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往昔恩怨
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 作者:老薑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在哪裏發生的?刺客有多少人?當地的府尹和兵馬統領是誰?”趙恆心弦緊繃,盡力保持冷靜,低沉發問。
劉娥對他懷有近乎虔誠的敬仰,此刻,他不僅是大宋的國王,也是她的夫君。因此,無論麵臨多大的危機,他都要堅強麵對。
劉成珪立刻察覺到自己的失態,迅速調整思緒,一一報告:“開封府左軍巡使張文恭在京東東路治所淩州城門外遇刺。”
“淩州府尹名為吳謙,乃翰林出身。兵馬統領許文運,在協助已故的魯王曹彬平定南唐時,立下赫赫戰功!”
“刺客的具體人數尚不明朗,據皇城司派遣至硫磺產地的宦官密報,應有百人以上。但皇城司的情報未必準確,確切情況還需等待飛龍司的密報和地方官員的奏折來驗證。”
“這些賊人竟敢如此放肆!”趙恆咬牙切齒,低聲咒罵。心跳如雷鳴,臉色鐵青如冬日鬆針。
刺客竟潛伏於暗處!他們殺害了前往查案的開封府左軍巡使,阻撓他揭示那狡猾的純陽教究竟有何陰謀詭計!若他再派遣人手追查,恐怕犧牲的不再隻是一個五品軍巡使,而是京東東路所有忠誠於朝廷的官員。
屆時,京東東路必將陷入一片混亂……突然,一股溫軟的力量從右手傳來,是劉娥,輕輕地握住了他的手。
趙恆的心跳如古老的鼓點,節奏漸緩,與此同時,一股雄渾的勇氣在胸腔內悄然升騰。
盡管他自小未曾踏出過魔法之城汴梁,但他畢竟是太祖皇帝趙匡胤的侄兒,太宗皇帝趙光義的親子!
若是被這群來曆不明的暗影刺客嚇破了膽,那他不僅顏麵盡失,還會玷汙伯父與父親的英明!
因此,無論是出於個人榮譽,還是國家大義,他都不能流露出絲毫怯懦。必須派遣重臣,以迅疾如風的速度趕往京東東路,讓那些刺客及其幕後黑手血濺五步!
想到此,他毅然決然下令:“無需等待控鶴司的秘密情報和地方官府的報告,區別僅在於刺客的數量和張文恭遇襲的細節。難道他們會宣稱刺殺從未發生,將張文恭完好無損地送迴朕的麵前?”
“微臣遵命!”右班都知劉成珪恭敬地鞠躬,隨即低聲道,“陛下,是否立即宣召呂蒙正和呂端兩位重臣入宮?”
“不必!”趙恆大手一揮,堅決地說,“直接傳達朕的旨意給寇準,讓他立即將當前事務交接給新任的邊疆安撫使王旦,然後火速前往淩州。具體的聖旨,待明日朝會結束後,朕再……嗯——”
話到一半,他突然停頓,陷入深思。
寇準英勇無畏,且行事果決,前往京東東路定能震懾宵小。但李皇太後通過劉娥之口給予的警示並未錯,聖明太子不能僅依賴一位賢臣!
立誌成為萬古明君的趙恆,始終相信寇準的忠誠無二。然而,柴榮未曾懷疑過伯父趙匡胤,可柴榮離世後,趙匡胤便披上了“黃袍”。柴榮的子嗣,無一幸免於早逝的命運。
春風拂過,乍暖還寒,花瓣如飛舞的雪花紛紛揚揚。
見趙恆在下達命令時陷入沉思,右班都知劉成珪明智地閉緊雙唇,靜觀其變,如同一尊靜默的雕塑。
侍奉過大宋三位皇帝,他之所以至今安然無恙,不是因為聰明,而是懂得何時該保持沉默。
皇帝不願事事依賴寇準,這一點劉成珪心知肚明。作為旁觀者,他也認為皇帝的做法並無不妥。
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
寇準雖忠誠,但權勢過大或過於倚重,對雙方都非好事。劉成珪見過太多因猜忌而起的君臣恩怨。
遠的不說,近的,如死後被封為忠武的齊重贇。他曾是太祖皇帝的摯友,太祖不願親為之事,幾乎都交付於他。然而,最終他險些喪生於太祖的劍下,幸虧趙普關鍵時刻的一句話,才讓他幸免於難……
比如,齊重贇的弟弟齊重貴,那位曾在血色高粱河之戰中,以身軀為帝皇泰坦抵擋利箭的勇士。然而,世事難料,泰坦晚年,他竟成了最讓人心懸的人之一。幸虧他洞察先機,適時交出了神殿衛隊的指揮權,得以退隱田園,安度餘生。
“傳達吾旨,參知政事王欽若,兼領京畿東西巡檢安撫使,速往靈州,徹查張文恭遭魔裔刺殺一案。他接旨後,即刻啟程,正式詔書待明日朝會後再補。”趙恆的聲音,恍如幽靈般迴蕩,打斷了他的沉思。
此刻,寇準的角色已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參知政事王欽若,其能力雖不及寇準,但揣摩帝心的技巧無人能及。
“婢子遵命!”劉成珪心中對趙恆的決策並無信心,但她仍堅決應允,隨後輕盈離去。
一位正五品官員遭到神秘生物的襲擊,趙恆怎能置身事外,繼續前往劉娥的宮殿享受平凡的夫妻時光。他迅速轉向劉娥,歉意滿麵地解釋:“朕必須返迴文德殿,呂端、畢士安等人聽到靈州之事,今晚定會聯袂進宮……”
“陛下請自便,臣妾備好宵夜等您,無論多晚!”劉娥善解人意,未等他講完,便含笑點頭。
“嗯!朕一定迴來享用,無論多晚!”趙恆心中暖意融融,毫不猶豫地應允。這一刻,他更加確信自己當年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這廣闊的宮廷之中,美豔於劉娥者有之,智慧超群的貴妃亦有之,但沒有第二個女子願意親自下廚為他準備深夜的慰藉。
有時他在文德殿處理一天的政事,直到深夜才帶著疲憊走向某位嬪妃。她們見他,要麽緊張得像石雕,要麽竭力以懷胎為己任。唯有劉娥,關心他是否饑餓,哪怕他整夜無力,她也會攬著他的臂膀,滿麵笑容。
趙恆想著對劉娥的種種關愛,打算給予迴饋,微笑問道:“朕記得,你自幼在舅父家中長大,有兩個表兄,若他們有意踏入仕途……”
“陛下厚恩,臣妾感激涕零!”劉娥聞聽此言,立刻斂衽施禮,“但他們二人,文才武略皆不足,又易受蠅頭小利誘惑。若為官,恐怕終將辜負陛下恩典。因此,陛下還是讓他們繼續做個地方賢達吧。”
“哦?”趙恆大感意外,劉娥的拒絕如此決絕,他怔了怔,隨即搖頭笑道:“那朕賜予他們土地與金銀……”
“陛下平時賜予臣妾的,大多已流入他們囊中!”劉娥再次行禮,拒絕依舊堅定,“他們無寸土之功,過多受賜,反而是負擔。”
她輕輕抬起眼,眸光如月牙般彎彎,“若陛下執意恩賜,不妨贈予昔日恩人丁王氏。初至帝都光華城,臣妾身無長物,幸得仁慈的丁王氏夫人寬宏大度,命仆人免去臣妾三月租金,才免去流落街頭的命運。”
“丁王氏,她的居所在何處?其夫尚在人世否?除去租屋,又是如何謀生?”趙恆聞言,興趣盎然,低首輕問。
“彼時,她夫君在蒼梧郡為官,曾立下鎮壓叛亂之功。後因母喪返家守孝,至於此後,臣妾便不得而知。”劉娥的目光熠熠生輝,猶如閃爍的星辰。
“朕明白了,其夫名喚丁渭,當年乃是蒼梧郡的巡撫,平定了王均的叛軍,更化解了瀾溪部族的紛爭,功勳卓著!”趙恆記憶力超群,瞬間將劉娥提及之人與朝廷功臣對應起來。“若非你提及,朕竟不知他妻兒也曾助你。”
“臣妾方才見陛下憂慮淩雲州的動蕩,才憶起恩人的夫君曾有平叛之功。”劉娥抬眸望向趙恆,謹慎解釋,“臣妾無意幹預政事,若有逾矩,望陛下賜教並寬容一二。”
“感恩圖報,豈能算是幹預朝政?況且,丁渭確有安定亂局之能。”趙恆伸手,溫柔地輕撫劉娥的秀發,微笑道。“按理,朕還應感謝你為朝廷推薦良才。隻是此事若是外人得知,隻怕又會對你惡意揣測。因此,這份功勞,朕銘記於心。”
“臣妾不敢當,能替陛下分憂,是臣妾畢生心願!”劉娥垂首,眼中盡是嬌態。
趙恆收手,笑著補充:“你稍後派人,告知丁王氏,讓她知曉你是在迴報當年的情誼。朕即刻前往文德殿,令文書擬旨。王欽若才幹雖佳,性格畢竟偏軟,且未涉軍事。恰好,朕命丁渭擔任東京東路巡撫。兩人合作,必能查明此案真相!”
言罷,他豪情壯誌湧上心頭,轉身大步踏入文德殿。太監宮女緊隨其後,生怕大宋天子步伐太快,不慎摔倒。
劉娥含情脈脈,目送趙恆離去,直至他的身影完全消失,才緩緩收迴視線,輕輕咬住櫻唇。
恩怨分明,她銘記於心。
有恩必報,有仇必雪。
當年趙恆與她的私情曝光,是誰勸趙恆舍她而去,她銘記在心!此生,她定會讓那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劉娥對他懷有近乎虔誠的敬仰,此刻,他不僅是大宋的國王,也是她的夫君。因此,無論麵臨多大的危機,他都要堅強麵對。
劉成珪立刻察覺到自己的失態,迅速調整思緒,一一報告:“開封府左軍巡使張文恭在京東東路治所淩州城門外遇刺。”
“淩州府尹名為吳謙,乃翰林出身。兵馬統領許文運,在協助已故的魯王曹彬平定南唐時,立下赫赫戰功!”
“刺客的具體人數尚不明朗,據皇城司派遣至硫磺產地的宦官密報,應有百人以上。但皇城司的情報未必準確,確切情況還需等待飛龍司的密報和地方官員的奏折來驗證。”
“這些賊人竟敢如此放肆!”趙恆咬牙切齒,低聲咒罵。心跳如雷鳴,臉色鐵青如冬日鬆針。
刺客竟潛伏於暗處!他們殺害了前往查案的開封府左軍巡使,阻撓他揭示那狡猾的純陽教究竟有何陰謀詭計!若他再派遣人手追查,恐怕犧牲的不再隻是一個五品軍巡使,而是京東東路所有忠誠於朝廷的官員。
屆時,京東東路必將陷入一片混亂……突然,一股溫軟的力量從右手傳來,是劉娥,輕輕地握住了他的手。
趙恆的心跳如古老的鼓點,節奏漸緩,與此同時,一股雄渾的勇氣在胸腔內悄然升騰。
盡管他自小未曾踏出過魔法之城汴梁,但他畢竟是太祖皇帝趙匡胤的侄兒,太宗皇帝趙光義的親子!
若是被這群來曆不明的暗影刺客嚇破了膽,那他不僅顏麵盡失,還會玷汙伯父與父親的英明!
因此,無論是出於個人榮譽,還是國家大義,他都不能流露出絲毫怯懦。必須派遣重臣,以迅疾如風的速度趕往京東東路,讓那些刺客及其幕後黑手血濺五步!
想到此,他毅然決然下令:“無需等待控鶴司的秘密情報和地方官府的報告,區別僅在於刺客的數量和張文恭遇襲的細節。難道他們會宣稱刺殺從未發生,將張文恭完好無損地送迴朕的麵前?”
“微臣遵命!”右班都知劉成珪恭敬地鞠躬,隨即低聲道,“陛下,是否立即宣召呂蒙正和呂端兩位重臣入宮?”
“不必!”趙恆大手一揮,堅決地說,“直接傳達朕的旨意給寇準,讓他立即將當前事務交接給新任的邊疆安撫使王旦,然後火速前往淩州。具體的聖旨,待明日朝會結束後,朕再……嗯——”
話到一半,他突然停頓,陷入深思。
寇準英勇無畏,且行事果決,前往京東東路定能震懾宵小。但李皇太後通過劉娥之口給予的警示並未錯,聖明太子不能僅依賴一位賢臣!
立誌成為萬古明君的趙恆,始終相信寇準的忠誠無二。然而,柴榮未曾懷疑過伯父趙匡胤,可柴榮離世後,趙匡胤便披上了“黃袍”。柴榮的子嗣,無一幸免於早逝的命運。
春風拂過,乍暖還寒,花瓣如飛舞的雪花紛紛揚揚。
見趙恆在下達命令時陷入沉思,右班都知劉成珪明智地閉緊雙唇,靜觀其變,如同一尊靜默的雕塑。
侍奉過大宋三位皇帝,他之所以至今安然無恙,不是因為聰明,而是懂得何時該保持沉默。
皇帝不願事事依賴寇準,這一點劉成珪心知肚明。作為旁觀者,他也認為皇帝的做法並無不妥。
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
寇準雖忠誠,但權勢過大或過於倚重,對雙方都非好事。劉成珪見過太多因猜忌而起的君臣恩怨。
遠的不說,近的,如死後被封為忠武的齊重贇。他曾是太祖皇帝的摯友,太祖不願親為之事,幾乎都交付於他。然而,最終他險些喪生於太祖的劍下,幸虧趙普關鍵時刻的一句話,才讓他幸免於難……
比如,齊重贇的弟弟齊重貴,那位曾在血色高粱河之戰中,以身軀為帝皇泰坦抵擋利箭的勇士。然而,世事難料,泰坦晚年,他竟成了最讓人心懸的人之一。幸虧他洞察先機,適時交出了神殿衛隊的指揮權,得以退隱田園,安度餘生。
“傳達吾旨,參知政事王欽若,兼領京畿東西巡檢安撫使,速往靈州,徹查張文恭遭魔裔刺殺一案。他接旨後,即刻啟程,正式詔書待明日朝會後再補。”趙恆的聲音,恍如幽靈般迴蕩,打斷了他的沉思。
此刻,寇準的角色已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參知政事王欽若,其能力雖不及寇準,但揣摩帝心的技巧無人能及。
“婢子遵命!”劉成珪心中對趙恆的決策並無信心,但她仍堅決應允,隨後輕盈離去。
一位正五品官員遭到神秘生物的襲擊,趙恆怎能置身事外,繼續前往劉娥的宮殿享受平凡的夫妻時光。他迅速轉向劉娥,歉意滿麵地解釋:“朕必須返迴文德殿,呂端、畢士安等人聽到靈州之事,今晚定會聯袂進宮……”
“陛下請自便,臣妾備好宵夜等您,無論多晚!”劉娥善解人意,未等他講完,便含笑點頭。
“嗯!朕一定迴來享用,無論多晚!”趙恆心中暖意融融,毫不猶豫地應允。這一刻,他更加確信自己當年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這廣闊的宮廷之中,美豔於劉娥者有之,智慧超群的貴妃亦有之,但沒有第二個女子願意親自下廚為他準備深夜的慰藉。
有時他在文德殿處理一天的政事,直到深夜才帶著疲憊走向某位嬪妃。她們見他,要麽緊張得像石雕,要麽竭力以懷胎為己任。唯有劉娥,關心他是否饑餓,哪怕他整夜無力,她也會攬著他的臂膀,滿麵笑容。
趙恆想著對劉娥的種種關愛,打算給予迴饋,微笑問道:“朕記得,你自幼在舅父家中長大,有兩個表兄,若他們有意踏入仕途……”
“陛下厚恩,臣妾感激涕零!”劉娥聞聽此言,立刻斂衽施禮,“但他們二人,文才武略皆不足,又易受蠅頭小利誘惑。若為官,恐怕終將辜負陛下恩典。因此,陛下還是讓他們繼續做個地方賢達吧。”
“哦?”趙恆大感意外,劉娥的拒絕如此決絕,他怔了怔,隨即搖頭笑道:“那朕賜予他們土地與金銀……”
“陛下平時賜予臣妾的,大多已流入他們囊中!”劉娥再次行禮,拒絕依舊堅定,“他們無寸土之功,過多受賜,反而是負擔。”
她輕輕抬起眼,眸光如月牙般彎彎,“若陛下執意恩賜,不妨贈予昔日恩人丁王氏。初至帝都光華城,臣妾身無長物,幸得仁慈的丁王氏夫人寬宏大度,命仆人免去臣妾三月租金,才免去流落街頭的命運。”
“丁王氏,她的居所在何處?其夫尚在人世否?除去租屋,又是如何謀生?”趙恆聞言,興趣盎然,低首輕問。
“彼時,她夫君在蒼梧郡為官,曾立下鎮壓叛亂之功。後因母喪返家守孝,至於此後,臣妾便不得而知。”劉娥的目光熠熠生輝,猶如閃爍的星辰。
“朕明白了,其夫名喚丁渭,當年乃是蒼梧郡的巡撫,平定了王均的叛軍,更化解了瀾溪部族的紛爭,功勳卓著!”趙恆記憶力超群,瞬間將劉娥提及之人與朝廷功臣對應起來。“若非你提及,朕竟不知他妻兒也曾助你。”
“臣妾方才見陛下憂慮淩雲州的動蕩,才憶起恩人的夫君曾有平叛之功。”劉娥抬眸望向趙恆,謹慎解釋,“臣妾無意幹預政事,若有逾矩,望陛下賜教並寬容一二。”
“感恩圖報,豈能算是幹預朝政?況且,丁渭確有安定亂局之能。”趙恆伸手,溫柔地輕撫劉娥的秀發,微笑道。“按理,朕還應感謝你為朝廷推薦良才。隻是此事若是外人得知,隻怕又會對你惡意揣測。因此,這份功勞,朕銘記於心。”
“臣妾不敢當,能替陛下分憂,是臣妾畢生心願!”劉娥垂首,眼中盡是嬌態。
趙恆收手,笑著補充:“你稍後派人,告知丁王氏,讓她知曉你是在迴報當年的情誼。朕即刻前往文德殿,令文書擬旨。王欽若才幹雖佳,性格畢竟偏軟,且未涉軍事。恰好,朕命丁渭擔任東京東路巡撫。兩人合作,必能查明此案真相!”
言罷,他豪情壯誌湧上心頭,轉身大步踏入文德殿。太監宮女緊隨其後,生怕大宋天子步伐太快,不慎摔倒。
劉娥含情脈脈,目送趙恆離去,直至他的身影完全消失,才緩緩收迴視線,輕輕咬住櫻唇。
恩怨分明,她銘記於心。
有恩必報,有仇必雪。
當年趙恆與她的私情曝光,是誰勸趙恆舍她而去,她銘記在心!此生,她定會讓那人付出應有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