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何為功德願力?
西遊:三葬一看,不服就幹 作者:一口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嘿嘿...放心吧師傅,妥妥的。”孫悟空呲牙笑道。
而誅八戒和殺務盡等人卻是聽的一頭霧水,不知道是怎麽迴事,鎮元子則是一直圍著他那棵人參果樹轉圈,一會摸摸這裏,一會砰砰那裏的,滿臉的欣喜之意。
就連唐三葬跟他告別都隻是隨便擺了擺手,而唐三葬也是笑了笑不再多言,招唿幾個徒弟便離開了萬壽山。
來到山腳下,唐三葬迴頭望去,隻見那鎮元子正站在五莊觀門口搖手相送,見唐三葬望來更是吹出一口大羅仙氣。
“此行路遠,還望三葬兄弟小心慢行,吾等就在這萬壽山等著你的好消息。”
二人相視一笑,所謂一笑泯恩仇,唐三葬也不計較鎮元子抽自己的三鞭子了,畢竟那鎮元子也隻是做做樣子罷了,真要認真起來,大羅金仙用打神鞭的三鞭子都能讓唐三葬死八百迴了。
鎮元子更是一點兒也不怨唐三葬他們做的這一切,本來就是自己有錯在先,在他們進了這西牛賀洲便計算了他們,而所進行的一些操作更是上不得什麽台麵。
而唐三葬的一係列反擊不僅沒有給他造成任何損失,反而還讓他因禍得福,鎮元子對唐三葬自然也就提不起什麽怨意。
至於清風明月那兩個家夥,此刻已經無人再想他們的了,跟著鎮元子上千年還是那麽一副德行,落得個魂飛魄散的結果也實屬正常。
離開萬壽山,唐三葬師徒幾人再次向西而行。
經不住誅八戒和殺務盡的一直詢問,唐三葬終究還是將事情說了出來。
原來他讓孫悟空去普陀山紫竹林時,特意強調是孫悟空自己請的觀音,到了紫竹林之後,更是讓孫悟空留下了一根救命毫毛。
那根毫毛落地變化成了紫竹林的一塊石頭,隻要孫悟空不刻意激活發動,就很難被觀音發現。
等觀音到了五莊觀,唐三葬更是說是孫悟空幾人推倒毀掉的人參果樹,這般不實的言論就會讓觀音在此事上獲取的功德少上很多。
而唐三葬之所以這麽做,自是有他的考量在內的。
首先鎮元子唐三葬是本著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的態度,能拉攏過來則是最好的,而最終的結果唐三葬也很是滿意。
在係統告知了鎮元子所做的一切之後,唐三葬心中便已經有了方案,而其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眉心的燃燈古佛印記,不過沒成想鎮元子封孫悟空一魂一魄的事情驚動了菩提祖師,這個三界混子顯然誰的麵子也不給,直接就將鎮元子的脾氣給鏟平了。
而唐三葬則是打起了借助佛門的意思,他想利用佛門重視自己的這層關係,消耗一些佛門資源的同時,再將鎮元子徹底綁在自己這台戰車之上。
雖說中間有曲折,但最終的結果是唐三葬想要的,人參果樹複活的他果然感激的不是觀音,而是唐三葬,因為鎮元子知道,若不是唐三葬從中做工作,佛門甩都不會甩自己一下,更別提用這麽多資源救人參果樹了。
至於後期要不要幫唐三葬,或者說要不要跟著唐三葬做事,這對鎮元子來說一點也不難抉擇,畢竟他本來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唐三葬來靠向佛門,日後唐三葬順如來也好反如來也罷,這是人家的內部糾紛,鎮元子隻需要在恰當的時候表明自己更加貼近佛門的心跡就行了。
哪怕唐三葬真的反如來了,那屆時他再視情況而定,如來強他就順著如來鎮壓唐三葬,唐三葬強就順著唐三葬鎮壓如來,總歸他自己怎麽都是賺的。
唐三葬自是明白鎮元子的想法,而他要的也並不是絕對的忠誠,一個大羅金仙的存在也不會對他這個如今還是渡劫期的小家夥忠誠,唐三葬要的也隻是鎮元子的一個態度而已,實力到了這般情況,隻要答應了就不會反悔,天道的監測可不是鬧著玩的。
有了鎮元子這個態度,未來隻要唐三葬自己實力強了,那鎮元子自然會投靠,一切終歸還是實力說了算的。
而讓孫悟空刻意強調是他自己請的菩薩,並且在觀音來了之後又強調了一次是徒弟們的失誤,為的就是降低觀音的此次所得,沾染了他們因果的都會分潤他們的功德願力,而唐三葬並不想這些人分太多走。
強調是孫悟空等人的行為可以有效的剝離自己,至於毀去果樹的雖然的確是自己,但係統對此事早就做了屏蔽,隻要觀音自己不懷疑不去想,就搭不上唐三葬自己本身的因果。
本來觀音來這一趟不僅沒有損失,還會有一點賺頭,這是觀音算好的,不然她也不會跑這一趟了,可當唐三葬剝離了自己後,觀音能得到的功德願力就會少很多。
不過即使如此,唐三葬還是留下了後手,就是讓孫悟空留下了一個本命毫毛在紫竹林,這樣的話這件事就沒算結束,日後這件事產生的功德願力就結算不到觀音身上去。
可以說唐三葬愣是讓觀音白白的過來打了工,不僅沒給觀音發工資,還讓觀音給唐三葬發了工資,簡直離譜至極。
關於功德願力,唐三葬也和係統溝通過,係統用了個很簡單的方式給唐三葬做了解釋。
功德願力是大多數修仙者提升修為的一種方式,也是大道暗示之下的產物,強者管理弱者,弱者產生信仰之力,這些歸總轉化成了功德願力。
而天庭和佛門之所以有那麽多司職,也是為了能更好的進行管理,不然你一個神仙什麽都管,那別的肯定有意見,封神之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封神之戰除了理念之爭之外,再有就是司職的不健全,導致許多神仙啥都管,功德願力多實力增長快,引起了別的仙人不滿。
而三清也正好在進行道統之爭,一係列因素之下便產生了封神之戰,最終的結果是闡教成為了了最大的贏家,而天庭也順勢產生,各個司職也在被規劃完成。
至此哪路神仙負責什麽,汲取多少功德成了定數,三界的管理變得極為良好,一切欣欣向榮的發展了下去。
而誅八戒和殺務盡等人卻是聽的一頭霧水,不知道是怎麽迴事,鎮元子則是一直圍著他那棵人參果樹轉圈,一會摸摸這裏,一會砰砰那裏的,滿臉的欣喜之意。
就連唐三葬跟他告別都隻是隨便擺了擺手,而唐三葬也是笑了笑不再多言,招唿幾個徒弟便離開了萬壽山。
來到山腳下,唐三葬迴頭望去,隻見那鎮元子正站在五莊觀門口搖手相送,見唐三葬望來更是吹出一口大羅仙氣。
“此行路遠,還望三葬兄弟小心慢行,吾等就在這萬壽山等著你的好消息。”
二人相視一笑,所謂一笑泯恩仇,唐三葬也不計較鎮元子抽自己的三鞭子了,畢竟那鎮元子也隻是做做樣子罷了,真要認真起來,大羅金仙用打神鞭的三鞭子都能讓唐三葬死八百迴了。
鎮元子更是一點兒也不怨唐三葬他們做的這一切,本來就是自己有錯在先,在他們進了這西牛賀洲便計算了他們,而所進行的一些操作更是上不得什麽台麵。
而唐三葬的一係列反擊不僅沒有給他造成任何損失,反而還讓他因禍得福,鎮元子對唐三葬自然也就提不起什麽怨意。
至於清風明月那兩個家夥,此刻已經無人再想他們的了,跟著鎮元子上千年還是那麽一副德行,落得個魂飛魄散的結果也實屬正常。
離開萬壽山,唐三葬師徒幾人再次向西而行。
經不住誅八戒和殺務盡的一直詢問,唐三葬終究還是將事情說了出來。
原來他讓孫悟空去普陀山紫竹林時,特意強調是孫悟空自己請的觀音,到了紫竹林之後,更是讓孫悟空留下了一根救命毫毛。
那根毫毛落地變化成了紫竹林的一塊石頭,隻要孫悟空不刻意激活發動,就很難被觀音發現。
等觀音到了五莊觀,唐三葬更是說是孫悟空幾人推倒毀掉的人參果樹,這般不實的言論就會讓觀音在此事上獲取的功德少上很多。
而唐三葬之所以這麽做,自是有他的考量在內的。
首先鎮元子唐三葬是本著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的態度,能拉攏過來則是最好的,而最終的結果唐三葬也很是滿意。
在係統告知了鎮元子所做的一切之後,唐三葬心中便已經有了方案,而其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眉心的燃燈古佛印記,不過沒成想鎮元子封孫悟空一魂一魄的事情驚動了菩提祖師,這個三界混子顯然誰的麵子也不給,直接就將鎮元子的脾氣給鏟平了。
而唐三葬則是打起了借助佛門的意思,他想利用佛門重視自己的這層關係,消耗一些佛門資源的同時,再將鎮元子徹底綁在自己這台戰車之上。
雖說中間有曲折,但最終的結果是唐三葬想要的,人參果樹複活的他果然感激的不是觀音,而是唐三葬,因為鎮元子知道,若不是唐三葬從中做工作,佛門甩都不會甩自己一下,更別提用這麽多資源救人參果樹了。
至於後期要不要幫唐三葬,或者說要不要跟著唐三葬做事,這對鎮元子來說一點也不難抉擇,畢竟他本來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唐三葬來靠向佛門,日後唐三葬順如來也好反如來也罷,這是人家的內部糾紛,鎮元子隻需要在恰當的時候表明自己更加貼近佛門的心跡就行了。
哪怕唐三葬真的反如來了,那屆時他再視情況而定,如來強他就順著如來鎮壓唐三葬,唐三葬強就順著唐三葬鎮壓如來,總歸他自己怎麽都是賺的。
唐三葬自是明白鎮元子的想法,而他要的也並不是絕對的忠誠,一個大羅金仙的存在也不會對他這個如今還是渡劫期的小家夥忠誠,唐三葬要的也隻是鎮元子的一個態度而已,實力到了這般情況,隻要答應了就不會反悔,天道的監測可不是鬧著玩的。
有了鎮元子這個態度,未來隻要唐三葬自己實力強了,那鎮元子自然會投靠,一切終歸還是實力說了算的。
而讓孫悟空刻意強調是他自己請的菩薩,並且在觀音來了之後又強調了一次是徒弟們的失誤,為的就是降低觀音的此次所得,沾染了他們因果的都會分潤他們的功德願力,而唐三葬並不想這些人分太多走。
強調是孫悟空等人的行為可以有效的剝離自己,至於毀去果樹的雖然的確是自己,但係統對此事早就做了屏蔽,隻要觀音自己不懷疑不去想,就搭不上唐三葬自己本身的因果。
本來觀音來這一趟不僅沒有損失,還會有一點賺頭,這是觀音算好的,不然她也不會跑這一趟了,可當唐三葬剝離了自己後,觀音能得到的功德願力就會少很多。
不過即使如此,唐三葬還是留下了後手,就是讓孫悟空留下了一個本命毫毛在紫竹林,這樣的話這件事就沒算結束,日後這件事產生的功德願力就結算不到觀音身上去。
可以說唐三葬愣是讓觀音白白的過來打了工,不僅沒給觀音發工資,還讓觀音給唐三葬發了工資,簡直離譜至極。
關於功德願力,唐三葬也和係統溝通過,係統用了個很簡單的方式給唐三葬做了解釋。
功德願力是大多數修仙者提升修為的一種方式,也是大道暗示之下的產物,強者管理弱者,弱者產生信仰之力,這些歸總轉化成了功德願力。
而天庭和佛門之所以有那麽多司職,也是為了能更好的進行管理,不然你一個神仙什麽都管,那別的肯定有意見,封神之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封神之戰除了理念之爭之外,再有就是司職的不健全,導致許多神仙啥都管,功德願力多實力增長快,引起了別的仙人不滿。
而三清也正好在進行道統之爭,一係列因素之下便產生了封神之戰,最終的結果是闡教成為了了最大的贏家,而天庭也順勢產生,各個司職也在被規劃完成。
至此哪路神仙負責什麽,汲取多少功德成了定數,三界的管理變得極為良好,一切欣欣向榮的發展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