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問道本心
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 作者:老薑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罷了,老子已然屈服,爾等還想如何?”齊淩怒拍桌麵,口中穢語連篇。
桌上的硯台、書籍等物被震動得紛紛躍起。
巡查署值守的鄉勇與官府派遣的丫鬟仆婦們嚇得紛紛縮頭低頭,宛如寒冬中的蟬鳴,不敢發出一絲聲響,唯恐引來巡查大人的一絲注意,從而無辜牽扯其中,遭到無妄之災。
顯然,齊巡查昨日在縣尊處受了不少窩囊氣!這一事實,無需揣測,金牛寨上下人人皆心知肚明。
否則,向來溫文爾雅的上級官員齊巡查,又怎會突然性格大變,動輒對著空蕩蕩的房間大發雷霆呢?
然而,齊巡查究竟在縣尊那裏受到了何種待遇,眾人卻無人膽敢上前詢問。
畢竟,兩位高人過招,往往殃及池魚。
短期內,縣尊張威或許並不能真正拿齊巡查怎麽樣。
但同樣,齊巡查也奈何不了縣尊張威。
然而,二人之中無論哪一個將怒火燒到底下的其他人頭上,對於他們來說,無疑都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因此,自昨夜齊淩自城內歸返金牛寨,直至此刻,足足一日一夜之間,金牛寨的修士鄉勇與官府派駐的煉氣仆婦們都盡可能避開他的靜修室行進。倘若避無可避,隻得匆匆踏入,辦妥事務便即刻離去,決計不願多逗留片刻。
\"人都去哪兒了?都給我滾進來打掃!”躲閃之中,總有避不開之時。齊巡守的怒吼聲驀然穿透窗戶,清清楚楚地落入四周每一個人的耳畔。
鄉勇與仆婦們滿麵愁容,彼此交換憂慮的眼神。數息之後,眾人視線皆集中到了一名最為年輕的弟子身上——這位新晉補位的少年尚未獲得正式的修行者身份,頓時麵露絕望,垂頭喪氣,躬身前行,小心翼翼地走向靜修室,“巡守大人息怒,弟子這就清理!”其餘的鄉勇與仆婦們紛紛轉過身去,不忍聽見少年遭受責罰時的淒厲叫聲。
在這修真世界裏,高階修士遭遇挫敗後拿下屬泄憤之事,對他們來說就如同世俗男子在外受辱後迴家向妻子施暴一般常見。前任巡守便是這般行事。
幸而齊巡守看上去並不像那般狠辣之人,就算出手教訓那少年幾下,諒也不會將其生生打死。然而,走了十幾步之後,預料中的慘叫聲並未傳出,甚至連齊巡守的斥責聲也漸漸消弭。
一位膽大的仆婦忍不住悄悄迴頭,想要瞧一眼靜修室那邊究竟發生了何事。然而映入眼簾的是,自家巡守正獨自提著一柄長槍,緩步邁向後院的練兵場。
“收拾完畢,記得關門。”齊淩在仆婦們驚愕的目光中迴首,再次對著靜修室下達命令。說完,他仰首朝天吐出一口悠長的氣息,繼續握槍獨行,身影雖然孤單,卻如同青鬆一般挺拔堅韌。
一日一夜已逝,自縣城重返金牛寨,整整一日一夜,他始終未能悟透何時冒犯了張縣令等人,以至於對方恨不能將他一腳踩入塵埃。自從他穿越至此,其為人行事,比起考拉還要規矩謹慎,既不爭權奪利,又時常顧及同僚顏麵,即使自身受誤解,做事也要留有餘地,怎奈何如今卻成了眾矢之的?
糧草庫突遭火災,分明可以推諉於天災,明擺著是轉運司的責任,與本地絲毫沒有關聯,張縣令為何偏要逼迫他承擔滅火不利的罪名?若是他真能插手糧草庫之事也就罷了。
可他僅僅是個從九品巡檢,地位甚至還低於司倉,權限更是與糧草庫毫不相幹,卻硬是要被推上前台,頂替這個黑鍋。難不成這些朝廷官員,真的一個個都沒頭腦、看不見真相?
……所有的問題,似乎都無法找到答案,甚至不合常理。而齊淩身邊既無人可以商討此事,也沒有長輩能夠求教。此刻的他,實實在在地孤立無援。
此刻,他所能抓住的,唯有那杆冰冷的長槍——此槍乃前任主人遺留之物,槍杆長達二米一,刀鋒與刀刃合計約半米,乃是騎兵作戰的標準武器。
齊淩始終憑借肉身原主人記憶中的槍訣,視之為穿越者的修煉機緣,於是日複一日,毫不懈怠地刻苦修煉,無論風雨如何變換。
今日,在演武場上,他又一次擺開架勢,往日勤奮修煉的成效瞬間顯現無疑。
起初那焦慮不安的心態,隨著肢體的運轉,迅疾地平靜了下來;原本紛亂如麻的思緒,伴隨著吐納調息,也漸漸恢複了清明。
昨日午後,盡管他頂住了張縣尊等人施加的巨大壓力,自始至終保持著鎮定自若的姿態,但實際上,他的神識深處仍然受到了重創。
張威等人的所作所為,勾起了他對前世在某機關防衛部門遭受無端欺淩的記憶——同樣都是毫無理由地被人欺侮,同樣是小心翼翼地忍讓,卻仍舊被人踐踏尊嚴。
然而那次,他還可以選擇離職另尋出路,那時的時代正值快速發展,勤勞之人總能覓得生存之道,最多不過是多吃些苦、多受些勞累而已。
可如今,倘若他選擇離去,連下一步要去何處都不清楚。身體原主人離汴梁時與家中長輩鬧翻,親手斬斷了自己的退路。即便齊淩想要迴歸汴梁尋求家族庇護,也不見得會被接納,並且很容易暴露身份的破綻。
原主雖滿腹詩書,但這學問唯有在仕途之上才有用武之地。一旦離開官場,欲求一份安穩的生活談何容易?更糟糕的是,在離開汴梁前,他還寫下一首詩,當眾譏諷太學祭酒,以至於相當於自我斷絕了師門之路。
這樣一來,齊淩若黯然迴到長安,必然將成為整個太學的笑柄。
......
前方無路,身後亦無處可去,手中銳利的長槍雖然鋒芒畢露,卻無法刺穿眼前的重重迷霧,尋找到一條可行的道路。
“我說,這一遭,你可滿意了?”當施展完畢第一套追魂奪命槍術後,齊淩抹掉額頭的汗水,暗自詢問內心的自己。
那一晚,若非因心髒病痛折磨得他生不如死,他怎會理會那三十七裏之外的火災之事。現如今,救火不但未能贏得讚譽,反而成為了他人攻擊自己、拿捏把柄的理由。
“咚咚,咚咚,咚咚!”心髒跳動的聲音依然穩健有力,未曾有絲毫異樣,顯然,“殘魂”深知自身犯下錯誤,羞愧於麵對齊淩的追問。
“喂,別假裝消失。你之前的機智靈動哪兒去了?”齊淩對於“殘魂”的沉默不滿,拿起侍女遞過來的靈泉水飲下兩口,隨後在腦海中繼續質詢對方。
“若是當初聽從我的建議,會有今日這般麻煩嗎?常言道,吃過虧就能長記性!你先前在汴梁吃了那樣大的虧,生生把自己氣死,卻一點教訓都沒吸取!”
然而,心髒跳動聲並無變動,“殘魂”仿佛從未在齊淩體內存在過一般,悄然遁形無蹤。
“怎麽,知道自己愚笨了嗎......”
\"廢物,爾後再無需顯現於世。”齊淩內心憤懣,口中低斥,“你倒是有所迴應啊!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修道之人豈能不明此理?自身愚鈍猶可恕,竟還誤導他人,真是愚不可及!”
靈海之中,“殘魄”依然沉默如初,堅決拒絕與他清算過往。
“該死,最好你永不出現在我麵前!”齊淩怒氣難消,低聲啐了一口,卻又無可奈何。
如今的修煉環境之下,他又怎能請求他人破開其胸膛,自內至外地仔細探查一番。
故而,他也隻得作罷,停止對“殘魄”的冷嘲熱諷,繼續一邊修煉槍決秘法,一邊思索自己所麵臨的困境。
誠然,若那“殘魄”羞愧之下,從此不再幹擾他的修行生活,那麽對於齊某而言,也可視為一場意外之喜。
畢竟,相較於區區九品“仙職”,一個完整無損且健康的肉身,無疑更為珍貴。
想起短時間內,自己的言行思緒或許不會再受“殘魄”的擺布,齊淩心頭頓覺暢快許多,思維亦愈發清明。
前世作為“離緣顧問”時,為取得對客戶最為有力的證據,齊淩雖未曾觸犯天條,但卻不乏一些見不得光的手腕手段。
諸如追蹤、隱攝之類的手段,不過是業務的基本素養。
能夠憑借有限的信息和影像還原真相,追溯過去發生的種種,進而預測目標下一步行動,那才是真正踏入了洞悉人心之門。
因此,待頭腦徹底清明之後,近日來發生的一幕幕場景便自然而然地在他腦海中進行了梳理、歸納、提煉和推演。
昨日午後,縣尊張威起初確實擺足了官架子,然而並未流露出對齊淩的強烈敵意。
雙方關係急轉直下的轉折點,源自縣尉周崇突然提及滅火一事。
在此之前,張縣尊話語一頓,舉杯飲茶,目光微瞥向左側……
不,應當是縣令張威向主簿周崇暗遞了一個眼色,二人之間顯然正在默契配合!
這一微妙細節在齊淩腦海中瞬間凝固放大。
緊接著,更多的昨日午後情景被逐一挖掘出來,逐一定格。
縣尊張威那怒容顯露出幾分虛假,顯然是底氣不足,顯然他內心十分清楚,欲將救火不利之責加之於齊某人身上的做法實屬牽強。
而縣尉陳東,更像是個湊數的角色,自始至終未曾說過五句以上的言語,根本無關緊要。
將陳東從記憶片段中剔除之後,張威與周崇二人的言語、神情和舉止則更加鮮明連貫。
甚至,齊淩可以推測,盡管張威身為縣令,但在某些方麵卻似乎在按照周崇的意圖行事。
二人之間的關係,恐怕遠非簡單的同僚關係所能概括,甚或是上下級的關係也有倒置之嫌!
至少在針對齊某人的這件事情上,周崇才是真正幕後推動者,張威僅是配合作梗,或者說是被利用而已。
至於周崇為何對齊某人恨之入骨,耕牛案中的事讓他顏麵盡失是一因,而飲酒賦詩時觸動了他的嫉妒之心,則是另一層原因。
然而這二者,卻均不足以促使他這般焦躁地顯現,執著地針對齊某人不放。
必定還存在著齊某未曾察覺的其他緣由,令其感到更為憤慨,更為危急……乃至流露出一種迫不及待、饑不擇食的姿態。
他恨恨地將法器刺入地麵,齊淩悠然步入修煉室。
指尖觸及仙盤中的靈果,思緒卻仍舊如飛速旋轉的星河。
他無法找到周崇陷害自身的更多動機,但從記憶中那段畫麵裏,感知到了對方那份異常急切的情緒。
不過,即使心境再如何焦急,“救火不利”的罪責太過牽強,過於輕率,猶如隨手摘取一道仙符,妄圖強行束縛他人。
要知道,那晚逃脫而又被找迴的護糧弟子皆堅稱,糧草庫乃是遭雷霆之力引發火災。
對於永興軍路運朝司而言,若是欲推諉責任,歸咎於天道顯然要比指責地方官員輕鬆得多。
即便哪位運朝使之怒,欲懲治幾位相關官員以泄心頭之憤,首先受難的也該是運朝司體係內的官員,隨後才會波及至地方。
而在地方之上,必然是要挑選有份量的大員問責,無論如何,絕不會輪到一位小小的從九品官吏。
現如今運朝司那邊尚未有任何動作傳出,縣令卻率先催促齊某前去請罪,此舉動不僅不合常理,更是悖逆邏輯。
除非,除非縣令背後藏著更深一層的意圖。
“不可懈怠,你想,依照大宋官場的慣例,縣令究竟意欲何為?”愈思愈覺其中缺失了至關重要的環節,齊淩手中緊握半枚未嚐完的秋季仙棗,再次自問心靈深處。
心跳的韻律瞬間加速,但瞬息之間便恢複了平靜。
腦海中除了剛才迴溯的記憶景象,並無新的線索湧現。
“殘魄”在他急需指引之際陷入沉寂,或是因其連續犯錯受到重創,已無勇氣迴應他的唿喚,引領方向。
此刻,齊淩唯有寄希望於前世所習得的種種神通秘術。
毅然將“殘魄”拋諸腦後,他決定繼續剝繭抽絲,深入探尋真相。
與此同時,他仔細迴想昨日午後的應對舉措。
以仙界的視角審視,他的處置已可堪稱九分以上的高明。
雖然他表現得極為恭順,在核心問題上卻是寸土不讓。
而且,在最終關頭,他還極為含蓄地警告了對方,勿將其逼入絕境,否則雙方皆有可能同歸於盡。
“糟糕!”想到自己最後那段帶有警示意味的話語,齊淩的眼眸忽地一亮,緊接著懊悔地輕輕拍打著大腿。
多此一舉了。
假若張縣令與周主簿二人確實與糧庫火災案有所關聯,那麽那兩句言辭,很可能被他們解讀為齊某識破了他們的陰謀詭計。
而他們在昨日午後聯合對齊某施壓,或許正是在試探齊某是否對他們構成了威脅!
倘若真是如此……
九
齊淩果斷終止了推演仙機的動作,挺直身形,走向窗邊,舉目四望。
家仆與莊丁們,早已退避至安全之地。
王武、牛巨、張帆等修煉箭術的修士,亦早早結束了值守。
此刻,他確信自身並未遭人暗中窺探,但這並不表示今夜他能如往昔般安枕無憂。
若縣尊大人與主薄大人狼狽為奸,且與糧庫火災一案脫不了幹係,那藏匿於金牛寨內的,恐怕正是其黨羽同謀。
初臨定安縣境,齊淩並無親朋好友在此立足,又如何能孤身一人對抗這等龐然大勢?
料想此後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粉身碎骨之險境。
救火之夜,在那片被烈焰吞噬倒塌的庭院廢墟之中,一具焦黑的軀殼在他腦海中浮現。
隨之而來的,是他前世觀閱過的諸多仙俠劇集中的相關場景。
焚燒糧倉之舉,既是仙俠劇中的常見橋段,又是塵世曆史中的慣用手段。
古往今來,此類事例層出不窮。
當他將自己的思緒,融入這段熟悉的世間舊律之中,原本困擾已久的疑竇瞬間豁然開朗。
張縣尊與周主薄兩人的行為動機也隨之明晰——他們並非不知控訴齊淩滅火不力這一罪名過於牽強,實則意在以此試探齊淩是否易於屈服於他們。
倘若齊淩彼時示弱,則下一步他們必會步步為營,將其引入麾下成為同黨。
直至齊淩失去利用價值,屆時便會如同對待劉司倉一般,在合適之時地,化作一具無聲無息的亡骸。
然而,齊淩未顯軟弱,並且無意間泄露了察覺他們罪孽行徑的線索,對於他們後續將會采取何種行動,已無需多費思索!
不得不承認,相較於古代之人,身處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思維更為深邃,亦更明了同類作惡的底線。
在將近日所發生的諸般變故,自始至終梳理一遍之後,雖未能揣摩出隱藏幕後的真相全貌,但齊淩對於真相的洞察已然觸手可及。
他麵色瞬時蒼白如紙,右掌情不自禁地欲尋覓一件金屬法寶握在手中,驚駭於自己推斷出的那個結論背後潛藏的深重陰謀——此般陰詭之事,遠遠超出了他作為一位曾任離婚服務諮詢師的心智承載極限。
於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齊淩毫不猶豫地放下手中的半個秋棗,著手整理行裝。
先前他之所以猶豫不決,不願離去,乃至不知離開後應何去何從,皆因未曾感受到生死攸關的威脅。
如今,麵對生死抉擇,無論未來去向何處,總好過坐以待斃,困守金牛寨。
此時此刻,齊淩心中不再詢問那個藏匿於心脈深處的“熱血少年”應如何抉擇。
因為他明白,那位少年必定會給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答案。
他隻需遵循上一世身為自私、貪婪、冷漠且麻木的“離婚服務諮詢師”的那一套處世哲學行事即可……
他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修煉所需的行囊,其中包括那些易於攜帶且蘊含豐富靈力的珍貴秘寶。
隨後,他又小心翼翼地給家仆及守衛鄉勇們都布置了任務,確保他們在短期內無法抽身離開。
待夜幕降臨之際,他悄然牽著兩匹踏雲寶馬,從金牛寨防衛司的偏門溜出。
自始至終,未引起任何人絲毫疑竇,也未觸動內心的那股反抗封印的力量——“殘魄”的覺醒。
“殘魄”似已收斂其躁動,汲取了此前幾次導致行動失敗的教訓,默然無聲,任由他行事自如,仿佛從未曾在世間顯現。
桌上的硯台、書籍等物被震動得紛紛躍起。
巡查署值守的鄉勇與官府派遣的丫鬟仆婦們嚇得紛紛縮頭低頭,宛如寒冬中的蟬鳴,不敢發出一絲聲響,唯恐引來巡查大人的一絲注意,從而無辜牽扯其中,遭到無妄之災。
顯然,齊巡查昨日在縣尊處受了不少窩囊氣!這一事實,無需揣測,金牛寨上下人人皆心知肚明。
否則,向來溫文爾雅的上級官員齊巡查,又怎會突然性格大變,動輒對著空蕩蕩的房間大發雷霆呢?
然而,齊巡查究竟在縣尊那裏受到了何種待遇,眾人卻無人膽敢上前詢問。
畢竟,兩位高人過招,往往殃及池魚。
短期內,縣尊張威或許並不能真正拿齊巡查怎麽樣。
但同樣,齊巡查也奈何不了縣尊張威。
然而,二人之中無論哪一個將怒火燒到底下的其他人頭上,對於他們來說,無疑都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因此,自昨夜齊淩自城內歸返金牛寨,直至此刻,足足一日一夜之間,金牛寨的修士鄉勇與官府派駐的煉氣仆婦們都盡可能避開他的靜修室行進。倘若避無可避,隻得匆匆踏入,辦妥事務便即刻離去,決計不願多逗留片刻。
\"人都去哪兒了?都給我滾進來打掃!”躲閃之中,總有避不開之時。齊巡守的怒吼聲驀然穿透窗戶,清清楚楚地落入四周每一個人的耳畔。
鄉勇與仆婦們滿麵愁容,彼此交換憂慮的眼神。數息之後,眾人視線皆集中到了一名最為年輕的弟子身上——這位新晉補位的少年尚未獲得正式的修行者身份,頓時麵露絕望,垂頭喪氣,躬身前行,小心翼翼地走向靜修室,“巡守大人息怒,弟子這就清理!”其餘的鄉勇與仆婦們紛紛轉過身去,不忍聽見少年遭受責罰時的淒厲叫聲。
在這修真世界裏,高階修士遭遇挫敗後拿下屬泄憤之事,對他們來說就如同世俗男子在外受辱後迴家向妻子施暴一般常見。前任巡守便是這般行事。
幸而齊巡守看上去並不像那般狠辣之人,就算出手教訓那少年幾下,諒也不會將其生生打死。然而,走了十幾步之後,預料中的慘叫聲並未傳出,甚至連齊巡守的斥責聲也漸漸消弭。
一位膽大的仆婦忍不住悄悄迴頭,想要瞧一眼靜修室那邊究竟發生了何事。然而映入眼簾的是,自家巡守正獨自提著一柄長槍,緩步邁向後院的練兵場。
“收拾完畢,記得關門。”齊淩在仆婦們驚愕的目光中迴首,再次對著靜修室下達命令。說完,他仰首朝天吐出一口悠長的氣息,繼續握槍獨行,身影雖然孤單,卻如同青鬆一般挺拔堅韌。
一日一夜已逝,自縣城重返金牛寨,整整一日一夜,他始終未能悟透何時冒犯了張縣令等人,以至於對方恨不能將他一腳踩入塵埃。自從他穿越至此,其為人行事,比起考拉還要規矩謹慎,既不爭權奪利,又時常顧及同僚顏麵,即使自身受誤解,做事也要留有餘地,怎奈何如今卻成了眾矢之的?
糧草庫突遭火災,分明可以推諉於天災,明擺著是轉運司的責任,與本地絲毫沒有關聯,張縣令為何偏要逼迫他承擔滅火不利的罪名?若是他真能插手糧草庫之事也就罷了。
可他僅僅是個從九品巡檢,地位甚至還低於司倉,權限更是與糧草庫毫不相幹,卻硬是要被推上前台,頂替這個黑鍋。難不成這些朝廷官員,真的一個個都沒頭腦、看不見真相?
……所有的問題,似乎都無法找到答案,甚至不合常理。而齊淩身邊既無人可以商討此事,也沒有長輩能夠求教。此刻的他,實實在在地孤立無援。
此刻,他所能抓住的,唯有那杆冰冷的長槍——此槍乃前任主人遺留之物,槍杆長達二米一,刀鋒與刀刃合計約半米,乃是騎兵作戰的標準武器。
齊淩始終憑借肉身原主人記憶中的槍訣,視之為穿越者的修煉機緣,於是日複一日,毫不懈怠地刻苦修煉,無論風雨如何變換。
今日,在演武場上,他又一次擺開架勢,往日勤奮修煉的成效瞬間顯現無疑。
起初那焦慮不安的心態,隨著肢體的運轉,迅疾地平靜了下來;原本紛亂如麻的思緒,伴隨著吐納調息,也漸漸恢複了清明。
昨日午後,盡管他頂住了張縣尊等人施加的巨大壓力,自始至終保持著鎮定自若的姿態,但實際上,他的神識深處仍然受到了重創。
張威等人的所作所為,勾起了他對前世在某機關防衛部門遭受無端欺淩的記憶——同樣都是毫無理由地被人欺侮,同樣是小心翼翼地忍讓,卻仍舊被人踐踏尊嚴。
然而那次,他還可以選擇離職另尋出路,那時的時代正值快速發展,勤勞之人總能覓得生存之道,最多不過是多吃些苦、多受些勞累而已。
可如今,倘若他選擇離去,連下一步要去何處都不清楚。身體原主人離汴梁時與家中長輩鬧翻,親手斬斷了自己的退路。即便齊淩想要迴歸汴梁尋求家族庇護,也不見得會被接納,並且很容易暴露身份的破綻。
原主雖滿腹詩書,但這學問唯有在仕途之上才有用武之地。一旦離開官場,欲求一份安穩的生活談何容易?更糟糕的是,在離開汴梁前,他還寫下一首詩,當眾譏諷太學祭酒,以至於相當於自我斷絕了師門之路。
這樣一來,齊淩若黯然迴到長安,必然將成為整個太學的笑柄。
......
前方無路,身後亦無處可去,手中銳利的長槍雖然鋒芒畢露,卻無法刺穿眼前的重重迷霧,尋找到一條可行的道路。
“我說,這一遭,你可滿意了?”當施展完畢第一套追魂奪命槍術後,齊淩抹掉額頭的汗水,暗自詢問內心的自己。
那一晚,若非因心髒病痛折磨得他生不如死,他怎會理會那三十七裏之外的火災之事。現如今,救火不但未能贏得讚譽,反而成為了他人攻擊自己、拿捏把柄的理由。
“咚咚,咚咚,咚咚!”心髒跳動的聲音依然穩健有力,未曾有絲毫異樣,顯然,“殘魂”深知自身犯下錯誤,羞愧於麵對齊淩的追問。
“喂,別假裝消失。你之前的機智靈動哪兒去了?”齊淩對於“殘魂”的沉默不滿,拿起侍女遞過來的靈泉水飲下兩口,隨後在腦海中繼續質詢對方。
“若是當初聽從我的建議,會有今日這般麻煩嗎?常言道,吃過虧就能長記性!你先前在汴梁吃了那樣大的虧,生生把自己氣死,卻一點教訓都沒吸取!”
然而,心髒跳動聲並無變動,“殘魂”仿佛從未在齊淩體內存在過一般,悄然遁形無蹤。
“怎麽,知道自己愚笨了嗎......”
\"廢物,爾後再無需顯現於世。”齊淩內心憤懣,口中低斥,“你倒是有所迴應啊!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修道之人豈能不明此理?自身愚鈍猶可恕,竟還誤導他人,真是愚不可及!”
靈海之中,“殘魄”依然沉默如初,堅決拒絕與他清算過往。
“該死,最好你永不出現在我麵前!”齊淩怒氣難消,低聲啐了一口,卻又無可奈何。
如今的修煉環境之下,他又怎能請求他人破開其胸膛,自內至外地仔細探查一番。
故而,他也隻得作罷,停止對“殘魄”的冷嘲熱諷,繼續一邊修煉槍決秘法,一邊思索自己所麵臨的困境。
誠然,若那“殘魄”羞愧之下,從此不再幹擾他的修行生活,那麽對於齊某而言,也可視為一場意外之喜。
畢竟,相較於區區九品“仙職”,一個完整無損且健康的肉身,無疑更為珍貴。
想起短時間內,自己的言行思緒或許不會再受“殘魄”的擺布,齊淩心頭頓覺暢快許多,思維亦愈發清明。
前世作為“離緣顧問”時,為取得對客戶最為有力的證據,齊淩雖未曾觸犯天條,但卻不乏一些見不得光的手腕手段。
諸如追蹤、隱攝之類的手段,不過是業務的基本素養。
能夠憑借有限的信息和影像還原真相,追溯過去發生的種種,進而預測目標下一步行動,那才是真正踏入了洞悉人心之門。
因此,待頭腦徹底清明之後,近日來發生的一幕幕場景便自然而然地在他腦海中進行了梳理、歸納、提煉和推演。
昨日午後,縣尊張威起初確實擺足了官架子,然而並未流露出對齊淩的強烈敵意。
雙方關係急轉直下的轉折點,源自縣尉周崇突然提及滅火一事。
在此之前,張縣尊話語一頓,舉杯飲茶,目光微瞥向左側……
不,應當是縣令張威向主簿周崇暗遞了一個眼色,二人之間顯然正在默契配合!
這一微妙細節在齊淩腦海中瞬間凝固放大。
緊接著,更多的昨日午後情景被逐一挖掘出來,逐一定格。
縣尊張威那怒容顯露出幾分虛假,顯然是底氣不足,顯然他內心十分清楚,欲將救火不利之責加之於齊某人身上的做法實屬牽強。
而縣尉陳東,更像是個湊數的角色,自始至終未曾說過五句以上的言語,根本無關緊要。
將陳東從記憶片段中剔除之後,張威與周崇二人的言語、神情和舉止則更加鮮明連貫。
甚至,齊淩可以推測,盡管張威身為縣令,但在某些方麵卻似乎在按照周崇的意圖行事。
二人之間的關係,恐怕遠非簡單的同僚關係所能概括,甚或是上下級的關係也有倒置之嫌!
至少在針對齊某人的這件事情上,周崇才是真正幕後推動者,張威僅是配合作梗,或者說是被利用而已。
至於周崇為何對齊某人恨之入骨,耕牛案中的事讓他顏麵盡失是一因,而飲酒賦詩時觸動了他的嫉妒之心,則是另一層原因。
然而這二者,卻均不足以促使他這般焦躁地顯現,執著地針對齊某人不放。
必定還存在著齊某未曾察覺的其他緣由,令其感到更為憤慨,更為危急……乃至流露出一種迫不及待、饑不擇食的姿態。
他恨恨地將法器刺入地麵,齊淩悠然步入修煉室。
指尖觸及仙盤中的靈果,思緒卻仍舊如飛速旋轉的星河。
他無法找到周崇陷害自身的更多動機,但從記憶中那段畫麵裏,感知到了對方那份異常急切的情緒。
不過,即使心境再如何焦急,“救火不利”的罪責太過牽強,過於輕率,猶如隨手摘取一道仙符,妄圖強行束縛他人。
要知道,那晚逃脫而又被找迴的護糧弟子皆堅稱,糧草庫乃是遭雷霆之力引發火災。
對於永興軍路運朝司而言,若是欲推諉責任,歸咎於天道顯然要比指責地方官員輕鬆得多。
即便哪位運朝使之怒,欲懲治幾位相關官員以泄心頭之憤,首先受難的也該是運朝司體係內的官員,隨後才會波及至地方。
而在地方之上,必然是要挑選有份量的大員問責,無論如何,絕不會輪到一位小小的從九品官吏。
現如今運朝司那邊尚未有任何動作傳出,縣令卻率先催促齊某前去請罪,此舉動不僅不合常理,更是悖逆邏輯。
除非,除非縣令背後藏著更深一層的意圖。
“不可懈怠,你想,依照大宋官場的慣例,縣令究竟意欲何為?”愈思愈覺其中缺失了至關重要的環節,齊淩手中緊握半枚未嚐完的秋季仙棗,再次自問心靈深處。
心跳的韻律瞬間加速,但瞬息之間便恢複了平靜。
腦海中除了剛才迴溯的記憶景象,並無新的線索湧現。
“殘魄”在他急需指引之際陷入沉寂,或是因其連續犯錯受到重創,已無勇氣迴應他的唿喚,引領方向。
此刻,齊淩唯有寄希望於前世所習得的種種神通秘術。
毅然將“殘魄”拋諸腦後,他決定繼續剝繭抽絲,深入探尋真相。
與此同時,他仔細迴想昨日午後的應對舉措。
以仙界的視角審視,他的處置已可堪稱九分以上的高明。
雖然他表現得極為恭順,在核心問題上卻是寸土不讓。
而且,在最終關頭,他還極為含蓄地警告了對方,勿將其逼入絕境,否則雙方皆有可能同歸於盡。
“糟糕!”想到自己最後那段帶有警示意味的話語,齊淩的眼眸忽地一亮,緊接著懊悔地輕輕拍打著大腿。
多此一舉了。
假若張縣令與周主簿二人確實與糧庫火災案有所關聯,那麽那兩句言辭,很可能被他們解讀為齊某識破了他們的陰謀詭計。
而他們在昨日午後聯合對齊某施壓,或許正是在試探齊某是否對他們構成了威脅!
倘若真是如此……
九
齊淩果斷終止了推演仙機的動作,挺直身形,走向窗邊,舉目四望。
家仆與莊丁們,早已退避至安全之地。
王武、牛巨、張帆等修煉箭術的修士,亦早早結束了值守。
此刻,他確信自身並未遭人暗中窺探,但這並不表示今夜他能如往昔般安枕無憂。
若縣尊大人與主薄大人狼狽為奸,且與糧庫火災一案脫不了幹係,那藏匿於金牛寨內的,恐怕正是其黨羽同謀。
初臨定安縣境,齊淩並無親朋好友在此立足,又如何能孤身一人對抗這等龐然大勢?
料想此後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粉身碎骨之險境。
救火之夜,在那片被烈焰吞噬倒塌的庭院廢墟之中,一具焦黑的軀殼在他腦海中浮現。
隨之而來的,是他前世觀閱過的諸多仙俠劇集中的相關場景。
焚燒糧倉之舉,既是仙俠劇中的常見橋段,又是塵世曆史中的慣用手段。
古往今來,此類事例層出不窮。
當他將自己的思緒,融入這段熟悉的世間舊律之中,原本困擾已久的疑竇瞬間豁然開朗。
張縣尊與周主薄兩人的行為動機也隨之明晰——他們並非不知控訴齊淩滅火不力這一罪名過於牽強,實則意在以此試探齊淩是否易於屈服於他們。
倘若齊淩彼時示弱,則下一步他們必會步步為營,將其引入麾下成為同黨。
直至齊淩失去利用價值,屆時便會如同對待劉司倉一般,在合適之時地,化作一具無聲無息的亡骸。
然而,齊淩未顯軟弱,並且無意間泄露了察覺他們罪孽行徑的線索,對於他們後續將會采取何種行動,已無需多費思索!
不得不承認,相較於古代之人,身處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思維更為深邃,亦更明了同類作惡的底線。
在將近日所發生的諸般變故,自始至終梳理一遍之後,雖未能揣摩出隱藏幕後的真相全貌,但齊淩對於真相的洞察已然觸手可及。
他麵色瞬時蒼白如紙,右掌情不自禁地欲尋覓一件金屬法寶握在手中,驚駭於自己推斷出的那個結論背後潛藏的深重陰謀——此般陰詭之事,遠遠超出了他作為一位曾任離婚服務諮詢師的心智承載極限。
於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齊淩毫不猶豫地放下手中的半個秋棗,著手整理行裝。
先前他之所以猶豫不決,不願離去,乃至不知離開後應何去何從,皆因未曾感受到生死攸關的威脅。
如今,麵對生死抉擇,無論未來去向何處,總好過坐以待斃,困守金牛寨。
此時此刻,齊淩心中不再詢問那個藏匿於心脈深處的“熱血少年”應如何抉擇。
因為他明白,那位少年必定會給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答案。
他隻需遵循上一世身為自私、貪婪、冷漠且麻木的“離婚服務諮詢師”的那一套處世哲學行事即可……
他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修煉所需的行囊,其中包括那些易於攜帶且蘊含豐富靈力的珍貴秘寶。
隨後,他又小心翼翼地給家仆及守衛鄉勇們都布置了任務,確保他們在短期內無法抽身離開。
待夜幕降臨之際,他悄然牽著兩匹踏雲寶馬,從金牛寨防衛司的偏門溜出。
自始至終,未引起任何人絲毫疑竇,也未觸動內心的那股反抗封印的力量——“殘魄”的覺醒。
“殘魄”似已收斂其躁動,汲取了此前幾次導致行動失敗的教訓,默然無聲,任由他行事自如,仿佛從未曾在世間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