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似是故人來
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 作者:老薑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根據宋律,購買賊贓之人,若贓物被原主認出,應歸還原主。\"
原身體的主人真是個太學生。齊淩在記憶中隨便翻閱,就找到了最合適的判決依據。既然周癩子出示了交易契約,上麵還有官府的印章,就不能再隨便改變說法,說大黃牛是通過其他方式獲得的。
按照法律,大黃牛應該歸還給侯張氏,在鄉村長老的監督下重新烙上標記,並在官府重新登記。周癩子從牙行買到賊贓,可以通過訴訟向牙行索賠以彌補損失。然而,牙行在縣城,不屬於金牛寨巡檢所的管轄範圍。所以,接下來周癩子是自認倒黴還是真的去找胡老六打官司,齊淩沒有理由過問。
同樣,周主簿在交易文件上蓋章,可能是被狡猾的胡老六欺騙了,也可能是有其他隱藏的情況,但這並不在巡檢司的管轄範圍內。
在理念不衝突的前提下,北宋太學的優秀學生強大的記憶力,加上21世紀四家偵探的精明,簡直是完美的組合!
轉迴巡檢司的大堂,齊淩三下五除二就把偷牛案處理得清清楚楚。
人們天性同情弱者,圍觀的百姓隻看到大黃牛公正地判給了侯張氏,便心滿意足。
他們沒有看出齊淩在後續問題上的推諉和懶散,因此毫不保留地向這位新來的巡檢獻上掌聲和讚美。
弓箭手和鄉勇們發現他們的巡檢不動聲色地將金牛寨從案件中撇清,都暗暗豎起大拇指表示敬佩。
真厲害,真厲害。
不愧是聖人門徒,太學的傑出人才。
不僅斷案高明,為人處世的手腕也十分高超。
這樣的人如果不成功,那才奇怪呢!
對於某些懷著特殊目的的中年“商人”,他們在心裏迅速提高了對新巡檢的評價,並決定迴去後警告手下收斂一些,不要再像以前那樣無視巡檢。
\"熟讀經書,你做得好。說到處理這些瑣碎的世俗事務,還得看我這個大偵探!\"聽到下麵不斷的讚揚,齊淩心裏難免有些飄飄然。
他用手按住胸口,悄悄嘀咕。
心髒那裏沒有任何迴應。
然而,大堂外突然傳來了一陣熟悉的調侃:“好一個老牛識途!都說太學高材生齊佳俊受挫後一蹶不振,躲在某個邊陲小寨混日子等死。但我楊某可不信。今天特意趕來驗證,果然如我所料,奇劍難掩鋒芒。就算深埋千年,仍然氣勢如虹!”
後半句用的典故太深,即使齊淩繼承了原主人的所有記憶,也費了些功夫才明白對方的意思。
原來對方把他比作了一把絕世名劍,幹將莫邪。
據說這兩把劍在春秋時期就被深埋地下數丈。
但每晚劍氣直衝天際,鬥牛星座都能感受到。
晉代的廣武侯張華發現了劍氣,經過詢問奇人後,在豫章一帶挖掘,最終讓寶劍重見天日。
“怎麽,難道佳俊還在怪我沒有與你共患難,要與我絕交嗎?”等不到齊淩的迴答,來人的臉上有些掛不住,皺起眉頭,沉聲質問。
“不敢,不敢,楊兄請!楊兄快請進!”齊淩迅速整理好心中的混亂,微笑著迴答。
盡管他的聲音中仍帶著一絲緊張。
幸好他前世擅長待人接物,察覺到自己的失態後,立即采取措施彌補。
臉上堆滿了笑容,他熱情地起身迎接,“哎呀,什麽風把你吹來了啊,怎麽也不事先告訴我一聲?看到你來,我驚訝得差點以為自己在做夢呢!”然而,他繞過桌子時,卻不小心絆了一下,這恰好和他的驚訝之情相互印證。
“小心點!”來人驚嚇了一跳,迅速地跨過弓箭手和鄉勇,穩住了齊淩的手臂。同時,他低聲埋怨道,“這麽慌張幹嘛?我隻是跟你開了個玩笑而已。你怎麽變得這麽經不起玩笑呢?”
“不是經不起玩笑,而是離京幾個月,現在在這裏和你季明兄重逢,感覺像是隔了世!”齊淩有意地歎了口氣,用感慨掩蓋了他此刻的真實情緒。他很緊張,盡管他竭盡全力,也無法讓自己不緊張。
這位訪客名叫楊旭,表字季明。他在原主人的記憶中形象鮮明,僅次於他的母親和祖父。齊家和楊家是世交,兩家族的祖先曾一起輔佐大宋的太祖、太宗兩位皇帝打下江山,如今他們的府邸在汴梁城內,幾乎是門對門!
齊淩穿越後在金牛寨安分守己,一方麵是因為他天生慵懶,容易滿足,覺得做一名巡檢還挺不錯的。另一方麵,他害怕被熟人發現他占據了別人身體的事實。然而,還沒等他準備好,熟人已經找上門了!
幸運的是,這次來訪的楊旭雖然和原主人關係親近,但並不細心。久別重逢,他隻顧著高興,完全沒有察覺到現在的齊淩與原來的有什麽不同。直到齊淩說出“恍如隔世”,楊旭心中一酸,雙眼立刻泛紅,“沒錯,沒錯,真是恍如隔世!當初,我們誰能想到,朝廷為了替黨項叛賊出氣,竟然不顧我們的生死?!”
“唉——”對於那些太學生衝動地在街上毆打黨項使者的行為,齊淩早已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不知該如何正常迴應,隻能遵循少說話少犯錯的原則,再次低聲歎息。“我原本以為,你祖父曾任殿前軍都虞侯,你堂叔又是屯衛大將軍,官家總會念些舊情。沒想到,沒想到,他們真的不管你。”
聽到他的歎息,楊旭更加難過,眼睛也更紅了。“我當時,我當時應該一個人承擔所有的事情。動手的同學那麽多,多我一個或少我一個,朝廷怎麽可能會分辨得清楚呢?我,我...嗚...”他一邊擦淚,一邊斷斷續續地傾訴。說得越多,心裏就越痛苦,最後甚至泣不成聲。
“季明,季明,我的好友季明!我們半年未見,我們不談那些,好嗎?”盡管齊淩並不認為在鵲巢鳩占之後,他和楊旭的友情還能延續,但他仍然被對方的哭泣觸動,心中泛起酸楚。他紅著眼睛,輕聲安慰:“你看,我現在不是過得挺好?金牛寨雖然偏遠,但山水宜人。”
“而且在這裏,我說一不二!”
“來人,退堂。今天就算天塌下來,我這個巡查也不會管!我有老朋友來訪,必須好好招待!”最後一句話是對弓箭手、鄉勇和堂外的觀眾說的,聲音特別響亮,生怕有人聽不清。
楊旭聽到這話,立刻意識到自己在哪裏,連忙伸手擦臉,“好吧,不提了,不提了。我隻是,隻是,隻是又見到你了。我很開心,很開心!!”
旅途勞累,他的臉上原本就沾滿了塵土。再被髒手一抹,眼淚和泥土混在一起。齊淩頓時被逗笑了,接著,他的心又受到前世主人情感的影響,五味雜陳。他悄悄撫了撫胸口,吩咐鄉勇幫他打來清水。然後親自扶著楊旭去二堂,讓官府派來的仆婦悉心照料他洗臉換衣。
鄉勇和仆婦們剛剛見識了精彩的“審牛”表演,對齊巡檢十分敬佩,因此對他的朋友也格外照顧。趁著大家忙碌的時候,齊淩趕緊集中精神,在原身體主人的記憶中尋找與來客交往的所有情景,並盡力模仿原主人的行為、習慣和說話方式,以免與他相差太大。
他們真的很熟,熟到齊淩恨不得立刻躲進山裏,不願與對方相見的那種熟!他們倆都像太學生齊淩一樣,出身武將世家。他們的祖父都曾為大宋太宗皇帝效力,深受皇帝的信任。齊家和楊家在汴梁城的府邸在同一坊區。從太學生齊淩記事起,他就和楊旭一起玩耍成長。無論是爬樹掏鳥還是下河洗澡,隻要是讓大人頭疼的事,隻要有齊淩,楊旭必然參與。齊淩頑皮挨家法時,楊旭那邊也會屁股開花。得益於各自祖先的庇護,他們一同進入了太學學習。同年,因成績優異,他們一同升入上舍。接著,又在同一天,被太學山長鄭長風視為衣缽傳人。
大宋的太學生齊淩不滿朝廷與夏國議和,辜負了邊疆士兵和西北百姓,於是以血書上奏。在聯署的“憤淩”名單上,當然少不了楊旭的名字。
在街上當眾將西夏使者拽下馬狠狠揍了一頓,如果論下手狠,齊淩自認為排第二,楊旭鐵定是第一。
唯獨不同的,就是兄弟倆事後受到的待遇。
朝廷大發雷霆,命令有關部門嚴懲不貸。
那些參與動手的學生,要麽被貶到海南去摘椰子,要麽被貶到廣南西路去吃荔枝。
齊淩家靠關係疏通,才讓他得以從輕發落,被貶到西北邊境的小寨子裏去做巡檢,戴罪立功。
而楊旭,盡管年紀比齊淩大,下手比齊淩狠,卻被列為“盲目跟從者”,由家人領迴家軟禁兩個月,事情就這麽算了。
實際上,還沒滿半個月,這人就已經跑到他祖父,掌握重兵的現任鎮、定、高陽關三路後陣鈐轄楊嗣帳下,做了錄事參軍!
而且,還因為他主動棄文從武,忠誠可嘉,從朝廷那裏得到了一個從七品的翊麾校尉散官。
(注:北宋前期的官職含金量很高,六品以上就算是高級官員。)
真是應了那句話,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啊!
在21世紀,齊淩見過不少有權有勢人家的子弟犯錯,官方高高舉起板子,輕輕落下。
沒想到這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放到11世紀,情況也是一樣!
原身體的主人真是個太學生。齊淩在記憶中隨便翻閱,就找到了最合適的判決依據。既然周癩子出示了交易契約,上麵還有官府的印章,就不能再隨便改變說法,說大黃牛是通過其他方式獲得的。
按照法律,大黃牛應該歸還給侯張氏,在鄉村長老的監督下重新烙上標記,並在官府重新登記。周癩子從牙行買到賊贓,可以通過訴訟向牙行索賠以彌補損失。然而,牙行在縣城,不屬於金牛寨巡檢所的管轄範圍。所以,接下來周癩子是自認倒黴還是真的去找胡老六打官司,齊淩沒有理由過問。
同樣,周主簿在交易文件上蓋章,可能是被狡猾的胡老六欺騙了,也可能是有其他隱藏的情況,但這並不在巡檢司的管轄範圍內。
在理念不衝突的前提下,北宋太學的優秀學生強大的記憶力,加上21世紀四家偵探的精明,簡直是完美的組合!
轉迴巡檢司的大堂,齊淩三下五除二就把偷牛案處理得清清楚楚。
人們天性同情弱者,圍觀的百姓隻看到大黃牛公正地判給了侯張氏,便心滿意足。
他們沒有看出齊淩在後續問題上的推諉和懶散,因此毫不保留地向這位新來的巡檢獻上掌聲和讚美。
弓箭手和鄉勇們發現他們的巡檢不動聲色地將金牛寨從案件中撇清,都暗暗豎起大拇指表示敬佩。
真厲害,真厲害。
不愧是聖人門徒,太學的傑出人才。
不僅斷案高明,為人處世的手腕也十分高超。
這樣的人如果不成功,那才奇怪呢!
對於某些懷著特殊目的的中年“商人”,他們在心裏迅速提高了對新巡檢的評價,並決定迴去後警告手下收斂一些,不要再像以前那樣無視巡檢。
\"熟讀經書,你做得好。說到處理這些瑣碎的世俗事務,還得看我這個大偵探!\"聽到下麵不斷的讚揚,齊淩心裏難免有些飄飄然。
他用手按住胸口,悄悄嘀咕。
心髒那裏沒有任何迴應。
然而,大堂外突然傳來了一陣熟悉的調侃:“好一個老牛識途!都說太學高材生齊佳俊受挫後一蹶不振,躲在某個邊陲小寨混日子等死。但我楊某可不信。今天特意趕來驗證,果然如我所料,奇劍難掩鋒芒。就算深埋千年,仍然氣勢如虹!”
後半句用的典故太深,即使齊淩繼承了原主人的所有記憶,也費了些功夫才明白對方的意思。
原來對方把他比作了一把絕世名劍,幹將莫邪。
據說這兩把劍在春秋時期就被深埋地下數丈。
但每晚劍氣直衝天際,鬥牛星座都能感受到。
晉代的廣武侯張華發現了劍氣,經過詢問奇人後,在豫章一帶挖掘,最終讓寶劍重見天日。
“怎麽,難道佳俊還在怪我沒有與你共患難,要與我絕交嗎?”等不到齊淩的迴答,來人的臉上有些掛不住,皺起眉頭,沉聲質問。
“不敢,不敢,楊兄請!楊兄快請進!”齊淩迅速整理好心中的混亂,微笑著迴答。
盡管他的聲音中仍帶著一絲緊張。
幸好他前世擅長待人接物,察覺到自己的失態後,立即采取措施彌補。
臉上堆滿了笑容,他熱情地起身迎接,“哎呀,什麽風把你吹來了啊,怎麽也不事先告訴我一聲?看到你來,我驚訝得差點以為自己在做夢呢!”然而,他繞過桌子時,卻不小心絆了一下,這恰好和他的驚訝之情相互印證。
“小心點!”來人驚嚇了一跳,迅速地跨過弓箭手和鄉勇,穩住了齊淩的手臂。同時,他低聲埋怨道,“這麽慌張幹嘛?我隻是跟你開了個玩笑而已。你怎麽變得這麽經不起玩笑呢?”
“不是經不起玩笑,而是離京幾個月,現在在這裏和你季明兄重逢,感覺像是隔了世!”齊淩有意地歎了口氣,用感慨掩蓋了他此刻的真實情緒。他很緊張,盡管他竭盡全力,也無法讓自己不緊張。
這位訪客名叫楊旭,表字季明。他在原主人的記憶中形象鮮明,僅次於他的母親和祖父。齊家和楊家是世交,兩家族的祖先曾一起輔佐大宋的太祖、太宗兩位皇帝打下江山,如今他們的府邸在汴梁城內,幾乎是門對門!
齊淩穿越後在金牛寨安分守己,一方麵是因為他天生慵懶,容易滿足,覺得做一名巡檢還挺不錯的。另一方麵,他害怕被熟人發現他占據了別人身體的事實。然而,還沒等他準備好,熟人已經找上門了!
幸運的是,這次來訪的楊旭雖然和原主人關係親近,但並不細心。久別重逢,他隻顧著高興,完全沒有察覺到現在的齊淩與原來的有什麽不同。直到齊淩說出“恍如隔世”,楊旭心中一酸,雙眼立刻泛紅,“沒錯,沒錯,真是恍如隔世!當初,我們誰能想到,朝廷為了替黨項叛賊出氣,竟然不顧我們的生死?!”
“唉——”對於那些太學生衝動地在街上毆打黨項使者的行為,齊淩早已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不知該如何正常迴應,隻能遵循少說話少犯錯的原則,再次低聲歎息。“我原本以為,你祖父曾任殿前軍都虞侯,你堂叔又是屯衛大將軍,官家總會念些舊情。沒想到,沒想到,他們真的不管你。”
聽到他的歎息,楊旭更加難過,眼睛也更紅了。“我當時,我當時應該一個人承擔所有的事情。動手的同學那麽多,多我一個或少我一個,朝廷怎麽可能會分辨得清楚呢?我,我...嗚...”他一邊擦淚,一邊斷斷續續地傾訴。說得越多,心裏就越痛苦,最後甚至泣不成聲。
“季明,季明,我的好友季明!我們半年未見,我們不談那些,好嗎?”盡管齊淩並不認為在鵲巢鳩占之後,他和楊旭的友情還能延續,但他仍然被對方的哭泣觸動,心中泛起酸楚。他紅著眼睛,輕聲安慰:“你看,我現在不是過得挺好?金牛寨雖然偏遠,但山水宜人。”
“而且在這裏,我說一不二!”
“來人,退堂。今天就算天塌下來,我這個巡查也不會管!我有老朋友來訪,必須好好招待!”最後一句話是對弓箭手、鄉勇和堂外的觀眾說的,聲音特別響亮,生怕有人聽不清。
楊旭聽到這話,立刻意識到自己在哪裏,連忙伸手擦臉,“好吧,不提了,不提了。我隻是,隻是,隻是又見到你了。我很開心,很開心!!”
旅途勞累,他的臉上原本就沾滿了塵土。再被髒手一抹,眼淚和泥土混在一起。齊淩頓時被逗笑了,接著,他的心又受到前世主人情感的影響,五味雜陳。他悄悄撫了撫胸口,吩咐鄉勇幫他打來清水。然後親自扶著楊旭去二堂,讓官府派來的仆婦悉心照料他洗臉換衣。
鄉勇和仆婦們剛剛見識了精彩的“審牛”表演,對齊巡檢十分敬佩,因此對他的朋友也格外照顧。趁著大家忙碌的時候,齊淩趕緊集中精神,在原身體主人的記憶中尋找與來客交往的所有情景,並盡力模仿原主人的行為、習慣和說話方式,以免與他相差太大。
他們真的很熟,熟到齊淩恨不得立刻躲進山裏,不願與對方相見的那種熟!他們倆都像太學生齊淩一樣,出身武將世家。他們的祖父都曾為大宋太宗皇帝效力,深受皇帝的信任。齊家和楊家在汴梁城的府邸在同一坊區。從太學生齊淩記事起,他就和楊旭一起玩耍成長。無論是爬樹掏鳥還是下河洗澡,隻要是讓大人頭疼的事,隻要有齊淩,楊旭必然參與。齊淩頑皮挨家法時,楊旭那邊也會屁股開花。得益於各自祖先的庇護,他們一同進入了太學學習。同年,因成績優異,他們一同升入上舍。接著,又在同一天,被太學山長鄭長風視為衣缽傳人。
大宋的太學生齊淩不滿朝廷與夏國議和,辜負了邊疆士兵和西北百姓,於是以血書上奏。在聯署的“憤淩”名單上,當然少不了楊旭的名字。
在街上當眾將西夏使者拽下馬狠狠揍了一頓,如果論下手狠,齊淩自認為排第二,楊旭鐵定是第一。
唯獨不同的,就是兄弟倆事後受到的待遇。
朝廷大發雷霆,命令有關部門嚴懲不貸。
那些參與動手的學生,要麽被貶到海南去摘椰子,要麽被貶到廣南西路去吃荔枝。
齊淩家靠關係疏通,才讓他得以從輕發落,被貶到西北邊境的小寨子裏去做巡檢,戴罪立功。
而楊旭,盡管年紀比齊淩大,下手比齊淩狠,卻被列為“盲目跟從者”,由家人領迴家軟禁兩個月,事情就這麽算了。
實際上,還沒滿半個月,這人就已經跑到他祖父,掌握重兵的現任鎮、定、高陽關三路後陣鈐轄楊嗣帳下,做了錄事參軍!
而且,還因為他主動棄文從武,忠誠可嘉,從朝廷那裏得到了一個從七品的翊麾校尉散官。
(注:北宋前期的官職含金量很高,六品以上就算是高級官員。)
真是應了那句話,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啊!
在21世紀,齊淩見過不少有權有勢人家的子弟犯錯,官方高高舉起板子,輕輕落下。
沒想到這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放到11世紀,情況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