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聞聲驟然驚醒,目光投向身後,竟是早已不知何時降臨此地的大漢仙帝劉禪。


    “仙帝殿下!”鄧芝咽了口口水,竭力讓自己麵不改色,然而內心的想法雖好,麵上卻越發顯得緊張不安。


    至今他還未能參透,那封信究竟記載了何物,竟使得自家主公陷入了如此境地。


    “你暫且退下吧,隨後我會召見於你。”劉禪仍舊輕撫其肩,淡笑示意他暫且離去,“此處有孤與眾位仙相足以應對,你毋需擔憂,此事與你無關!”


    鄧芝欲言又止,年輕的他突遭變故,一時之間顯得無所適從。


    “臣,遵命告退!”


    鄧芝最終選擇遵命離去,在此他確實無法提供任何幫助。待他退出時,一批批靈醫已闖入屋內,諸葛亮等人開始為劉玄德調理氣息。


    原本陳叔至打算將其拿下,畢竟旁人皆看出劉玄德昏迷與鄧芝帶迴的書信息息相關。然而陳叔至還未行動,便被劉禪製止。


    如今劉禪的威望已然深厚,並肩負著戰事調度重任,無人敢有任何異議。


    此刻屋內的劉玄德尚未醒來,但已無生命危險,至少短期內不會猝然離世。


    劉禪於是從容拾起落在地上的書信。


    實則看完此信卷後,他並無過多異樣感受,甚至覺得這封信卷過於正式。


    原來此信乃是孫權親筆書寫,意在表達希望與劉玄德重新修好之意。此類往來並非首次,早在夷陵大戰之後,雙方也曾互派使節。當年劉玄德即曾派遣費禕等人前往,宣告大戰結束。


    如非劉禪從中斡旋,那次兩國使節互訪或許應在劉玄德駕崩之時發生。


    劉禪反複研讀此信卷良久,終究未能察覺有何異常之處。


    唯一令他感到微妙的是,孫權在信中表露出對鄧芝的敬仰……敬仰?


    劉禪擰眉審視這封信卷,唯一讓他覺得不適的地方便是此點:曆史上孫權的確欣賞鄧芝,正如曹操尊崇他二叔關羽一般,並無不妥之處。但這番表白在孫權信中過於直白,於這個時代雖算不上大事,但在曆史上,諸如劉玄德對於田國讓、徐元直、黃公衡等人,乃至其丞相諸葛亮對待石元廣的態度,亦無不妥之處……


    現在劉禪也不明了他這位便宜父親究竟遭遇了何種修煉困境。


    他也感到困惑不解,這一切變化為何如此突兀。


    這個疑問直至戌時時刻,夜幕徹底降臨,才有人告知他,劉玄德已從修煉昏迷中醒來,並喚他前去相見。


    同時,負責照料的療傷師在寢殿外告訴他,劉玄德此刻元神極度虛弱,生機垂危。


    按照塵世的曆史記載,此刻的劉玄德本應壽元將近,然而由於劉禪的到來,帶來了諸多奇跡,竟然令劉玄德在這一刻延續了生命之火。


    原本劉玄德的修為已有顯著恢複,這段時間的事情——包括曹丕的指令,洛陽的徐庶即將抵達,以及一直困於中原、備受曹丕排斥打壓的盧毓,都已在趕往漢中的途中。


    得知這些消息,特別是漢中已派遣弟子迎接徐庶的到來,劉玄德的心境逐漸轉好。


    當他瞧見那些來自西川的修士紛紛返迴永安城,許多他曾以為再也無緣相見的人物再次出現在眼前時,他的內心終究有所寬慰。


    在這種心境下,他的修為也開始逐步迴升。


    畢竟心如死灰才是最為痛苦的狀態。


    隻要他的心未亡,他的修為便還能支撐一段時間。


    然而,卻因這封不知蘊含何等秘法的信箋,險些使他修為瞬間跌落至凡人狀態。


    “孤明白了,其中可有何種禁忌需留意?”


    劉禪能領悟療傷師的意思,亦沒有哭泣哀求對方竭力救治劉玄德,此舉並無必要。


    盡管他對這個世界尚且陌生,但對於生與死之間的界限,對於命運輪迴之事,他看得非常透徹。


    他並非冷血無情或鐵石心腸,他深知有些事若是命中注定,就算他付出再多努力,也無法逆天改命。


    因此,與其強行挽迴,不如順應天意而行。


    “此時此刻,最緊要的是令陛下精神愉悅,肉體的傷病倒顯得微不足道,關鍵在於心結難解。先前明明已有好轉,如今...哎。”


    療傷師並未多言,隻提醒劉禪盡量讓劉玄德心情舒暢,但劉玄德身為修道高人,使其心靈愉悅談何容易?


    劉禪並未追問,也未多言,徑直步入寢宮之內。


    進入殿內,映入眼簾的是榻上半躺半倚的劉玄德,麵色無絲毫喜怒哀樂,難以揣測其心緒,更不必提從他麵上看出任何心頭之事。


    “孩兒劉禪,參見父皇!”劉禪開口唿喚,並欲躬身行禮,不料卻被劉玄德揮手阻止。


    “罷了,此處隻有你我二人,不必如此拘禮,過來坐下陪我說說話吧!”


    “....諾!”


    劉禪不明其意,也猜不透這是何等情況,但他略一遲疑之後,便點了點頭答應下來,緩步走到劉玄德身邊,坐定在他身旁。


    “父皇!”


    \"那封靈紋信箋,你已閱覽了吧!\" 劉玄德並未與他過多寒暄,而是直截了當地提出了核心議題。


    \"的確,孩兒已經覽過!\" 劉禪並無隱瞞,甚至未待劉玄德追問,便徑自給出了答複,\"孩兒以為那僅是一紙尋常的靈紋書簡,並未察覺有何異常之處!\"


    \"沒錯,確實沒什麽可疑之處!\" 劉玄德出乎意料地認同了他的觀點,但旋即又追問起來,\"那麽對於鄧芝,你怎麽看?\"


    \"乃是一位賢能之臣,忠幹之吏!\" 劉禪亦不由得由衷讚歎,\"聽說父皇對其頗為賞識?\"


    \"是的,朕對他確是滿意!\" 劉備點頭確認道,\"早年因其出身龐羲門下,朕便直接授予他一名小小的文職,然而他並未因此有所怨言,反而盡職盡責,且其身為新野鄧氏一族的分支子弟。雖非嫡係,然新野鄧氏也是傳承百年的修煉世家,鄧芝卻無絲毫世家子弟的驕矜之氣。多年來,無論他是隱忍圖謀,抑或是真心毫無傲骨,作為臣子而言,他的品行實屬上乘!\"


    \"既然如此,父皇究竟在疑慮何事呢?\" 剛才,劉禪終悟出了劉玄德此舉背後的憂慮——他擔憂孫權會對鄧芝生出拉攏之意!


    \"疑慮?朕未曾有過疑慮,朕隻是認為治理大國猶如煉化微小靈丹,萬萬不能有絲毫懈怠!公嗣,你必須牢記此言!\"


    話畢,劉玄德便闔上了雙目,仿佛是因疲倦所致。


    劉禪深知,此刻他應當悄然離去,因為他的父皇已然給出了明確的暗示。


    而對於父皇的話中之意,他也已然明白。


    所謂治大國如煉微靈丹,換個更直白的說法就是——寧濫殺勿縱容!除非鄧芝主動表明,與其江東勢力徹底斷絕關係,斷絕自身投靠江東的念頭!


    然而鄧芝正是他未來計劃派遣至江東的重要使節,若就此棄用,未免太過可惜。


    當然,也可將鄧芝提前置於戰場曆練,他在戰場之上也有一手獨到的戰技,委以將領之職才是最適合他的位置。


    然而如今荊州一脈注定要執掌大權,而在荊州或者中原老牌臣僚之中,無人能比鄧芝更為合適擔任出使之任。


    倘若真按劉玄德所言行事...


    \"孩兒其實也對鄧芝頗有好感,隻是孩兒始終不明曉該如何籠絡一位修士臣子,不知父皇能否賜教一二?\"


    \"哼,休在這兒玩弄小心思,你能理解朕的心思,說明你已經長大成人了。但你以為你有說服朕的能力嗎?\"


    \"孩兒不敢妄言有此把握,孩兒覺得或許唯有當年的智囊軍師龐統,或是孝直先生那樣的高人才能做到這一點,如今的眾臣......\"


    \"為何你會認為他們可以勸服朕呢?是不是因為夷陵之戰慘敗後,孔明曾說過‘若孝直尚在,必能勸朕’這句話?\" 劉玄德的嗤笑聲中仿佛透著對劉禪異想天開的嘲笑。


    然而劉禪接下來說出的一席話,卻令劉玄德自己也為之一愕......


    “由於龐士元與法正道友,其風采神韻最貼近郭嘉賢侄。”劉禪仰首看向他麵前的先帝,“盡管先帝您與郭嘉賢侄素無交集之辭,但先帝內心深處實則豔羨曹孟德能擁有如此忠臣之才!


    也許正是因此,在法正道友嶄露頭角之際,您便對他賦予了極高的信賴與期待吧。”


    劉玄德瞬間愣住,凝視著眼前的兒子,驚覺自己竟對他有了些許陌生感。


    “你小小年紀,竟然已識得郭嘉賢侄……真是難得啊!”


    “先帝您如此感慨,莫非是因為郭嘉賢侄曾險些對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玉米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玉米芽並收藏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