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崔氏族地。
清河郡及周邊,有百姓四十多萬,真正的崔家直係和附屬隻有不到三四萬。
一些窮苦書生及平民在不良人的慫恿下,拿著大字報衝擊崔家產業,發動民變暴亂。
崔家族長竟直接派兵強行鎮壓,殺死書生和百姓千人,囚禁鬧事者過萬,一時間清河郡血流成河,淒慘不已。
清河郡中普通的平民百姓,看到崔家草菅人命,認定朝廷定會派兵誅滅崔家,為了將來不被戰亂所波及和牽連,很多人都選擇背井離鄉,想逃離這個是非之地。
崔氏族長接到消息後當場發飆,再次強行派遣族中嫡帶兵進行攔截逃跑的百姓。
可是派出去的士兵有兩萬,結果迴來的卻隻有不到一萬。
原來崔氏派出正房的一個嫡子,帶著這兩萬士兵,強行把好幾萬結伴遷徙的百姓,包圍在半路上,途中遇到不聽使喚的百姓,更是被當場殺死。
兩萬士兵中,大部分都是近期在郡望之地募集的,包圍圈中許多百姓正是這些士兵的親人,看到親人流血甚至有生命危險,心裏都有些產生抗拒了。
此時,不良人安排在崔家士兵中朝廷的細作,看到時機已到,立馬開始行動,有人大喊。
“這個兵不當了,我是朝廷的子民,憑什麽替你崔家賣命,還要向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親人們舉起屠刀!兄弟們,大家一起跟崔家拚了!”
“哇呀呀……和崔家拚了!”
頓時整個隊伍中就有近一半的士兵,向崔姓的族兵發起了攻擊,就算被圍困的百姓,也是拿起扁擔和石頭向著崔家族兵反抗。
經過近兩個時辰的亂戰,雙方丟下幾百人的屍體各自撤退了。
崔家嫡子帶著族兵迴到崔府,本想再次派兵前去鎮壓叛亂的暴民,可崔家家主卻製止了。
“誌林(全名崔誌林,崔氏正房嫡子,排行老二)啊!不可再次派出士兵了,到時這幫刁民又有要跑的,那我們就無兵可用了,到了那時都不需要朝廷過來,我們崔家就完了。
你安排族兵看好剩下的幾萬士兵,別給跑咯!還有火藥一定要掌握在族兵手裏,隻要有火藥在手,我們新募的士兵就不敢叛亂。”
“是,族長!誌林這就去辦。”
而不良人帶著幾萬難民和一萬士兵,開始向清河郡外麵逃去,一路上憂心忡忡,害怕崔家援兵追上來。
“大家快跑,兵丁斷後,再往前十裏地就出了清河郡,那裏有朝廷的武衛接應,快快快……”
清河崔氏雖然損失了一萬人的軍隊,封地流失了十幾萬百姓,但好在手裏有火藥,也算能在清河郡自保。
而博陵崔氏、趙郡李氏和範陽盧氏就慘了,在不良人的挑撥下,好不容易募集的近二十萬大軍,叛亂的叛亂,逃跑的逃跑。
要不是五姓七望本來就私自養了一萬多的本姓族兵,那現在可能隻剩下了四姓四望了。
江南世家募集的二十幾萬大軍也是分崩離析,江南四大世家一看勢頭不妙,趕緊帶著本族同姓的族兵,和剩下能管控住的殘兵共計十萬出頭,匆匆向清河郡逃離。
可是沿途隻有朝廷的小股部隊進行襲殺,不要問為什麽朝廷沒有選擇派出大部隊,平了江南的四大世家。
那是朝廷真的沒有那麽多的軍隊啊!邊關的將士不能隨意調動,而國內的將士一半調到洛陽和長安了。
國內剩餘的一半將士,都被兵部安排到了各個郡縣,負責控製州衙和縣衙,以保證能順利進行紙張、書籍和大字報的銷售。
所以江南世家在逃跑的路上,並沒有損失太多,等到了清河郡,還剩下了將近九萬多人。
五姓七望本來都是同氣連枝,可這次不一樣啊!
僅僅因為生意上的利益而上升到內戰,稍微一個疏忽,沒有一戰取勝的話,李世民到時不顧整個大唐的安危,將邊境線上的幾十萬大軍調迴中原。
外族趁機入侵,可能會導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國破家亡,世家望族也將成為外族的階下奴。
關鍵輿論權已經被朝廷把控,此時發動內戰,將成為全天下的罪人。
所以隴西李氏、太原王家和滎陽鄭家匆忙向朝廷表明忠心,隻是收攏了各自的族兵,護衛住自己的郡望之地。
而此時其餘八家,三姓四望和江南四家大世家,將各自的軍隊集結到了清河郡。
清河崔氏會議廳內。
江南吳郡四大世家:顧陸朱張四家,率先開口。
“現在我們該如何是好?我等四家響應你崔家,可現在被迫背井離鄉,寄居到你清河郡。唉……”
崔氏家主也是愁眉不展:“沒想到等到的不是朝廷的妥協,卻造出質量上乘的白紙和便宜至極的書籍,更恐怖的是印刷出了“大字報”,
現在民間所有的輿論都向著朝廷,隴西李氏等望族誤我啊……看來我們隻有造反這一條路了!”
此時此刻,沒想到崔氏家主竟責怪起了隴西李氏幾家。
當初其實不止五姓七望中的李氏、王家和鄭家,不想和朝廷大動兵戈,還有江南其餘四大世家、關西六姓和伐北胡姓等大世家。
清河崔氏族長看了看在坐的各位家主,問道:“如果發動兵變,奪長安殺李世民,我想知道我們到底有多少軍隊?有多少勝算?”
範陽盧氏族長開口道:“我們這段時間抓了不少壯丁,籠絡了不少小世家,雖然全副裝備的將士隻有四萬,但還有六萬簡裝的兵士,騎兵三千。”
博陵崔氏也是迴道:“我們和盧氏差不多,可以出兵十萬,其中騎兵五千。”
趙郡李氏族長也是迴道:“我李家和依附過來的小世家,可以出兵十二萬,但全副武裝的將士隻有三萬,騎兵三千。”
江南世家也是迴道:“我們幾大世家和附屬家族,隻有騎兵四千,全副武裝的步卒六萬,剩餘的兩萬多人皆是我等世家的家眷。”
看來江南世家還是留了一手,估計還想保留一萬人的族兵留做底牌。
崔氏家主想了想,又算了算,說道:“我有一萬騎兵,一萬火藥兵,以及六萬步卒,加上所有世家共計:火藥兵一萬;騎兵兩萬五;精兵二十一萬;步卒二十一萬。
我建議在我清河郡及周邊,召集二十萬民夫運送糧草,再由我們世家安排三萬族兵監督;
清河郡及周邊,有百姓四十多萬,真正的崔家直係和附屬隻有不到三四萬。
一些窮苦書生及平民在不良人的慫恿下,拿著大字報衝擊崔家產業,發動民變暴亂。
崔家族長竟直接派兵強行鎮壓,殺死書生和百姓千人,囚禁鬧事者過萬,一時間清河郡血流成河,淒慘不已。
清河郡中普通的平民百姓,看到崔家草菅人命,認定朝廷定會派兵誅滅崔家,為了將來不被戰亂所波及和牽連,很多人都選擇背井離鄉,想逃離這個是非之地。
崔氏族長接到消息後當場發飆,再次強行派遣族中嫡帶兵進行攔截逃跑的百姓。
可是派出去的士兵有兩萬,結果迴來的卻隻有不到一萬。
原來崔氏派出正房的一個嫡子,帶著這兩萬士兵,強行把好幾萬結伴遷徙的百姓,包圍在半路上,途中遇到不聽使喚的百姓,更是被當場殺死。
兩萬士兵中,大部分都是近期在郡望之地募集的,包圍圈中許多百姓正是這些士兵的親人,看到親人流血甚至有生命危險,心裏都有些產生抗拒了。
此時,不良人安排在崔家士兵中朝廷的細作,看到時機已到,立馬開始行動,有人大喊。
“這個兵不當了,我是朝廷的子民,憑什麽替你崔家賣命,還要向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親人們舉起屠刀!兄弟們,大家一起跟崔家拚了!”
“哇呀呀……和崔家拚了!”
頓時整個隊伍中就有近一半的士兵,向崔姓的族兵發起了攻擊,就算被圍困的百姓,也是拿起扁擔和石頭向著崔家族兵反抗。
經過近兩個時辰的亂戰,雙方丟下幾百人的屍體各自撤退了。
崔家嫡子帶著族兵迴到崔府,本想再次派兵前去鎮壓叛亂的暴民,可崔家家主卻製止了。
“誌林(全名崔誌林,崔氏正房嫡子,排行老二)啊!不可再次派出士兵了,到時這幫刁民又有要跑的,那我們就無兵可用了,到了那時都不需要朝廷過來,我們崔家就完了。
你安排族兵看好剩下的幾萬士兵,別給跑咯!還有火藥一定要掌握在族兵手裏,隻要有火藥在手,我們新募的士兵就不敢叛亂。”
“是,族長!誌林這就去辦。”
而不良人帶著幾萬難民和一萬士兵,開始向清河郡外麵逃去,一路上憂心忡忡,害怕崔家援兵追上來。
“大家快跑,兵丁斷後,再往前十裏地就出了清河郡,那裏有朝廷的武衛接應,快快快……”
清河崔氏雖然損失了一萬人的軍隊,封地流失了十幾萬百姓,但好在手裏有火藥,也算能在清河郡自保。
而博陵崔氏、趙郡李氏和範陽盧氏就慘了,在不良人的挑撥下,好不容易募集的近二十萬大軍,叛亂的叛亂,逃跑的逃跑。
要不是五姓七望本來就私自養了一萬多的本姓族兵,那現在可能隻剩下了四姓四望了。
江南世家募集的二十幾萬大軍也是分崩離析,江南四大世家一看勢頭不妙,趕緊帶著本族同姓的族兵,和剩下能管控住的殘兵共計十萬出頭,匆匆向清河郡逃離。
可是沿途隻有朝廷的小股部隊進行襲殺,不要問為什麽朝廷沒有選擇派出大部隊,平了江南的四大世家。
那是朝廷真的沒有那麽多的軍隊啊!邊關的將士不能隨意調動,而國內的將士一半調到洛陽和長安了。
國內剩餘的一半將士,都被兵部安排到了各個郡縣,負責控製州衙和縣衙,以保證能順利進行紙張、書籍和大字報的銷售。
所以江南世家在逃跑的路上,並沒有損失太多,等到了清河郡,還剩下了將近九萬多人。
五姓七望本來都是同氣連枝,可這次不一樣啊!
僅僅因為生意上的利益而上升到內戰,稍微一個疏忽,沒有一戰取勝的話,李世民到時不顧整個大唐的安危,將邊境線上的幾十萬大軍調迴中原。
外族趁機入侵,可能會導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國破家亡,世家望族也將成為外族的階下奴。
關鍵輿論權已經被朝廷把控,此時發動內戰,將成為全天下的罪人。
所以隴西李氏、太原王家和滎陽鄭家匆忙向朝廷表明忠心,隻是收攏了各自的族兵,護衛住自己的郡望之地。
而此時其餘八家,三姓四望和江南四家大世家,將各自的軍隊集結到了清河郡。
清河崔氏會議廳內。
江南吳郡四大世家:顧陸朱張四家,率先開口。
“現在我們該如何是好?我等四家響應你崔家,可現在被迫背井離鄉,寄居到你清河郡。唉……”
崔氏家主也是愁眉不展:“沒想到等到的不是朝廷的妥協,卻造出質量上乘的白紙和便宜至極的書籍,更恐怖的是印刷出了“大字報”,
現在民間所有的輿論都向著朝廷,隴西李氏等望族誤我啊……看來我們隻有造反這一條路了!”
此時此刻,沒想到崔氏家主竟責怪起了隴西李氏幾家。
當初其實不止五姓七望中的李氏、王家和鄭家,不想和朝廷大動兵戈,還有江南其餘四大世家、關西六姓和伐北胡姓等大世家。
清河崔氏族長看了看在坐的各位家主,問道:“如果發動兵變,奪長安殺李世民,我想知道我們到底有多少軍隊?有多少勝算?”
範陽盧氏族長開口道:“我們這段時間抓了不少壯丁,籠絡了不少小世家,雖然全副裝備的將士隻有四萬,但還有六萬簡裝的兵士,騎兵三千。”
博陵崔氏也是迴道:“我們和盧氏差不多,可以出兵十萬,其中騎兵五千。”
趙郡李氏族長也是迴道:“我李家和依附過來的小世家,可以出兵十二萬,但全副武裝的將士隻有三萬,騎兵三千。”
江南世家也是迴道:“我們幾大世家和附屬家族,隻有騎兵四千,全副武裝的步卒六萬,剩餘的兩萬多人皆是我等世家的家眷。”
看來江南世家還是留了一手,估計還想保留一萬人的族兵留做底牌。
崔氏家主想了想,又算了算,說道:“我有一萬騎兵,一萬火藥兵,以及六萬步卒,加上所有世家共計:火藥兵一萬;騎兵兩萬五;精兵二十一萬;步卒二十一萬。
我建議在我清河郡及周邊,召集二十萬民夫運送糧草,再由我們世家安排三萬族兵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