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象征華夏與歐美資本對決的“華儲銅”之戰再次以內敗外勝的結局結束,一切重歸平靜。
轉眼間來到2007年,距離全球金融末日爆發還有一年。
此時的鮑明早已帶著鮑老爺讚助的啟動資金南下杭州,建立起了自己的小私募。
鮑明剛在杭州安營紮寨,他便迫不及待地去找董波。
此時的董波已經入職勇敢期貨公司研究院擔任農產品研究員。他負責的品種主要是豆油等農產品。
這裏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期貨公司所謂的“研究員”可不是高校或者其他科研機構的“研究員”。
期貨公司的研究員是底層牛馬,所謂的“研究員”稱號也隻是徒有其名,自我安慰,無非是看起來體麵罷了。
與此相比,高校或者其他科研機構的“研究員”則是正經的副高或者正高職稱,享受至少副處級待遇的,也算是人上人。
實際上,期貨公司的研究員不僅僅是公司組織框架的底層牛馬,對外也是牛馬,甚至可能牛馬都不如。
具體來說,期貨公司研究員在公司對內要跪舔領導,要不然說不上哪天就給你穿小鞋甚至找個機會就把你辦了。
同時,期貨公司研究員對外要跪舔金融客戶,尤其是那些有錢的金融大佬。這些人可能連期貨公司的董事長都惹不起,更何況你一個連芝麻領導團隊長都要跪舔的研究員了?
百聞不如一見,很多幹了金融的人,往往更希望自己的子女不要再從事金融,而是去從事高精尖科技、製造業等行業。
畢竟,作為老金融人,他們嚐盡了金融圈“處處裝孫子”的艱辛,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是“裝孫子”,而是要坦然擺正位置,認識到自己“就是孫子”。
雖然金融行業現實殘酷,但是董波畢竟剛入職不久,內心的理想和期望尚且元氣滿滿。他努力地研究學習,沉浸在期貨浩瀚的海洋中。
雖然董波在期貨公司充當牛馬,人微言輕,但是“有付出必有迴報”這條真理是亙古不變的。
通過深入研究,董波發現,豆油這個品種,逢低買絕對靠譜,而且永遠靠譜。
既然研究出來了東西,董波就開始琢磨著變現了。可是身為期貨從業人員又不能進行期貨交易,怎麽辦呢?
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鮑明正好送上門來了。
兩人約在姥姥家飯館見麵。
董波點了一桌子杭幫菜,為鮑老大接風。兩人先是懷舊,當年的大學生活如何如何美好,同學之間的情誼如何如何純潔……
雙方甚至還互換了機密信息,時隔多年互相解密了當年大學的一些未解之謎。
什麽誰誰的爸爸是誰誰呀,哪個女生被某叫獸給睡了,叫獸老婆大鬧學院辦公室等等。
董波和鮑明迴憶往事,時而捧腹大笑,時而熱淚盈眶,時而唉聲歎氣……
總之,過去是美好的,是值得迴憶的,是值得珍視的,那麽現在呢?
於是乎,二人又開始就各自的現狀交換了意見。
現在的董波除了工作上做牛做馬,跪舔四方之外,還麵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和管倩的異地問題。
“異地戀,我這個單身狗想想都覺得辛苦!”鮑明感慨道,“你們打算什麽時候結束異地戀呀?”
“管倩的工作是體製內,比較穩定,我尋思著後麵還是我北上謀求團圓。”董波說道,“不過,杭州我不能白來,氣也不能白受,屎也不能白吃,‘鮑魚’也不能白舔!我得想辦法賺一筆錢再走……”
說到這裏,董波眼前一亮,好像想起來什麽。
“老大,你不是在這裏成立個小私募麽?”董波突然問到私募的事情。
“是啊!現在監管鬆,成立私募的門檻兒也不高,我這100萬本錢居然都過審了。”鮑明說道。
“那你肯定要發產品嘍?”董波說道,“這樣,我出錢買你發的理財產品,基金也罷,其他的產品也罷,隻要是我能合規的。”
“然後呢?你想幹啥?”鮑明問道。
“然後,你就用通過發產品募集到的資金去做多豆油期貨呀?”董波建議道。
“做多豆油?能行麽?”鮑明問道。
“沒問題!我跟你說,經過我的研究,豆油這個品種適合逢低做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來看哈。”董波開始滔滔不絕地闡述他的邏輯。
“第一,豆油是生活必需品,偏剛需,對價格不是很敏感,但是經濟要想發展必然伴隨著通貨膨脹。既然有通貨膨脹,那長期來看物價必然會不斷上漲,豆油也不例外。
第二,我們國家大豆匱乏,必須依賴從美國進口大豆。唉,這個說句實話有點發國難財的意思。就是說,美國賣給華夏的大豆什麽時候便宜過?美國肯定不想做慈善呀?所以這大豆的價格必然跌不動,高居不下,這也為國內壓榨企業出產的豆油提供了強有力的成本支撐。
第三,現在豆油期貨的估值不是很高,而且我發現有些遠月合約的價格還是貼水的,也就是遠月價格比近月合約要便宜,那麽這實際是個機會,可以直接做多遠月豆油期貨合約,貼水還能成為一定的安全墊。
……”
鮑明一聽,不由地點頭。
“邏輯上沒什麽問題呀!要不我這私募開業首戰就幹多豆油吧?”鮑明說道。
“我覺得沒毛病。這樣,我出30萬買你的私募產品,然後你還可以作為買方客戶爸爸去我們公司開戶,然後權益掛在我名下,點名讓我服務。這樣肥水不流外人田。咋樣?”董波說道。
“說幹咱就幹!我反正無所謂。你覺得怎麽合適就怎麽來。”鮑明痛快地答道。
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鮑明還有模有樣地草擬了發行產品認購的合同,和董波象征性地簽訂了一下。
然後,鮑明又去董波所在的期貨公司開戶交易。
就這樣,兩人迅速建立了第一批豆油的多單。
也不知道是鮑明新手效應運氣好,還是董波研究給力,這第一波做多豆油的單子沒進去多久就開始浮盈了。
轉眼間來到2007年,距離全球金融末日爆發還有一年。
此時的鮑明早已帶著鮑老爺讚助的啟動資金南下杭州,建立起了自己的小私募。
鮑明剛在杭州安營紮寨,他便迫不及待地去找董波。
此時的董波已經入職勇敢期貨公司研究院擔任農產品研究員。他負責的品種主要是豆油等農產品。
這裏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期貨公司所謂的“研究員”可不是高校或者其他科研機構的“研究員”。
期貨公司的研究員是底層牛馬,所謂的“研究員”稱號也隻是徒有其名,自我安慰,無非是看起來體麵罷了。
與此相比,高校或者其他科研機構的“研究員”則是正經的副高或者正高職稱,享受至少副處級待遇的,也算是人上人。
實際上,期貨公司的研究員不僅僅是公司組織框架的底層牛馬,對外也是牛馬,甚至可能牛馬都不如。
具體來說,期貨公司研究員在公司對內要跪舔領導,要不然說不上哪天就給你穿小鞋甚至找個機會就把你辦了。
同時,期貨公司研究員對外要跪舔金融客戶,尤其是那些有錢的金融大佬。這些人可能連期貨公司的董事長都惹不起,更何況你一個連芝麻領導團隊長都要跪舔的研究員了?
百聞不如一見,很多幹了金融的人,往往更希望自己的子女不要再從事金融,而是去從事高精尖科技、製造業等行業。
畢竟,作為老金融人,他們嚐盡了金融圈“處處裝孫子”的艱辛,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是“裝孫子”,而是要坦然擺正位置,認識到自己“就是孫子”。
雖然金融行業現實殘酷,但是董波畢竟剛入職不久,內心的理想和期望尚且元氣滿滿。他努力地研究學習,沉浸在期貨浩瀚的海洋中。
雖然董波在期貨公司充當牛馬,人微言輕,但是“有付出必有迴報”這條真理是亙古不變的。
通過深入研究,董波發現,豆油這個品種,逢低買絕對靠譜,而且永遠靠譜。
既然研究出來了東西,董波就開始琢磨著變現了。可是身為期貨從業人員又不能進行期貨交易,怎麽辦呢?
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鮑明正好送上門來了。
兩人約在姥姥家飯館見麵。
董波點了一桌子杭幫菜,為鮑老大接風。兩人先是懷舊,當年的大學生活如何如何美好,同學之間的情誼如何如何純潔……
雙方甚至還互換了機密信息,時隔多年互相解密了當年大學的一些未解之謎。
什麽誰誰的爸爸是誰誰呀,哪個女生被某叫獸給睡了,叫獸老婆大鬧學院辦公室等等。
董波和鮑明迴憶往事,時而捧腹大笑,時而熱淚盈眶,時而唉聲歎氣……
總之,過去是美好的,是值得迴憶的,是值得珍視的,那麽現在呢?
於是乎,二人又開始就各自的現狀交換了意見。
現在的董波除了工作上做牛做馬,跪舔四方之外,還麵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和管倩的異地問題。
“異地戀,我這個單身狗想想都覺得辛苦!”鮑明感慨道,“你們打算什麽時候結束異地戀呀?”
“管倩的工作是體製內,比較穩定,我尋思著後麵還是我北上謀求團圓。”董波說道,“不過,杭州我不能白來,氣也不能白受,屎也不能白吃,‘鮑魚’也不能白舔!我得想辦法賺一筆錢再走……”
說到這裏,董波眼前一亮,好像想起來什麽。
“老大,你不是在這裏成立個小私募麽?”董波突然問到私募的事情。
“是啊!現在監管鬆,成立私募的門檻兒也不高,我這100萬本錢居然都過審了。”鮑明說道。
“那你肯定要發產品嘍?”董波說道,“這樣,我出錢買你發的理財產品,基金也罷,其他的產品也罷,隻要是我能合規的。”
“然後呢?你想幹啥?”鮑明問道。
“然後,你就用通過發產品募集到的資金去做多豆油期貨呀?”董波建議道。
“做多豆油?能行麽?”鮑明問道。
“沒問題!我跟你說,經過我的研究,豆油這個品種適合逢低做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來看哈。”董波開始滔滔不絕地闡述他的邏輯。
“第一,豆油是生活必需品,偏剛需,對價格不是很敏感,但是經濟要想發展必然伴隨著通貨膨脹。既然有通貨膨脹,那長期來看物價必然會不斷上漲,豆油也不例外。
第二,我們國家大豆匱乏,必須依賴從美國進口大豆。唉,這個說句實話有點發國難財的意思。就是說,美國賣給華夏的大豆什麽時候便宜過?美國肯定不想做慈善呀?所以這大豆的價格必然跌不動,高居不下,這也為國內壓榨企業出產的豆油提供了強有力的成本支撐。
第三,現在豆油期貨的估值不是很高,而且我發現有些遠月合約的價格還是貼水的,也就是遠月價格比近月合約要便宜,那麽這實際是個機會,可以直接做多遠月豆油期貨合約,貼水還能成為一定的安全墊。
……”
鮑明一聽,不由地點頭。
“邏輯上沒什麽問題呀!要不我這私募開業首戰就幹多豆油吧?”鮑明說道。
“我覺得沒毛病。這樣,我出30萬買你的私募產品,然後你還可以作為買方客戶爸爸去我們公司開戶,然後權益掛在我名下,點名讓我服務。這樣肥水不流外人田。咋樣?”董波說道。
“說幹咱就幹!我反正無所謂。你覺得怎麽合適就怎麽來。”鮑明痛快地答道。
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鮑明還有模有樣地草擬了發行產品認購的合同,和董波象征性地簽訂了一下。
然後,鮑明又去董波所在的期貨公司開戶交易。
就這樣,兩人迅速建立了第一批豆油的多單。
也不知道是鮑明新手效應運氣好,還是董波研究給力,這第一波做多豆油的單子沒進去多久就開始浮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