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穀渾王伏允隻能無奈的簽署了停戰賠償協議,賠償也分三次向大唐如數運了過來。


    有讀者會問,為何不要求吐穀渾每年向大唐納貢,那是因為:吐穀渾本來就要向大唐納貢的,每年都會趕上一萬頭牲畜貢獻給大唐充當保護費。


    李道宗趕到石堡城後,就對張亮宣旨,因貪功冒進,不聽軍令,罷免了其副帥的職位;以及拋棄重傷的同袍,降國公為郡公,以儆效尤。


    張亮也隻能無奈的接旨謝恩。


    柴紹遵照旨意,點兵四萬吞服了高反藥物後,向吐蕃都城伏埃城發兵。


    在伏埃城外,整整激戰了半月有餘,消滅吐蕃兵士五萬,傷者更是無數。


    而柴紹帶領的大唐士兵,傷亡也快超過了一萬,好在李治又從係統商城中購買了不少的酒精和紗布,由百騎司親自送到了邊關。


    讓傷兵的傷口幾乎沒有感染,近萬傷兵竟都慢慢康複了,死亡人數降到了不足千人,所以大唐的士氣越來越旺,都知道:戰場上隻要不被砍了腦袋,幾乎就不會死亡。


    雖然吐蕃都城裏有近二十萬大軍,但看到唐軍怎麽都殺不完,還越戰越猛,威力巨大的火藥也好像用不完一般,慢慢的就消極殆戰。


    柴紹雖然有火藥加持,但軍隊畢竟不到吐蕃軍隊的兩成,雙方頓時陷入了焦著狀態。


    祿東讚帶著議和團剛到長安,就聽說李世民又向吐蕃增兵了,但仗著吐蕃有優渥的地利和二十多萬大軍在手,根本不當一迴事。


    向大唐遞交停戰求和書後,李世民竟然要求吐蕃向大唐,賠償巨額的戰爭賠款,要黃金兩萬兩,白銀十萬兩。


    祿東讚一氣之下,決定返迴吐蕃,這個和不議也罷,反正大唐的軍隊打不到吐蕃腹地。


    可萬萬沒想到,剛迴到吐蕃就聽說了唐軍已經打到了伏埃城,於是慌忙朝都城奔去。


    好不容易進入伏埃城,就看到伏埃城中屍橫遍野,心中更是焦急萬分,畢竟他輔佐鬆讚幹布剛剛統一吐蕃,國內並不是太穩定,而此戰吐蕃一方已經損失巨大,不能再打下去了。


    找到鬆讚幹布後,立馬就將大唐皇帝的話原封不動的告訴了他,當鬆讚幹布聽到巨額賠償時,氣得將手裏琉璃杯摔得粉碎。


    但等到鬆讚幹布,聽完祿東讚所分析的吐蕃國內形式和戰爭焦灼的利弊後,漸漸冷靜下來了。


    “大論東讚,我該怎麽做?”


    祿東讚無奈的搖著頭,說道:“我本以為我們占有地利,唐軍不可能深入作戰,所以並沒有和唐皇討價還價,唉……看來隻能準備金銀進行賠償了。”


    鬆讚幹布也是一臉恨恨的說:“黃金白銀國庫裏有的是,可我真的不甘心啊!為何神佛不保佑我吐蕃將士呢?為何唐軍能攻到我伏埃城呢?不甘啊……不甘!”


    “是啊!想不通唐軍這一次,為何不怕我們高原的反應,難道唐人有治療高原反應的神藥?


    那種聲似“天雷”的武器,也是聞所未聞,否則就憑這區區幾萬唐軍,我吐蕃還不放在眼裏。


    還有,誰能想到百萬隋朝大軍都打不贏的高句麗,竟輕易的被四萬唐軍給滅國了呢?想不通啊!”


    就在伏埃城中,運送出五萬黃金和十萬白銀,但柴紹並沒有選擇退軍,而是選擇圍困伏埃城,等待朝廷的指示。


    一個月後,百騎司帶來了李世民的手喻,上麵寫著:此次大唐增兵以及唐軍深入作戰的,五萬兩黃金的軍費報銷一下,俘虜一人換一人,多出來的按照大唐貨幣一百貫換一人。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李世民這是想不死不休嗎?”


    “讚普,還時還是不要節外生枝呀!這個啞巴虧我們隻能吃下,等到我們也能製造出那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再報仇也不晚。漢人有句熟話說得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就聽大論東讚的,這個仇,我鬆讚幹布記下了!”


    吐蕃的金礦很多,但一次賠償了七萬兩黃金,也有些傷筋動骨了。


    柴紹帶著大軍押送七萬兩黃金,和十萬兩白銀班師迴朝了,三處國境的戰爭正式結束。


    大唐此時的國庫稅收,一年隻有一千萬貫錢和約五千萬石的糧食。


    而一兩銀子等於一貫,一兩金子等於一百兩銀子,那麽一兩金子等於一百貫銅錢。


    這次大規模的國戰,除去糧食、開支、損耗、將士們的獎賞和撫恤,換算下來竟還賺了兩千多萬貫,國庫前所未有的豐盈了起來。


    李世民一高興,就給了李治兩千兩金子和十塊美玉作為獎賞,那可是近七千多萬的人民幣啊!


    李治又進賬這麽多錢,一開心,就拿出了現代的曲轅犁圖紙。


    “阿爺!這是一款農具,比現在農民使用的犁要省力不少,甚至一個成年人靠人力都能拉得動犁去耕田。”


    李世民拿著圖紙仔細看了看,並看不出什麽與眾不同,好奇的問道。


    “稚奴!這個犁真的有這麽好用?”


    李治平時拿出的不是美味的零食、水果,就是畝產幾千斤的紅薯,或者例如火藥這樣的大殺器和救命續命的仙丹等等……


    這次拿出的著實普通,但對李治從沒有過懷疑的李世民,也隻能疑惑的拿到工部去,看看做出成品後,是不是也和李治說的那般神奇。


    工部的一處小院子裏,工部尚書段綸正手扶著新做出來的曲轅犁,前麵由一個大漢拉著犁頭,犁地的速度很快很快,段綸犁得不亦樂乎。


    李世民也看得心花怒放,喃喃低語道:確實,確實不需要牛就能耕地,天佑我大唐,百姓有福了啊!


    李世民雖生在富貴之家,但對農民的生記還是多少懂點的,於是乎。


    “段尚書,牽頭牛來,朕也試試!”


    段綸找下屬牽來一頭黃牛,套上曲轅犁,並親自在前麵牽著牛繩,李世民也是有模有樣的用鞭子,抽打牛屁股開始耕起了地。


    旁邊眾人都激動了,就算李世民這個二把手(外行人),犁地的速度都明顯要比平常用的犁速度要快。


    眼看著要犁到頭了,李世民吩咐段綸牽著牛轉身,而李世民單手扶犁,以前端為支點畫了個半圓,竟然完美的完成轉彎,要知道直轅犁轉彎可是非常費力的。


    “陛下,就連轉彎都快了許多啊!此乃神物啊!”段綸還沒放下牛繩,便朝李世民喊道。


    李世民看到了耕地的速度,很是高興,不禁也大喊了一聲:“好!”


    金吾衛從李世民手裏把曲轅犁接過,一群大臣直接跪拜道。


    “臣等恭祝陛下得此神犁,還請賜名。”


    “哈哈哈……就叫貞觀犁!”


    “陛下聖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夏萬界為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以邪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以邪少並收藏華夏萬界為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