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遼國拒絕和談,一路率軍南下
我擁兵百萬你說女子不可為將? 作者:暖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妙,不妙啊。”
“此番遼國來勢洶洶,怕是不會輕易善了啊!”
“要老夫看來,這遼國虎視眈眈怕是早已盯上了大夏,此次赫然發動戰爭,定然不會善罷甘休。”
“.....”
“哎,他們所圖非淺,此事還得從長計議。”
滿朝文武,朝臣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皇帝看著那朝下誠惶誠恐的大臣,眼眸深沉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片刻後,他稍微緩和了些情緒,這才慢慢開口說道:
“眾愛卿,此戰何解?”
就在此時,翰林院學士上前一步,端著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
“迴稟陛下,依臣所見。”
“不若派使臣與遼國和談,若是他們所求在可接受範圍,兩國可議和修秦晉之好。
世上諸國,應當以和為貴。
打仗受苦受難的皆是百姓,兵戎相見終究是下下策啊。”
此言一出,倒是有不少大臣出聲附和。
於他們而言,若是能與遼國和談,那便再好不過了。
畢竟如今情況危急,先前派去的十五萬兵馬如今已折損超過半數,眼下處於劣勢一方了。
更何況,北境地處偏遠,派兵支援也委實不易,還不如放棄幾座城池,換取大夏得以喘息的機會。
皇帝顯然也有些意動,但是遼國此番大舉進攻,怕是不會輕易和談。
若是他們攔不住遼國進攻的腳步,那麽又如何與之談判,他們手中的籌碼顯然遠遠不夠。
就在此時,檢察院禦史像是想到了什麽,邁步至大殿之中,隨後擲地有聲地開口。
“陛下,臣有一計。”
皇帝見狀,朝著檢察院禦史微微頷首,示意他說下去。
“此時提出和談,遼國定然不會同意。”
“或許可以與遼國結為聯盟之軍,北境的北方已被冠軍候被攻下,至少有近三十座城池,不如將這些城池允諾遼國半數。
以求兩國交好,到那時一同進攻金國。”
“麵對不費一兵一卒而拱手相讓的城池,難保遼國不會心動。”
皇帝沉思片刻後,忽然眼睛一亮。
依檢察院禦史的想法,他倒是從中想到了一個破局的好點子來。
要知道金國可是出動了三十萬鐵騎,定然是對徐薑的先前的行為惱怒不已,欲將其殺之而後快。
如今怕是早已全軍覆沒了。
那麽金國的下一步動作,定然是要收複那些被攻下的城池了。
既如此,那些城池便成了燙手的山芋,若是想要守住金國三十萬鐵騎的進攻。
所要付出的代價,可謂是極大。
倘若他將這些城池拱手相讓出去,作為籌碼以求與遼國達成和談,他們未必會拒絕。
畢竟,那可是將近三十座城池,幾乎占據了大半的北境,沒有人會不心動。
到那時,遼國與金國之間必然會產生衝突,從而發生交鋒。
這對於大夏來說簡直是一石二鳥,事半功倍的絕佳策略,一舉兩得。
屆時,不僅可以消磨兩國的戰鬥力,還能暫時緩解自身所麵臨的巨大壓力,爭取到更多寶貴的喘息之機。
那些被讓出的城池可以作為緩衝地帶,避免戰火直接蔓延至己方腹地。
若是時機得當,甚至能在兩國相互爭鬥的過程中坐收漁翁之利。
不得不說,皇帝倒是想的挺美的。
可他卻忘了,遼國距離金國更近,所以金國出動三十萬大軍的消息比他們更先得知。
那遼國的君王從始至終就沒有考慮過進攻北境以北的城池,他們暫時並不想與金國撕破臉皮。
雖然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可也是塊燙手的山芋。
更何況,柿子還是專挑軟的捏好些。
所以,當皇帝趙振元收到使臣帶來的消息後,遼國已經達到了大夏北境腹地,正以不可阻擋的姿態一路南下。
“迴稟陛下,那遼國的將軍說.....”
那使臣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惴惴不安地看著高台上那神色震怒的皇帝,片刻後才緩緩開口道:
“那遼國的將軍說,他們與金國乃是兄弟之盟,斷不會接受那些城池,與手足相爭。”
“若是...若是陛下願意將大夏江山盡數拱手相讓,他們會將陛下奉為座上賓,給陛下一個閑散王爺當一當。
倘若不願...那便兵戎相見。”
“遼國拒絕了和談,稱永兩國之間絕不可能議和。”
那使臣一邊說著,一邊觀察著皇帝越來越黑的臉色,他那滿腔的怒火仿佛就要在此刻爆體而出。
皇帝猛地拍桌而起,眼中是無可掩飾的滔天怒火。
“豈有此理,這些蠻夷之輩,平日裏就囂張跋扈,如今更是竟敢這般大放厥詞,絲毫不把我大夏放在眼裏。”
使臣轉述的話,已經算是委婉了。
皇帝完全能夠想象得到,他們當時狂妄至極的語,眼中究竟有多麽的輕蔑與不屑。
這就如同一記記響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臉上,令他尊嚴掃地。
“該死的,這群該死的異族!”
“來人,來人!”
“鎮東鎮西二位將軍,率大軍趕往邊境馳援。”
皇帝胸膛上下起伏著,顯然是被此舉氣的不輕,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狠意,轉身沉聲大喝道:
“征兵,每家每戶征兩個男丁,集結大軍北上,滅了這群該死的異族。”
就在此時,殿外卻傳來一陣嘈雜之聲,而後一個羽使神色慌張地闖了進來。
“陛下,不好了!”
“北境戰線崩潰,抵擋不住。
那遼國已經越過中界線,如今還在南下,遼國大軍朝著京城奔襲而來。”
此言一出,全場皆驚。
在大夏準備與其議和之際,那遼國早已率大軍一路南下,速度竟然比當年的金國還要快上三分。
“若是...若是冠軍侯在就好了。”
大殿之下,不知道是誰低低地說了這麽一句。
“冠軍侯若在,這遼國大軍隻怕是早已有去無迴了。”
昔日裏那些對徐薑充滿惡意,巴巴地盼著他死去的大臣們,竟在這危難之際想起了他來。
真是...可笑至極。
他們曾無數次用言語去詆毀和攻擊他,現在他們卻又盼著若是徐薑在就好了。
若是他在,或許這一切都將不同。
而他們的這些話,也不偏不倚地傳進了皇帝的耳朵裏。
“此番遼國來勢洶洶,怕是不會輕易善了啊!”
“要老夫看來,這遼國虎視眈眈怕是早已盯上了大夏,此次赫然發動戰爭,定然不會善罷甘休。”
“.....”
“哎,他們所圖非淺,此事還得從長計議。”
滿朝文武,朝臣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皇帝看著那朝下誠惶誠恐的大臣,眼眸深沉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片刻後,他稍微緩和了些情緒,這才慢慢開口說道:
“眾愛卿,此戰何解?”
就在此時,翰林院學士上前一步,端著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
“迴稟陛下,依臣所見。”
“不若派使臣與遼國和談,若是他們所求在可接受範圍,兩國可議和修秦晉之好。
世上諸國,應當以和為貴。
打仗受苦受難的皆是百姓,兵戎相見終究是下下策啊。”
此言一出,倒是有不少大臣出聲附和。
於他們而言,若是能與遼國和談,那便再好不過了。
畢竟如今情況危急,先前派去的十五萬兵馬如今已折損超過半數,眼下處於劣勢一方了。
更何況,北境地處偏遠,派兵支援也委實不易,還不如放棄幾座城池,換取大夏得以喘息的機會。
皇帝顯然也有些意動,但是遼國此番大舉進攻,怕是不會輕易和談。
若是他們攔不住遼國進攻的腳步,那麽又如何與之談判,他們手中的籌碼顯然遠遠不夠。
就在此時,檢察院禦史像是想到了什麽,邁步至大殿之中,隨後擲地有聲地開口。
“陛下,臣有一計。”
皇帝見狀,朝著檢察院禦史微微頷首,示意他說下去。
“此時提出和談,遼國定然不會同意。”
“或許可以與遼國結為聯盟之軍,北境的北方已被冠軍候被攻下,至少有近三十座城池,不如將這些城池允諾遼國半數。
以求兩國交好,到那時一同進攻金國。”
“麵對不費一兵一卒而拱手相讓的城池,難保遼國不會心動。”
皇帝沉思片刻後,忽然眼睛一亮。
依檢察院禦史的想法,他倒是從中想到了一個破局的好點子來。
要知道金國可是出動了三十萬鐵騎,定然是對徐薑的先前的行為惱怒不已,欲將其殺之而後快。
如今怕是早已全軍覆沒了。
那麽金國的下一步動作,定然是要收複那些被攻下的城池了。
既如此,那些城池便成了燙手的山芋,若是想要守住金國三十萬鐵騎的進攻。
所要付出的代價,可謂是極大。
倘若他將這些城池拱手相讓出去,作為籌碼以求與遼國達成和談,他們未必會拒絕。
畢竟,那可是將近三十座城池,幾乎占據了大半的北境,沒有人會不心動。
到那時,遼國與金國之間必然會產生衝突,從而發生交鋒。
這對於大夏來說簡直是一石二鳥,事半功倍的絕佳策略,一舉兩得。
屆時,不僅可以消磨兩國的戰鬥力,還能暫時緩解自身所麵臨的巨大壓力,爭取到更多寶貴的喘息之機。
那些被讓出的城池可以作為緩衝地帶,避免戰火直接蔓延至己方腹地。
若是時機得當,甚至能在兩國相互爭鬥的過程中坐收漁翁之利。
不得不說,皇帝倒是想的挺美的。
可他卻忘了,遼國距離金國更近,所以金國出動三十萬大軍的消息比他們更先得知。
那遼國的君王從始至終就沒有考慮過進攻北境以北的城池,他們暫時並不想與金國撕破臉皮。
雖然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可也是塊燙手的山芋。
更何況,柿子還是專挑軟的捏好些。
所以,當皇帝趙振元收到使臣帶來的消息後,遼國已經達到了大夏北境腹地,正以不可阻擋的姿態一路南下。
“迴稟陛下,那遼國的將軍說.....”
那使臣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惴惴不安地看著高台上那神色震怒的皇帝,片刻後才緩緩開口道:
“那遼國的將軍說,他們與金國乃是兄弟之盟,斷不會接受那些城池,與手足相爭。”
“若是...若是陛下願意將大夏江山盡數拱手相讓,他們會將陛下奉為座上賓,給陛下一個閑散王爺當一當。
倘若不願...那便兵戎相見。”
“遼國拒絕了和談,稱永兩國之間絕不可能議和。”
那使臣一邊說著,一邊觀察著皇帝越來越黑的臉色,他那滿腔的怒火仿佛就要在此刻爆體而出。
皇帝猛地拍桌而起,眼中是無可掩飾的滔天怒火。
“豈有此理,這些蠻夷之輩,平日裏就囂張跋扈,如今更是竟敢這般大放厥詞,絲毫不把我大夏放在眼裏。”
使臣轉述的話,已經算是委婉了。
皇帝完全能夠想象得到,他們當時狂妄至極的語,眼中究竟有多麽的輕蔑與不屑。
這就如同一記記響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臉上,令他尊嚴掃地。
“該死的,這群該死的異族!”
“來人,來人!”
“鎮東鎮西二位將軍,率大軍趕往邊境馳援。”
皇帝胸膛上下起伏著,顯然是被此舉氣的不輕,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狠意,轉身沉聲大喝道:
“征兵,每家每戶征兩個男丁,集結大軍北上,滅了這群該死的異族。”
就在此時,殿外卻傳來一陣嘈雜之聲,而後一個羽使神色慌張地闖了進來。
“陛下,不好了!”
“北境戰線崩潰,抵擋不住。
那遼國已經越過中界線,如今還在南下,遼國大軍朝著京城奔襲而來。”
此言一出,全場皆驚。
在大夏準備與其議和之際,那遼國早已率大軍一路南下,速度竟然比當年的金國還要快上三分。
“若是...若是冠軍侯在就好了。”
大殿之下,不知道是誰低低地說了這麽一句。
“冠軍侯若在,這遼國大軍隻怕是早已有去無迴了。”
昔日裏那些對徐薑充滿惡意,巴巴地盼著他死去的大臣們,竟在這危難之際想起了他來。
真是...可笑至極。
他們曾無數次用言語去詆毀和攻擊他,現在他們卻又盼著若是徐薑在就好了。
若是他在,或許這一切都將不同。
而他們的這些話,也不偏不倚地傳進了皇帝的耳朵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