨子。
這可給周老爹高興壞了,就知道自己這些年的錢沒白花。
這做生意的,什麽時候和能和當官的攀上親了?
周老爹一連幾日,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在路上,見人就呲著嘴笑。
這一下,溫夫人的名氣可打出去了。
家裏有些家底的人,都想把姑娘塞到溫夫人手裏去。
醫館裏來找溫夫人的人,竟比看病的都多了。
一一
溫實初笑的無奈:“我這醫館,都能改成你的學堂了。”
沈眉莊幫藥櫃裏補了兩樣藥材,開口道:“都是為了兒女事,自然都希望孩子能有個好去處。”
溫實初:“那你可想好了,真要做這事嗎?”
沈眉莊搖頭:“我也不知道。
修成玉顏色,賣與帝王家。
尋常人都隻以為,教養好女兒,上嫁之後,就能享一輩子福。
可是我卻最清楚,哪怕是嫁給皇帝,也並不一定能求個善終。
嫁入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有擔當,值得托付的人。
若是因為我,耽誤了別人家女兒得遇良人,我怕是會愧疚一生。”
溫實初:“你既想的這麽明白,這些日子又在猶豫什麽?”
沈眉莊:“隻是可惜罷了。
我父親母親,還有外祖他們,自小便為我廣邀名士,就為了我的教養。
可惜後來我也沒有為家族爭光,這小半生的教養,如今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卻又怕耽誤了人家。
隻荒廢了母親從前在我身上的心血。”
溫實初接過沈眉莊手裏的藥材,出聲道:“各人都有各人的緣法際遇。
你既有此心,又何必顧慮那麽多?
我看你也不必教行走坐臥那些大家的規矩。
隻是將你滿腹的才華技藝傳授出去即可。
後來的人生如何,又如何是你能未卜先知的?”
沈眉莊的視線從藥材上收迴:“你果真這麽覺得嗎?”
溫實初點頭:“自然是。”
沈眉莊想了想,下定決心一般:“那你明日去幫我買一把琴迴來。
我便教人彈琴吧。”
溫實初笑道:“好。”
一一
荷風灣近日的新聞是,溫夫人在家中教人彈琴了。
若是放在從前,都是捉襟見肘的村民,誰會花那閑工夫去學什麽彈琴?
可是老周家的姑娘那可是嫁進縣太爺家了。
於是十裏八鄉家中稍微富裕些的人家,都買了琴,把姑娘送來了。
人人送姑娘來之前,都千叮嚀、萬囑咐。
讓她們去了之後,一定要擦亮眼睛,好好看看溫夫人的行為做派,好好學著點,以後才能擇一個好夫婿。
半個月的時間,溫夫人竟收了十一個學生。
不得已之下,溫夫人在自己院子後麵的荒地上,又蓋了幾間屋子,方便自己授課。
一一
碧水村是荷風灣隔壁的一個村子。
碧水村的張家也把女兒送來學琴了。
不過學了半年時間。
一次家中老太太過壽,小姑娘坐在琴旁,身姿端莊,一首《關山月》。
彈的老張是心花怒放,在眾親戚麵前大大長了臉。
這日之後,但凡是家裏來了什麽客人,老張就一定要閨女出來彈一首。
就這麽一傳十、十傳百。
溫夫人的琴藝被傳的神乎其神,甚至有說是琴仙轉世,來人家傳授琴藝的。
一一
沈眉莊聽到這些傳言,也被逗笑了。
溫實初看到她笑得開懷,有一瞬間的失神。
溫實初:“我就說,你應該做這事的。
從前在宮裏,我可從沒見你這麽笑過。
如今的的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一些,但是你能如此暢快,便都夠了。”
沈眉莊點頭:“是啊,我母親從小總說,我學琴認字的所有目的。
是為了嫁個好夫婿,能做好一個被夫婿敬重,憐愛的女人。
可是到了今日,我才明白。
我學琴認字,並不一定為了別人,我隻靠著自己,便能掙到銀子,收到尊敬。
又何須要去和一群女人,爭奪那一點點可憐的寵愛呢。”
溫實初幫她擦了擦琴弦:“時至今日,我才會慶幸,當初帶你離開,是對的。”
沈眉莊:“我從決定離開的那一日起,每一日都在慶幸。”
一一
沈樂康平日裏都在縣學讀書,少有迴來的時候。
這些日子端午,被放了幾日的假。
他剛一迴來,自小光屁股的長大的夥伴便來家裏找了。
狗蛋:“你可迴來了,我找了隻小船,咱們采蓮蓬去啊!”
沈樂康:“當然去,我可想這口了,三仔子呢?一起去啊!”
狗蛋:“三仔子他們都在船那邊等著了,你快些,換身輕便的衣裳。”
沈眉莊見兒子迴來,還沒說兩句話,就要出門,正欲開口。
溫實初攔了一把:“他天天念書也累了,出去玩玩也好。”
沈樂康三下五除二就換好了衣裳。
狗蛋一邊拽著沈樂康出門,一邊朝屋內喊了一聲。
狗蛋:“溫姨,我們先走了啊!晚飯不用等他了,我們自己解決。”
沈眉莊隻能在後麵喊一聲玩水小心些。
一一
沈樂康一身泥巴迴來的時候,給沈眉莊帶了兩桶蓮蓬。
沈眉莊開口:“你付錢了嗎?”
沈樂康:“自然付了,娘你放心就是,我先去洗一下。”
沈眉莊點頭,在院子裏處理他帶迴來的蓮蓬。
忽然聽到浴室內,沈樂康清洗的時候哼出來的旋律。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沈眉莊忽然有一瞬間的失神。
想起了很多年前的那個夏天。
也是在水邊,陵容穿著一身水紅色的衣裳,捧著蓮花,唱歌而來。
那時自己心如死灰,嬛兒也剛失了孩子,素色的衣裳不離身。
她已經有好多年沒有再聽到這首歌了。
沈樂康出來的時候,就瞧見失神的母親。
他上前拍了一下:“娘?”
沈眉莊才從記憶裏迴神。
沈眉莊開口:“你剛才唱的什麽?”
沈樂康:“今天二丫唱的,朗朗上口,我就記下了。”
沈眉莊:“朗朗上口。我聽著也喜歡,你再唱一遍給我聽聽。”
沈樂康極少見母親提出這麽奇怪的要求,不過還是搬了個小凳子。
坐在沈眉莊旁邊,一邊幫她剝蓮蓬,一邊唱起這歌。
悠長的夏夜裏,滿院荷香,朗月高照,歌謠聲聲入耳。
沈眉莊覺得自己好像同時活在過去和現在。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一一
過完了端午,沈樂康又要迴縣學去了。
臨走前,磨磨唧唧不肯走。
朝著沈眉莊埋怨道:“真是的,娘你也太狠心了,誰家和我似得,天天在外麵念書。
你看看狗蛋他們,待在荷風灣,還能給家裏幫忙。”
沈眉莊平靜地往他的包袱裏裝了一包蓮子。
溫實初:“每次離開都要說一遍這話,快別磨蹭了,一會天色晚了,路不好走。”
沈樂康癟癟嘴:“爹娘,那我走了啊!”
說罷,沈樂康背著行李出門了。
狗蛋幾個知道他今天要走,早過來勾肩搭背地找他,直到把他送出了村子,才迴了荷風灣。
送走了沈樂康,溫實初和沈眉莊才轉身迴屋。
溫實初:“他越來越大了,當年送他去讀書,不過就是希望他明理識字,想來現在也差不多了。”
沈眉莊:“你的意思是,讓他迴醫館幫忙嗎?”
溫實初:“看他自己吧。行醫救人,最重要的是把心思先擺正。
若是心思不正,這醫術便成了害人的勾當。
這些年讓他讀聖賢書,不就是為了給他端正做人的根基嗎?”
沈眉莊點頭:“中秋的時候,咱們一起去縣上吧。
問問先生怎麽說,若是先生點頭,他自己也肯,便繼續讀。
若是先生說他沒什麽天資,或是他自己不樂意。
那就算了,迴醫館幫忙也好,或是做其他的什麽也好,隨他吧。”
溫實初笑笑:“那他一定是最樂意迴家的。你看他每次走之前磨磨蹭蹭的樣子。
哪裏像是個好學的?”
沈眉莊笑著搖搖頭,和溫實初一起進屋了。
一一
中秋前,沈眉莊按照之前計劃好的,帶著禮物,和溫實初去了縣學找先生。
那先生對這對溫和有禮的夫妻印象很深。
客客氣氣地把兩人請進門。
溫實初提起沈樂康的學業。
先生的臉上難得顯出一些愁容。
先生:“倒不是老夫恭維,樂康的天資,屬實十分不錯了。
可是他的心思卻靜不下來,做學問須得能耐得住寂寞,吃得下苦頭。
他平日裏,也是個唿朋引伴的性子。
雖說和一起念書的同窗交好是件好事。
可是他與同窗玩樂胡鬧的時間,卻比做學問的時間還長,這可不是做學問的樣子。”
溫實初和沈眉莊早想到會有這個結果,一點也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