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高層有庇護
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 作者:老薑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齊督監不僅不允許嚴希誠進府見麵,還扣押了我嚴家自行斷腿以示歉意的二管家嚴思仁?!”大宋官場從來無秘密,上午在刑獄司側門發生的事件,還沒到午時,已是滿城風雨……
一些大臣瞠目結舌,另一些則暗自搖頭,還有些則悄然在隱蔽之處拍手稱快,心中如同冬日裏圍爐飲下烈酒般暢快。
“這齊淩小子,難道在途徑汴梁時,得到了神秘力量的啟示?不然,單憑魯莽大膽,怎能存活至今?”同樣的事件,在京東東路經略安撫使王欽若眼中,卻多了幾分曲折的謎團。
盡管大宋的學者們故意拖延赴任以示清高,但如齊淩這般拖延六個月之久,實屬罕見。
而他上任不足五日,便敢於挑戰地方豪門的威嚴,這也是尋常官員難以企及的壯舉。
凡事物出反常,必有妖異!
王欽若憑借多年的政壇經驗,絕不相信齊淩因愚蠢而做出這些違背常理之舉。
否則,此人早已在九品巡檢的職位上遭遇不幸,不可能一次次化險為夷,更不可能在短短兩年內晉升為一路提點刑獄公事!
既然齊淩並非因愚笨而對淩州嚴氏下手,那可能是他深思熟慮後的刻意行為。
而他敢於無視“一門三公”的嚴家,或許背後有著無所畏懼的倚仗,或是得到了某位巨擘的秘傳指令。
會有誰承諾支持他呢?此舉的意圖又何在?
王欽若手持一盞信陽小龍團茶,站在窗邊,眉心緊鎖。
最先躍入他腦海的是寇老西兒。
可以說,齊淩今日的地位離不開寇老西兒的提拔和支持。若寇老西兒有意動搖京東東路的官場,齊淩將是他的得力棋子。
此外,開封府左巡使張文恭也是寇老西兒的親信。此人遭刺已近半年,真兇仍未伏法,足以讓寇老西兒大動幹戈。
然而,王欽若微微搖頭,思緒稍轉。
他與寇準共事多年,深知對方,就如同了解自己一般。
寇老西兒確是行事果決,但作出決定後,他喜歡先精心布局,再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放過嚴家家主和紹興知府,隻抓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二管事,這並不符合寇準的作風。
況且,雖名為“一門三公”的嚴家聽起來威風,但遠非寇準的對手。
以寇準如今的權勢和皇上的信賴,要拿下一個實權知府,隻需找個借口即可。沒必要特意派人從嚴府外圍尋找借口。
若非寇準,事情就更加撲朔迷離了。
王欽若的腦海中相繼閃過呂端、王旦、李繼和、齊重貴,甚至三朝老宦官右班都知劉成珪,卻又一一被他排除。
這些人皆有可能支持齊淩,卻不會教唆他像愣頭青一樣行事......
在這片神秘的大陸,東京東路的嚴氏家族與這些人們並無任何宿怨,更無理由敵視整個魔法政界。
然而,思來想去,直至手中的魔法茶水冷卻透徹,這位睿智的老者依舊未能琢磨出個端倪,隻覺得雙側的魔力穴位在隱隱躍動。
“攝政閣下,丁樞直請求晉見。”正當他頭痛欲裂時,法官林士奇疾步入室,朝他微微行禮。林士奇,字士奇,乃北宋早期的知名賢臣,其孫女曾為神宗帝後。
樞直,乃“樞密院直學士”的簡稱,而此時在整個東京東路,唯有轉運使丁謂一人身擔此職。
因此,王欽若不假思索地微笑迴應林士奇,“請他進來,我不是早已吩咐過了嗎?丁樞直來見我,無需通報!”
“微臣已多次轉達閣下的吩咐給丁樞直,但他素來謙恭有禮,不願越矩行事。”林士奇再次微笑著行禮,低聲解釋。
“罷了,讓他進來吧。這丁謂,就是太過拘泥於繁文縟節!”王欽若聞言,笑著輕輕搖頭,但心中對丁謂的欣賞更增幾分。
比起那任職未滿半年就開始大肆整頓的齊淩,轉運使丁謂可令他省心得多。近幾個月來,不論何事,丁謂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包括清除純陽教殘黨,他也未曾讓老朽的他多費心力,獨自挑起重任。
況且,丁謂為人十分守本分,凡應請示之事,絕不會擅自作主。
在洞察全局上,丁謂也展現出非凡的才能。他深知,純陽教的餘孽非短期內可根除,需以足夠的時日和耐心,逐步瓦解其勢力。
......
唯一讓王欽若略感遺憾的是,半年間,他與丁謂雖捉拿了眾多純陽教徒,至今仍未揪出刺殺張文恭的幕後黑手。
但這並不能說丁謂在追查真兇上不盡心竭力。自張文恭遇刺到他與丁謂聯手調查,已過去整整十七日。
淩州的道路四通八達,十七日足以讓真正的罪犯乘船逃至遙遠的占城。他們又怎能期望兇手仍留在淩州,等待被捕?
“攝政閣下,微臣冒昧打擾,還請閣下寬恕!”丁謂的聲音在門口響起,他的身影卻稍遲半步,仿佛害怕步伐過快會驚擾到年歲相差無幾的上級。
\"謂之你太客氣了。老夫恰好也有事需與你商議,若非你早一步來,我已差遣士奇去請你了!\"王欽若疾步上前,笑著頷首。
“攝政閣下有所吩咐,微臣當全力以赴!”明明隻比王欽若低一級官位,丁謂卻恭敬得如同仆人,笑著躬身行禮。
\"在我們之間,無需這般拘束,”王欽諾微笑著接住對方的手腕,輕輕搖頭,“尊者,半年前陛下派遣老夫與你共鎮此地,正是因為看中我們能夠互相扶持,維係一方祥和。若是你我都執著於繁文縟節,反而會顯得陌生疏離。”
\"既然閣下如此言辭,那在下就直言無妨了!”丁謂順勢挺直身軀,隨後轉入正題,“不敢欺瞞閣下,在下聽說齊提刑的舉措,特意前來向您請教。”
\"如何,你也聽說他甫一上任,便對嚴氏家族施展雷霆手段了嗎?”王欽諾找到共鳴,大笑著反問道。
\"閣下竟有預知未來之能!”丁謂臉上瞬間浮現出驚訝的神色,誇張地讚揚道,“在下一刻鍾前才得知此事,旋即趕來求見。”
\"除此事之外,還有何事讓你不辭辛勞來找老夫?”明知丁謂在恭維自己,王欽諾依舊樂在其中,笑著低聲反問。
\"在下愚鈍,遇事總希冀得到閣下的指引,此次也不例外。”丁謂想了想,訕笑著迴答。
\"你啊,總是如此謙遜!”王欽諾聞言,笑著搖頭,“你是轉運使,他僅是刑獄提點。雖刑部已從轉運司獨立,但你的資曆、年紀與地位皆遠超於他。若他有所不當,你盡可直言相告。齊重貴老將軍豈會不知你的良苦用心?”
\"倒也不是!”丁謂臉微紅,訕笑著繼續說,“不敢欺瞞閣下,在下與齊重貴老將軍也曾數次相見。因此,看待齊提刑時,難免帶有幾分長者的關懷。他新職上任便觸及嚴氏,實在出乎在下意料。然而,又不願見他在與嚴氏的爭端中受損,故而前來向您求教。”
\"嗯,老夫方才也在為此事發愁!”王欽諾收起笑容,坦誠迴應,“若他事先與老夫商議,老夫定會護他周全。如今他擅自行事,老夫此刻再插手反而不妥。”
\"在下理解,與閣下感同身受!”丁謂立刻接過話茬,低聲道。
二人皆以齊淩的長輩自居,言語間流露出對後輩的關愛,但其真實意圖卻與此大相徑庭。
\"在下聽說,齊提刑近日被封為建國伯,並且在前往淩州途中,特意迴汴梁一趟。”丁謂心中頗有共鳴,笑著開啟新的話題。
\"老夫清楚,他悄悄去了當項,協助李德昭除掉李德明。朝廷不便公開此事,於是另尋借口,封他為建國伯。”王欽諾輕笑一聲,低聲解釋,“如此厚重的賞賜,他進宮向陛下致謝也是應當的。”
\"如此看來,他一踏入淩州領土,便點燃了與嚴氏這股強權的衝突之火!\"丁謂接過話茬,眼中閃爍著洞察一切的光芒。“陛下以國士之禮相待,他自當以國士之責迴應!”
“你的意思是——”王欽若略顯遲疑,短暫的驚愕後,臉色劇變,“你是說,陛下——”
“微臣不敢妄測!”丁謂先是搖頭否認,緊接著輕輕頷首,“不過,刑獄司獨立於轉運司,控鶴署重獲設立,皆出自陛下的決策。齊淩,此人受寇準大人器重,斷不會是個行事無度的莽夫!”
“嗯——”王欽若低沉地應了一聲,心中已然明了。
原來並非寇準庇護齊淩,亦非齊重貴與李繼和兩位老兵的支持。
真正站在齊淩背後的,並可能指點他的,乃是陛下。
陛下無法容忍開封府左軍巡使在眾目睽睽之下遭刺客暗殺。他對京東東路的地方官員早有不滿,卻不便直接出手。
而齊淩,正巧可替陛下達成心願。
“恩相,微臣並非有意拖延,隻是之前未能深刻領會陛下的意圖。”丁謂的聲音中透出一絲辯解,“始終認為,無論如何,不能引起地方動亂……”
“陛下派遣我們前來,目的正是要維係地方安寧!”王欽若微微蹙眉,笑著擺手,“你不必自責,你的所作所為,老夫看在眼裏。”
“那麽接下來——”丁謂立即找到了方向,精神振奮,繼續詢問。
“我們負責安定局麵,齊提刑則負責追蹤真兇,整治官場,清理積案,各盡其職!”王欽若身為參知政事,思路清晰後,果斷作出決定。
丁謂立刻領悟,王欽若打算暫時袖手旁觀,待齊淩把事情弄得一團糟時,再出來收拾殘局。
當然,如果齊淩處理得當,王老狐狸這位經略安撫使及自己這位轉運使的功勞也必不可少。
於是,丁謂笑著拱手道:“微臣明白,定當全力以赴!”
兩位老謀深算者相視而笑,彼此眼中閃爍著“智謀”的光輝。
然而,笑聲未落,林士奇的緊張報告已從屋門口傳來:“恩相,恩相,提刑司,不,是控鶴署,他們調集兵馬封鎖了嚴家府邸,點名要逮捕嚴府大公子的書童嚴無憂!嚴家的仆人們阻止控鶴署的人進入,雙方現在正持刀對峙!”
“這個魯莽的齊淩!”王欽若和丁謂麵麵相覷,瞬間忘記了剛才誰還在談論各司其職!
一些大臣瞠目結舌,另一些則暗自搖頭,還有些則悄然在隱蔽之處拍手稱快,心中如同冬日裏圍爐飲下烈酒般暢快。
“這齊淩小子,難道在途徑汴梁時,得到了神秘力量的啟示?不然,單憑魯莽大膽,怎能存活至今?”同樣的事件,在京東東路經略安撫使王欽若眼中,卻多了幾分曲折的謎團。
盡管大宋的學者們故意拖延赴任以示清高,但如齊淩這般拖延六個月之久,實屬罕見。
而他上任不足五日,便敢於挑戰地方豪門的威嚴,這也是尋常官員難以企及的壯舉。
凡事物出反常,必有妖異!
王欽若憑借多年的政壇經驗,絕不相信齊淩因愚蠢而做出這些違背常理之舉。
否則,此人早已在九品巡檢的職位上遭遇不幸,不可能一次次化險為夷,更不可能在短短兩年內晉升為一路提點刑獄公事!
既然齊淩並非因愚笨而對淩州嚴氏下手,那可能是他深思熟慮後的刻意行為。
而他敢於無視“一門三公”的嚴家,或許背後有著無所畏懼的倚仗,或是得到了某位巨擘的秘傳指令。
會有誰承諾支持他呢?此舉的意圖又何在?
王欽若手持一盞信陽小龍團茶,站在窗邊,眉心緊鎖。
最先躍入他腦海的是寇老西兒。
可以說,齊淩今日的地位離不開寇老西兒的提拔和支持。若寇老西兒有意動搖京東東路的官場,齊淩將是他的得力棋子。
此外,開封府左巡使張文恭也是寇老西兒的親信。此人遭刺已近半年,真兇仍未伏法,足以讓寇老西兒大動幹戈。
然而,王欽若微微搖頭,思緒稍轉。
他與寇準共事多年,深知對方,就如同了解自己一般。
寇老西兒確是行事果決,但作出決定後,他喜歡先精心布局,再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放過嚴家家主和紹興知府,隻抓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二管事,這並不符合寇準的作風。
況且,雖名為“一門三公”的嚴家聽起來威風,但遠非寇準的對手。
以寇準如今的權勢和皇上的信賴,要拿下一個實權知府,隻需找個借口即可。沒必要特意派人從嚴府外圍尋找借口。
若非寇準,事情就更加撲朔迷離了。
王欽若的腦海中相繼閃過呂端、王旦、李繼和、齊重貴,甚至三朝老宦官右班都知劉成珪,卻又一一被他排除。
這些人皆有可能支持齊淩,卻不會教唆他像愣頭青一樣行事......
在這片神秘的大陸,東京東路的嚴氏家族與這些人們並無任何宿怨,更無理由敵視整個魔法政界。
然而,思來想去,直至手中的魔法茶水冷卻透徹,這位睿智的老者依舊未能琢磨出個端倪,隻覺得雙側的魔力穴位在隱隱躍動。
“攝政閣下,丁樞直請求晉見。”正當他頭痛欲裂時,法官林士奇疾步入室,朝他微微行禮。林士奇,字士奇,乃北宋早期的知名賢臣,其孫女曾為神宗帝後。
樞直,乃“樞密院直學士”的簡稱,而此時在整個東京東路,唯有轉運使丁謂一人身擔此職。
因此,王欽若不假思索地微笑迴應林士奇,“請他進來,我不是早已吩咐過了嗎?丁樞直來見我,無需通報!”
“微臣已多次轉達閣下的吩咐給丁樞直,但他素來謙恭有禮,不願越矩行事。”林士奇再次微笑著行禮,低聲解釋。
“罷了,讓他進來吧。這丁謂,就是太過拘泥於繁文縟節!”王欽若聞言,笑著輕輕搖頭,但心中對丁謂的欣賞更增幾分。
比起那任職未滿半年就開始大肆整頓的齊淩,轉運使丁謂可令他省心得多。近幾個月來,不論何事,丁謂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包括清除純陽教殘黨,他也未曾讓老朽的他多費心力,獨自挑起重任。
況且,丁謂為人十分守本分,凡應請示之事,絕不會擅自作主。
在洞察全局上,丁謂也展現出非凡的才能。他深知,純陽教的餘孽非短期內可根除,需以足夠的時日和耐心,逐步瓦解其勢力。
......
唯一讓王欽若略感遺憾的是,半年間,他與丁謂雖捉拿了眾多純陽教徒,至今仍未揪出刺殺張文恭的幕後黑手。
但這並不能說丁謂在追查真兇上不盡心竭力。自張文恭遇刺到他與丁謂聯手調查,已過去整整十七日。
淩州的道路四通八達,十七日足以讓真正的罪犯乘船逃至遙遠的占城。他們又怎能期望兇手仍留在淩州,等待被捕?
“攝政閣下,微臣冒昧打擾,還請閣下寬恕!”丁謂的聲音在門口響起,他的身影卻稍遲半步,仿佛害怕步伐過快會驚擾到年歲相差無幾的上級。
\"謂之你太客氣了。老夫恰好也有事需與你商議,若非你早一步來,我已差遣士奇去請你了!\"王欽若疾步上前,笑著頷首。
“攝政閣下有所吩咐,微臣當全力以赴!”明明隻比王欽若低一級官位,丁謂卻恭敬得如同仆人,笑著躬身行禮。
\"在我們之間,無需這般拘束,”王欽諾微笑著接住對方的手腕,輕輕搖頭,“尊者,半年前陛下派遣老夫與你共鎮此地,正是因為看中我們能夠互相扶持,維係一方祥和。若是你我都執著於繁文縟節,反而會顯得陌生疏離。”
\"既然閣下如此言辭,那在下就直言無妨了!”丁謂順勢挺直身軀,隨後轉入正題,“不敢欺瞞閣下,在下聽說齊提刑的舉措,特意前來向您請教。”
\"如何,你也聽說他甫一上任,便對嚴氏家族施展雷霆手段了嗎?”王欽諾找到共鳴,大笑著反問道。
\"閣下竟有預知未來之能!”丁謂臉上瞬間浮現出驚訝的神色,誇張地讚揚道,“在下一刻鍾前才得知此事,旋即趕來求見。”
\"除此事之外,還有何事讓你不辭辛勞來找老夫?”明知丁謂在恭維自己,王欽諾依舊樂在其中,笑著低聲反問。
\"在下愚鈍,遇事總希冀得到閣下的指引,此次也不例外。”丁謂想了想,訕笑著迴答。
\"你啊,總是如此謙遜!”王欽諾聞言,笑著搖頭,“你是轉運使,他僅是刑獄提點。雖刑部已從轉運司獨立,但你的資曆、年紀與地位皆遠超於他。若他有所不當,你盡可直言相告。齊重貴老將軍豈會不知你的良苦用心?”
\"倒也不是!”丁謂臉微紅,訕笑著繼續說,“不敢欺瞞閣下,在下與齊重貴老將軍也曾數次相見。因此,看待齊提刑時,難免帶有幾分長者的關懷。他新職上任便觸及嚴氏,實在出乎在下意料。然而,又不願見他在與嚴氏的爭端中受損,故而前來向您求教。”
\"嗯,老夫方才也在為此事發愁!”王欽諾收起笑容,坦誠迴應,“若他事先與老夫商議,老夫定會護他周全。如今他擅自行事,老夫此刻再插手反而不妥。”
\"在下理解,與閣下感同身受!”丁謂立刻接過話茬,低聲道。
二人皆以齊淩的長輩自居,言語間流露出對後輩的關愛,但其真實意圖卻與此大相徑庭。
\"在下聽說,齊提刑近日被封為建國伯,並且在前往淩州途中,特意迴汴梁一趟。”丁謂心中頗有共鳴,笑著開啟新的話題。
\"老夫清楚,他悄悄去了當項,協助李德昭除掉李德明。朝廷不便公開此事,於是另尋借口,封他為建國伯。”王欽諾輕笑一聲,低聲解釋,“如此厚重的賞賜,他進宮向陛下致謝也是應當的。”
\"如此看來,他一踏入淩州領土,便點燃了與嚴氏這股強權的衝突之火!\"丁謂接過話茬,眼中閃爍著洞察一切的光芒。“陛下以國士之禮相待,他自當以國士之責迴應!”
“你的意思是——”王欽若略顯遲疑,短暫的驚愕後,臉色劇變,“你是說,陛下——”
“微臣不敢妄測!”丁謂先是搖頭否認,緊接著輕輕頷首,“不過,刑獄司獨立於轉運司,控鶴署重獲設立,皆出自陛下的決策。齊淩,此人受寇準大人器重,斷不會是個行事無度的莽夫!”
“嗯——”王欽若低沉地應了一聲,心中已然明了。
原來並非寇準庇護齊淩,亦非齊重貴與李繼和兩位老兵的支持。
真正站在齊淩背後的,並可能指點他的,乃是陛下。
陛下無法容忍開封府左軍巡使在眾目睽睽之下遭刺客暗殺。他對京東東路的地方官員早有不滿,卻不便直接出手。
而齊淩,正巧可替陛下達成心願。
“恩相,微臣並非有意拖延,隻是之前未能深刻領會陛下的意圖。”丁謂的聲音中透出一絲辯解,“始終認為,無論如何,不能引起地方動亂……”
“陛下派遣我們前來,目的正是要維係地方安寧!”王欽若微微蹙眉,笑著擺手,“你不必自責,你的所作所為,老夫看在眼裏。”
“那麽接下來——”丁謂立即找到了方向,精神振奮,繼續詢問。
“我們負責安定局麵,齊提刑則負責追蹤真兇,整治官場,清理積案,各盡其職!”王欽若身為參知政事,思路清晰後,果斷作出決定。
丁謂立刻領悟,王欽若打算暫時袖手旁觀,待齊淩把事情弄得一團糟時,再出來收拾殘局。
當然,如果齊淩處理得當,王老狐狸這位經略安撫使及自己這位轉運使的功勞也必不可少。
於是,丁謂笑著拱手道:“微臣明白,定當全力以赴!”
兩位老謀深算者相視而笑,彼此眼中閃爍著“智謀”的光輝。
然而,笑聲未落,林士奇的緊張報告已從屋門口傳來:“恩相,恩相,提刑司,不,是控鶴署,他們調集兵馬封鎖了嚴家府邸,點名要逮捕嚴府大公子的書童嚴無憂!嚴家的仆人們阻止控鶴署的人進入,雙方現在正持刀對峙!”
“這個魯莽的齊淩!”王欽若和丁謂麵麵相覷,瞬間忘記了剛才誰還在談論各司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