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悅將自己知道的有關梁平的信息一五一十地向文健講述著。


    梁平,男,名義上是梁家三代單傳,梁倉之孫,梁文誌與第二任妻子付秋月所生,從小到大,深受大家寵愛。


    雖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由於梁文誌與付秋月都很忙,梁平似乎缺少了一些父母最基本的陪伴。


    梁平三歲那年便被送到寄宿製幼兒園,每周五迴家,然後周日返校。


    五歲時,他又被送到香港讀小學,剛開始梁文誌與付秋月由於事業較忙,沒有去陪讀,隻是安排保姆和管家打理梁平的衣食住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梁文誌的遙控安排下,保姆和管家都會給梁平安排一些有關k線蠟燭圖的啟蒙教育。


    這使得梁平在很小的時候便接觸到了別人成年後才會接觸到的蠟燭圖。


    而梁平似乎也並不排斥這些紅紅綠綠的動態或者靜態的蠟燭圖,隻不過在彼時,他對這些蠟燭圖有著童心的理解。


    不得不說,“盤感從娃娃抓起”這句玩笑話真的在梁平身上付諸了實踐。


    不過從側麵也可以看出梁平的童年有些孤獨,雖然看似條件優渥,令旁人羨慕。


    梁平孤獨與失落的內心世界就此搭建,他嚴肅高冷的氣質就此形成。


    很快,梁平不僅可以畫出各種單個蠟燭圖形態,還能夠畫出多個蠟燭圖排列以及這種排列所代表的可能的走勢。


    一個人在兒時的飲食決定了一輩子的胃口,一個人脾氣的養成是撫養人帶出來的,而一個人的觀念是家裏人長時間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培養出來的。


    梁平從小接觸金融相關要素和知識,這也使得他在這方麵跑在了其他同齡人的前麵。


    雖然梁文誌夫婦平時很少經管梁平,但每當梁平放長假,夫婦倆也會盡力抽時間好好陪伴下兒子。


    大多數情況下,梁文誌會充當主力軍,畢竟付秋月工作性質使然。


    而梁文誌也自然會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向自己的接班人輸出金融知識啟蒙。


    其實,梁文誌夫婦反思過孩子的問題。對於如此孤僻的梁平,梁文誌曾一度認為主要是因為太早把兒子送到香港留學,讓他患上嚴重的孤僻症,不會察言觀色,不會組織語言,想到什麽就說什麽,絲毫不會考慮其他人的感受。


    那時候的梁平對中國的人情世故、複雜程度缺乏必要的認識。


    可能梁文誌夫婦也清楚對梁平在陪伴上有些虧欠。梁文誌曾自我感慨道,自己在家裏是一個十足的老好人,對兒子的要求有求必應。


    情感連接的薄弱,家庭教育的缺失,再加上物質上的有求必應,這便是富豪家庭中常見的親子狀態。


    梁平,和其他不少富二代一樣,被扔到寄宿學校進行“孤兒式教育”,以及父親在外忙碌應酬的“喪偶式教育”,這些都導致了日後梁平與梁文誌觀念的相悖,甚至有時候彼此很難交流。


    家裏沒有愛,父母對孩子沒有時間陪伴,沒有父母的榜樣和示範,就算送到貴族學校又能怎樣呢?


    其實,梁平也曾嚐試開發文藝愛好來擺脫孤僻。然而沒有父母陪伴下的堅固人格做基礎,光靠文藝愛好也很難有所改觀。


    在社交層麵,梁平曾表現出的交友模式一般都是“向下兼容”,隻能在被討好的優越感中找到所謂精神契合的夥伴。


    在個人價值實現上,梁平體現出無法忍受延遲滿足,心裏不爽就懟,懟天懟地懟空氣,曾經小小年紀就學會了用錢來衡量一切,得不到甚至還會冒出毀掉的衝動。


    如果此時不進行幹預,恐怕梁平很可能會和賈義臭味相投,沆瀣一氣。


    當時社會流行的論調是,有錢就能養好孩子,富裕階級易出貴子。


    然而精英教育不一定能培養出來精英的下一代。關鍵是能否做到保持學習,善於反思,以身作則,高效陪伴,如此,孩子在未來成為精英的可能性才會越高。


    然而,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其實不是家庭財力,也不是資源堆積,而是父母的榜樣示範和親子關係的質量。


    巴菲特曾經在書中提到過,自己小時候家庭環境很好,父母親很有才智,討論的都是趣事。他說:“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這非常重要。我沒有從父母那裏繼承財產,我真的不想要。”


    而對於梁平來說,恐怕連和父母“討論”的機會都十分奢侈。


    就在梁平的教育危機四伏的時候,老頭梁倉果斷站出來,他提議將孫子接迴到內地上學,由他全程陪伴孫子的成長。


    有一種隔代愛叫“爺爺愛孫子,愛在心頭”,梁倉雖然不是什麽教育家,但他懂得一個最基本的道理,最好的教育方法,是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和自由。


    梁倉一直住在城市郊區的鄉村,對於做了一輩子農民的他來說,這裏的環境更適合他。


    早上起來,東北鄉村的美景讓梁平著迷,一轉眼他就快活地奔跑在原野中。


    在親情之中,梁平曾缺乏父母的陪伴,在寄宿製學校曾經受限於各種條條框框。但是如今和爺爺在大自然中,他好像成為了自己的主人,內心也不再感到孤獨,因為爺爺和自然給了他最好的自由和陪伴。


    與大自然中頻繁接觸互動的孩子,身體會更加強壯,情緒也會更加樂觀。


    在梁平幼小的內心中,他開始對自己的存在,產生了“天然的認可”。這種在自然當中的沉浸與隨之而來的自我認可,可以抵禦一部分現實創傷的侵入,驅除一部分孤獨的彷徨。


    梁倉還給梁平獨立思考、獨立選擇的自由。爺孫在遇到問題時,梁倉並不是直接告訴梁平事實或答案,而是引導他從外界的聲音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


    就這樣,梁平在梁倉的陪伴和引導下,與爺爺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和愛。正是這份信任和愛,幫助梁平走出了極端的孤僻。


    如果沒有梁倉,梁平很可能成為另一個賈義,正因為有梁倉,梁平才能成為今天的梁平。


    在與爺爺朝夕相伴的日子裏,梁平更多地也繼承了梁倉身上那種樸實務實的農民品質,與父親梁文誌大不相同,梁平似乎更加心係百姓,更加體諒普通人。


    文健聽著滿悅的講述,對梁平這個人的人格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也終於明白他為什麽身為莊家,卻說出為散戶考慮的語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打工,那是不可能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章九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章九州並收藏打工,那是不可能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