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事府,在這個年代,是個聲名顯赫卻又臭名昭著之地。


    校事府的曆史已不再重要,但它在曹叡時代的巔峰確是事實,也是曆史的一部分。


    在這巔峰時期,隱蕃是其中的傑出人物。


    盡管吳國的史書中盡力掩飾他的名字,但由於他的影響深遠,最終還是被挖掘出來。


    在劉禪看來,隱蕃堪比古代無間道中最出色的潛伏者。


    他幾乎攪動了半個江東,當初劉禪還因未曾聽聞其名而困惑不已...


    覺得這神秘的存在是否因自己的降臨而黯然失色,直至不久前他耳聞江東的隱秘賢士隱蕃之名,才如釋重負地長歎一口氣。


    得知隱蕃不但在江東聲名鵲起,竟還與呂布這股強大力量建立了聯係,他便預感到,江東即將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劇目,而他則是觀眾之一。


    劉禪對隱蕃充滿敬意,對他的信任猶如敞開心扉。他將他們所麵臨的奇幻危機,那些困擾他們的謎團,全部如實傾訴給隱蕃,甚至熱情地邀請隱蕃加入大漢帝國的行列。


    然而,隱蕃婉拒了所有的提議,他完美地扮演了一個使者的角色。在離開前,劉禪秘密地向他提出一個請求——期盼江東能協助尋找失蹤已久的劉永,無論生死,他必有重賞,條件是此事必須保密。


    麵對這個請求,隱蕃隻以微笑迴應,既未答應,也未拒絕。


    將隱蕃安全護送迴江東,劉禪一路禮遇有加,似乎在竭力爭取讓隱蕃站到他的陣營。但對此,隱蕃並未有任何明確表態,他的心中自有打算。


    劉禪未曾向任何人透露關於隱蕃的事,因為他無法解釋清楚,而無法解釋的事情,他選擇沉默以待。


    減稅輕役,確保民眾安逸,丞相府的官員乃至智者諸葛亮本人,都開始忙碌起來。荊州這片土地,逐漸從軍事管製迴歸尋常的治理。


    長沙攸縣、零陵與桂陽的邊境,以及襄樊至新野江夏沿線,依舊嚴密守護,但內地的管控已有所鬆動。對於是否會引發江東的異動,他信賴李嚴、薑維和吳班等人。


    此刻,荊州聚集了大漢過半的精銳,而大漢的精英部隊將持續不斷地湧向那裏。若荊州失守,劉禪寧願帶領朝廷上下共赴黃泉。


    通過隱蕃,劉禪傳達了自己的意圖,同時也傳遞給了曹叡和孫權兩人。無論他們是否真的信服,劉禪的行動已表明,他的話語並非虛言。


    因此,雙方都漸漸對漢軍放下戒心。與此同時,劉禪沉靜下來,江東的某些勢力再也按捺不住,他們的戰爭悄然開啟。


    率先行動的,正是當年與鄧芝有過交鋒的江東典校衛統領呂布。作為孫權麾下最銳利的劍,呂布在孫權麵前溫順且知進退。不過在其他人眼中,呂布並非那麽和藹可親。


    對於呂布這樣的典校衛統領,不,應說是典校衛這個監視他人的機構,在江東眾官員將領眼中,簡直就是不應存在的一環... ...


    他們是江東的支柱,這片神奇之地怎能有人質疑他們的忠誠。


    當然,這樣的憂慮無法向統治者孫權直言,但他們能向神秘的影衛首領——丹赫典校衛表達。


    於是,孫登甫一登基,接手朝廷之際,首批丹赫影衛便悄然現身,領袖正是東吳大宰相,江東四大家族之一的顧雍。


    身為東吳大宰相,同時也是孫權背後的智囊,顧雍始終信奉和平養息,遵循著古老的魔法治國之道。


    他從不邀功,更不傲慢,盡量在朝廷中保持低調,畢竟他的地位非同尋常,太過引人注目隻會引起猜忌。


    然而此刻,顧雍無法再沉默下去。


    “中書呂壹與秦博,效仿黑暗執法者,誣陷賢良,陷害臣僚,私設機關販賣魔藥,於要塞重稅盤剝民眾。


    本應擔當監察之責,卻忘卻忠誠於王,微小之事便誇大其詞,甚至篡改真相,偽造證據,實乃罪孽深重之輩。


    望陛下明斷,嚴懲以儆效尤!”


    顧雍一發言,朝臣們紛紛響應,準備附議。孫登也已預備同意,此前他已聽聞此事,並諮詢過陸遜等謀士的看法。


    毫無懸念,所有人都一致認為,呂壹和秦博必須鏟除。


    對此,隱蕃更是揮毫潑墨,撰寫了一篇激昂的討伐檄文,將呂壹比作曆史上的亂國奸賊,若不即刻正法,江東恐怕將陷入危機!


    這些支持使得孫登更加堅定,決心鏟除呂壹,以迴應江東百姓的期待。


    此刻的朝堂之上,顧雍揭露呂壹後,眾多官員相繼附議,其中包括左將軍朱據、太常潘濬、驃騎將軍步騭以及上大將軍陸遜這樣的高層。


    與此同時,建安太守鄭胄、江夏太守刁嘉等地方長官也紛紛表示讚同,局麵已然一麵倒。


    代替孫權執政的孫登果斷下令,將呂壹帶至朝廷,接受正義的裁決。


    然而無人料到,他們要緝拿的呂壹並未在朝堂,而是跪在孫權寢宮的不遠處。


    此刻的呂壹,已全無往日的威風,他清楚外頭的刀光劍影正對他虎視眈眈,他也明白眼前這位主宰也知曉一切。


    他是暗衛的主宰,自然明白何事可行,何事不可,他也深知,任何事都無法隱瞞江東的主宰——孫權。


    他的罪行,若以最嚴酷的言辭訴說,不過是貪戀財富,其餘的一切行動皆遵循著孫權的意誌。


    他欲陷害何人,難道看的是證據?


    實則取決於孫權是否願賜其一死。若是有意,哪怕千句辯護也無法挽迴;反之,若孫權不願,那真正的受害者,或許將是他自己。


    此情此景,無人能比呂壹洞悉得更深,但他亦明白,外界的聯結已然成形。


    這便是他無法掙脫的死結!


    並非僅僅因為顧雍、朱據、陸遜等人聯手欲將他推向絕路,更在於他竟對此聯盟一無所知,直到其勢力穩固。


    對於一位負責監察朝廷百官的暗影衛隊統領而言,這已非失職所能形容,而是罪該萬死!


    此刻,呂壹來此,並非為了向孫權請罪。他深知主公不需要事後的乞憐者。


    他需要一個理由,一個不取他性命,以免激起民憤的理由。


    \"陛下!\"呂壹深深唿吸,匍匐向前,靠近孫權幾步後,低聲道,\"老臣罪孽深重,隻祈望能在臨終前,再為陛下與太子盡一份力!\"


    \"為我與登兒?\"孫權冷哼,\"我們有何需你之處?\"


    \"臣未能早日察覺,早日應對,確乃失職,臣願以死謝罪。隻是臣不忍見太子殿下年少輕信,受人愚弄。


    臣雖死不足贖罪,但不願見殿下受蒙蔽。


    孫氏乃孫氏,江東為孫氏之江東,百姓為孫氏之百姓。


    太子仁德愛民,易被偽善之人所惑,以為坦誠便是治國之道。


    太子殿下尚未識破世間的狡詐,這也是臣之疏忽!


    臣期盼能在生命最後一刻,再為陛下,為殿下做些什麽。\"


    呂壹話畢,直挺挺地磕頭於地,深深伏在孫權腳下,靜默無言,等待裁決。


    孫權並未立即迴應,寢宮內的氣氛一時陷入僵持。


    \"你……去吧!\"


    孫權最終未多言,隻留下一聲\"去吧\",便閉目養神,不再言語。


    這段時間,孫權表麵上修養,實則觀察江東眾人是否仍聽命於他。


    而呂壹的話語,確實觸動了孫權心中最後一絲猶疑。


    逼宮可容,但欺瞞年幼的太子,便是觸犯禁忌。


    呂壹太了解這位主公,孫權與江東世家爭鬥了一生。


    江東臣子言行無妨,但孫登,是孫權心頭的珍寶,是他親手培育的江東希望之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玉米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玉米芽並收藏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