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徐元直帶領援軍抵達安定郡之際,那裏的大戰早已塵埃落定。


    不僅如此,曹魏大軍已悄然撤退……


    馬孟起的計策雖未被王異識破,但也引起了她的微妙疑慮,於是大軍在王異的預警下悄然撤退,逃離了迷霧邊境的邊緣。


    而馬超滿腔怒火,但經過數次試探性攻擊曹軍後,他意識到如今的曹軍壁壘森嚴,設有重重拒馬陷阱作為防禦。


    他麾下的羌族部眾雖然漸次歸順,但忠誠度不足,且缺乏攻城之力。


    因此,他無奈地選擇了退避。此刻他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他還年輕,僅五十三歲,大漢正逐漸複興。


    擁有涼州,他便能持續從羌氐胡人中汲取力量,不斷侵擾雍州和關中三輔之地。


    此番機緣錯失,還有下次,他還有機會。


    盡管這些話無法平息他的焦慮,但他隻能以此自慰。


    徐庶抵達安定郡時,目睹的便是這一幕:曹魏大軍撤退百裏之遙,雖未徹底離去,但嚴密防守,使馬超無計可施。


    陳式則趁此良機,迅速修複城牆,伐木籌備更多的炮石滾木。


    他已看出,除非大漢收複雍州,否則安定郡未來必將成為戰事前線之一。


    至於何時能奪取雍州,天地可鑒,以當前三方勢力對比,大漢必須確保糧草充足,兵馬訓練完備,軍隊整合一致,各地歸順。


    還需防範江東的突襲,方能出兵。


    以當前局勢,大漢至少需五六年時間才能再次發動戰爭。


    而且這五年六年間,還得確保曹魏不騷擾隴右,但這顯然不切實際。


    曹魏絕不會放棄隴右之地。


    因此,陳式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積累實力,儲備城防物資,這是他多年領軍所學到的教訓。


    徐庶並未與陳式過多交談,僅簡單寒暄後,便前往城外,與馬孟起相見。


    “陛下有旨,盼將軍能盡快統一羌氐部落!”這是徐庶的開場白,而劉禪並未發布此命令,但徐庶相信,一旦劉禪明白馬超在此的目的,必然會如此下令。


    之前在南安郡,有些話不宜當眾直言。


    憑借馬孟起在雍涼的威望,何須如此費盡心機,步步退讓?他本有充裕時間整合隴右的眾多羌氐部落。


    原本可以輕而易舉解決的問題,如今卻隻能疲於奔命,騷擾不斷,再無當年雍涼霸主的威猛氣概。


    而他之所以變得如此,追本溯源,皆因恐懼,皆因避險!...


    如今,他能重掌兵權,投身奇幻戰場的激蕩,這份難得的機遇,隻有馬超自己深感其沉重。多年的流浪生涯,如同夢境般流轉,讓他愈發明白那些過往的英勇事跡,在他人眼中是如何令人畏懼。


    不論何種借口,他都逃脫不了那個幾乎弑父的罪名,以及屠城、殺賢的惡名。這些過往讓先皇膽寒,隻能將他束之高閣。若非劉禪請動簡雍,馬超的墓碑可能早已長滿三丈高的野草!


    因此,馬超不再受楊阜等人的挑釁而魯莽行事,不再如昔日那般無畏無懼,任意妄為。他默默壓抑自身的強大力量,明白今時今日的隴右之地,真正的指揮者是智者諸葛亮。


    他得以離開成都,全因徐庶預見到安定郡可能出現的動蕩,命馬超提前布防,既能保全安定郡,又能最大限度地擴大戰果。


    馬超此刻的沉穩,一來不願搶去主位的光芒,二來避免再引起新君劉禪的猜忌。盡管劉禪曾解救於他,但如今的劉禪已是新皇,麾下若有一員勢力過強的將領,亦非妥善之事。


    於是,馬超害怕諸葛孔明或劉禪疑心,始終克製自身。而徐庶洞察此情,故率軍奔赴安定郡。


    在徐庶看來,隴右的局勢確是危機四伏,此言不虛。然而,絕非絕望之境,隻要馬超願為,即使無法進取,也能確保隴右的安全,這是他們所能承諾的。


    他來安定郡,實則以劉禪之名為借口,解開這匹西涼戰馬的羈絆,讓這隻雄鷹再度翱翔,狂嘯於山林之間。


    至於日後劉禪是否會責咎,誠然,劉禪並非英明之主,也算不得昏君。但他的性格決定了他是位深得人心的賢君。說是仁德,換個角度講就是軟弱,易受人影響,缺乏決斷。


    好在劉禪知曉大義,明辨大方向,方能分辨是非。至於瑣碎細節,不論是徐庶、諸葛亮,還是將其撫育成人的簡雍,都明白劉禪的不足,也因此敢於放手任其發展。


    比起那些假裝懂得指手畫腳,他們完成任務後再向劉禪稟報更為恰當。他們並非權力欲旺盛之人,這樣的合作模式最為適宜。待到他們這些老將逝去,劉禪或許才會真正成熟。


    那時,才是劉禪展現真我的時刻。不論劉禪如何,此刻的徐庶緊緊注視著馬超,期待他的答複,想看看這匹西涼的烈馬,是否仍是當年那位神威天將軍,是否仍是那個雍涼之地的豪傑...


    馬超聽見徐庶的話語,內心驚奇不已,未曾料到劉禪竟真有膽魄釋放他這匹脫韁的野馬。


    心中亦泛起漣漪,無論是劉禪的洞察,還是徐庶與諸葛亮的智謀,有人理解並信賴他,對如今的馬孟起而言,是何等的幸運!


    “陛下果真如此言說?”馬超仍存一絲疑慮,激動得微微顫抖,盡管他深知徐庶絕非戲言,卻仍害怕聽見不願聽到的答案。


    幸而徐庶並未讓他失望。


    “馬岱已在你身旁,若你仍心有掛念,老夫即刻上書,請馬承前來將軍麾下,如此或能讓將軍徹底安心吧?”


    徐庶的話語讓馬超徹底寬慰,他的麵色漸染微紅。


    “軍師不必多慮,馬承年少無成,未曆沙場,隻會添亂,讓他留在陛下身邊,守護陛下便好!”


    馬超先婉拒了徐庶的提議,隨後直入主題。


    “不過既然陛下如此信任,馬超懇請領軍,執掌隴右戰局之權!”


    馬超果真非同凡響,方才還謹慎小心,此刻心結一解,便直取隴右大戰的指揮大權,實屬大膽。


    然而徐庶非但未責怪,反而一口應允。


    “老夫立刻告知孔明,讓他率軍穩住涼州,你盡可部署,將領之事由老夫安排,確保三日內,隴右各戰場皆聽從馬孟起號令!”


    徐庶製止了欲行禮的馬超,話題一轉,繼續道:


    “你所需,老夫自當盡力,但你也需給陛下一個交代。”


    “春耕已過,夏鋤過半,先生隻需告訴陛下,待秋收之季,便是大軍反攻之時!”


    言畢,馬超不再耽擱,攜馬岱與眾多羌騎徑直離去。


    如今西涼馬兒已脫韁,他不能再在安定郡虛度時日。


    廣袤的隴右五郡,陰平武都,羌氐胡人,哪個不在期待他馬超的行動?


    哪個不想見證當年那位馳騁天下的蒼鷹馬孟起,如今尚有何等能耐。


    望著遠去的馬超,徐庶淡然一笑。


    馬超雖已五十三載,但他仍從馬超身上看見希望,大漢尚未走到末路。


    他將三千兵馬交付安定郡的陳式,囑咐其嚴防死守,寧可過度戒備,不可稍有鬆懈。


    楊阜雖不及曹真、郭淮、張合等人,但說到底,最容易出意外的,仍是楊阜所進攻的方向。


    畢竟陳式非吳班、吳懿兄弟,更非漢中魏文長,而楊阜當年確曾戰勝過西涼的馬孟起。


    因此,對陳式而言,寧可誤殺,不可放過,便是最佳的防守策略......


    隻要守住安瀾要塞,安瀾郡內的豐饒物資足以支撐我們自給自足,魔域的疆界便無法撼動!


    這曹魏,休想翻雲覆雨!


    此刻,馬孟起置身於一座神秘的羌族村落之外。


    他不知村落的來曆,但這並不重要。


    “馬孟起在此,不降,唯有死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玉米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玉米芽並收藏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