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夢出了院子,隻見施文同早已等候。
薛夢有些疑惑地問:“你這是?”
施文同輕聲道:“院士,我不能讓您走路迴去吧。”
薛夢哈哈一笑,也不客氣了,上了施文同的車。
院子裏,施兆霖看著那張黑色照片苦笑著,似乎是薛夢的話解開了他的心結,他拿起了打火機,點著了照片,自言自語道:“老同學,想不到咱們能隔著千年啊。”
迴到家,薛夢疲憊地躺在了沙發上。
他在快速迴憶今晚的事。
施兆霖提出的那個問題縈繞在他腦海。
一個令人窒息的念頭閃現在他腦海:如果幽蘭號沒有走向滅亡,而是在另一個星球上找到生存的支點,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呢?
這時他想到了自己的一個大學同學穀洪江。
這老哥們是研究宇宙社會學的。
說起宇宙社會學,與他的研究宇宙空間理論方向一樣,在當今的社會依然是一個極其冷門的研究領域。
這個領域是很難出成果的,因為畢竟從二十世紀開始探索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間以來,人類還沒有發現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外星生命有沒有還是個問號,那宇宙社會學自然就是無源之水,隻有純粹的猜想。
沒有成果,就沒有名氣!
雖然頂著院士頭銜,薪水比起那些熱門專業的院士差了一大截。
在想想自己,宇宙空間理論研究方向同樣如此,拿的薪水隻夠自己在首都勉強生活。
薛夢想到這無奈歎著氣。
第二天一早,薛夢帶著疑問前往國家科學院。
在三樓靠邊的一間比較狹小但不局促的辦公室,薛夢找到了自己的大學同學穀洪江。
穀洪江帶著金絲眼鏡,梳著偏分頭,留著一圈絡腮胡,穿著一身標準的淺色職業裝。
見到老同學來,穀洪江麵帶微笑,熱情迎接,親自給薛夢倒好茶水。
“哎,什麽風把薛院士吹到我這寒舍來啦?”
穀洪江調侃了起來。
“今天前來,是想跟老同學聊一聊宇宙社會學。”
穀洪江苦笑道:“老同學,你可別來洗刷我呀,你的研究方向和我不在一個方向。我的研究,沒人會關注,你看看,我這辦公室已經幾個月沒人來過啦。”
薛夢內心很吃驚,沒想到老同學的專業這麽冷門,但依然露出懷疑的表情:“不會吧,幾個月沒人來訪?”
“你不信?你看看,這桌子上的灰,我都懶得打掃了,反正沒人來跟我交流。”
“今天我就是來跟你聊宇宙社會學。不介意吧,老同學。”
薛夢義正言辭地重複自己前來的目的,眼睛泛著光,盯著穀洪江。
穀洪江愣了片刻後嘿嘿一笑,掏出煙,甩了一根給薛夢,自己也點上,道:“當然!”
一口快活煙在體內循環一次後,被他緩緩吐出,在空中形成一個個圓形的煙圈。
“對了,你想聊哪方麵的話題?”
薛夢並沒有點煙,而是冷不丁地吐出四個字:“文明推演!”
“文明推演?老同學,你這個話題很宏大呀。”
薛夢道:“話題確實是很宏大,不過我會提出幾個假設條件,你幫我推演推演。”
“成!”
薛夢找了把椅子坐下,道:“基本設定:有一艘恆星級飛船,乘員30名,男女各一半,平均年齡28歲,飛船上的補給可以維持乘員處於蘇醒狀態1年的基本生存,飛船具備在恆星級旅途中維持乘員冬眠10年的能力。飛船在一次特定任務中離開太陽係跨越了超光年尺度的旅行。
假設1:飛船運氣不錯,來到一個非常適合宜居的行星。嗯,這顆行星類似於地球一樣的行星,擁有對於涉險的飛船來說幾乎無限的原始生存資源,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推演文明進程。
假設2:在假設1的基礎上,附帶天敵設定,推演文明進程。
假設3:飛船隻能到達一顆不太適合宜居的行星,沒有充足的原始生存資料,但稍加改造和利用行星資源還是可以維持基本生存,比如像火星這類的岩類行星,推演文明進程。
假設4:飛船沒能到達可以著陸的岩類行星,隻能環繞氣態行星,依托行星軌道上的小天體獲取極少的資源,推演文明進程。”
在薛夢提出假設期間,穀洪江打開他的電腦,點開了一個窗口,輸入了一些參數,然後說道:“你說的這四種假設,我就從最簡單開始推演。
假設4:這種情況我認為是人類飛船離開太陽係能遇見的最大概率事件。
氣態行星,是主流行星,人類目前發現的行星有一半以上都是氣態行星。對於這樣的行星,人類登陸行星可謂癡心妄想。
如果這艘恆星級飛船在耗盡它的燃料前隻能到達這樣的一個環境,隻能祈求多福啦。”
薛夢問:“這種環境設定,文明沒法繼續?”
“如果飛船能夠擁有自我循環的生態係統以及超級智能的人工智能係統,文明可以維持最低限度的延續,但是,它最終將走向滅亡,時間應該不會超過200年。”
“為何?”
“氣態行星的衛星碎片,資源可利用率極低。作為封閉運行的飛船,它一定會折舊老化出故障,生存循環係統最終走向崩潰。寄托於這套係統的微弱文明最終走向滅亡。”
薛夢聽得一臉驚訝。
這種情形,穀洪江直接判了文明死刑。
“假設3:這個推演可以參考人類在火星發展的軌跡,不過唯一區別是文明的起點太低。”
“噢?”
“人類登陸火星到目前也有幾百年,而如果把它看作一個獨立的文明,規模依然很小。而事實上火星上的人類基地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完全的獨立運行。
如果飛船著陸在一顆類似火星這樣的岩類行星上。文明大致可以分這麽幾段,第一段,紮根階段;第二段,發展階段;第三階段,繁榮穩定階段;第四階段,向外尋求擴張階段。”
穀洪江不慌不忙在電腦上輸入相應的參數,然後說道:“這一切的前提是文明的火種能夠熬過第一階段,飛船上的文明火種首先是要在這顆外表貧瘠的星球上複製飛船那套基本生態循環係統。我就默認你的設定是飛船物資足以堅持一年。
在這個過程,以我們人類目前最先進的智能體機器人為例,它可以在行星表麵從事最基本的礦類探尋,礦石采集,建築體搭建等基本工作。紮根階段首先是建造微型礦選廠及冶金廠等。
在有限的生產力下,預計會花費5~8個月搭建最基本的生產作業環境,一座人類外太空基礎基地初見雛形。
接下來,飛船乘員將利用飛船的核聚變反應堆殘餘能量開展基本冶金作業,生產初始原材料。
接下來是拓展基本生產艙段建設,其中包括微型金屬加工廠,零件設備工廠,發電廠,微型太空製水廠,製氧廠,有機體合成工廠等必要的設施,這一階段,基本耗時5~10個月。
以上這些基本單位的建設規模都是以30個乘員的需求為基準開展生產製造,以便於節約能源。在智能體機器人建造過程中,部分飛船乘員將繼續處於冬眠,蘇醒的成員將開啟人工智能的升級操作,其目的是為了提高生產的效率。”
“一定會?”
“是的,因為人在極端被動的環境下,可以迸發出無限可能。升級人工智能是最優選擇。
在基礎設施基本完成後,文明的種子就算紮根。
1年後,飛船的各種係統完成在行星表麵的複製。
冬眠的人們也將在這一時刻蘇醒參與到文明發展進程。
接下來是獲取核聚變所需的資料~~氘與氚。
這裏要帶入一個條件,這個行星能夠獲取到氘氚。如果不能獲取,文明基本到此為止。”
薛夢道:“氘氚在宇宙並不是那麽的稀有,加入這個設定吧。”
“好,接下來文明進入發展階段。
飛船的核聚變反應堆在獲得氘氚補給後能夠為文明進程繼續服務約50年。
在這個期間,人們解決了基本的生存難題,但依然不可懈怠。
他們接下來將建立一套全新的準則與製度來服務這個文明發展與進步。
人們有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後,接下來就是繼續擴大這種保障。
這是人本能的決定!
在接下來的1~3年,初始文明複製兩套基本生存係統,生存係統容量提升至90人。
礦廠,冶金廠,設備製造廠,製水廠,製氧廠,有機合成廠,發電廠等擴容,並新增研究所,智能設備研究所等高等級設施。
3~5年時間完成行星微型聚變堆,基本生存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生存係統可以容納150~200人。文明的種子在這一階段開始發芽。
接下來就是生命延續的問題擺上了桌麵。
可以想象那種環境,是沒有你情我愛的可能,大家隻有一個目標,擴大人口規模。
第5~10年,第一批行星人口出生,預計數量20~30人。
這一階段,文明將繼續擴大,生產力開始顯著提升,人工智能開始發揮指數級別威力。
但局限於有機體合成的非指數提升,人口規模並沒有快速增長。
10~20年,第一代人基本完成人類生育極限,盡可能留下更多的文明種子,在這一階段末期,人口數量將達到150人左右。基本的生存環境改善,新型的工廠,學校,研究院,醫療中心開始拔地而起。
接下來就是繁榮階段,這一階段應該可以持續上百年甚至上千年。這一過程文明將迎來技術爆發,食物也不再單一化,娛樂資源也得到豐富。
然而接擴張帶來的各種挑戰,比如人類自身攜帶的病毒變異,單調的世界,人們的情感變化等。
文明到了這一階段基本就沒法繼續推演,但是最終這個文明將走向向外擴張之路,畢竟這顆行星生存資源有限。”
薛夢聽後沉思片刻,道:“你的意思是這個文明極具侵略性?”
“是的。接下來分析假設2,我認為是最難推演的,天敵的存在,變數太多,如果文明的種子抵禦不了天敵,文明將夭折。
畢竟文明的第一需要是生存。
初始文明在天敵的襲擾下,是無法全力專注科技紮根,即使有基本的生存資料,比如,水,食物等。
應付天敵將消耗分散文明僅有的基礎生產資料。
所以紮根階段或許會持續1~500年亦或者1~1萬年,這個時間完全取決於天敵的能力。
打個比方,如果飛船來到一顆類似恐龍時代的地球,你覺得文明能否順利延續?估計飛船很快就被恐龍糟蹋了。”
薛夢點點頭,道:“是呀,感覺這個假設比第3個假設還難!”
“是啊,老同學,文明的推進需要穩定的環境,自然環境惡劣,人是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去克服,但是文明的種子直麵可以活動的天敵,比如怪獸,恐龍之類的,恐怕是很難有機會去完成基礎科技的紮根。
所以第一階段的時間是不確定的,這還將帶來另一個問題,基礎設施的缺失將很快把微弱的文明之光打迴原始社會狀態。
文明的初始積累將變得艱巨而困難。
或許等文明的科技水平再次迴到先前水平已經是幾千上萬年之後。
當文明戰勝天敵之後,它的發展軌跡就將變得更加不確定。
當人類的數量急劇增加,內部矛盾也將開始出現。
多年以後,這顆行星的社會狀態將變得和地球一樣。”
“國家的出現?”
“是的!”
薛夢聽到此倒吸了一口涼氣。
人類最擅長的還是內鬥啊!
“文明最終演變成各個國家,為了爭奪有限資源,國家間將陷入永無休止的內耗,祖先留下來的團結一致對付天敵的那股勁蕩然無存。
隨著競爭的加劇,國家開始分化,有些國家掌握了更加先進的技術而走到了文明前列,形成壓倒性優勢。
隨著時間推移,先進國家內部有人意識到這種無休止的對抗並不能給這個文明帶來光明。
他們開始將目光轉向太空,仰望祖先前來的方向,希望能夠探尋遙遠的母星。
他們也知道,他們的祖先在名叫太陽係的地方。”
薛夢有些疑惑地問:“你這是?”
施文同輕聲道:“院士,我不能讓您走路迴去吧。”
薛夢哈哈一笑,也不客氣了,上了施文同的車。
院子裏,施兆霖看著那張黑色照片苦笑著,似乎是薛夢的話解開了他的心結,他拿起了打火機,點著了照片,自言自語道:“老同學,想不到咱們能隔著千年啊。”
迴到家,薛夢疲憊地躺在了沙發上。
他在快速迴憶今晚的事。
施兆霖提出的那個問題縈繞在他腦海。
一個令人窒息的念頭閃現在他腦海:如果幽蘭號沒有走向滅亡,而是在另一個星球上找到生存的支點,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呢?
這時他想到了自己的一個大學同學穀洪江。
這老哥們是研究宇宙社會學的。
說起宇宙社會學,與他的研究宇宙空間理論方向一樣,在當今的社會依然是一個極其冷門的研究領域。
這個領域是很難出成果的,因為畢竟從二十世紀開始探索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間以來,人類還沒有發現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外星生命有沒有還是個問號,那宇宙社會學自然就是無源之水,隻有純粹的猜想。
沒有成果,就沒有名氣!
雖然頂著院士頭銜,薪水比起那些熱門專業的院士差了一大截。
在想想自己,宇宙空間理論研究方向同樣如此,拿的薪水隻夠自己在首都勉強生活。
薛夢想到這無奈歎著氣。
第二天一早,薛夢帶著疑問前往國家科學院。
在三樓靠邊的一間比較狹小但不局促的辦公室,薛夢找到了自己的大學同學穀洪江。
穀洪江帶著金絲眼鏡,梳著偏分頭,留著一圈絡腮胡,穿著一身標準的淺色職業裝。
見到老同學來,穀洪江麵帶微笑,熱情迎接,親自給薛夢倒好茶水。
“哎,什麽風把薛院士吹到我這寒舍來啦?”
穀洪江調侃了起來。
“今天前來,是想跟老同學聊一聊宇宙社會學。”
穀洪江苦笑道:“老同學,你可別來洗刷我呀,你的研究方向和我不在一個方向。我的研究,沒人會關注,你看看,我這辦公室已經幾個月沒人來過啦。”
薛夢內心很吃驚,沒想到老同學的專業這麽冷門,但依然露出懷疑的表情:“不會吧,幾個月沒人來訪?”
“你不信?你看看,這桌子上的灰,我都懶得打掃了,反正沒人來跟我交流。”
“今天我就是來跟你聊宇宙社會學。不介意吧,老同學。”
薛夢義正言辭地重複自己前來的目的,眼睛泛著光,盯著穀洪江。
穀洪江愣了片刻後嘿嘿一笑,掏出煙,甩了一根給薛夢,自己也點上,道:“當然!”
一口快活煙在體內循環一次後,被他緩緩吐出,在空中形成一個個圓形的煙圈。
“對了,你想聊哪方麵的話題?”
薛夢並沒有點煙,而是冷不丁地吐出四個字:“文明推演!”
“文明推演?老同學,你這個話題很宏大呀。”
薛夢道:“話題確實是很宏大,不過我會提出幾個假設條件,你幫我推演推演。”
“成!”
薛夢找了把椅子坐下,道:“基本設定:有一艘恆星級飛船,乘員30名,男女各一半,平均年齡28歲,飛船上的補給可以維持乘員處於蘇醒狀態1年的基本生存,飛船具備在恆星級旅途中維持乘員冬眠10年的能力。飛船在一次特定任務中離開太陽係跨越了超光年尺度的旅行。
假設1:飛船運氣不錯,來到一個非常適合宜居的行星。嗯,這顆行星類似於地球一樣的行星,擁有對於涉險的飛船來說幾乎無限的原始生存資源,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推演文明進程。
假設2:在假設1的基礎上,附帶天敵設定,推演文明進程。
假設3:飛船隻能到達一顆不太適合宜居的行星,沒有充足的原始生存資料,但稍加改造和利用行星資源還是可以維持基本生存,比如像火星這類的岩類行星,推演文明進程。
假設4:飛船沒能到達可以著陸的岩類行星,隻能環繞氣態行星,依托行星軌道上的小天體獲取極少的資源,推演文明進程。”
在薛夢提出假設期間,穀洪江打開他的電腦,點開了一個窗口,輸入了一些參數,然後說道:“你說的這四種假設,我就從最簡單開始推演。
假設4:這種情況我認為是人類飛船離開太陽係能遇見的最大概率事件。
氣態行星,是主流行星,人類目前發現的行星有一半以上都是氣態行星。對於這樣的行星,人類登陸行星可謂癡心妄想。
如果這艘恆星級飛船在耗盡它的燃料前隻能到達這樣的一個環境,隻能祈求多福啦。”
薛夢問:“這種環境設定,文明沒法繼續?”
“如果飛船能夠擁有自我循環的生態係統以及超級智能的人工智能係統,文明可以維持最低限度的延續,但是,它最終將走向滅亡,時間應該不會超過200年。”
“為何?”
“氣態行星的衛星碎片,資源可利用率極低。作為封閉運行的飛船,它一定會折舊老化出故障,生存循環係統最終走向崩潰。寄托於這套係統的微弱文明最終走向滅亡。”
薛夢聽得一臉驚訝。
這種情形,穀洪江直接判了文明死刑。
“假設3:這個推演可以參考人類在火星發展的軌跡,不過唯一區別是文明的起點太低。”
“噢?”
“人類登陸火星到目前也有幾百年,而如果把它看作一個獨立的文明,規模依然很小。而事實上火星上的人類基地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完全的獨立運行。
如果飛船著陸在一顆類似火星這樣的岩類行星上。文明大致可以分這麽幾段,第一段,紮根階段;第二段,發展階段;第三階段,繁榮穩定階段;第四階段,向外尋求擴張階段。”
穀洪江不慌不忙在電腦上輸入相應的參數,然後說道:“這一切的前提是文明的火種能夠熬過第一階段,飛船上的文明火種首先是要在這顆外表貧瘠的星球上複製飛船那套基本生態循環係統。我就默認你的設定是飛船物資足以堅持一年。
在這個過程,以我們人類目前最先進的智能體機器人為例,它可以在行星表麵從事最基本的礦類探尋,礦石采集,建築體搭建等基本工作。紮根階段首先是建造微型礦選廠及冶金廠等。
在有限的生產力下,預計會花費5~8個月搭建最基本的生產作業環境,一座人類外太空基礎基地初見雛形。
接下來,飛船乘員將利用飛船的核聚變反應堆殘餘能量開展基本冶金作業,生產初始原材料。
接下來是拓展基本生產艙段建設,其中包括微型金屬加工廠,零件設備工廠,發電廠,微型太空製水廠,製氧廠,有機體合成工廠等必要的設施,這一階段,基本耗時5~10個月。
以上這些基本單位的建設規模都是以30個乘員的需求為基準開展生產製造,以便於節約能源。在智能體機器人建造過程中,部分飛船乘員將繼續處於冬眠,蘇醒的成員將開啟人工智能的升級操作,其目的是為了提高生產的效率。”
“一定會?”
“是的,因為人在極端被動的環境下,可以迸發出無限可能。升級人工智能是最優選擇。
在基礎設施基本完成後,文明的種子就算紮根。
1年後,飛船的各種係統完成在行星表麵的複製。
冬眠的人們也將在這一時刻蘇醒參與到文明發展進程。
接下來是獲取核聚變所需的資料~~氘與氚。
這裏要帶入一個條件,這個行星能夠獲取到氘氚。如果不能獲取,文明基本到此為止。”
薛夢道:“氘氚在宇宙並不是那麽的稀有,加入這個設定吧。”
“好,接下來文明進入發展階段。
飛船的核聚變反應堆在獲得氘氚補給後能夠為文明進程繼續服務約50年。
在這個期間,人們解決了基本的生存難題,但依然不可懈怠。
他們接下來將建立一套全新的準則與製度來服務這個文明發展與進步。
人們有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後,接下來就是繼續擴大這種保障。
這是人本能的決定!
在接下來的1~3年,初始文明複製兩套基本生存係統,生存係統容量提升至90人。
礦廠,冶金廠,設備製造廠,製水廠,製氧廠,有機合成廠,發電廠等擴容,並新增研究所,智能設備研究所等高等級設施。
3~5年時間完成行星微型聚變堆,基本生存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生存係統可以容納150~200人。文明的種子在這一階段開始發芽。
接下來就是生命延續的問題擺上了桌麵。
可以想象那種環境,是沒有你情我愛的可能,大家隻有一個目標,擴大人口規模。
第5~10年,第一批行星人口出生,預計數量20~30人。
這一階段,文明將繼續擴大,生產力開始顯著提升,人工智能開始發揮指數級別威力。
但局限於有機體合成的非指數提升,人口規模並沒有快速增長。
10~20年,第一代人基本完成人類生育極限,盡可能留下更多的文明種子,在這一階段末期,人口數量將達到150人左右。基本的生存環境改善,新型的工廠,學校,研究院,醫療中心開始拔地而起。
接下來就是繁榮階段,這一階段應該可以持續上百年甚至上千年。這一過程文明將迎來技術爆發,食物也不再單一化,娛樂資源也得到豐富。
然而接擴張帶來的各種挑戰,比如人類自身攜帶的病毒變異,單調的世界,人們的情感變化等。
文明到了這一階段基本就沒法繼續推演,但是最終這個文明將走向向外擴張之路,畢竟這顆行星生存資源有限。”
薛夢聽後沉思片刻,道:“你的意思是這個文明極具侵略性?”
“是的。接下來分析假設2,我認為是最難推演的,天敵的存在,變數太多,如果文明的種子抵禦不了天敵,文明將夭折。
畢竟文明的第一需要是生存。
初始文明在天敵的襲擾下,是無法全力專注科技紮根,即使有基本的生存資料,比如,水,食物等。
應付天敵將消耗分散文明僅有的基礎生產資料。
所以紮根階段或許會持續1~500年亦或者1~1萬年,這個時間完全取決於天敵的能力。
打個比方,如果飛船來到一顆類似恐龍時代的地球,你覺得文明能否順利延續?估計飛船很快就被恐龍糟蹋了。”
薛夢點點頭,道:“是呀,感覺這個假設比第3個假設還難!”
“是啊,老同學,文明的推進需要穩定的環境,自然環境惡劣,人是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去克服,但是文明的種子直麵可以活動的天敵,比如怪獸,恐龍之類的,恐怕是很難有機會去完成基礎科技的紮根。
所以第一階段的時間是不確定的,這還將帶來另一個問題,基礎設施的缺失將很快把微弱的文明之光打迴原始社會狀態。
文明的初始積累將變得艱巨而困難。
或許等文明的科技水平再次迴到先前水平已經是幾千上萬年之後。
當文明戰勝天敵之後,它的發展軌跡就將變得更加不確定。
當人類的數量急劇增加,內部矛盾也將開始出現。
多年以後,這顆行星的社會狀態將變得和地球一樣。”
“國家的出現?”
“是的!”
薛夢聽到此倒吸了一口涼氣。
人類最擅長的還是內鬥啊!
“文明最終演變成各個國家,為了爭奪有限資源,國家間將陷入永無休止的內耗,祖先留下來的團結一致對付天敵的那股勁蕩然無存。
隨著競爭的加劇,國家開始分化,有些國家掌握了更加先進的技術而走到了文明前列,形成壓倒性優勢。
隨著時間推移,先進國家內部有人意識到這種無休止的對抗並不能給這個文明帶來光明。
他們開始將目光轉向太空,仰望祖先前來的方向,希望能夠探尋遙遠的母星。
他們也知道,他們的祖先在名叫太陽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