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氐胡人的起源,最初隻有一個“羌”字作為標識。隨著時間流逝,逐漸分化為三個族群——羌、西羌和氐羌,最終形成了羌人和氐人兩大種族。盡管時常被中原勢力視為一體,但他們本質上並非同源。
羌人瞧不起氐人,因為他們認為氐人背叛了本源,原本隻是羌族的一個分支,如今竟妄圖平起平坐,這是對祖先的大不敬。同樣,氐人堅信自己是氐羌的傳人,即使他們不再自稱為羌族的始祖,至少應享有同等地位。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氐人的地位逐漸衰落。
雙方爭鬥不休,最後的勝負是羌人占據了所謂的祖地,即劉禪等人立足的土地。而氐人則被迫遷徙,散落在西川、漢中、雍涼等地。當然,也有不少羌人隨行。盡管遷移與逃難有所不同,但他們都難以忘懷過去的恩怨。
此刻,劉禪和徐庶領略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他們曾認為羌族僅限於馬超麾下的白馬羌,或是曾侵擾大漢的燒當羌,或許再加上先零羌、封養羌和牢姐羌等。然而,現在他們所見所聞,已知的大小羌族勢力多達數十支。
僅憑記憶,他們就記住了眾多實力不凡的部族,如先零羌、燒當羌、鍾羌、勒姐羌、當煎羌、罕羌、且凍羌、沈氐羌、虔人羌、牢姐羌、卦養羌、彡姐羌、燒何羌、鞏唐羌、當闐羌、滇那羌、黃羝羌等等。這還僅僅是冰山一角,傳聞在西域各國,羌族還有更多分支。
西夜、蒲犁、依賴、無雷、蔥芘、白馬、黃牛、阿色……這些陌生的名字,無一不是強大的勢力,它們等待著被世人發掘。
在遙遠的南山,羌族部落如羌嶺之影、犛牛部、白馬部、參狼部、青衣部,早已遁入無人知曉的秘境,更令人驚奇的是,據說在羌氐胡人的核心地帶,隱匿著兩個被稱為祖羌的強大存在——發羌與唐犛。
這兩部不僅深居祖地,更是建立起神秘的唐旄王國,傳言其立國已逾百年!對此,劉禪原本持懷疑態度,但當得知唐旄國確切位置後,他確信無疑,並記起了這個國度的傳奇曆史:唐旄國真實且聲名遠揚,雖建國僅百年,卻擁有長達五百三十二年的國祚,直至被一位名叫鬆讚幹布的英雄終結。它的存在,間接催生了那個差點顛覆大唐帝國的強大力量——吐蕃!
若非劉禪博覽群書,他早已遺忘這段往事。此刻,他對這片土地上的羌族勢力有了深入的認知,這片地域幾乎等同於半個大漢疆域,相當於昔日魏蜀吳三國的總和。假使他們內部不紛爭,領土不廣闊,生活不艱難,何需百年之久才入侵大漢?
現在,孫權、曹操、劉備都可安心安寢了。“從今往後,我們不再逃避!”劉禪與徐庶商議後,達成共識,趁羌族未崛起,先行將其摧毀在此地。寧願諸葛亮的處境更為艱難,也要在這積累足夠的力量。
這裏的羌族部落繁多,意味著豐富的兵源。隻要稍待時日,他們就能一舉攻克涼州,同時不必憂慮涼州日後會遭受羌氐胡人和鮮卑人的侵擾。兩人明白這個道理後,不謀而合地作出了決定,既然來到此地,就要放手一搏,哪怕無法一勞永逸,也要為後代積累福祉。
身為統帥的陳到對此無異議,他統率著西川最強的白眊軍,卻長期躲避,內心極為不適。年歲已高的他,渴望在生命的尾聲,展示自身實力,讓天下再次銘記他的名字,而不隻是因西川千人部隊在夷陵之戰中阻擋江東追兵,或是陸遜為了避免玉石俱焚的結局。
他渴望創造屬於自己的傳奇,此刻,時機已到。想通這一切,他不再多言,高聲領命,命令麾下士兵丟棄偽裝,握緊銳利的白蠟槍,身披精良皮甲,麵帶嚴肅,他們終成西川無敵的白眊軍!
“三十裏外,發現羌族遊騎兵!”斥候報告。以往他們或許會選擇隱藏,但這次,陳到果斷下令:“衝過去,不降者格殺勿論!”
無處遁形,也無畏屠城令,隻遵循古老法則,要麽屈膝,要麽隕落,唯有大漢勇者,敢在激戰前夕,豪情宣讀這鐵血指令!
陳到一揮手,白眊軍瞬間整裝,向著迷霧籠罩的前方挺進。
徒步對抗鐵騎,即便人數占優,亦非易事,但他們每個人都目光堅定,毫無懼色或猶豫不決。
在遊騎尚遠之際,白眊兵已悄然分隊,百餘人化作誘餌繼續前進,餘者則分兵兩翼,包抄而去。
轉瞬之間,雙方相遇。對方僅數十騎,尋常巡邏兵,於這片土地上獵捕野獸。他們看著突現的百人白眊軍,略感困惑,卻並未退卻,隻帶著一絲好奇。
不知他們是如何深入此地,但區區百人不足掛齒,尤其是當中竟有幾位衣著講究的漢人士兵,貪婪的念頭在他們心中萌生。
這樣的誘敵之策,若在中原,恐怕會遭人嗤笑,但在此處,麵對多年未與漢人正麵對峙的羌族人,施展智謀已是欺淩之舉。
羌騎唿嘯而來,口吐異語,劉禪無法理解,他們直指人群中臃腫的劉禪,視他為待宰的羔羊!
劉禪對此情景無可奈何,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
“軍師小心,小子我來保護……”
劉禪抽出腰間雙劍,欲護徐庶,卻見徐庶對他翻了個白眼,迅疾奪走長劍,縱身殺入敵陣。劍光閃爍間,兩名羌騎應聲落馬。
徐庶年逾半百,身手依舊矯健,劍法連綿,即使劉禪不懂劍術,也知道徐庶對付三五敵手,片刻足矣。文弱的徐庶尚且如此勇猛,其他將領自不必說,除了分兵包抄的諸葛喬和李恢。
無論是持戟衝鋒的鄂煥,還是儒雅持刀的宗預,都展現著精湛武藝。統帥陳到並未衝鋒,而是居後指揮這百名白眊兵牽製遊騎,同時守護著驚愕的劉禪。
因貪婪與輕敵,羌騎顧慮傷及白眊兵珍貴的皮革鎧甲,從一開始便落入下風。甫一接戰,他們即被白眊軍纏住,將領的加入更令他們措手不及。當他們試圖脫身時,包圍圈已成,三千精兵圍剿數十騎羌人。
這就是欺壓,無需任何借口,這就是赤裸裸的欺淩。
“降服,或是滅亡!”
陳到再度吟唱出這句咒語,用的是古老的語言,他不在意這些異族是否能理解,隻給他們一次選擇的機會。
幸運的是,盡管劉禪等人不懂羌人的語言,但他們中有人能聽懂古老的漢話,畢竟大漢是他們心中的世界主宰,學習漢話雖非必須,但基本的交流還是必要的。
投降,死亡,對他們而言,這是最簡潔而常見的抉擇,甚至比飲食和睡眠更本能。
至於原因……嗬嗬……
僅餘的二十多名羌族戰士拋下了武器,躍下戰馬,匍匐於地。
找到一位羌人中的漢話通,讓他引領這支軍隊,無論是劉禪還是徐庶,都不擔憂他們的忠誠問題。
他們需要的是忠實的仆從,而非平等的戰友。
“前往最近的部落,自今日起,我們要一個部落一個部落地征服,直至與糜芳將軍會合!”
徐庶的宣言明確了未來的道路,即使無法開拓新的疆域,也要橫掃羌氐,行軍與戰鬥並進。
以戰養戰並非異族的獨有特權。
“大軍,行動!”
陳到翻身上馬,長槍高舉,宣告殺戮的啟幕。
羌人瞧不起氐人,因為他們認為氐人背叛了本源,原本隻是羌族的一個分支,如今竟妄圖平起平坐,這是對祖先的大不敬。同樣,氐人堅信自己是氐羌的傳人,即使他們不再自稱為羌族的始祖,至少應享有同等地位。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氐人的地位逐漸衰落。
雙方爭鬥不休,最後的勝負是羌人占據了所謂的祖地,即劉禪等人立足的土地。而氐人則被迫遷徙,散落在西川、漢中、雍涼等地。當然,也有不少羌人隨行。盡管遷移與逃難有所不同,但他們都難以忘懷過去的恩怨。
此刻,劉禪和徐庶領略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他們曾認為羌族僅限於馬超麾下的白馬羌,或是曾侵擾大漢的燒當羌,或許再加上先零羌、封養羌和牢姐羌等。然而,現在他們所見所聞,已知的大小羌族勢力多達數十支。
僅憑記憶,他們就記住了眾多實力不凡的部族,如先零羌、燒當羌、鍾羌、勒姐羌、當煎羌、罕羌、且凍羌、沈氐羌、虔人羌、牢姐羌、卦養羌、彡姐羌、燒何羌、鞏唐羌、當闐羌、滇那羌、黃羝羌等等。這還僅僅是冰山一角,傳聞在西域各國,羌族還有更多分支。
西夜、蒲犁、依賴、無雷、蔥芘、白馬、黃牛、阿色……這些陌生的名字,無一不是強大的勢力,它們等待著被世人發掘。
在遙遠的南山,羌族部落如羌嶺之影、犛牛部、白馬部、參狼部、青衣部,早已遁入無人知曉的秘境,更令人驚奇的是,據說在羌氐胡人的核心地帶,隱匿著兩個被稱為祖羌的強大存在——發羌與唐犛。
這兩部不僅深居祖地,更是建立起神秘的唐旄王國,傳言其立國已逾百年!對此,劉禪原本持懷疑態度,但當得知唐旄國確切位置後,他確信無疑,並記起了這個國度的傳奇曆史:唐旄國真實且聲名遠揚,雖建國僅百年,卻擁有長達五百三十二年的國祚,直至被一位名叫鬆讚幹布的英雄終結。它的存在,間接催生了那個差點顛覆大唐帝國的強大力量——吐蕃!
若非劉禪博覽群書,他早已遺忘這段往事。此刻,他對這片土地上的羌族勢力有了深入的認知,這片地域幾乎等同於半個大漢疆域,相當於昔日魏蜀吳三國的總和。假使他們內部不紛爭,領土不廣闊,生活不艱難,何需百年之久才入侵大漢?
現在,孫權、曹操、劉備都可安心安寢了。“從今往後,我們不再逃避!”劉禪與徐庶商議後,達成共識,趁羌族未崛起,先行將其摧毀在此地。寧願諸葛亮的處境更為艱難,也要在這積累足夠的力量。
這裏的羌族部落繁多,意味著豐富的兵源。隻要稍待時日,他們就能一舉攻克涼州,同時不必憂慮涼州日後會遭受羌氐胡人和鮮卑人的侵擾。兩人明白這個道理後,不謀而合地作出了決定,既然來到此地,就要放手一搏,哪怕無法一勞永逸,也要為後代積累福祉。
身為統帥的陳到對此無異議,他統率著西川最強的白眊軍,卻長期躲避,內心極為不適。年歲已高的他,渴望在生命的尾聲,展示自身實力,讓天下再次銘記他的名字,而不隻是因西川千人部隊在夷陵之戰中阻擋江東追兵,或是陸遜為了避免玉石俱焚的結局。
他渴望創造屬於自己的傳奇,此刻,時機已到。想通這一切,他不再多言,高聲領命,命令麾下士兵丟棄偽裝,握緊銳利的白蠟槍,身披精良皮甲,麵帶嚴肅,他們終成西川無敵的白眊軍!
“三十裏外,發現羌族遊騎兵!”斥候報告。以往他們或許會選擇隱藏,但這次,陳到果斷下令:“衝過去,不降者格殺勿論!”
無處遁形,也無畏屠城令,隻遵循古老法則,要麽屈膝,要麽隕落,唯有大漢勇者,敢在激戰前夕,豪情宣讀這鐵血指令!
陳到一揮手,白眊軍瞬間整裝,向著迷霧籠罩的前方挺進。
徒步對抗鐵騎,即便人數占優,亦非易事,但他們每個人都目光堅定,毫無懼色或猶豫不決。
在遊騎尚遠之際,白眊兵已悄然分隊,百餘人化作誘餌繼續前進,餘者則分兵兩翼,包抄而去。
轉瞬之間,雙方相遇。對方僅數十騎,尋常巡邏兵,於這片土地上獵捕野獸。他們看著突現的百人白眊軍,略感困惑,卻並未退卻,隻帶著一絲好奇。
不知他們是如何深入此地,但區區百人不足掛齒,尤其是當中竟有幾位衣著講究的漢人士兵,貪婪的念頭在他們心中萌生。
這樣的誘敵之策,若在中原,恐怕會遭人嗤笑,但在此處,麵對多年未與漢人正麵對峙的羌族人,施展智謀已是欺淩之舉。
羌騎唿嘯而來,口吐異語,劉禪無法理解,他們直指人群中臃腫的劉禪,視他為待宰的羔羊!
劉禪對此情景無可奈何,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
“軍師小心,小子我來保護……”
劉禪抽出腰間雙劍,欲護徐庶,卻見徐庶對他翻了個白眼,迅疾奪走長劍,縱身殺入敵陣。劍光閃爍間,兩名羌騎應聲落馬。
徐庶年逾半百,身手依舊矯健,劍法連綿,即使劉禪不懂劍術,也知道徐庶對付三五敵手,片刻足矣。文弱的徐庶尚且如此勇猛,其他將領自不必說,除了分兵包抄的諸葛喬和李恢。
無論是持戟衝鋒的鄂煥,還是儒雅持刀的宗預,都展現著精湛武藝。統帥陳到並未衝鋒,而是居後指揮這百名白眊兵牽製遊騎,同時守護著驚愕的劉禪。
因貪婪與輕敵,羌騎顧慮傷及白眊兵珍貴的皮革鎧甲,從一開始便落入下風。甫一接戰,他們即被白眊軍纏住,將領的加入更令他們措手不及。當他們試圖脫身時,包圍圈已成,三千精兵圍剿數十騎羌人。
這就是欺壓,無需任何借口,這就是赤裸裸的欺淩。
“降服,或是滅亡!”
陳到再度吟唱出這句咒語,用的是古老的語言,他不在意這些異族是否能理解,隻給他們一次選擇的機會。
幸運的是,盡管劉禪等人不懂羌人的語言,但他們中有人能聽懂古老的漢話,畢竟大漢是他們心中的世界主宰,學習漢話雖非必須,但基本的交流還是必要的。
投降,死亡,對他們而言,這是最簡潔而常見的抉擇,甚至比飲食和睡眠更本能。
至於原因……嗬嗬……
僅餘的二十多名羌族戰士拋下了武器,躍下戰馬,匍匐於地。
找到一位羌人中的漢話通,讓他引領這支軍隊,無論是劉禪還是徐庶,都不擔憂他們的忠誠問題。
他們需要的是忠實的仆從,而非平等的戰友。
“前往最近的部落,自今日起,我們要一個部落一個部落地征服,直至與糜芳將軍會合!”
徐庶的宣言明確了未來的道路,即使無法開拓新的疆域,也要橫掃羌氐,行軍與戰鬥並進。
以戰養戰並非異族的獨有特權。
“大軍,行動!”
陳到翻身上馬,長槍高舉,宣告殺戮的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