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時日裏,自他們離去未滿雙月,雍涼之地的動蕩正被加速鎮壓,仿佛是在暗助曹丕之威,而糜芳在此局勢下,竟愈發肆無忌憚地施展其詭異手段。


    坊間傳聞,此人已儼然成為雍涼大地最大的靈奴販子,甚至連手中的奴隸都被送往安定郡郡守府之內。除劉禪寥寥數人外,無人知曉這位頻繁攪弄奴隸市場的幕後之人是誰。然而雍涼之地眾多修真世家皆知此人身側與漢中有密不可宣的交集。


    但因糜芳所贈利益豐厚,為人亦通情達理,故諸世家並未因此與一名區區商戶過不去。待將來曹真迴歸,此事究竟如何收場,則需看這位商人究竟有何神通廣大的手段了。


    這便是雍涼之地的修真世家,乃至整個天下的世家態度。對他們而言,帝王是誰無關緊要,黎民蒼生的生死哀樂亦非其所慮,他們隻關心自家子弟能否超越先祖,傲視群倫。世人讀書愈多,並不意味著能超脫塵俗,但在這樣一個隻有世家才讀書的世界裏,自然不屑於把自己與那些平民百姓相提並論。


    生於商家,長於世家,糜芳對這些世家陋習再了解不過。他那位生來便誌在成為世家的大哥以及侄兒,也同樣沾染著此類惡習。是以,當他們的同胞妹妹逝去之時,竟連一句悼念之詞也未曾出口。


    麵對這樣的局麵,糜芳自有應對之策,他一方麵持續將大量難民、流民、羌狄胡人送往漢中,另一方麵又在雍涼各地開設店鋪,掛羊頭賣狗肉,表麵上是販賣雜貨,實則從事著人口販賣勾當。


    在此不得不提及兩件事情:


    其一,費禕、董允以及諸葛喬、鄧範、顧等人未能前來迎接,皆因他們此刻已陷入了近乎瘋狂的忙碌之中。


    其二,糜芳如今的生意做得如火如荼,不僅成功將流民轉運至漢中,更在雍涼之地建立起一座座店鋪網絡。這些店鋪雖掛著經營雜物的招牌,卻實實在在地幹著販賣人口的營生。


    然而對於此類行徑,眾人默而不言,既無譴責之聲,也無人在亂世中秉持憐憫之心。劉禪或許心懷慈悲,但其麾下的部屬卻無法與之相同。與此同時,在糜芳的助力下,漢中的景象肉眼可見地變得繁忙起來,劉禪帶來的這批世家子弟,恰巧能夠填補漢中地方官吏的空缺。


    迴到南鄭之後,經過簡短交談,盧毓便站出來,著手安排這些世家子弟各司其職。作為漢中的重鎮,南鄭此刻正是用人之際,此次隨來的三十多位世家子弟,至少有十七八位留駐在了南鄭周邊地區。


    他們帶著仆役和手下人馬深入民間,輔佐費禕、董允等人共同管理流民及來自各方地域的百姓。漢中境內城寨繁多,城池林立,此情此景無不顯示出一片繁榮忙碌的景象。


    南部的南鄭地域以及周圍的褒中、城固等地,在這片浩渺的修煉世界裏,漸漸地重新煥發出生機。自南中決定重建仙凡共居之地以來,南鄭附近的諸多重要城鎮也隨之充實起來。


    先前董允、費禕等人抵擋壓力已顯吃力,恰逢劉禪率領大批修士返迴,瞬間,南鄭周邊數個戰略要塞皆已被修真者與平民共同占據。


    即便現今依然略顯寂寥荒涼,但希望的氣息正在悄然滋生。這三十多位修士及其隨行的仆從中,即便是算上所有仆從書佐,其數量亦不足漢中所需官員的一百分之一,但他們卻足以在這兩三座城鎮之間勉強維持秩序。


    如此做法,雖隻是暫時解決了眼前的危機。他們得到的指示甚少,無非每日所需執行的任務,至於農田修煉之事,則由諸葛喬與鄧範兩位資深修士全權負責。


    他們的職責顯得簡單而又繁重:照顧那些目不識丁、疲憊不堪的流民們的衣食住行等諸多瑣事。雖任務艱巨,但他們依然充滿信心地離開此地。待眾人離去後,劉禪遂喚來幾位心腹。


    陳祗與句扶二人地位特殊,並未如其他人一般隨眾離去。句扶身為劉禪的貼身守護者,在張苞與鄂煥不在身邊之時,擔當起護佑劉禪的重任。如今漢中的局勢頗為動蕩不安。


    陳祗則被安排到費禕身邊學習修行之道,年紀尚輕的陳祗與年齡相仿的費禕個性相投,兩人迅速成為知交好友。此刻劉禪身旁站立著盧毓與黃權,鄧芝則位於他的右側,下方依次跪坐著費禕、董允、諸葛喬、鄧範及陳祗,而憨直勇猛的句扶則肅立於劉禪身後。


    此刻,劉禪已將盧毓早已備好的“修煉考核法”發放給眾人,命他們傳閱研習。“這其中的含義,孤便不多贅述,爾等近段時間欲行何事,隻需不違背大道原則,隻要你們認為還能掌控局麵,便可放手去做。然近期無論他們有何舉動,都務必嚴密監視!”


    看完這份神秘的“修煉考核法”,眾人紛紛向劉禪和盧毓投去驚訝的目光,繼而恭敬地答應下來。他們雖尚未揣摩透徹劉禪的意圖,但也大致明白了其中深意。在成都的朝廷中,劉禪或許還不夠成熟,眾多老牌臣子常會對其提出反對意見。然而如今的漢中,他們這批人,都是劉禪的心腹同道,有的與劉禪一同曆練成長,有的如黃權、盧毓般冷眼旁觀,觀察劉禪的心性和修為究竟幾何。


    在劉禪的指揮調度下,漢中表麵看似平靜,實則暗藏洶湧的修煉潮流……


    降臨漢中這片靈域的世家長子與農耕修士共有三十四位,其中包括陳祗與句扶在內的世家弟子總計二十九人,另外還有五位自發前來求道的田間修士。


    除去陳祗與句扶兩位事先已被劉禪調教出來之外,其餘人均被他安置於漢中的磨礪之地修煉曆練。


    他們投身劉禪麾下的動機暫且不論,更不必提及那些一開始就懷揣著擾亂乾坤之意而來者,單說那些真心想要跟隨劉禪踏上修道路途之人。


    試問他們是否能勝任劉禪所交付的修行任務?看看如今已由沉穩大石化為靈動飛梭的劉禪,再瞧瞧費禕與董允二人,治理流離失所的凡人百姓本非易事。


    這些世家子弟中,多數未曾深入大地修煉過,劉禪不敢斷言他們皆難以承受修行之苦,但他確信,在考功法則的壓力之下,能堅持下來的,不超過七人。


    此刻,朝堂之內,劉禪一行離去已有時日。此刻,一塊巨石般的考功法則再度拋入了原本渾濁的朝局之中,令所有官員的心弦緊繃。他們如同當年的劉禪一般,首先想到的便是江東那位筆畫繁複、屢屢惹禍的修真狂徒。


    然而,劉備與諸葛亮隨後的發言,卻使得官員們鬆了一口氣。這考功法則雖由丞相府主持實施,卻又要求丞相府聯合朝中官員共同修訂完善。如此一來,眾人似乎更能坦然接受了。


    盡管這考功法則令他們頗感不適,但他們深知,身為修士,自身升遷賞罰皆受吏部管轄,最終上報至仙帝。對於此事,他們並無過多反感。畢竟,江東之事敗北,乃是因其過度苛刻的考核標準,即便置於丞相府,除了諸葛亮與蔣琬二人,隻怕無人能通過其考驗。


    此番考功法則由他們協力製定,至少可令他們自行掌控尺度。實話說,這樣的安排確實更為妥當,大家都可接受。然而,正當眾人對此稍感寬慰之時,又聽到一句話:


    “不過丞相府還需不斷優化這考功法則,朕已與太子商議,便先由太子在漢中之地試行此法,至於懲罰權責,則需交由朝廷掌控。”


    此言一出,那些曾試圖將子弟召迴府邸避難的官員不禁撇了撇嘴角。早在劉禪在府邸開啟修行門戶時,他們便已看出這位太子心中定藏著不小的謀劃。眾多世家或許尚未察覺到這位太子的轉變,但他們可是清楚南中之戰以及東吳之行的背後,遠非仙帝與丞相在外遙控那麽簡單,實則是太子府那位少主在幕後攪弄風雲。


    劉禪除了先前諸多的印象之外,並未獲得任何德才兼備的讚譽,反而得到了一個深諳投機取巧之道的評價。


    換言之,在朝中眾仙官看來,劉禪極其擅長尋覓修煉捷徑!


    然而對於這類事宜...


    \"仙尊英明!\"


    眾朝臣並無異議之意,有人願意充當探路先鋒,他們自然樂意坐享其成。


    漢中的實際情況卻讓劉禪頗感震驚,初次的試煉考核僅一個月後,便讓他憤然拍案。


    \"當初派出三十二位弟子前往南鄭及周邊城鎮輔政曆練,怎料竟有二十九人失格歸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玉米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玉米芽並收藏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