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明王師抵達江華島
大明各朝任穿越,16代帝王哭了 作者:用戶15221576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恰在此時,高麗王門下侍中(首相)李穡的兒子李種學,秘密來到大明,再次請求大明發兵,救援高麗王。
朱元璋順水推舟,命令江風和常升率領兩萬將士出兵,並授予江風全權處理高麗事務。
李種學痛哭流涕,感念天朝大恩。
他知道雖然大明隻派了兩萬兵馬,但這對於高麗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信號,表明大明天朝是站在高麗王這一邊的。
那些高麗遺民和不滿李成桂統治的人,就會聯合起來,有機會將李成桂推翻,重新恢複高麗王朝。
五十艘戰船從南京出發,星夜兼程,七天時間趕到江華島。
此時,李成桂已經把首都遷到漢城,江華島就在漢城西北邊,高麗王王昌等一百多個高麗宗室被流放在這裏。
島上駐守了李成桂一千將士,當他們看到大明的戰船浩浩蕩蕩開過來,全都大驚失色。
千夫長趙鳳陽雖然是李成桂手下親信,但他是個聰明人,大明天朝大軍壓境,自己隻有一千將士,根本不是對手。
大明天朝既然派大軍來了,不管是支持李成桂,還是王昌,自己要想活命,唯一該做的就是站在大明軍隊這一邊。
他親自來到碼頭,迎接大明軍隊登陸。
三千將士把碼頭完全控製之後,江風和常升才走下戰船,來到碼頭上。
當趙鳳陽看到大明欽差旁邊站著李種學,一切都明白了,大明是站在高麗王這一邊的。
他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高聲說道:“高麗江華島駐軍千夫長趙鳳陽,恭迎大明欽差大駕光臨。”
江風與常升對視一眼,對這個趙鳳陽的態度很滿意,他大手輕輕一抬,笑道:
“趙將軍請起,高麗王在哪裏?”
趙鳳陽起身,躬身道:“迴欽差的話,高麗王和宗室一百多人,都住在前麵三裏的地方。”
常升大手一揮,命令副將帶一千騎兵,立即過去將高麗王和宗室全部帶過來。
沒過多久,一百多麵容憔悴的男男女女被帶了過來,全都戰戰兢兢地看著周圍的人。
李種學趕緊走上前幾步,撲通一聲跪倒在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和一個大約三十多歲的婦人麵前,哭道:
“微臣李種學叩見王上,叩見太妃娘娘。”
兩人正是高麗王王昌和他的母親謹妃李氏,突然看到李種學,兩人是又驚又喜。
“李愛卿,這是怎麽迴事兒?”
李種學再次叩頭,然後站起身來,對王昌和李太妃說:
“大明天朝派江風先生和開國公常升率兩萬大軍,前來支持王上。”
李太妃頓時眼中閃著淚花,有些不敢相信地問:“真的嗎?大明真的派兵來支援我們嗎?”
李種學趕緊說:“太妃娘娘,千真萬確,江先生和常公爺就在那邊,請王上和太妃娘娘快過去拜見吧。”
接著,李種學壓低聲音,對李太妃介紹:
“這個江風先生是個神仙一般的人物,也是大明公主的駙馬,深得大明陛下信任和敬重,全權負責高麗事務。”
李太妃拉著王昌的手,趕緊走過來,對著江風和常升躬身行禮。
“妾身高麗王太妃李氏,拜見江先生,拜見常公爺。”
“高麗王王昌,拜見江先生,拜見常公爺。”
他們身後,所有高麗宗室全都躬身行禮。
江風雙手輕輕一抬,將李太妃和王昌虛扶起來,說道:“都是自己人,兩位不必多禮。”
常升微微躬身,朗聲說道:“大明開國公常升,見過高麗王,見過高麗王太妃。”
按禮製,高麗國王等同於大明親王,常升這個國公自然也是要向高麗王行禮的。
李太妃哽咽著說:“大明王師前來,拯救我高麗王室於水深火熱之中,妾身代表我王感謝大明陛下天恩,感謝江先生和常公爺。”
江風淡淡地說:“請李太妃和高麗王到船艙一敘。”
五人來到船艙,江風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對於這幾年高麗國內的事情,大明沒有進行任何幹預,不知高麗王和李太妃怎麽看?”
李太妃慈愛地看看王昌,然後說道:
“這是先王有錯在先,不該對大明用兵,先王後來也追悔莫及,多次對臣妾和王上教導,要我們以恭敬的心,一心奉大明為主。”
“還請先生接受我們真誠地道歉,並轉呈大明陛下,我高麗王國將永遠對大明稱臣納貢,永無二心。”
江風不置可否,再問:“不知你們如何表達你們的誠意?”
李太妃想了想,說道:
“妾身婦道人家,不懂國家大事,但可以試著說幾點,以表達我們的誠意。如果先生不滿意,可以提出來。”
“第一,王上的弟弟,可以到大明為質。第二,王上的姐姐,今年十六,如果先生不棄,願意高攀,嫁給先生。”
江風笑道:“第一條可以,第二條嘛,我已經娶妻,此事不合適。”
開玩笑,兩個正兒八經的大明公主都是我媳婦,你一個已經被推翻的藩屬國公主又算得了什麽?
李太妃說:“先生既為大明公主駙馬,我們自然不能與大明公主平齊,若先生願意,可以嫁給先生為妾即可。”
江風搖搖頭,“此事容後再議。”
“大明可以幫助高麗王重登王位,但我需要說明幾點,第一,這次大明出兵的所有軍費,由高麗完全負擔。”
“第二,大明需要在江華島、濟州島、巨濟島駐軍,這三個島由大明管轄。第三,大明需要高麗十座礦山。”
李太妃與李種學對視一眼,又看看王昌,說道:“先生的這幾點要求,也在情理之中,妾身代我家王上應下了。”
江風笑道:“既然達成一致意見,那我們即刻動身,所有王室成員登船,立即發兵漢城,推翻李成桂,重新扶王上登基。”
李種學一愣,問道:“先生,是不是下官先聯絡父親和其他忠於王上的力量,一起向漢城發起進攻?”
江風哈哈大笑:“一力破萬巧,待我們占領漢城之後,自然會有不少人來效忠王上。”
朱元璋順水推舟,命令江風和常升率領兩萬將士出兵,並授予江風全權處理高麗事務。
李種學痛哭流涕,感念天朝大恩。
他知道雖然大明隻派了兩萬兵馬,但這對於高麗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信號,表明大明天朝是站在高麗王這一邊的。
那些高麗遺民和不滿李成桂統治的人,就會聯合起來,有機會將李成桂推翻,重新恢複高麗王朝。
五十艘戰船從南京出發,星夜兼程,七天時間趕到江華島。
此時,李成桂已經把首都遷到漢城,江華島就在漢城西北邊,高麗王王昌等一百多個高麗宗室被流放在這裏。
島上駐守了李成桂一千將士,當他們看到大明的戰船浩浩蕩蕩開過來,全都大驚失色。
千夫長趙鳳陽雖然是李成桂手下親信,但他是個聰明人,大明天朝大軍壓境,自己隻有一千將士,根本不是對手。
大明天朝既然派大軍來了,不管是支持李成桂,還是王昌,自己要想活命,唯一該做的就是站在大明軍隊這一邊。
他親自來到碼頭,迎接大明軍隊登陸。
三千將士把碼頭完全控製之後,江風和常升才走下戰船,來到碼頭上。
當趙鳳陽看到大明欽差旁邊站著李種學,一切都明白了,大明是站在高麗王這一邊的。
他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高聲說道:“高麗江華島駐軍千夫長趙鳳陽,恭迎大明欽差大駕光臨。”
江風與常升對視一眼,對這個趙鳳陽的態度很滿意,他大手輕輕一抬,笑道:
“趙將軍請起,高麗王在哪裏?”
趙鳳陽起身,躬身道:“迴欽差的話,高麗王和宗室一百多人,都住在前麵三裏的地方。”
常升大手一揮,命令副將帶一千騎兵,立即過去將高麗王和宗室全部帶過來。
沒過多久,一百多麵容憔悴的男男女女被帶了過來,全都戰戰兢兢地看著周圍的人。
李種學趕緊走上前幾步,撲通一聲跪倒在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和一個大約三十多歲的婦人麵前,哭道:
“微臣李種學叩見王上,叩見太妃娘娘。”
兩人正是高麗王王昌和他的母親謹妃李氏,突然看到李種學,兩人是又驚又喜。
“李愛卿,這是怎麽迴事兒?”
李種學再次叩頭,然後站起身來,對王昌和李太妃說:
“大明天朝派江風先生和開國公常升率兩萬大軍,前來支持王上。”
李太妃頓時眼中閃著淚花,有些不敢相信地問:“真的嗎?大明真的派兵來支援我們嗎?”
李種學趕緊說:“太妃娘娘,千真萬確,江先生和常公爺就在那邊,請王上和太妃娘娘快過去拜見吧。”
接著,李種學壓低聲音,對李太妃介紹:
“這個江風先生是個神仙一般的人物,也是大明公主的駙馬,深得大明陛下信任和敬重,全權負責高麗事務。”
李太妃拉著王昌的手,趕緊走過來,對著江風和常升躬身行禮。
“妾身高麗王太妃李氏,拜見江先生,拜見常公爺。”
“高麗王王昌,拜見江先生,拜見常公爺。”
他們身後,所有高麗宗室全都躬身行禮。
江風雙手輕輕一抬,將李太妃和王昌虛扶起來,說道:“都是自己人,兩位不必多禮。”
常升微微躬身,朗聲說道:“大明開國公常升,見過高麗王,見過高麗王太妃。”
按禮製,高麗國王等同於大明親王,常升這個國公自然也是要向高麗王行禮的。
李太妃哽咽著說:“大明王師前來,拯救我高麗王室於水深火熱之中,妾身代表我王感謝大明陛下天恩,感謝江先生和常公爺。”
江風淡淡地說:“請李太妃和高麗王到船艙一敘。”
五人來到船艙,江風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對於這幾年高麗國內的事情,大明沒有進行任何幹預,不知高麗王和李太妃怎麽看?”
李太妃慈愛地看看王昌,然後說道:
“這是先王有錯在先,不該對大明用兵,先王後來也追悔莫及,多次對臣妾和王上教導,要我們以恭敬的心,一心奉大明為主。”
“還請先生接受我們真誠地道歉,並轉呈大明陛下,我高麗王國將永遠對大明稱臣納貢,永無二心。”
江風不置可否,再問:“不知你們如何表達你們的誠意?”
李太妃想了想,說道:
“妾身婦道人家,不懂國家大事,但可以試著說幾點,以表達我們的誠意。如果先生不滿意,可以提出來。”
“第一,王上的弟弟,可以到大明為質。第二,王上的姐姐,今年十六,如果先生不棄,願意高攀,嫁給先生。”
江風笑道:“第一條可以,第二條嘛,我已經娶妻,此事不合適。”
開玩笑,兩個正兒八經的大明公主都是我媳婦,你一個已經被推翻的藩屬國公主又算得了什麽?
李太妃說:“先生既為大明公主駙馬,我們自然不能與大明公主平齊,若先生願意,可以嫁給先生為妾即可。”
江風搖搖頭,“此事容後再議。”
“大明可以幫助高麗王重登王位,但我需要說明幾點,第一,這次大明出兵的所有軍費,由高麗完全負擔。”
“第二,大明需要在江華島、濟州島、巨濟島駐軍,這三個島由大明管轄。第三,大明需要高麗十座礦山。”
李太妃與李種學對視一眼,又看看王昌,說道:“先生的這幾點要求,也在情理之中,妾身代我家王上應下了。”
江風笑道:“既然達成一致意見,那我們即刻動身,所有王室成員登船,立即發兵漢城,推翻李成桂,重新扶王上登基。”
李種學一愣,問道:“先生,是不是下官先聯絡父親和其他忠於王上的力量,一起向漢城發起進攻?”
江風哈哈大笑:“一力破萬巧,待我們占領漢城之後,自然會有不少人來效忠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