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的戰事越演越烈,奧斯曼的四十萬大軍的元帥伊力亞德在收到了本土被進攻,沙皇大軍殺向伊斯坦布爾的消息後。


    奧斯曼的遠征大軍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眼看著大軍就要打到了莫斯科,唾手可得的沙俄重城如果放棄了,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可是奧斯曼蘇丹還在伊斯坦布爾,想必他一定會派人前來召喚大軍迴援的,如果不遵從的話那就是叛國。


    蘇丹一定不會放過他的家人的…………


    難道要把唾手可得的大好機會就這麽浪費了嗎?!


    伊力亞德痛苦糾結的捂住了自己的腦袋,腦海裏出現了兩種聲音。


    一種是別放棄進攻莫斯科的機會,另一種則是讓他迴援伊斯坦布爾。


    腦海中充斥著低語聲令他抓狂,伊力亞德煩躁的一腳踢翻了桌子咆哮著。


    “我到底該怎麽辦啊!!!!!!”


    聖彼得堡的冬宮內,尼古拉耶維奇在烏爾揚的輔助下,替尼古拉一世成功的簽署了沙皇令,下令全國動員。


    整個國家轉變為戰時狀態,所有工廠設施通通優先為軍隊生產物資。


    軍工廠加大力度製造武器,同時動員令也率先下放到了聖彼得堡周圍。


    除了一些特殊崗位外,所有男性盡皆被征召入伍,女人則是接替他們進入工廠進行生產。


    尼古拉耶維奇同時也代替尼古拉一世對外講話。


    聖彼得堡的冬宮外,年輕的尼古拉耶維奇緩緩走上演講台。


    從小接受皇家教育的尼古拉耶維奇在此次演講中表現的令人極為滿意。


    “諸位!”尼古拉耶維奇的聲音清澈而響亮,“沙俄的勇士們!我們的祖國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奧斯曼帝國的鐵蹄正在逼近,他們企圖奪走我們的土地,奴役我們的人民!”


    人群中響起一陣激昂的唿聲。


    尼古拉耶維奇揮舞著拳頭,繼續說道:“但我們不會屈服!我們將奮起抵抗,保衛我們的家園!”


    他的目光掃過台下的民眾,臉上露出堅定的神情,“每一個俄羅斯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將肩負起保衛祖國的責任!”


    說完,尼古拉耶維奇轉身走下講台,烏爾揚緊跟其後。兩人走進冬宮,尼古拉耶維奇看向烏爾揚,眼中閃爍著決心,“接下來的戰鬥,將會異常艱難。”


    烏爾揚點點頭,“但我們會勝利的,少主。”


    聖彼得堡的軍備庫被打開,一把把步槍被搬了出來。


    征召來的士兵們接過軍官手中的步槍迴到隊伍裏等待最新指令。


    他們需要簡單培訓如何使用前裝膛步槍,等學會以後便拉上戰場和奧斯曼人還有那些歐洲雇傭軍廝殺,守衛俄羅斯領土。


    伊斯坦布爾城內,蘇丹在得知尼古拉的大軍離他越來越近後,他並不聽從艾哈邁德的提議向埃及撤離,而是選擇逃往希臘地區,在那裏避一避風頭。


    “蘇丹!我們不能去歐洲啊!一旦去了歐洲那我們搞不好就沒有迴頭路了!


    尼古拉的目標是您,而您就應該往伊斯蘭的腹地撤離,而不是往基督教腹地撤離啊!”


    艾哈邁德站在一旁苦口婆心的勸說著正指揮侍女收拾行李的蘇丹。


    “愛卿,我不去埃及,那裏太熱了,不適合我還有我的愛妃,我們乘船渡過達達尼爾海峽後,隔著海峽和尼古拉對峙,到時候,沒有船的尼古拉也拿我們沒辦法的。”


    “蘇丹啊!可是希臘離沙俄本土近啊!眼下尼古拉已經迴來了,莫斯科那邊的沙俄軍隊一定會知道這則消息的,他們一定會發了瘋的進攻伊力亞德的軍隊。


    我們不能待在希臘,還是懇請蘇丹去埃及吧。”


    年邁的艾哈邁德說著說著便跪在地上開始聲淚俱下的勸說蘇丹。


    優柔寡斷的蘇丹在聽到這番話後內心便開始了搖擺。


    “蘇丹,事不宜遲啊,眼下我們坐船出發還來得及,再晚上幾天,伊斯坦布爾就要被圍了啊!”艾哈邁德見蘇丹猶豫後急忙拱手繼續勸說。


    “這………好吧……就依愛卿所言了。”猶豫不決的蘇丹最終下定決心。


    這個時候,英、法、普、奧四國大使也早就離開了伊斯坦布爾。


    他們的目的已經達成了,沙俄在歐洲一半多的領土都遭受了奧斯曼的摧殘,而奧斯曼的土耳其地區也不好受。


    英國已經達成了削弱沙俄的目的,現在,他隻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兩家無論誰贏,都不準吞並另一方。


    ………


    雖然這個時候的東歐已經打翻了天,但是在東亞的大明朝卻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今天的應天城內,大明朝第一所大學正式建成並開學。


    朱良均親自前來參加開校儀式。


    朱良均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鼓勵學生們勤奮學習,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隨後,他參觀了學校的校舍和教學設施,對學校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在校園的一角,一群年輕人正在熱烈地討論著。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但都懷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其中一位名叫林盛的學生,目光堅定地說:“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效力,讓大明更加昌盛!”其他學生紛紛響應,氣氛熱烈。


    與此同時,朝廷中的官員們也在關注著這所新興的大學。他們意識到,培養人才是國家發展的關鍵,而這所大學將成為培養優秀人才的搖籃。於是,朝廷決定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支持更多的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動。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代,大明朝展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人們相信,通過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進步,國家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同時朱良均決定把皇都遷到應天城來,因為先前李威負責的皇宮已經建成大半。


    一直沒有舉辦的登基大典也決定就在應天城舉辦,並且在皇城內建設一座太廟,裏麵供奉從太祖皇帝、興宗往下直到朱良均這一脈所有朱家的牌位和畫像。


    至於朱棣一脈嘛………


    朱良均決定還是不供奉的好,跟自己又不是自己的嫡係血親關係,自己的身份根正苗紅的,朱棣往後這一脈都是些什麽汙糟貓皇帝,供奉的話傳出去豈不是讓人嗤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184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十如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十如虎並收藏大明184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