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言?”寇準原先憂慮齊淩不願為縣令,不料對方竟轉而求取更高位的都巡檢之職。瞬間,他感覺自己雙耳似有失聰,四十餘載的腰身亦如受驚般隱痛。


    齊淩卻不以為異,對這求官之舉與大宋風氣的契合度堅信不疑,義正言辭地辯解:“寇相之前也曾言,此僅為權宜之計,待朝廷正式賜予晚輩職銜,便可隨時辭去。況且寇相也說過,一縣之令不足以酬謝晚輩之功,晚輩原為巡檢,晉升一步,便是都巡檢矣!”


    “絕妙,絕妙。縣令空有一職,兵丁無一,安能安眠?都巡檢麾下已有數百兄弟,老夫再撥一營相助,看誰還敢輕易挑釁於你!”李繼和似乎樂見其亂,明知齊淩索求的都巡檢之職遠超其巡檢舊職,仍大笑附和。


    “李都監,休要胡鬧!”寇準氣得鼻翼顫抖,怒瞪李繼和一眼,低聲道:“能管轄三州之地,已非定州都巡檢,而是永興軍路巡檢司之都巡檢,至少也是副都巡檢。巡檢司何時涉獵查案之事了?”


    “原來巡檢不問案情,寇相,實不相瞞,晚輩在金牛寨任巡檢之時,確曾破獲多起疑案。”齊淩突然恢複“誠懇”,主動向寇準稟報。


    “你那時…”寇準瞪他一眼,欲斥責他多管閑事,但話到嘴邊,卻又無奈搖頭:“那是地方職責不明所致。巡檢本應隻負責追捕匪徒、緝查偷稅走私,審理案件乃縣令與刑房之責。”


    語落,他又無奈搖頭。大宋的官製,一部分承襲後周,另一部分在逐步收束地方權力時形成,名號混雜,職責模糊。


    齊淩原先的金牛寨巡檢,便是曆代遺留下來的混亂職務之一。在京東、京西等腹地,早被廢除,而在河北與河東,巡檢已純粹為武職,平日鎮壓不法,戰時受前線將領統禦...


    在永興靈脈之地,巡檢卻需同時服從縣令及州級的監察府邸雙重管束。名為武職,實則操持文職之責。說是文官,卻又需引領鄉兵對抗邪魔,忙碌於兩端。


    故此,齊淩先前稟明,他在巡檢任上審理諸多案件,確是一絲不苟。寇準言地方職司不清,難免有宰相高瞻遠矚,未察基層官員之辛勞。


    “嗬嗬,如何,老西兒,我說過吧,齊重貴這小子,果非凡響!”李繼和見寇準難得沉默,一旁幸災樂禍地笑出聲來。


    “鄭長風門下的弟子,豈是易於相處之輩!”寇準眼皮一翻,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隨即,他對齊淩微微搖頭,“雖為權宜之策,老夫命你任都巡檢,終究欠妥。況且,你身無名號,不如這樣,朝廷有意將刑獄司從轉運使你和折惟忠,以及文武雙判官共同治理,方能妥善!”


    “不可,不可,折判官乃開封府正五品實職官員。”不待齊淩理清提刑司判官的權責,李繼和已在一旁敲邊鼓。


    “周叔,適可而止,莫貪心不足!”寇準迅速轉頭,以表字康義稱唿李繼和,“提點刑獄判官,文武兼備,刑獄司更是官家銳意新設,地位遠勝隨時可能裁撤的都巡檢。”


    稍作停頓,他改以平和的口吻補充道:“況且有老夫坐鎮,朝廷短期內怎會再遣提刑按察使之職。他以六品提刑判官之身,行使四品職權,有過由老夫擔待,功績歸他所有,何來不知足?”


    “這還差強人意!”李繼和向齊淩使個眼色,繼續言道,“不過,單打獨鬥難成大事。不如老夫自軍中調撥些助手予他……”


    “你不怕諫官彈劾,隨意派去便是!”寇準瞥他一眼,冷笑道。“再者,刑獄司獨立,其下人員必得重新部署。他自薦之名,老夫自會應允!”


    “愣著做什麽,還不快向寇相公感謝識才之恩?”李繼和心滿意足,假裝嚴肅地對齊淩訓斥。


    “多謝寇相公垂青!”齊淩深知此已是最優條件,立即退後兩步,挺直腰身,行深鞠躬禮。


    “罷了罷了!”寇準忽然悟出,或許李繼和起初就沒打算讓齊淩留在鎮戎軍,隻是借此抬價,他瞪了二人一眼,無奈地揮手。“官職乃公器,非寇某私相授受。你若感恩,先謝皇恩浩蕩不再計較你的衝動之舉,再謝你祖父對你這位闖禍的孫子始終牽掛,這就足夠了!”


    \"晚輩已知曉!”齊淩對大宋皇帝並無敬畏,對前身之祖父,亦感陌生。但他仍莊重地遙向汴梁方向行了兩禮。繼而轉向寇準恭敬一躬,“晚輩還需謝過寇相的豁達,不計晚輩先前之推諉!”


    “隻需盡心做事,莫負老夫所托!”寇準瞧著齊淩,總覺得哪裏不對勁,搖頭輕語。


    未等齊淩迴應,他又正色言道,“須謹記,你乃檢校永興軍路提刑司判官,並非正職。老夫無權直接封官。至於何時能去掉‘檢校’二字,全看你能否建功立業!”


    “豈非閣下一言可定!”齊淩心中暗議,卻再施一禮,“下官銘記於心,感激寇相的信任!”


    對他而言,“檢校”或“權知”,並無差別。總之,關鍵在於掌握主動,不做他人棋子。


    日後是功成晉升,還是事敗辭官,那是未來之事,此刻他無暇深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薑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薑頭並收藏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