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汝南之中究竟有哪些賢能之士,劉禪心中並無確切答案。然而關於那散修聯盟的過往歲月,他卻聽得簡雍講述得如癡如醉。


    \"散修聯盟\"這個詞匯,已在世間沉寂已久。


    遙想當年,若非散修聯盟能夠齊心協力,或許此刻的天下早已經被某個強大的勢力統一。


    或許是由於數百年的世家、外戚、宦官之間的相互傾軋與攪擾,使得大漢仙朝逐漸顯露出衰敗與混亂的氣息。


    然而在這大亂之中,一個與眾不同的力量嶄露頭角,那就是散修聯盟。


    不知何時何地崛起的李儒,輔佐那位被稱為涼州草莽的董仲穎占據了西涼邊陲,並逐步將勢力滲透至雍州乃至關中地區。


    最終,董仲穎登上了大漢仙朝丞相之位,成為亂世的第一個開辟者。


    當時的諸侯征伐聲勢浩大,但論起最為璀璨耀眼的,既非從南至北,一直激戰至洛陽的江東猛虎孫伯符。


    真正讓人矚目的,反而是董仲穎這位幾乎憑一己之力對抗天下世家諸侯的英雄豪傑......


    袁家雙修士,魏帝太祖曹孟德,騎聖公孫瓚,江東靈虎孫文台,雍涼域霸馬騰韓遂,以及各州各郡的仙道刺史與煉氣太守。


    至於董仲穎確實撤離了洛陽,此舉使得大漢仙庭的威嚴幾乎蕩然無存。


    不必詳述董仲穎入洛後的種種作為,更不必論其功過是非,單說他帳下的那些出身寒微的修道弟子。


    看似敷衍修煉實則暗藏機鋒的賈詡文和,運籌帷幄欲掌天地的李肅文憂,如狂風追逐兔影般緊隨孫文台和曹孟德的徐榮,更有使馬騰韓遂未能踏足雍涼之地的牛輔樊稠,還有一位憑借武勇肆意縱橫,卻屢戰屢敗的呂布奉先。


    這些曾經默默無聞、飽受世家輕蔑的人物,在這一役中竟令天下諸雄震撼。


    洛陽之戰,他們的退卻並非僅僅是出於對仙帝安危的顧慮,亦或是不願繼續爭鬥。隻能說是這般群英薈萃的雄師猛將,假使未遇那位不可靠的主公,當今的世間格局,恐怕早已與此等人無關。


    那次戰爭,乃是寒門子弟首次向世展示其崢嶸之姿,同時也讓人們見識到那些品性有虧、貪婪粗俗的寒門子弟,在這紛亂的世界中,其實擁有驚人的戰鬥力!


    自那時起,一些人便將目光投向了中原大地上的那些寒門家族。


    首個得到寒門擁戴的是董仲穎,然而無可爭議的是,他的嚐試並未成功。


    接踵而來的是曹孟德,戲誌才的加入給予了昔日空握寶劍、身無寸土的曹孟德希望與方向。在曹洪等宗族勢力的助力之下,他不僅得以東山再起,更是迅速發展壯大。


    戲誌才離世後,在荀彧文若的默許與支持下,曹孟德招攬了大量出身寒門的士人,甚至頒布震驚天下的求賢令,公開表示要與世家抗衡,甚至為了扶持寒門不惜激戰邊疆,得罪兗州世家,險些令自己無家可歸。


    當年的寒門勢力何其強大,戲誌才、郭嘉、程昱、棗祗、任峻、呂虔、毛玠等諸多英才,幾乎撐起了他的初創基業。


    然而隨著世家勢力介入,局麵開始失控。雖然寒門勢力強大,但在道德缺失之餘,也許還存在一個特性——他們中的大多數體質並不出眾。


    除了身為武者的程昱外,早期寒門的核心支柱已相繼離世。在與世家較量耐力方麵,他們的確難以與之相抗。


    隨後,潁川陳家、鍾家,弘農楊家,河內司馬家等眾多勢力伴隨朝廷進入了曹氏府邸,再次掌控了一方天地。


    此時,曹氏家族內的寒門勢力也開始被逐漸排擠出去,直至赤壁大戰時由程昱擔任主策,依然未能實現一統天下的宏願,標誌著這個最大的寒門勢力最終走向破產。


    如今曹丕意圖重用寒門人才,然而剩下的僅有一些往昔的元老,更重要的是,此刻的寒門已不再是當年的那個寒門,那時他們爭奪的是天下,提出的口號是:“天下應由有能者執掌……”


    然而在如今的修真世界裏,那些寒微門派正無聲無息地蛻變,隻為破繭而出,超凡入聖,或許他們早已悟透一個真理——無論出身於何種修行家族,無論是仙道豪門還是古世世家,一旦他們在修真大道上登峰造極,最終都將衍變成嶄新的仙家世家。


    然而在曹氏仙宗的重重壓製之間,這廣袤天地間仍有兩位來自寒微門派的支持者,一位乃江東的孫伯符,另一位則是蜀漢之主劉備劉玄德的父親。


    孫伯符以雷霆萬鈞之勢崛起於江東,其修行動決斷,以鐵血手段贏得了從徐州至淮陽沿線諸多寒微門派的支持。


    繼二張之後,又有周泰、蔣欽、淩操和虞翻等諸多修士相繼歸附,逐步穩固了他的霸主地位。


    奈何天意弄人,孫伯符英年早逝,其麾下的那些寒微門派弟子近年來已然日漸式微,即便未曾隕落,也在江東各大世家的打壓下難以抬頭。


    而這世間唯一敢於大力提拔寒微門派弟子的勢力,隻剩下那位蜀漢之主劉備劉玄德的父親了。


    盡管荊州世家、益州世家勢力強橫,但在劉玄德輾轉中原之時,他手中已聚集了一批來自寒微門派的傑出弟子。


    曆經大戰,不少昔日的老將領雖有所損失,但同時,當年汝南一帶前來投奔的寒微門派弟子,漸漸地取代了那些老一輩的弟子們。


    糜竺身隕道消,孫乾抱病歸西,伊籍亦病情沉重;張飛遭刺身亡,關羽沙場捐軀,簡雍悄然退隱,這些先賢都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緊接著,漢中都督魏文長、守衛皇宮的陳叔至、坐鎮南方的趙子龍以及昔日東州兵馬的將士們紛紛接過了重任。


    這些都是由漢帝劉玄德一手扶植起來的第二代寒微門派弟子。


    此刻劉禪在聽完簡雍講述完寒微門派的曆史之後,才逐漸意識到自己先前低估了自己的那位父皇。


    他曾多次困惑,為何自己的父皇最終能在這修真世界的三分天下之中分得一杯羹?他的根基、經曆,在外人看來並無任何亮點。


    曹氏有強大的仙族底蘊,孫家在江東更是紮根數代,家族勢力龐大,並借力袁術之力鞏固基業。


    而他的那位父皇卻幾乎一無所有。關二叔並未在溫酒斬華雄的故事中嶄露頭角,他們也未曾有過三英戰呂布的壯舉,甚至在討伐董卓的大戰中,他們不過是默默無聞的旁觀者。


    沒有騎白馬立下三大誓言的關雲長,沒有過關斬將橫掃千軍的趙子龍,更沒有堪稱萬人敵的張翼德。


    一個販履草鞋的凡夫俗子,一個偷棗逃犯,一個手握些許家財的屠夫,再加上一個不懂禮法之道的朋友,就這樣結伴離開了幽州那片荒涼之地,硬生生地在三分天下中占據了其中一角。


    對於身為兒子的劉禪來說,這樣的傳奇故事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因為他出生時,他的父親已經度過了最為艱難困苦的日子。


    在此之前,劉禪一直無法理解,也無法想象他的父親究竟是如何建立起這份基業的。


    直至簡雍述說了寒微門派的過去之後,他才豁然開朗,原來他的那位父皇看似漂泊不定,實則一直在對抗著天下各大家族的圍堵與擠壓。


    曹孟德選擇了順應天道,孫仲謀亦隨之放下爭鬥之心,孫伯符仙逝,曹子桓則在修煉之路敗北。直至曆史長河中的蜀漢後主,始終未曾向任何一個修真勢力低頭。


    寒門之中是否存在修真派係,世人皆無所知;然而劉玄德自幽州崛起,或許因緣際會,他得到了幽州寒門修士的認同與支持。


    流亡至此的關羽,雖非豪門出身,但修為之高足以傲視世俗;張飛雖未得到公認的修為境界,卻也出自幽州寒門;簡雍,無人問津的修煉者;趙雲,身為白馬義從中的年輕弟子,主動歸附於劉玄德;田國讓,更是傾心相投。


    這些人都是幽州修真家族的一部分,獲得了寒門的認可與商賈的財力支持,助力劉玄德踏上爭奪天地霸權的征程。他在追求強大的道路上日益壯大,但也伴隨著眾多失去,包括曾有機會納入麾下的潁川陳家,但他選擇了放手。田國讓這位他曾最器重的弟子離他而去,但他並未因此偏離修真之路。


    除幽州、徐州那些始終追隨的寒門外,汝南之地有魏文長、陳叔至的加入,還有前荊州時期馮xi、張南、陳式及徐庶等第二批寒門弟子紛紛歸順。隨後,諸葛亮攜大批世族子弟前來投效,龐士元也隨之投身其中,盡管如此,劉玄德依然堅守對寒門的支持。


    直至晚期,霍弋、王平、張嶷、羅憲乃至薑維,成為第三批同時也是世間最後一批不依附任何世族修真家族的力量,聚集在蜀漢朝廷之內。雖然蜀漢朝廷內世家林立,但劉氏父子始終為寒門保留了一席之地。


    正是依靠這些寒門的支持,他們共同書寫了一個看似無法實現的修真傳奇,這其中的曆程必然充滿驚濤駭浪,九死一生。劉禪雖然不解父親是如何堅定前行的,但在蜀漢數十年的曆史中,寒門始終是朝廷中一股不可忽視的修真力量。


    簡雍引領著他繞行至汝南郡,一個匯聚龍蛇混雜的修真之地。劉禪此刻明白了他的意圖。盡管簡雍已年邁,無法再持續參與修真戰場的拚殺,但他仍然希望能安享晚年,並渴望寒門修行之道能夠延續,期待這片天下能再次給予寒門未來的生機與希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玉米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玉米芽並收藏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