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仙逝,世稱文皇,廟號世祖,安葬於首陽仙陵,遵循其生前薄葬之願。繼承皇位者乃平原王,原本的皇後甄宓之長子,當今太後郭女王撫養的義子曹叡,登基後並未急於更換年號,而是暫時沿用先父文皇曹丕的諸多政令。
尊封太後卞氏為太皇太後,皇後郭女王為皇太後,追封其母甄夫人為文昭皇後,冊封其弟曹蕤為陽平王。
授曹洪為後將軍,改封樂城侯,享有千戶食邑,賜予特進之位。
此後,所有政令皆遵循世祖曹丕之法,暫不做改動,並向天下宣布,世祖文皇曹丕駕崩,新君曹叡即位。
眾多朝廷官員,未有封賞,年號未變!
這一係列操作讓人目不暇接,同時也讓所有人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氣息。
“這位,真是先皇的親子無疑!”新晉輔政大臣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在某日退朝後受邀至陳群府邸宴飲時,如此評價道。
年號不改,意味著當前國家的一切仍需按照先皇在世時的律例行事,與此同時,朝中大臣暫不封賞,僅提升後宮嬪妃品級。
此舉不僅是出於孝道,更意在暫停那些近期為他奔忙的臣僚們的晉升之路。
曹叡,這個原本與帝位無緣之人,在一些勢力的支持下,終於一步步走到了今日的位置。
曹氏家族中有太皇太後卞氏作為他的強大靠山,眾多曹氏及夏侯氏宗族子弟,再也無法對他身份地位有任何異議。
再加上曹丕生前所做的安排,鮑勳及其背後的諫議官員已被曹丕妥善處理,如今朝廷內已無鮑勳這樣的言官存在。
千萬不要小覷隻會直言規勸的諫議官員,在朝廷內外,這類人還有一個別稱——槍口之肉。
此種人物,要麽修為登峰造極,要麽出身神秘仙門,要麽與仙界巨頭有著非凡的交情,總而言之,他必須使得下屬對其敬畏無措,令天庭高層亦無法輕易取其性命。
再加上直言逆耳,剛正不阿等諸多品性,他才能成為那駕馭狂瀾於股掌之間的\"金鱗修士\",這樣的存在在一紀之中恐怕也難尋幾位。
豈能輕視那\"侍奉仙帝如伴虎\"的古訓隻是一句俗世誇大之言?
若此刻金鱗修士鮑勳猶存,或曹洪仍在朝廷未生變故之時,諸多仙家長老還能借助他們二人向仙帝曹叡進言一二。
如今,鮑勳已然隕落,曹丕險些將曹洪逼入絕境,隨後將其貶黜,待到曹叡繼任仙帝之位後再將其召迴,不僅徹底清算其與曹丕一係的恩怨糾葛,更巧妙地避開了這位曆經三朝的老臣無封賞可賜、無功績可獎的尷尬境地。如今的曹洪,行事低調之至,甚至已不再過多涉足商道之事。
此刻除非曹洪心境失控,否則斷然不會公然與曹叡針鋒相對。
失去了曹氏和夏侯氏的宗族親信,曹叡仍有曹真、曹休、夏侯玄等一眾得力幹將在側。尤其關鍵的是,在曹丕臨終之際,將荊州之地交予胡質鎮守,南疆防線則委以徐晃與文聘兩位老將共守。
論起資曆、神通、在荊州的影響力,就算現今曹叡有意派遣陳群與司馬懿外出曆練,此二人此刻亦無意前往。正如司馬懿所言:\"如今我們前往荊州又能如何?徐晃與文聘兩位前輩,哪一個會在乎我等呢?更何況老將胡質的威望資曆在我等之上,此時顯然不是出手的最佳時機。\"
一切都仿佛與當年曹丕登基時並無太大差異,依然是曹家與夏侯家之人掌控著仙界的軍政大權,隻是昔日的夏侯尚轉為了夏侯玄,因其資曆不足。而南部荊州防務則換成了胡質、徐晃、文聘三人共同戍衛,曹氏一派的魁首之位也由曹真過渡到了早早就與曹叡緊密聯係的曹休身上。而曹休更是首位返迴防線壽春者,離別之際,他以防範東吳為由,順勢收走了陳群手中的水軍兵權。
這也正是今日陳群與司馬懿借酒澆愁的原因。
\"據說校事府近日又有新動向了?\"陳群並不理會司馬懿的反應,徑直舉杯豪飲,然後望著司馬懿露出一絲嘲諷之意。
\"仲達有何見解?你我一次次披荊斬棘,卻……哈哈……\"
此刻的陳群略顯失態,盡管並未酩酊大醉,言語間卻已有些模糊不清。而司馬懿在聽到這話後,手中的酒杯驟然一頓,接著嘿嘿冷笑一聲。
\"殿下聰慧過人,少年英雄,長文如此說有何深意?再者,你陳群已被冊封為潁陰侯,領地增加五百,並賜予先前總計一千三百戶封邑,難道還認為殿下苛待於你不成?何況剛才老夫才提及殿下與先皇一般,都是英明神武的人物,他的子嗣,怎會長文有所異議呢?\"
陳群聽完司馬懿這番話,隻是淡笑一聲,不再多言。
司馬爻與陳玄頗為暢飲,此番交杯共盞間並無政事言語,直至夜幕低垂,司馬爻方告辭而去,踏入了茫茫夜色之中。
待司馬爻身影消失,陳玄原本已有幾分醉意的臉龐陡然恢複清明,他輕歎一口氣,隨後亦步離了廳堂。
待兩人皆已離去,一名身著書童服飾之人自暗處轉角顯現,手中握著一卷繪滿神秘符篆的天機圖譜,緊緊跟隨陳玄身後,悄然離去。此人便是新任校事府校事——張翎!
曹睿雖未真正觸及朝綱,但對於校事府、黃門令等關鍵職位,則早已安排心腹親信,唯獨許褚,因其對曹氏一族忠誠可比日月山河,故得以保留原職。
此刻張翎的出現,無疑證實了曹丕之前的預見:隨著眾多重臣漸漸洞察到曹睿的謀略與手腕,那些年邁的老臣們也必將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位置與抉擇。如陳玄者,他並不渴望過多權勢,所願不過是振興世家,陳家昌盛;然而如今,他的目標則是平穩度過晚年,因此選擇了投靠曹睿,此舉實屬情理之中。
相較於陳玄,司馬爻卻另有隱憂。此刻歸府的他一身冷汗淋漓,妻子張芷華見狀不禁心頭駭然。
多年以來,她從未見過司馬爻露出如此惶恐之態。深知內情的張芷華立刻遣散了府邸內的所有仆役,獨自留下陪伴並寬慰夫君。
過了片刻,司馬爻的神色才逐漸平複,與此同時,他瞥見了一直守候在他身旁的妻子。
“勞煩夫人擔憂。”司馬爻向來尊重張芷華,他知道,自己不但武功不及妻子,甚至在權謀手段上也未必能勝過她。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幾個兒子對這位母親敬畏有加,一旦家庭內部發生矛盾,自己反倒成了局外人。
當然,這也得益於張芷華對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在這個家裏,司馬爻深知隻有妻子在身邊,才能讓他內心踏實。
“今日究竟是何緣由,與陳玄大人飲酒竟至如此境地?”張芷華平日裏並不過問世事,她始終專注於確保司馬爻的安全,至於他在外麵的一切行動,從不多問一句,這是作為妻子的本份。
今天看到司馬爻這般狼狽,她才破例開口詢問。然而司馬爻並未作答,隻是連連搖頭,提醒張芷華這段時間務必看好家中,特別是他們的兩位公子,盡管這兩子學識出眾,才情卓越……
畢竟尚顯年青,心境尚未臻至穩固之境,此刻並非他們可以恣意揮灑之時,特別是對於剛得到輔政大儒與開宗立府之權的司馬懿來說更是如此。
司馬懿自陳群的舉止神情看出,這位老友已放棄了爭奪,選擇了依附於曹叡,從而將陳家的命運徹底綁定在皇家之上。
細細思量之下,其中道理也可明了:陳群才情橫溢,然而其子陳泰卻並無承繼家業之能,加之陳家與荀家之間世代聯姻,身為穎川一脈傳人的陳群,其目標太過醒目。
若他再執意攬權,恐怕等待他的結局將不容樂觀。如今那位陛下,行事猶如天命所歸,非比尋常,其威勢並不遜於先皇在世時。更兼他何時說服了曹休及卞太後二人,得到了曹氏夏侯氏兩大家族的鼎力支持。
陳群年事已高,不宜再有過多波瀾。而陳群此舉,卻無意間將司馬懿置於尷尬之地。司馬懿亦懷揣著成為權臣之心,畢竟他河內司馬一門的實力,相較於穎川一脈尚有不及,甚至連現今占據青徐之地的王家,都有趕超之勢。
世家間的權力鬥爭曆來殘酷無比,欲要抽身離去絕非易事。即便司馬懿此刻有意激流勇退,隻怕不僅他人不信,就連曹叡本人也不會輕易放他離去。
先前陳群的話語,分明是在試探,司馬懿對此心知肚明,兩人多年的交情使他對陳群的手段頗有了解。陳群此舉無疑是在暗示司馬懿,讓他早日做好應對之策。
而陳群選擇放棄,司馬懿卻不甘如此,此時的司馬仲達眼眸深處,已無絲毫恐懼,反而多了幾分寂寥與空茫。
“看來此番我們遭遇了一位不拘常法的陛下啊。”
尊封太後卞氏為太皇太後,皇後郭女王為皇太後,追封其母甄夫人為文昭皇後,冊封其弟曹蕤為陽平王。
授曹洪為後將軍,改封樂城侯,享有千戶食邑,賜予特進之位。
此後,所有政令皆遵循世祖曹丕之法,暫不做改動,並向天下宣布,世祖文皇曹丕駕崩,新君曹叡即位。
眾多朝廷官員,未有封賞,年號未變!
這一係列操作讓人目不暇接,同時也讓所有人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氣息。
“這位,真是先皇的親子無疑!”新晉輔政大臣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在某日退朝後受邀至陳群府邸宴飲時,如此評價道。
年號不改,意味著當前國家的一切仍需按照先皇在世時的律例行事,與此同時,朝中大臣暫不封賞,僅提升後宮嬪妃品級。
此舉不僅是出於孝道,更意在暫停那些近期為他奔忙的臣僚們的晉升之路。
曹叡,這個原本與帝位無緣之人,在一些勢力的支持下,終於一步步走到了今日的位置。
曹氏家族中有太皇太後卞氏作為他的強大靠山,眾多曹氏及夏侯氏宗族子弟,再也無法對他身份地位有任何異議。
再加上曹丕生前所做的安排,鮑勳及其背後的諫議官員已被曹丕妥善處理,如今朝廷內已無鮑勳這樣的言官存在。
千萬不要小覷隻會直言規勸的諫議官員,在朝廷內外,這類人還有一個別稱——槍口之肉。
此種人物,要麽修為登峰造極,要麽出身神秘仙門,要麽與仙界巨頭有著非凡的交情,總而言之,他必須使得下屬對其敬畏無措,令天庭高層亦無法輕易取其性命。
再加上直言逆耳,剛正不阿等諸多品性,他才能成為那駕馭狂瀾於股掌之間的\"金鱗修士\",這樣的存在在一紀之中恐怕也難尋幾位。
豈能輕視那\"侍奉仙帝如伴虎\"的古訓隻是一句俗世誇大之言?
若此刻金鱗修士鮑勳猶存,或曹洪仍在朝廷未生變故之時,諸多仙家長老還能借助他們二人向仙帝曹叡進言一二。
如今,鮑勳已然隕落,曹丕險些將曹洪逼入絕境,隨後將其貶黜,待到曹叡繼任仙帝之位後再將其召迴,不僅徹底清算其與曹丕一係的恩怨糾葛,更巧妙地避開了這位曆經三朝的老臣無封賞可賜、無功績可獎的尷尬境地。如今的曹洪,行事低調之至,甚至已不再過多涉足商道之事。
此刻除非曹洪心境失控,否則斷然不會公然與曹叡針鋒相對。
失去了曹氏和夏侯氏的宗族親信,曹叡仍有曹真、曹休、夏侯玄等一眾得力幹將在側。尤其關鍵的是,在曹丕臨終之際,將荊州之地交予胡質鎮守,南疆防線則委以徐晃與文聘兩位老將共守。
論起資曆、神通、在荊州的影響力,就算現今曹叡有意派遣陳群與司馬懿外出曆練,此二人此刻亦無意前往。正如司馬懿所言:\"如今我們前往荊州又能如何?徐晃與文聘兩位前輩,哪一個會在乎我等呢?更何況老將胡質的威望資曆在我等之上,此時顯然不是出手的最佳時機。\"
一切都仿佛與當年曹丕登基時並無太大差異,依然是曹家與夏侯家之人掌控著仙界的軍政大權,隻是昔日的夏侯尚轉為了夏侯玄,因其資曆不足。而南部荊州防務則換成了胡質、徐晃、文聘三人共同戍衛,曹氏一派的魁首之位也由曹真過渡到了早早就與曹叡緊密聯係的曹休身上。而曹休更是首位返迴防線壽春者,離別之際,他以防範東吳為由,順勢收走了陳群手中的水軍兵權。
這也正是今日陳群與司馬懿借酒澆愁的原因。
\"據說校事府近日又有新動向了?\"陳群並不理會司馬懿的反應,徑直舉杯豪飲,然後望著司馬懿露出一絲嘲諷之意。
\"仲達有何見解?你我一次次披荊斬棘,卻……哈哈……\"
此刻的陳群略顯失態,盡管並未酩酊大醉,言語間卻已有些模糊不清。而司馬懿在聽到這話後,手中的酒杯驟然一頓,接著嘿嘿冷笑一聲。
\"殿下聰慧過人,少年英雄,長文如此說有何深意?再者,你陳群已被冊封為潁陰侯,領地增加五百,並賜予先前總計一千三百戶封邑,難道還認為殿下苛待於你不成?何況剛才老夫才提及殿下與先皇一般,都是英明神武的人物,他的子嗣,怎會長文有所異議呢?\"
陳群聽完司馬懿這番話,隻是淡笑一聲,不再多言。
司馬爻與陳玄頗為暢飲,此番交杯共盞間並無政事言語,直至夜幕低垂,司馬爻方告辭而去,踏入了茫茫夜色之中。
待司馬爻身影消失,陳玄原本已有幾分醉意的臉龐陡然恢複清明,他輕歎一口氣,隨後亦步離了廳堂。
待兩人皆已離去,一名身著書童服飾之人自暗處轉角顯現,手中握著一卷繪滿神秘符篆的天機圖譜,緊緊跟隨陳玄身後,悄然離去。此人便是新任校事府校事——張翎!
曹睿雖未真正觸及朝綱,但對於校事府、黃門令等關鍵職位,則早已安排心腹親信,唯獨許褚,因其對曹氏一族忠誠可比日月山河,故得以保留原職。
此刻張翎的出現,無疑證實了曹丕之前的預見:隨著眾多重臣漸漸洞察到曹睿的謀略與手腕,那些年邁的老臣們也必將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位置與抉擇。如陳玄者,他並不渴望過多權勢,所願不過是振興世家,陳家昌盛;然而如今,他的目標則是平穩度過晚年,因此選擇了投靠曹睿,此舉實屬情理之中。
相較於陳玄,司馬爻卻另有隱憂。此刻歸府的他一身冷汗淋漓,妻子張芷華見狀不禁心頭駭然。
多年以來,她從未見過司馬爻露出如此惶恐之態。深知內情的張芷華立刻遣散了府邸內的所有仆役,獨自留下陪伴並寬慰夫君。
過了片刻,司馬爻的神色才逐漸平複,與此同時,他瞥見了一直守候在他身旁的妻子。
“勞煩夫人擔憂。”司馬爻向來尊重張芷華,他知道,自己不但武功不及妻子,甚至在權謀手段上也未必能勝過她。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幾個兒子對這位母親敬畏有加,一旦家庭內部發生矛盾,自己反倒成了局外人。
當然,這也得益於張芷華對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在這個家裏,司馬爻深知隻有妻子在身邊,才能讓他內心踏實。
“今日究竟是何緣由,與陳玄大人飲酒竟至如此境地?”張芷華平日裏並不過問世事,她始終專注於確保司馬爻的安全,至於他在外麵的一切行動,從不多問一句,這是作為妻子的本份。
今天看到司馬爻這般狼狽,她才破例開口詢問。然而司馬爻並未作答,隻是連連搖頭,提醒張芷華這段時間務必看好家中,特別是他們的兩位公子,盡管這兩子學識出眾,才情卓越……
畢竟尚顯年青,心境尚未臻至穩固之境,此刻並非他們可以恣意揮灑之時,特別是對於剛得到輔政大儒與開宗立府之權的司馬懿來說更是如此。
司馬懿自陳群的舉止神情看出,這位老友已放棄了爭奪,選擇了依附於曹叡,從而將陳家的命運徹底綁定在皇家之上。
細細思量之下,其中道理也可明了:陳群才情橫溢,然而其子陳泰卻並無承繼家業之能,加之陳家與荀家之間世代聯姻,身為穎川一脈傳人的陳群,其目標太過醒目。
若他再執意攬權,恐怕等待他的結局將不容樂觀。如今那位陛下,行事猶如天命所歸,非比尋常,其威勢並不遜於先皇在世時。更兼他何時說服了曹休及卞太後二人,得到了曹氏夏侯氏兩大家族的鼎力支持。
陳群年事已高,不宜再有過多波瀾。而陳群此舉,卻無意間將司馬懿置於尷尬之地。司馬懿亦懷揣著成為權臣之心,畢竟他河內司馬一門的實力,相較於穎川一脈尚有不及,甚至連現今占據青徐之地的王家,都有趕超之勢。
世家間的權力鬥爭曆來殘酷無比,欲要抽身離去絕非易事。即便司馬懿此刻有意激流勇退,隻怕不僅他人不信,就連曹叡本人也不會輕易放他離去。
先前陳群的話語,分明是在試探,司馬懿對此心知肚明,兩人多年的交情使他對陳群的手段頗有了解。陳群此舉無疑是在暗示司馬懿,讓他早日做好應對之策。
而陳群選擇放棄,司馬懿卻不甘如此,此時的司馬仲達眼眸深處,已無絲毫恐懼,反而多了幾分寂寥與空茫。
“看來此番我們遭遇了一位不拘常法的陛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