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一言難盡朱厚照
大明各朝任穿越,16代帝王哭了 作者:用戶15221576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吃驚,是因為他洪武朝的大臣,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他確實不敢相信,大臣敢謀害皇帝。
朱佑樘也不相信,他和那些大臣親密無間,親如一家,怎麽可能謀害他的太子?
江風搖搖頭,“正史的記載是朱厚照因落水之後,引起肺病而死,但他的死,卻是疑點重重。”
“要想搞清楚他的死亡真相,那就要從頭說起。”
“正史上記載,朱厚照就是一個十足的昏君,他任用宦官劉瑾權傾朝野,無惡不作。”
“他荒淫無度,強搶民女。他不理朝政,在紫禁城外西苑建立豹房,整日在裏麵胡作非為。”
“他還不顧大臣反對,很多次偷偷溜出去巡遊天下,公開到揚州逛妓院,甚至偷偷禦駕親征。”
“而且,他還化名朱壽,封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親自領兵上戰場,還陣斬韃子一人。”
“他封自己為鎮國公,在宣府為自己建了一座鎮國公府,以大將軍名義行文讓兵部存檔,還讓戶部每個月給自己這個大將軍發餉。”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起兵謀反,他又不顧大臣堅決反對,禦駕親征,並且鋌杖146個勸阻的大臣,當場打死11個。”
“沒想到走到半路的時候,這場叛亂就被僉都禦史王守仁平息了,俘虜了寧王,朱厚照把王守仁的捷報扣下不公開,繼續南征。”
“覺得就這樣不過癮,又命令王守仁將寧王放了,自己又親自領兵將寧王重新俘虜。”
此時,朱元璋和朱佑樘的臉都黑了。
“混賬!”朱元璋怒不可遏,他猛地一拍椅子的扶手,騰的一下站了起來。
“江小子,走,我們先去正德朝,把這個龜孫子的皇位廢了。”
“陛下息怒!”江風趕緊將朱元璋扶了坐下,笑著說:“我還沒說完呢,這些都是正史的記載。”
“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朱厚照跟朝中的文官矛盾已經到到白熱化,曆史都是文官書寫的,你駕崩之後,也是被描繪成暴君的。”
“何況,朱厚照駕崩之後,繼位的朱厚熜其實跟他幾乎沒半毛錢的關係,抹黑他這個堂兄,才能顯得他這個皇位的正當性。”
“明朝滅亡之後,滿清入主中原,更是係統性的抹黑明朝曆史,把明朝曆史上的所有皇帝,都描繪成昏君和奇葩。”
“如果明朝所有皇帝,都像曆史上描述的那樣,大明的江山早就完了,哪裏還能傳承幾百年?”
朱元璋這才意識到,被後世譽為明君賢主的朱佑樘,結果就是個聽大臣話的糊塗蛋,那文官刻意貶低的皇帝,說不定也不是那麽迴事兒。
“江小子,那你說說,到底是怎麽迴事兒?”
江風又抽了一根煙,吐出一個長長的煙圈兒,繼續說:
“那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說。”
“朱厚照從小非常聰慧,喜讀書,善作詩,精騎射,能文能武,繪畫頗佳,精通音律。”
朱厚照畫作,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而且,他還通曉藏語、梵語、阿拉伯語,他自自己起了一個阿拉伯名字叫沙吉敖爛,波斯語意思是少年王,突厥語意思是勇敢的國王。”
“他還學習蒙古語,起名忽必列,他在南巡期間,還跟著葡萄牙師團學習葡萄牙語。”
“正德朝出口到阿拉伯各國的瓷器上,都印著大明國皇帝蘇丹·蘇萊曼·汗的大印。”
山西應縣木塔匾額,“天下奇觀”幾個字是朱厚照所題,“峻極神工”幾個字是朱棣所題
聽到這裏,朱元璋笑了,至少他覺得這個孩子真的非常聰明,如果多用些心思在治國理政上麵,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明君。
“朱佑樘駕崩之前,因為太子朱厚照才僅僅15歲,還算是個孩子,所以任命了三位顧命大臣,劉健、謝遷和李東陽。”
“朱厚照登基之後,內閣給他擬的年號叫正德。”
“等等。”朱佑樘又敏銳地抓住了關鍵點,“先生,我記得正德這個年號是宋朝的時候,西夏皇帝李乾順曾經用過的。”
江風笑道:“你看,你都知道這個事兒,你覺得內閣那些飽讀詩書的進士知不知道?”
朱元璋怒道:“不管知不知道這事兒,正德是什麽意思?不就是德行不好才要正德嗎?這是赤裸裸的諷刺。”
江風繼續說:“朝臣想要15歲的朱厚照像他父親朱佑樘一樣,按他們文官的要求,去做一個他們希望的好皇帝,一開始就對朱厚照各種限製。”
“朱厚照剛開始還各種妥協,後來終於忍不了了,扶持劉瑾、穀大用、張永等八大太監,跟文官打擂台。”
“朝臣聯合起來,彈劾劉瑾等八個被他們稱為八虎的太監集團,朱厚照針鋒相對,以劉瑾掌司禮監、穀大用提督西廠、張永督十二團營,牢牢掌控京城的軍隊。”
“此時的大明王朝,在經曆了朱祁鎮的瞎搞,朱見深後期的昏聵,到朱佑樘這裏,已經把大明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連續三大盛世的底子耗光了。”
“到弘治末期,各種問題慢慢都爆發出來,財政也捉襟見肘。”
“朱厚照是一個不安分的人,他不滿足於像他父親一樣,隻是對局部的問題修修補補,他開始啟動變法。”
“但變法就是要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誰是既得利益者?當然是朝堂和地方上的官僚,這些既得利益者當然不會去變法。”
“所以,朱厚照給與劉瑾巨大的權力,號稱九千歲,推動一係列改革措施,包括:反貪、減賦、整頓吏治,加強文官考核、增加商稅等等。”
“變法涉及吏部24項,戶部30項,兵部18項,工部13項,一共85項措施,嚴重侵犯了文官集團的傳統利益。”
“劉瑾首先拿軍隊開刀,就是查賬,到各個邊鎮的倉庫,看賬本上的記載和倉庫的東西是否一致。如果缺了,就賠,缺多了,就殺。”
“查完軍隊的倉庫,又查兩淮的鹽稅,每年又給國庫增加上百萬兩銀子的鹽稅。”
“接下來就是查全國的土地,主要是衛所的屯田。這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太祖朱元璋當初分給衛所的屯田,有七成已經成了各級文武官員和勳貴的私產。”
“什麽?七成屯田被那些混蛋貪汙了?”朱元璋怒不可遏。
朱佑樘也不相信,他和那些大臣親密無間,親如一家,怎麽可能謀害他的太子?
江風搖搖頭,“正史的記載是朱厚照因落水之後,引起肺病而死,但他的死,卻是疑點重重。”
“要想搞清楚他的死亡真相,那就要從頭說起。”
“正史上記載,朱厚照就是一個十足的昏君,他任用宦官劉瑾權傾朝野,無惡不作。”
“他荒淫無度,強搶民女。他不理朝政,在紫禁城外西苑建立豹房,整日在裏麵胡作非為。”
“他還不顧大臣反對,很多次偷偷溜出去巡遊天下,公開到揚州逛妓院,甚至偷偷禦駕親征。”
“而且,他還化名朱壽,封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親自領兵上戰場,還陣斬韃子一人。”
“他封自己為鎮國公,在宣府為自己建了一座鎮國公府,以大將軍名義行文讓兵部存檔,還讓戶部每個月給自己這個大將軍發餉。”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起兵謀反,他又不顧大臣堅決反對,禦駕親征,並且鋌杖146個勸阻的大臣,當場打死11個。”
“沒想到走到半路的時候,這場叛亂就被僉都禦史王守仁平息了,俘虜了寧王,朱厚照把王守仁的捷報扣下不公開,繼續南征。”
“覺得就這樣不過癮,又命令王守仁將寧王放了,自己又親自領兵將寧王重新俘虜。”
此時,朱元璋和朱佑樘的臉都黑了。
“混賬!”朱元璋怒不可遏,他猛地一拍椅子的扶手,騰的一下站了起來。
“江小子,走,我們先去正德朝,把這個龜孫子的皇位廢了。”
“陛下息怒!”江風趕緊將朱元璋扶了坐下,笑著說:“我還沒說完呢,這些都是正史的記載。”
“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朱厚照跟朝中的文官矛盾已經到到白熱化,曆史都是文官書寫的,你駕崩之後,也是被描繪成暴君的。”
“何況,朱厚照駕崩之後,繼位的朱厚熜其實跟他幾乎沒半毛錢的關係,抹黑他這個堂兄,才能顯得他這個皇位的正當性。”
“明朝滅亡之後,滿清入主中原,更是係統性的抹黑明朝曆史,把明朝曆史上的所有皇帝,都描繪成昏君和奇葩。”
“如果明朝所有皇帝,都像曆史上描述的那樣,大明的江山早就完了,哪裏還能傳承幾百年?”
朱元璋這才意識到,被後世譽為明君賢主的朱佑樘,結果就是個聽大臣話的糊塗蛋,那文官刻意貶低的皇帝,說不定也不是那麽迴事兒。
“江小子,那你說說,到底是怎麽迴事兒?”
江風又抽了一根煙,吐出一個長長的煙圈兒,繼續說:
“那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說。”
“朱厚照從小非常聰慧,喜讀書,善作詩,精騎射,能文能武,繪畫頗佳,精通音律。”
朱厚照畫作,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而且,他還通曉藏語、梵語、阿拉伯語,他自自己起了一個阿拉伯名字叫沙吉敖爛,波斯語意思是少年王,突厥語意思是勇敢的國王。”
“他還學習蒙古語,起名忽必列,他在南巡期間,還跟著葡萄牙師團學習葡萄牙語。”
“正德朝出口到阿拉伯各國的瓷器上,都印著大明國皇帝蘇丹·蘇萊曼·汗的大印。”
山西應縣木塔匾額,“天下奇觀”幾個字是朱厚照所題,“峻極神工”幾個字是朱棣所題
聽到這裏,朱元璋笑了,至少他覺得這個孩子真的非常聰明,如果多用些心思在治國理政上麵,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明君。
“朱佑樘駕崩之前,因為太子朱厚照才僅僅15歲,還算是個孩子,所以任命了三位顧命大臣,劉健、謝遷和李東陽。”
“朱厚照登基之後,內閣給他擬的年號叫正德。”
“等等。”朱佑樘又敏銳地抓住了關鍵點,“先生,我記得正德這個年號是宋朝的時候,西夏皇帝李乾順曾經用過的。”
江風笑道:“你看,你都知道這個事兒,你覺得內閣那些飽讀詩書的進士知不知道?”
朱元璋怒道:“不管知不知道這事兒,正德是什麽意思?不就是德行不好才要正德嗎?這是赤裸裸的諷刺。”
江風繼續說:“朝臣想要15歲的朱厚照像他父親朱佑樘一樣,按他們文官的要求,去做一個他們希望的好皇帝,一開始就對朱厚照各種限製。”
“朱厚照剛開始還各種妥協,後來終於忍不了了,扶持劉瑾、穀大用、張永等八大太監,跟文官打擂台。”
“朝臣聯合起來,彈劾劉瑾等八個被他們稱為八虎的太監集團,朱厚照針鋒相對,以劉瑾掌司禮監、穀大用提督西廠、張永督十二團營,牢牢掌控京城的軍隊。”
“此時的大明王朝,在經曆了朱祁鎮的瞎搞,朱見深後期的昏聵,到朱佑樘這裏,已經把大明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連續三大盛世的底子耗光了。”
“到弘治末期,各種問題慢慢都爆發出來,財政也捉襟見肘。”
“朱厚照是一個不安分的人,他不滿足於像他父親一樣,隻是對局部的問題修修補補,他開始啟動變法。”
“但變法就是要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誰是既得利益者?當然是朝堂和地方上的官僚,這些既得利益者當然不會去變法。”
“所以,朱厚照給與劉瑾巨大的權力,號稱九千歲,推動一係列改革措施,包括:反貪、減賦、整頓吏治,加強文官考核、增加商稅等等。”
“變法涉及吏部24項,戶部30項,兵部18項,工部13項,一共85項措施,嚴重侵犯了文官集團的傳統利益。”
“劉瑾首先拿軍隊開刀,就是查賬,到各個邊鎮的倉庫,看賬本上的記載和倉庫的東西是否一致。如果缺了,就賠,缺多了,就殺。”
“查完軍隊的倉庫,又查兩淮的鹽稅,每年又給國庫增加上百萬兩銀子的鹽稅。”
“接下來就是查全國的土地,主要是衛所的屯田。這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太祖朱元璋當初分給衛所的屯田,有七成已經成了各級文武官員和勳貴的私產。”
“什麽?七成屯田被那些混蛋貪汙了?”朱元璋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