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以斬牲儀式祭告天地,牛羊豬三牲之首置於祭台上,接著燃起三炷清香,高喊三聲,正式宣告進軍南中之舉。


    此刻,劉禪已集結起數萬大軍。


    馬忠統率三千精銳騎兵為前鋒,李恢帶領兩萬南中大營兵馬充當中軍,而緊隨其後的王平與鄂煥率領近萬名神射手組成的神羿軍,則構成了大軍的後衛。


    劉禪雖未曾親身經曆太多沙場血戰,故而他的布陣並無繁複玄奧之處,僅是最基礎的陣型:前鋒、中軍、後衛,簡潔明快。然而他敢於如此簡易布陣,也正是基於對手已然歸順己方這一現實情況。


    就在王平領軍前來會合之際,劉禪亦迎來了自成都遠道而來的軍師徐庶。


    這位年邁卻依然精神矍鑠的老人,正是那位深入南中說服孟獲歸順之人。


    徐庶與眾位耆舊如簡雍一道,向劉禪闡明了一個道理:“老當益壯”這四個字絕非空談。


    他們告知劉禪,條件其實十分明確:


    孟獲需入主成都朝堂,其麾下的孟氏一族亦應如此。


    當然,為了確保孟氏家族的安全,孟獲將會逐步引領南中的勢力走出原本的地盤。


    他需要與劉禪密切配合,逐一引誘身邊的朋友、南中腹地的盟友,乃至至今尚未解決的敵手們離開自己的勢力範圍,隨後讓劉禪設法一一將其鏟除。


    待到大戰落幕,即便南中腹地尚存危機,那些蠻夷也將無力掀起大的風浪。


    這就是他們的計劃,同時也是令劉禪麵皮不斷抽搐的根源所在。


    “七擒孟獲,這分明就是曆史上七擒孟獲的真實麵目!”


    史書中關於諸葛亮與孟獲之間是否存在七擒七縱之事,曆來眾說紛紜……


    《玄界記·南疆烽煙》與《太一門劄記》之中並未載錄所謂七擒孟獲之事,然而於《魏晉仙道春秋》及至重寶《華陽仙域誌》內,對此則有所詳述。孟獲確實在那段時日成為蜀漢修真監察禦史,此言屬實不假。


    故劉禪自心底而言,對孟獲身為南疆巨擘世家之想,接納起來並無困難。但他直至此刻方悟,一位威震江湖的反賊,是如何步步攀升至監察禦史高位的。


    此人曆史上的兇悍之處,必然非同小可。劉禪雖未知孟獲是否曾與諸葛亮暗中勾結,但諸葛亮心中存有此類念頭,則是毋庸置疑。


    何謂仙魔誅心,何謂守城為次,破心為尊,皆乃尋求一勞永逸之舉。待解決南疆腹地之事後,欲將其勢力徹底瓜分,納入自家掌控。


    麵對此情此景,劉禪不由得感慨萬分。大軍完成祭典三牲儀式後,在劉禪一聲令下,由馬忠領軍的先鋒部隊,以及劉禪親自統率的南征修士隊伍,渡過瀘水,踏入了神秘的南疆腹地。


    與此同時,南疆的孟獲率領其嫡係部眾,前來與劉禪對決。他此舉既是演出,亦是借此探查劉禪是否值得自己歸降,劉禪是否有能耐,讓孟家重新崛起,成為漢室世族,乃至天下公認的世家族脈。


    目睹整裝待發的大軍,瞧見那些已褪去野性,化作精銳修士的蠻族士兵,劉禪深知這才是真正的無當飛軍前身。盡管此刻他們僅是普通修士,尚未充分發揮蠻族特性,但不得不承認,孟獲確實不易。


    能讓這些蠻族達成如此境地,已是難能可貴。雙方未再多言,孟獲麾下猛將如雲:


    第一洞天元帥金環三節,第二洞天元帥董荼那,第三洞天元帥阿會喃,此人九死一生自滇池縣而出。更有麾下將領忙牙長以及族弟孟憂等人,實力堪稱強勁。


    然而,兩軍交鋒並非依賴個人武勇,而是取決於戰場調度。單打獨鬥的時代早已過去,即便他們聯手,相較於當年霸王項羽,或是近幾年橫掃江東的孫伯符,他們都顯得遜色許多。因此,在這混亂戰場上,他們的勇猛似乎變得毫無意義。


    至於心智謀略,孟獲與馬忠之間高下尚不明朗。但論及戰場指揮,出身三晉六卿之一的狐家弟子馬忠,卻非這些人所能望其項背。


    馬忠甚至未待後續劉禪大軍到來,便以其三千部屬直擊蠻人大軍,成功將他們驅趕迴去。待劉禪領著大軍趕到時,馬忠已將孟獲圍困在其自家門口。


    這一切尚因劉禪事先叮囑馬忠留孟獲一線生機,否則孟獲即便不死,他麾下的這批將校,此刻或許已損失過半。


    “如何看待這些人之能耐呢?”劉禪沉吟問道。


    劉禪完成大陣構建之後,首要之舉便是喚來其首席先鋒將領馬忠,含笑詢問道。


    “軍容鼎盛,兵士驍勇,隻可惜將領尚顯稚嫩,假以時日若交付能臣良將來統帥,必然能震懾八荒!”


    馬忠並非愚鈍之人,與孟獲激戰已久,對其麾下軍隊的實力早已了如指掌:士兵確是精銳,將領卻略顯不足。


    劉禪聞得馬忠之言,心中目標已然明了——收服孟獲,占據整片南疆,並且將這支已初具規模的蠻族勁旅納入麾下,此番南疆大戰便可堪稱完勝。


    旋即,劉禪便借請教南疆事務之由,將李恢悄然帶至一旁商議。


    而那即將展開的大戰,則表麵上交予馬忠負責,實際上卻暗中托付給了徐庶。


    這二人,一位日後將成為南疆都督,另一位則是此次行動的關鍵倚仗,他們都深知劉禪的戰略意圖。


    是夜,遵照徐庶的暗示,大軍趁著月黑風高之際悄然撤離大營,孟獲果然如預料般發起夜襲,卻不料此舉正好落入徐庶精心設下的陷阱之中,麾下兵馬及將校盡數成為徐庶囊中之物。


    一番擒放之後,孟獲向娘家人祝融氏求助,後者遣其妹夫帶來及其所率數千蠻兵支援。


    孟獲以此為契機,聲稱已洞察漢軍營地虛實,故而再度與漢軍對陣,前鋒部隊偽裝攻擊,而後方精銳卻試圖繞道突襲敵營。


    然而,此計雖妙,實戰之時卻被漢軍營內預先布下的伏兵打破,帶來所率數千精兵之主——帶來洞主,竟喪命於鄂煥刀下。


    孟獲在前線佯攻之時,反而陷入漢軍的包圍圈之中,孟獲孟憂兄弟被漢軍重重圍困。


    馬忠率軍奮力抵擋孟獲攻勢,而隨後趕到戰場的王平則帶領神羿軍自背後突擊,一舉瓦解了孟獲的二次進攻。


    至此,孟獲從娘家調來的援軍傷亡慘重,與其先前兵馬被俘的情況截然不同,幾乎是全軍覆沒,帶來洞主英勇捐軀。


    二擒二放!


    第三次,孟獲連累盟友楊鋒,使其麾下大軍損失殆盡,幸虧楊鋒機警逃脫,否則也將步其小舅子的後塵。


    三擒三放!


    第四度交鋒,孟獲請來了老朋友禿龍洞洞主攬耶,並邀來一萬牌刀獠丁軍助陣。這支牌刀獠丁軍乃是南疆蠻族中排名前三的強大勢力,此番孟獲並未再采取夜襲戰術,而是決定堂堂正正與漢軍正麵交鋒。


    為此,他不惜傾盡所有珍藏的美酒佳肴,甚至令自家妻子、祝融氏一族之長的女兒祝融親自為禿龍洞洞主獻舞。


    然而,那些喝得酩酊大醉、舞畢興猶未盡的蠻人未曾想到,一直在等待他們出擊的漢軍卻率先發起了猛攻,尚未施展半分力量的牌刀獠丁軍就這樣被漢軍牢牢壓製住。


    四擒四放!


    二十五載以來,孟獲第五度求助於另一位修行界好友,銀冶洞之主托卜,並誓言願以自身領地之大半作為代價,企圖借其力量從修為困境中解脫出來。


    然而此次孟獲尚未開始遊說,便已遭楊鋒捷足先登,將其出賣給劉禪。


    與孟獲如出一轍,楊鋒同樣選擇了歸順劉禪,並在將孟獲五花大綁後,成功說服銀冶洞率領部族前來投降。


    目睹孟獲如此狼狽的模樣,劉禪隻是淡淡一笑,心中明白他已經在南中腹地掌控了大半勢力。


    放孟獲第五次離去之後,南中之戰也漸進尾聲並迎來高潮。


    南中腹地北域已被孟獲打通,此地民眾與漢人交往頻繁,易於溝通,經孟獲一番誘導,紛紛落入劉禪之手,有的成為了他的刀下亡魂,有的則成了階下囚徒。


    但南中腹地的南部地帶,長久以來未受教化,仍舊保持著原始野性的部落特性。


    其中兩大勢力,乃是孟獲在南中最大的競爭對手,同時也是劉禪最終需要征服的對象——擁有駕馭妖獸能力的木鹿大王,以及相傳為上古吳哥王朝後裔,烏戈國的國主兀突骨。


    劉禪得知這兩位強敵存在時並未感到太多意外。盡管他也認為羅先生的描述有些誇大其詞,但這二人確實不算多麽驚世駭俗的人物。第一位,木鹿大王,若直接來說,可視為半步馴獸師,此道在當今雖屬傳奇,但在未來並不罕見,曆史上也曾有過此類奇人。他們大多地位顯赫,活得風光體麵。


    至於第二位,兀突骨……劉禪確實對其麾下的藤甲兵及其獨特性情頗感興趣,同時也想探究那所謂的烏戈國是否與印度的吳哥王朝有所關聯。假如傳聞屬實,他或許能從中撈取到不少好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玉米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玉米芽並收藏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