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劉永此刻不願多言,眾人也不便再追問。劉永剛才的意思已明,他進去是為了通報緊急消息。


    司馬懿對劉永此人並不多說,當前他尚不能完全代表世家,畢竟世家雖漸趨統一,但尚未融為一體。


    他們隻是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司馬懿如今隻是他們的領袖,還未能一言九鼎。劉永對世家和司馬懿都至關重要,畢竟他是他們統一江山的活證人。


    剛才目睹劉永走出,司馬懿、劉放、孫資三人確實驚訝,但聽了劉永的話後,他們默默無語了...


    在他們眼中,這位靈魂飽受詛咒的存在,怨念深重,的確可能跨越界限,向曹叡尋仇。因此,司馬懿毫不猶豫地衝入曹叡的夢境神殿,他亟需確認曹叡是否確實在神秘力量的保護之下。


    與此同時,當他踏入宏偉的幻境殿堂,他的追隨者才能向外傳遞消息,講述他們主仆間的深厚聯係,以穩固他在幻想國度的地位。孫資和劉放對劉永的漠視,並非源於對他能力的輕視,而是劉永尖刻的言辭刺痛了他們。


    初次相見,劉永便對他們嘲諷道:“一個是真傀儡,一個終將流放異域,真是不祥之兆!”


    那一次,若非有智者調停,兩人早與劉永決鬥了。如今三人互不理睬,靜靜地等待司馬懿帶迴的訊息。


    自踏入夢境神殿,至哀嚎之聲迴蕩,僅過了半個巫師的祈咒時間,顯露出曹叡的靈光即將熄滅。


    一聲悲鳴,象征著曹叡時代的終結。


    魏國景初三年元日,這個本應舉國歡慶的佳期,最後一位守護世界平衡的魏國君主曹叡,永遠闔上了他的神秘之眼。


    伴隨曹叡的嘶吼,魏國的未來走向也隨之揭曉。


    黃嗣曹芳,接掌至高權力,大將軍曹爽與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燕王曹宇,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領軍將軍夏侯獻四人,未經天啟,擅自闖入神聖禁地,此乃顛覆之罪。


    然而,鑒於他們身為皇家血脈,祖先曾為大魏建立赫赫功勳,特赦其死罪,但剝奪燕王曹宇等人的官職,禁止他們留在王宮之內!


    夏侯獻、曹肇等人雖察覺到異常,但在曹爽和司馬懿出示曹叡的遺命並宣布此事後,他們明白已是無法挽迴,隻好痛苦地告別宮殿。


    至於四人內心的悲痛,源自自身還是曹氏家族,無人能曉。


    待曹宇等人離去,這場不算盛大卻至關重要的變革,終於落下帷幕。


    年僅八歲的曹芳,魏國第三任天選之子,原任城王曹彰的嫡孫,繼承大統,登基為帝。


    曹芳即位後,尊先帝曹叡的皇後郭氏為皇太後,並垂簾聽政,攜手輔政大臣大將軍曹爽與太尉司馬懿共理魏國王朝。


    年幼的曹芳自然無權決策,魏國的文臣武將也不願權力落入孩童之手,於是,魏國大權悄然落入他們手中。


    郭太後獲得垂簾聽政的權力後,首要任務並非操辦曹叡的喪事,而是借助曹芳的名義,發布了一係列任命。


    首先,郭太後以曹芳的名義,封父親郭滿為西都定侯,並因自身一脈後繼無人,令叔父郭立之子郭建過繼,承襲爵位,同時冊封母親杜氏為合陽君...


    郭太後的這一係列封賞,實為曹魏皇室外戚前所未有的恩典,顯得過於急切了些。


    盡管朝廷重臣心懷不滿,然而陳群已仙逝兩年,董昭病榻纏綿未能發聲,司馬仲達保持沉默,蔣濟也隨之閉口,故此無人敢公開質疑。


    大將軍曹爽此刻則顯露出順從的姿態,一切聽憑太尉司馬懿的意願,自認才智不足,凡事皆以司馬仲達的決策為依歸。


    正因這般複雜的關係,曹魏朝廷竟破天荒地迅速通過了對外戚的豐厚賞賜。


    目睹此景,郭太後毫不猶豫地執行了第二項決策。


    她晉升伯父郭芝為散騎常侍兼長水校尉,叔父郭立封為宣德將軍,皆獲列侯之銜!


    這是對生者的嘉獎,鑒於先前的沉默以及郭太後以曹芳名義提出的提議,眾臣並未出言反對。


    雖說長水校尉和宣德將軍握有一定軍權,但不算龐大,且需借由帝王的虎符調遣,司馬懿等人也不願因此事與郭太後對立,故而默許。


    然而,緊接著的任命讓所有人難以保持平靜。


    剛被過繼至郭太後一脈的堂兄弟郭建之兄郭德,被任命為文昭甄皇後已故侄孫甄黃的兒子,承襲明帝去世之女平原懿公主的爵位,封為平原侯,改姓甄氏!


    一時之間,郭太後的舉動顯得有些過分,正當司馬懿準備進言指責時,郭太後揭示了她的真正意圖。


    郭德與郭建兄弟二人一同被任命為鎮護將軍,均封侯,共同肩負起京師與皇宮的防衛重任!


    郭太後,正著手整頓京都與皇宮的軍事防禦,此刻人們才意識到,她與前任幾位太後截然不同。


    首任太後卞氏出身卑微,原為歌姬,無親族依靠;第二任郭女王稍勝一籌,雖出身優於卞氏,也隻是南郡太守的次女,家族背景並不顯赫。


    這位郭太後,則出自涼州的顯赫望族,盡管在黃初年間因叛亂遭受波及,但他們依然是涼州的豪門大族。


    郭太後精心布局後,直接令兩位兄長執掌洛陽和皇宮的防衛大權,其用心昭然若揭。


    當司馬懿試圖反對時,卻發現找不到充足的理由,司徒衛臻和司空崔林,這兩位曹叡時代的人物,已然挺身而出。


    此刻,司馬懿才看向郭太後,曹叡病重之際仍將她冊封為皇後,情感之外,還有更深的考量。


    這是曹叡留下的最後一步棋,這個女人出身真正的豪門,她加上冀州的世家,成為了曹芳現今的倚仗......


    在明白此情此景後,司馬懿悄然退卻,若此刻為了無法逆轉的局勢與郭太後及冀州豪門公開對立,隻會讓那笑麵虎曹爽坐收漁翁之利!


    司馬懿選擇了隱忍,而曹爽依舊唯太尉之命是從。見司馬懿沉默,他也未發一言。


    其餘勢力的朝臣,郭太後早已表明立場:她的堂兄過繼至已無後人的甄氏家族,昭告冀州士族,他們是一脈相承的。如今朝廷內外,除了代表中原世家的司馬懿與曹氏宗親的曹爽,便是曹叡新提拔的冀州人士。他們對郭太後的策略心生歡喜。


    郭太後借曹爽和司馬懿剛剛登上輔政寶座、冀州世家嶄露頭角的時機,巧妙地與兩者形成三足鼎立,以支持尚不穩固的冀州豪門穩固自身地位。同時,也為曹芳鞏固權力鋪路。


    畢竟,作為養子的曹芳,最擔憂的莫過於宗族內部的反對,以及朝堂上的獨攬大權。曹爽製約如日中天的司馬懿,司馬懿顧慮失去靠山、被逼入絕境的冀州家族,而曹爽則依賴著已漸衰微的曹氏血脈。


    三方勢力相互製衡,無人能一家獨大,這才能給曹芳爭取更多時間。


    無論郭女王助曹芳出於家族利益還是對曹叡的深情,曹芳未來都必須感謝這位與他並無血緣關係的女子。


    年僅八歲的曹芳,在這微妙而穩定的環境中,為他的養父、曹魏的先帝曹叡料理完喪事,送走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正月二十七,曹叡的靈柩停放了整整二十六天,終於得以安葬於早已準備好的皇陵——高平陵。此後,曹爽無數次向周圍的人、向滿朝文武強調,自己並無大才,一切皆聽從太尉大人的吩咐。


    起初,人們認為這是曹爽畏懼司馬懿,洛陽的民眾對他頗為鄙夷。然而,正當司馬懿提議早日返迴宛城以防荊州漢軍時,曹爽挺身而出。


    一如既往地對司馬仲達阿諛奉承,聲稱若司馬仲達不在身邊,他將心神不寧。


    直至眾人幾乎無法忍受之際,曹爽才步入正題。


    “太尉大人乃國之砥柱,若離京遠赴邊疆,恐怕朝綱動蕩,這荊州之事,還是交由他人處理為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玉米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玉米芽並收藏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