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的行動迅速而堅決,合乎情理,不容他人質疑。


    當一切塵埃落定,人們才察覺到中原半壁江山再次落入曹叡,或說是曹氏家族的手中。


    即便是雍涼戰場上的沉默者曹宇,此時也出示了曹叡的旨意,擔任監軍一職,但這並不影響司馬懿的職位和權力。


    在曹叡的旨意中,明確傳遞了一個信息... ...


    司馬懿繼續統率大軍,依然擔當著雍涼戰場的最高指揮官,同時免除了朝見帝座的義務。


    若是在往昔,當他初入荊州之際收到如此令旨,恐怕他會歡欣鼓舞,連續數日無法安眠。


    然而此刻,情況卻迥然不同。


    當年每次踏入洛陽城,他都憂慮再也無法自由離去。


    如今,他坐擁關中,鎮守長安,掌控雍涼,卻已無路可進。


    如今的司馬懿根基深厚,朝廷內外,中原大地,烽火連天的戰場,他已有足夠的力量自保。


    他無需擔憂曹叡會對他有何圖謀。


    他所要做的,是步步為營地成為真正的權柄重臣,盡管這不是他的初衷,但多年來的無奈使他成為了如此角色。


    而曹叡此舉,卻將他牢牢地綁定在了雍涼之地,這裏有半壁關中,半州雍土,麾下有嫡係大軍,有賢將忠臣。


    但他畢竟非諸侯,這些又有何用?


    他隻是臣子,是曹叡的臣子,此刻司馬懿身邊仍有張合、曹宇相伴。


    這些人是曹叡的心腹,是曹氏家族的忠實追隨者。


    他們的存在不會妨礙司馬懿對抗劉禪,但他們也會緊緊監視著他。


    此刻,司馬懿心中再次湧起波瀾。


    當年在河內溫縣,因先帝一句話,他唿吸急促,甚至迫使妻子不得不涉入兵戈,最終選擇了從政。


    隨後在洛陽皇宮,他被世祖曹丕的眼神、微笑嚇得顫抖。


    那次他清楚曹丕欲卸磨殺驢,明了曹丕意圖閑置他們,但他隻能一再退讓。


    因為陳群之前,他就已看出曹丕不可力敵。


    先帝曹孟德的光芒太過耀眼,使太多人忽視了這位可憐的王世子。


    當年曹家三傑並立,先帝曹孟德馳騁天下,曹子建文才蓋世,黃須曹子文舉世無雙。


    這才是世人稱頌的曹氏三傑。


    誰能料到,最後竟是不起眼的曹丕奪得了那個寶座。


    直至司馬懿看到曹丕的眼神,才明白,他們都忽略了曹丕隱藏的實力。


    他的文采不及曹植,勇武不如曹彰,權謀更遜於父輩先帝曹操。


    然而,他無一不佳。


    曹植不通軍事,不懂武勇,曹丕卻通曉。


    曹彰不通文墨,不交名士,曹丕卻能遊刃有餘。


    即便與先帝相比,曹丕在不斷進步的同時,也多了一份隱忍。


    那時,司馬懿就深知曹丕難以抗衡,曹家的真正希望,始終掌握在曹家自己手中。


    好不容易熬到曹丕在洛陽皇宮中“耗盡”,終於迎來曹叡登基。


    這位嶄露頭角的帝王在陳群眼中是明君,但在司馬懿看來,仍顯得過於年輕......


    這個幼小的靈魂不僅低估了他的父王,也小看了他們這些守護者。在這片魔法與世襲共存的土地上,即使大多數世家不願顛覆現狀,也無法容忍任何人撼動他們的地位。


    因此,司馬懿輕而易舉地凝聚起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別誤以為這是不可能的奇跡。在那時,曹叡對人心的洞察還極為稚嫩,他以為世家僅限於他和陳群這樣的貴族,殊不知天下間哪個角落沒有世家的身影。


    這個世界的法則,司馬懿是在曹丕的引導下領悟的,隻可惜曹叡尚未完全理解其中的奧秘。正當司馬懿一眾步步高升,自以為掌控了曹叡時,曹叡借著天命之變,成功逆襲。


    司馬懿擅長洞察人心,而曹叡也不是停滯不前,他持續成長,不斷提升自我。這就是曹叡的成就,司馬懿不得不承認,曹丕臨終之際,的確獨具慧眼。


    無論曹叡此刻境況如何,或是司馬懿等人內心如何波瀾,大局已定,再怎麽議論也無法改變事實。盡管曹叡此刻占據了上風,司馬懿並未沮喪,他知道權臣的道路必然崎嶇不平,他早已做好了準備。


    他未曾料到曹叡會如此迅速崛起,同樣,司馬懿也未預見到,司馬家族中不止他一人擁有這般智謀。曹叡身邊有睿智的卞氏夫人,他則有張春華夫人為伴。曹氏先祖膝下有昂丕植彰這樣的勇士,而他膝下,也有兩個低調而不失才華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


    此時他們仍在洛陽的城池中,他輕視了曹叡,而曹叡又何嚐不是忽視了他的兩個兒子。恢複平靜後,司馬懿與曹宇和張合二人談笑風生,三人之間默契無言。或許張合的思緒多在於征戰之事,但他並不愚笨。


    雍涼之地猶如龍蛇混雜,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底線——西川不容侵犯。雍涼的精髓始終是關中三輔,隴右雖強,卻不足以改變西川的局勢。


    因此,在這樣的局勢下,司馬懿否決了張合進攻隴右的提議,堅守防線。而此刻,朝中不少官員請求曹叡命令司馬懿進擊隴右,都被曹叡一一婉拒。


    曹叡此刻端坐在大殿之上,嘴角掛著淡淡的微笑,毫無世俗之氣,仿佛隻是一個普通的青年...中年人。然而,這個樣子的曹叡,卻讓所有朝臣從心底萌生敬畏。


    當年的曹叡風華正茂,行事果斷,盡管臣子們尊敬他,卻不懼怕。即便是選擇了曹叡的陳群,麵對他時更多的也是敬重,因為他明白,這位年輕王者既非昏君,也不是可以任意擺布的存在。


    而並非陳群等人畏懼這位年輕的君主……


    如今,這個曾無數次在心中對先代君主嗤之以鼻的年輕人,竟已成長為與那位先皇如出一轍的存在,舉手投足間,眉眼流轉,令陳群恍若麵對當年那位神秘的“盟友”。


    曹魏的王座在這一刻悄然歸於寧靜。


    麵對橫跨半壁江夏的諸葛亮孔明,曹叡保持著沉默。


    漢軍借曹魏的敗績迅速在襄樊構築起堅不可摧的防線,夏侯儒對此卻視而不見。


    整個曹魏步入了全麵防禦的態勢。


    概括地說,曹魏當前的國策僅聚焦於三大要務:


    屯墾、延攬賢才、積蓄力量!


    他們的土地廣闊,糧草儲備之速,人才之眾,勝過江東與西川的總和。


    壽春並未如世人所料,被江東連綿攻勢迅速擊潰。


    盡管仍處於險境,但王淩等人硬是拚力守住了這片土地。


    文欽英勇無畏,諸葛誕機敏果斷,王淩沉穩老練,加之自壽春至合肥的領土,除非江東取水路包抄,否則陸上之戰非其強項。


    而取道另路必將穿過豫州與荊州,兩地有夏侯儒坐鎮,加上被曹叡召迴的陳泰,以及曹仁之子曹泰。


    另一處則有滿寵與田豫拱衛。


    這些皆非江東所能輕視的力量。


    然而,這並未能阻擋江東的進擊。孫權已重返建業,盛讚孫登、陸遜等人,並對此次戰役的功臣大加賞賜。尤其對陸遜,這次的赫赫戰功,正如曆史上一般,使他成為江東獨一無二的上大將軍,位超大將軍之上。


    要知道,盡管三國各有鍾愛的將領臣子,並為他們設立特別的職位。


    比如同樣是江東之子的周瑜,實未被任命為江東大都督,此頭銜始於陸遜,因周瑜在世時,江東尚無顯赫高位足以匹配這一稱號。


    他直至去世,僅是偏將軍南郡太守,此前不過為前部大督,但其地位依舊崇高。


    一如趙雲,自踏入戰場便受孫策單獨委任,創立建威中郎將之職,享有與所有兵馬相同的待遇。


    這是江東首次單獨設立的官職,仿佛不為趙雲特設一職,劉備便夜不能寐。


    同樣,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亦然。


    曹魏曹操對郭嘉的軍師祭酒,亦屬此類。


    這些職務看似微不足道,但當他們立於身旁,便是你的頂頭上司!


    至於陸遜的上大將軍之位,唯有曹魏的大司馬可與之匹敵。


    因其已至無以複加的封賞之境。


    至此,幾乎可稱得上功高震主的一半。


    當陸遜被封為上大將軍的消息傳出,王淩等人無不鬆了口氣。


    他們明白,壽春之地至少還能保持寧靜一段時間。


    與喧囂的東南方相比,剛平息烽煙的雍涼,北方的盡頭,幽州深處的秘境之中。


    一隊身影緩緩走出,他們身上沾染的斑駁血跡揭示了不久前的激戰。


    “從今日起,我們都是幽州大盜高艾的遺脈,我們的使命,是尋找田豫,向他複仇,明白了嗎!”


    “我們銘記在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玉米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玉米芽並收藏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