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修羅無死
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 作者:老薑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伴隨著刺耳的刺啦聲響,木質的大門緩緩開啟,清晨的日光灑入宏偉的寶殿,逐漸驅散黑暗的角落。
大宋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張齊賢,在白鹿真人陪同下,手握三根靈香,穩步踏入殿堂。接著,在梵音誦經聲中,他對麵前的佛陀行了三拜九叩之禮。
仙霧繚繞,環繞在香案後端坐的佛陀像,顯得愈發慈悲且神聖。
與其他大宋官員不同,張齊賢不信仰道教,卻對佛法深具虔誠之心。
每逢月朔和望日,除非身處汴梁參與朝廷會議,否則必定親臨廟宇為佛祖獻香。
在這永興軍路京兆府長安城中,即使是再忠誠的信徒,也沒有膽量去爭奪經略安撫使大人燒頭柱香的機會。
因此,每逢張齊賢前來敬香的日子,白馬禪寺的僧侶都會特意預留出辰時至巳時這段時間,隻為他一人提供單獨接待。
而且,無論張齊賢抵達禪寺早晚,僧侶們的早課總是會在他左足踏入大雄寶殿的那一刻準時開始。
如此一來,張居士焚香之際,便能伴隨誦經聲,增添三分莊重肅穆的氣息。
張齊賢身居高位,又怎能察覺不出僧人們竭力逢迎之舉?
然而,就算心知肚明,他並未點破此事,亦未擺譜拒絕對方的好意。
他僅是盡力趕在辰時到達白馬禪寺,每次上香逗留在院內的時刻從未超出一刻鍾。
如此做法,既不讓其他香客等待太久,即便遠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佛陀目睹,也不會責備他的霸道,反而會讚賞他這般的體諒眾生之舉。
再者,雖然他虔誠禮佛,但對於捐贈給寺廟的香油錢卻不過多,僅相當於普通百姓半月之所得。
這般行為,既能防止下屬官員為了博取他的關注而大肆布施重金於寺廟之中。
再如此告知眾生,修行佛法之根本乃在於內心的虔誠,而非僅以塑造更高貴的佛陀金身或建造更為宏偉的佛刹來體現。
此便是“教化”之意境所在!
大宋疆域內共設有十四位經略撫仙使,若置於漢朝,則可視作十四位護道州牧。
所謂牧者,乃為天帝教化黎民百姓之重責矣!
一位卓越的州牧,決不至甫蒞任便恣意燃起三把大火,致使治下之地動蕩不安。
反之,需如春雨潤澤大地,悄然無聲。
州牧若能做到清廉公正,屬下官員自不敢輕易妄動,即使偶有膽大妄為之徒,心中亦會存有畏懼。
州牧不喜奢華浮誇,其下屬亦不敢過分追求威儀場麵。
州牧深知給人方便即是給自己方便,於是乎其屬下……
然近來日月之間,張齊賢一貫秉持並倡導的教化之道似乎遭遇了一些阻礙。
因此今日焚香畢,他在佛像前駐足良久,較之往昔,停留時間明顯加長。
僧侶察言觀色,未敢上前打擾。四周繚繞的誦經聲,則助其心境得以平靜。
年逾花甲的他,並無希冀返老還童之念,唯願佛祖庇佑,在呈請退職歸鄉之前,保全自身的晚年名節不受玷汙。
他已覺察到,永興軍路這一地帶,官場上各方勢力盤根錯節,對於外來的經略撫仙使而言,想要令行禁止可謂難上加難。
當年那種銳不可當的銳氣,早已離他遠去,如今他不再渴望大力整頓地方官場,隻期盼能夠順利完成朝廷交付的安定一方之重任,隨後獲取三師之尊稱,榮歸故土。
……
“恩相,恩相!”似是佛祖欲以此考驗他一般,張齊賢尚未將心境完全平複之際,判官梁顥已匆忙闖入大雄寶殿,“京畿之處傳來急報,敬請恩相即時查閱。”
此刻的張齊賢,最不願麵對之人莫過於梁顥,因每當梁顥在這個時刻尋他,必然是發生了重大變故。
然而,當聽聞對方提及他們預先約定的秘密信號,張齊賢旋即含笑點頭,“嗯,明白了,你在外稍候片刻,老夫隨即前來!”
言罷,他又轉身麵向佛祖合十致歉,這才徐徐邁步離開寺廟,登車返迴府邸。
待隨從們替他放下馬車帷簾之際,他的麵色頓時變得異常嚴峻,“太素,究竟發生了何事,竟讓你親臨白馬寺來找老夫?”
“恩相寬恕,咳——”梁顥搶先進入張齊賢乘坐的青銅裝飾馬車內,然而還未調勻氣息,便急忙應答上司的詢問,“下官並非有意打攪,實因此事關乎恩相知悉越早越好。定安縣令已於三日內在縣衙二堂前引火自焚了。”
張齊賢麵色劇變,震驚之色溢於言表,連續拋出疑問:“你所言何意?張縣令竟已身隕大道?此乃何時之事!去請他之人可是哪位高人?你不是早已私下嚴令,務必以禮相邀,誠心請他赴京兆府共商大事嗎!那去請他之人,行事怎會如此疏忽不慎?”
“乃是左軍巡使之王全,已在左軍巡院鎮守七載,曆來穩重可靠。”梁顥深知此刻無須為自己辯駁,抱拳迴應核心要點:“派遣他前去邀請張威之前,我曾親自查閱其過往經曆。確認他是與轉運司聯係最為稀薄的一位,日常行事極少有過失。”
“嗯——”張齊賢低吟一聲,緊接著急切追問:“他可是自坊州取道前往定安?途中耗費了幾日幾夜?是他先行抵達定安,抑或是張縣令率先引動天劫?”
“路上花費了兩晝夜。在他踏入縣城之前,張縣令已然引動天劫。兩者相差約有一個多時辰。”梁顥擰眉稟告:“恩師,此事看來,王全身上恐怕難以尋覓絲毫破綻!”
“唉,兩晝夜而已,好在他並未乘坐靈禽趕路!”張齊賢怒形於色,卻又不得不承認梁顥的看法有理。
由坊州繞行至定安,對於尋常旅者而言,兩晝夜行程並不算拖延。然而王全受命去“請”張縣令,路上耗費兩晝夜,實際上便是有意給對方預留充裕的應對時間。
然而,身為一路經略安撫使的張齊賢即便看出王全有意為之,卻苦於找不到確鑿證據,也無法對其有何懲處。理論上固然有權將其革職,但所加之罪卻無法太過嚴重。而經略安撫使鮮有能在一地任職滿兩年者,一旦他奉召迴返汴京,當地官員自然會有手段助王全官複原職。
“卑職已派人前去接應厲以賢,以防周崇一方再生枝節。”作為張齊賢的心腹幹將,梁顥自然不會僅向對方報告不利消息。在張齊賢了解當前新狀況之後,便立即提出了補救之策。
“厲以賢,亦是京兆府出身吧?”張齊賢聞之,不由得再度鎖緊眉頭,“王全乃其下屬。”
“正是!”梁顥點頭,語氣陡然變得凝重起來:“如今轉運司之人皆需避嫌。我們帶來的弟子對當地情形並不熟悉。故此前卑職隻能借調京兆府弟子相助。如今看來,此舉怕是棋差一招……”
話音未落,車窗外已傳來急促的馬蹄聲響。隨後,侍衛梁曉的身影出現在重新掀開的車簾之外,“稟大人,京兆府緊急情報送達!”
“呈上來看看吧!”張齊賢料想到事態恐怕不容樂觀,疲憊地揮了揮手。
梁曉應聲退下,片刻後,捧著一封火漆密封嚴實的書信,恭敬地送入車內。
張唯賢借著星輝,親手啟開封印,目光迅速掠過幾行字跡,旋即苦笑一聲,將玉簡扔給了梁顥,“周崇果真隕落了,竟在囚車之中以欄杆自縊,魂歸太虛。厲都護供認失職,自願解除職務,領受懲罰!本座,又怎敢責罰於他?本座原以為,萬事皆在我的掌握之中!如今觀之,能安然返迴邊梁之地,已是承蒙仙緣庇護!哈哈哈,哈哈哈,我智慧一世,臨老卻終究做了片刻的愚者,哈哈——”
他抬起手拂過眼角,依舊放聲大笑,搖頭歎息,“哈哈哈,當朝廷問及誰能收拾永興宗這一地雞毛時,滿朝修士,皆低頭沉默。哈哈哈,此處勢力糾葛,果然深不可測!此番,我栽得毫不冤枉啊!”
“恩公!”見對自己有識人之明的張齊賢憤慨至極,言語混亂。梁顥不禁雙眸赤紅,咬牙切齒地道:“恩公,涉及此案的三人,已有兩人殞命。齊巡檢隻怕也難逃此劫。微臣承蒙您的賞識提拔,無以為報,願率一隊弟子,親自前往接引齊巡檢至京兆府。”
話音未落,他便欲推開馬車門離去,不料手臂卻被張齊賢緊緊抓住。
“你不可以去,你若去找那個姓齊的小子,隻會讓他死得更快!”張齊賢怒氣勃發,然而思維卻分外清晰,“張威與周崇已隕,無論如何,那姓齊的小子不能再有任何閃失。隻要他還活著,那些在永興宗之人,就不能長久地一手遮天。”
“恩公!”梁顥深知張齊賢此舉是為自己安全考慮,他含淚懇求道:“微臣身在您左右,一舉一動恐都將被人洞察。您的號令,或許也無法穿越經略司府邸的重重阻礙。而微臣離京,反能讓恩公手中多一枚活棋。微臣不信,他們膽敢公然取微臣性命!”
“你不能犧牲,那姓齊的小子也不能有事!”張齊賢並未鬆手,隻是連連搖頭,“立即傳令京兆府衙,發布通緝令追拿齊淩,務必在三日內把公告張貼於永興宗路的所有城門與關隘。捉住齊淩之後,立刻押解至安撫司府署,本座,本座定要親審此人!”
“恩公!”梁顥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張齊賢是要與地方官員決一雌雄。他眼中泛紅,急忙提醒道:“那罪名該如何定性?畢竟他可是從九品官員,而且他的祖父和堂伯父……”
“罪名,擅自囚禁地方官員!”張齊賢思索片刻,果斷迴答,“這就足夠了!本座身為經略使之職,追捕一名從九品官員,何需再向他人稟告!至於他祖父和堂伯父那裏,本座相信,他們終會明白,若非本座如此行事,那姓齊的小子必定難逃一死!”
大宋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張齊賢,在白鹿真人陪同下,手握三根靈香,穩步踏入殿堂。接著,在梵音誦經聲中,他對麵前的佛陀行了三拜九叩之禮。
仙霧繚繞,環繞在香案後端坐的佛陀像,顯得愈發慈悲且神聖。
與其他大宋官員不同,張齊賢不信仰道教,卻對佛法深具虔誠之心。
每逢月朔和望日,除非身處汴梁參與朝廷會議,否則必定親臨廟宇為佛祖獻香。
在這永興軍路京兆府長安城中,即使是再忠誠的信徒,也沒有膽量去爭奪經略安撫使大人燒頭柱香的機會。
因此,每逢張齊賢前來敬香的日子,白馬禪寺的僧侶都會特意預留出辰時至巳時這段時間,隻為他一人提供單獨接待。
而且,無論張齊賢抵達禪寺早晚,僧侶們的早課總是會在他左足踏入大雄寶殿的那一刻準時開始。
如此一來,張居士焚香之際,便能伴隨誦經聲,增添三分莊重肅穆的氣息。
張齊賢身居高位,又怎能察覺不出僧人們竭力逢迎之舉?
然而,就算心知肚明,他並未點破此事,亦未擺譜拒絕對方的好意。
他僅是盡力趕在辰時到達白馬禪寺,每次上香逗留在院內的時刻從未超出一刻鍾。
如此做法,既不讓其他香客等待太久,即便遠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佛陀目睹,也不會責備他的霸道,反而會讚賞他這般的體諒眾生之舉。
再者,雖然他虔誠禮佛,但對於捐贈給寺廟的香油錢卻不過多,僅相當於普通百姓半月之所得。
這般行為,既能防止下屬官員為了博取他的關注而大肆布施重金於寺廟之中。
再如此告知眾生,修行佛法之根本乃在於內心的虔誠,而非僅以塑造更高貴的佛陀金身或建造更為宏偉的佛刹來體現。
此便是“教化”之意境所在!
大宋疆域內共設有十四位經略撫仙使,若置於漢朝,則可視作十四位護道州牧。
所謂牧者,乃為天帝教化黎民百姓之重責矣!
一位卓越的州牧,決不至甫蒞任便恣意燃起三把大火,致使治下之地動蕩不安。
反之,需如春雨潤澤大地,悄然無聲。
州牧若能做到清廉公正,屬下官員自不敢輕易妄動,即使偶有膽大妄為之徒,心中亦會存有畏懼。
州牧不喜奢華浮誇,其下屬亦不敢過分追求威儀場麵。
州牧深知給人方便即是給自己方便,於是乎其屬下……
然近來日月之間,張齊賢一貫秉持並倡導的教化之道似乎遭遇了一些阻礙。
因此今日焚香畢,他在佛像前駐足良久,較之往昔,停留時間明顯加長。
僧侶察言觀色,未敢上前打擾。四周繚繞的誦經聲,則助其心境得以平靜。
年逾花甲的他,並無希冀返老還童之念,唯願佛祖庇佑,在呈請退職歸鄉之前,保全自身的晚年名節不受玷汙。
他已覺察到,永興軍路這一地帶,官場上各方勢力盤根錯節,對於外來的經略撫仙使而言,想要令行禁止可謂難上加難。
當年那種銳不可當的銳氣,早已離他遠去,如今他不再渴望大力整頓地方官場,隻期盼能夠順利完成朝廷交付的安定一方之重任,隨後獲取三師之尊稱,榮歸故土。
……
“恩相,恩相!”似是佛祖欲以此考驗他一般,張齊賢尚未將心境完全平複之際,判官梁顥已匆忙闖入大雄寶殿,“京畿之處傳來急報,敬請恩相即時查閱。”
此刻的張齊賢,最不願麵對之人莫過於梁顥,因每當梁顥在這個時刻尋他,必然是發生了重大變故。
然而,當聽聞對方提及他們預先約定的秘密信號,張齊賢旋即含笑點頭,“嗯,明白了,你在外稍候片刻,老夫隨即前來!”
言罷,他又轉身麵向佛祖合十致歉,這才徐徐邁步離開寺廟,登車返迴府邸。
待隨從們替他放下馬車帷簾之際,他的麵色頓時變得異常嚴峻,“太素,究竟發生了何事,竟讓你親臨白馬寺來找老夫?”
“恩相寬恕,咳——”梁顥搶先進入張齊賢乘坐的青銅裝飾馬車內,然而還未調勻氣息,便急忙應答上司的詢問,“下官並非有意打攪,實因此事關乎恩相知悉越早越好。定安縣令已於三日內在縣衙二堂前引火自焚了。”
張齊賢麵色劇變,震驚之色溢於言表,連續拋出疑問:“你所言何意?張縣令竟已身隕大道?此乃何時之事!去請他之人可是哪位高人?你不是早已私下嚴令,務必以禮相邀,誠心請他赴京兆府共商大事嗎!那去請他之人,行事怎會如此疏忽不慎?”
“乃是左軍巡使之王全,已在左軍巡院鎮守七載,曆來穩重可靠。”梁顥深知此刻無須為自己辯駁,抱拳迴應核心要點:“派遣他前去邀請張威之前,我曾親自查閱其過往經曆。確認他是與轉運司聯係最為稀薄的一位,日常行事極少有過失。”
“嗯——”張齊賢低吟一聲,緊接著急切追問:“他可是自坊州取道前往定安?途中耗費了幾日幾夜?是他先行抵達定安,抑或是張縣令率先引動天劫?”
“路上花費了兩晝夜。在他踏入縣城之前,張縣令已然引動天劫。兩者相差約有一個多時辰。”梁顥擰眉稟告:“恩師,此事看來,王全身上恐怕難以尋覓絲毫破綻!”
“唉,兩晝夜而已,好在他並未乘坐靈禽趕路!”張齊賢怒形於色,卻又不得不承認梁顥的看法有理。
由坊州繞行至定安,對於尋常旅者而言,兩晝夜行程並不算拖延。然而王全受命去“請”張縣令,路上耗費兩晝夜,實際上便是有意給對方預留充裕的應對時間。
然而,身為一路經略安撫使的張齊賢即便看出王全有意為之,卻苦於找不到確鑿證據,也無法對其有何懲處。理論上固然有權將其革職,但所加之罪卻無法太過嚴重。而經略安撫使鮮有能在一地任職滿兩年者,一旦他奉召迴返汴京,當地官員自然會有手段助王全官複原職。
“卑職已派人前去接應厲以賢,以防周崇一方再生枝節。”作為張齊賢的心腹幹將,梁顥自然不會僅向對方報告不利消息。在張齊賢了解當前新狀況之後,便立即提出了補救之策。
“厲以賢,亦是京兆府出身吧?”張齊賢聞之,不由得再度鎖緊眉頭,“王全乃其下屬。”
“正是!”梁顥點頭,語氣陡然變得凝重起來:“如今轉運司之人皆需避嫌。我們帶來的弟子對當地情形並不熟悉。故此前卑職隻能借調京兆府弟子相助。如今看來,此舉怕是棋差一招……”
話音未落,車窗外已傳來急促的馬蹄聲響。隨後,侍衛梁曉的身影出現在重新掀開的車簾之外,“稟大人,京兆府緊急情報送達!”
“呈上來看看吧!”張齊賢料想到事態恐怕不容樂觀,疲憊地揮了揮手。
梁曉應聲退下,片刻後,捧著一封火漆密封嚴實的書信,恭敬地送入車內。
張唯賢借著星輝,親手啟開封印,目光迅速掠過幾行字跡,旋即苦笑一聲,將玉簡扔給了梁顥,“周崇果真隕落了,竟在囚車之中以欄杆自縊,魂歸太虛。厲都護供認失職,自願解除職務,領受懲罰!本座,又怎敢責罰於他?本座原以為,萬事皆在我的掌握之中!如今觀之,能安然返迴邊梁之地,已是承蒙仙緣庇護!哈哈哈,哈哈哈,我智慧一世,臨老卻終究做了片刻的愚者,哈哈——”
他抬起手拂過眼角,依舊放聲大笑,搖頭歎息,“哈哈哈,當朝廷問及誰能收拾永興宗這一地雞毛時,滿朝修士,皆低頭沉默。哈哈哈,此處勢力糾葛,果然深不可測!此番,我栽得毫不冤枉啊!”
“恩公!”見對自己有識人之明的張齊賢憤慨至極,言語混亂。梁顥不禁雙眸赤紅,咬牙切齒地道:“恩公,涉及此案的三人,已有兩人殞命。齊巡檢隻怕也難逃此劫。微臣承蒙您的賞識提拔,無以為報,願率一隊弟子,親自前往接引齊巡檢至京兆府。”
話音未落,他便欲推開馬車門離去,不料手臂卻被張齊賢緊緊抓住。
“你不可以去,你若去找那個姓齊的小子,隻會讓他死得更快!”張齊賢怒氣勃發,然而思維卻分外清晰,“張威與周崇已隕,無論如何,那姓齊的小子不能再有任何閃失。隻要他還活著,那些在永興宗之人,就不能長久地一手遮天。”
“恩公!”梁顥深知張齊賢此舉是為自己安全考慮,他含淚懇求道:“微臣身在您左右,一舉一動恐都將被人洞察。您的號令,或許也無法穿越經略司府邸的重重阻礙。而微臣離京,反能讓恩公手中多一枚活棋。微臣不信,他們膽敢公然取微臣性命!”
“你不能犧牲,那姓齊的小子也不能有事!”張齊賢並未鬆手,隻是連連搖頭,“立即傳令京兆府衙,發布通緝令追拿齊淩,務必在三日內把公告張貼於永興宗路的所有城門與關隘。捉住齊淩之後,立刻押解至安撫司府署,本座,本座定要親審此人!”
“恩公!”梁顥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張齊賢是要與地方官員決一雌雄。他眼中泛紅,急忙提醒道:“那罪名該如何定性?畢竟他可是從九品官員,而且他的祖父和堂伯父……”
“罪名,擅自囚禁地方官員!”張齊賢思索片刻,果斷迴答,“這就足夠了!本座身為經略使之職,追捕一名從九品官員,何需再向他人稟告!至於他祖父和堂伯父那裏,本座相信,他們終會明白,若非本座如此行事,那姓齊的小子必定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