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落下,田豫緩步入室,正是這位智者。無人知曉他何時悄然出現,又默默傾聽多久,但顯而易見,他有著獨特的洞察力。


    “玄德公的選擇並無過錯,當年諸葛亮未能預見,如今想必已有所領悟!”


    田豫輕蔑地瞥了薑維一眼,使他頗為尷尬。而諸葛孔明的頷首,令薑維無言以對。


    作為長者,田豫並未賣關子。


    “當年我們皆小覷了諸葛亮,因他過於書生氣,且過分執著於現實!”


    田豫的開場白引得管寧失笑,但他迅速掩飾,恢複嚴肅。而諸葛亮麵對這近乎諷刺的言語,僅報以淡然的微笑,如今的他,確乎對過去的自己心存鄙夷。


    “昔日諸葛亮初涉世事,自以為舉世無雙,然而在我們眼中,不過是個自命不凡的青年。


    勿以為老夫直言逆耳,如隆中對策,其計謀自無瑕疵。


    那時江夏半境已被諸葛亮說服劉琦占據,意在讓荊州失去合法繼任者,同時也使劉表長子遠離,令劉琮的地位始終存疑。


    同時,玄德公進駐新野,威懾宛洛之地,不僅守護荊州北門,荊州名將文聘也成為玄德公的盟友。


    雖未曾明確表態,但他已巧妙地暗示,聽從荊州刺史之命。


    至於刺史是誰,實則無關緊要。


    蔡瑁張允雖掌控荊州水軍,但故土情深,智謀有限,對付蒯氏一族已是不易,再與玄德公抗衡,未免高估了他們。


    故隆中對策旨在助玄德公奪取荊州,以此奠定根基。


    當年的荊州擁有百姓、士兵、肥沃土地、險要關隘、水軍與戰略港口。


    加之荊南與西川及交州相連。


    暫且不論益州,交州蒼梧太守吳巨,乃玄德公摯友,定能助守交州大門。


    或許玄德公還可建立珠角州,奪士家之地,這才是諸葛亮全盤計劃的真諦……”


    然而,任何計策皆有其陰陽兩麵,既然此策帶來諸多優勢,必定伴隨著難以承受的代價。


    那便是聲望,以及漢朝正統的烙印!


    先提漢朝正統,玄德公昔日的皇叔之名曾遭受質疑,全賴其仁德之名勉強維係,直至得到帝國庇護的承認。


    其中蘊含的辛酸無奈,各位心中自有所聞。


    不過,相較之下,當年掌控荊州的劉景升一族,血脈純正,無可挑剔。玄德公此舉,無疑是從同族手中奪取基業。


    諸葛亮此舉,無異於將玄德公置於火爐之上煎熬。


    即便後來進攻西川,也需找尋合理借口,誘使對手先發製人,這關乎聲望,關乎名譽。


    名不正則言不順,若以不正當手段行事,即便成就霸業,也將被人竊取。


    這般顯而易見的道理,難道還需要老夫一一教導嗎?”


    田國讓一口氣說出這許多,毫不留情地斥責諸葛亮為匹夫。諸葛亮則一言不發,似乎默認了隆中對策的局限性。


    然而田豫的話並未結束。


    “民眾之心向背的大局我暫且不論,但人情世故我懂,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並不隻是單一的失誤。


    隆中對策的最大失誤,是諸葛亮忽略了玄德公的年齡。


    先占據荊州,再入西川,東征漢中,掌握兩地。


    隨後打通上庸,聯結西川與荊州,控製西南一角,等待天下劇變,伺機出兵。


    一路攻取雍涼作為側翼,一路自荊州挺進宛洛,直指中原,為主力進攻路線。


    這計劃看似無懈可擊,但在當時,不過是空談。


    那時的玄德公已過半百,加上多年戰事,他還能有多少時日,隻怕他自己都無法預知。


    占據荊州,兼並益州,雙線推進可行,但如何讓玄德公安坐待變?


    他年事已高,難道要他等到八十、九十,須發如雪,再去與曹氏爭奪天下?


    如此離經叛道的策略,能為玄德公指明方向已是不易,還想奢求什麽呢?”


    至此,田豫已將話說盡。


    全場陷入了深深的寂靜。


    田豫暢快地表達了想法,不再言語;管寧帶著笑意,選擇沉默;諸葛亮無奈搖頭,無話可說。


    薑維和管邈,他們二人則不知該如何接話。


    “咳咳咳……”管寧的輕咳聲將眾人思緒拉迴,也緩和了緊張的氣氛……


    \"管讓,此番舉動,猶如與世有隔閡之仇,何必呢!\"聽其言語,顯見管寧與田豫之間的關聯非比尋常,頗有微妙。


    此事細想,亦屬合理。管寧匿居於遼東秘境,雖地處幽州邊陲,而田豫則久鎮此地,二人有所交集亦不足為奇。更何況,無論是曹丕親迎管寧,還是管寧重返故土,皆是田豫精心安排。若他們之間存有非凡的友誼,確有其事。


    田豫聞管寧之言,僅冷哼一聲,對孔明的刁難之意漸消。管寧見田豫終於沉默,心中稍安,他與田豫初涉此地,繼續隱士生涯對他並無大礙。但田豫不能再虛度光陰了。


    就算田豫無意於西川之政,管寧也不願讓他在此遭遇困擾。


    \"孔明昔日初露鋒芒,略帶書生之氣,但正因如此,方顯其偉力!\"管寧轉向管邈繼續說道,明眼人都能察覺他是在為諸葛亮開脫。


    \"孔明當年書生氣重,在玄德大人麾下並未受寵。相對而言,玄德更器重奇謀橫溢的龐統與法正二人。然而孔明卻獨具慧眼,他不僅才識出眾,更是洞察世事之人。天下間能窺見大道者,寥寥無幾,孔明即是其中之一!


    曹氏那位,深知天下走勢,順應潮流,借勢威懾天下,幾近無敵。江東那位,同樣洞悉局勢,卻選擇安然度日,隻顧自家門前雪,不顧他人瓦上霜。他存,江東尚安;他亡,江東危矣!


    唯獨孔明,明知天命難違,卻毅然逆流而上,寧負大道,寧舍身軀,也要向天爭取一絲生存希望。對此,我管寧敬佩,也代表天下寒門、士子、百姓,向孔明致謝。


    不論成敗,孔明之勇,應傳世萬古!\"


    說完,管寧對諸葛亮深深鞠躬,禮意莊重無比。方才嚴厲指責孔明的田豫,目睹此景,麵色也緩和下來,最後無奈地歎了口氣,向孔明行了一個恭敬的禮。


    這樣的勇氣,田豫心生敬意,因為他自己也無法做到。


    \"閣下不必如此,亮隻是遵循法規行事,談不上逆天而戰!\"


    \"正因為如此,遵循法規,又能有幾人看透其真諦?天下寒門、士族、豪門,不知最終都將殊途同歸,成為他們曾鄙夷的存在。因此,唯一的出路並非扶持一家壓製一家,唯有遵循法規,才是長久之計......\"


    在神秘的西川之地,關於孔明的傳奇事跡,早已如風傳遍,無論是貴族平民,亦或是異族勇士,無不對其心悅誠服。


    \"孔明深具智慧,孔明豪情萬丈!\"


    \"管大人過獎了!\"諸葛孔明淡然一笑,內心猶如卸下千鈞重負,因為他明白,管寧已肯定了他的所作所為。


    他執著許久,盡管會堅定不移地前行,但無人能告知他的選擇正確與否。直至此刻,那位提倡教育平等,守護天下最後一片淨土的管幼安,告訴他,他沒錯。


    這對孔明來說,是無比強大的動力。此刻,諸葛亮感到前所未有的釋然。


    他的信念未曾偏離,他的行動並無錯誤,哪怕前方荊棘密布,哪怕未來充滿曲折,他已無所畏懼。


    \"我家主君在漢中設立了一座學府,欲效仿昔日的太學盛況,如今聞得二位先生光臨,已在漢中恭候多日,期盼兩位能撥冗一聚!\"


    諸葛亮適時提出邀請,實則代劉禪表達期待。


    既然他選擇的道路正確,劉禪便是他最大的助力。而此刻在漢中的劉禪,需要管寧為他指引心靈的方向。


    簡雍去世後,劉禪像脫韁的野馬,若不約束,恐釀成大患。望著謙遜的孔明,田豫與管寧交換了一個眼神。


    \"應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玉米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玉米芽並收藏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