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朱棣運籌帷幄
大明各朝任穿越,16代帝王哭了 作者:用戶15221576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也都沒見過陛下,不知道陛下長啥樣,隻是心中非常疑惑,為什麽會有兩個陛下?陛下應該沒有這麽老吧?
朱元璋和朱棣也不知道他倆是誰,其他大臣也都不知道此時還名不見經傳的這兩個年輕人,都疑惑地看著江風。
江風笑道:“這兩個人算是嘉靖朝乃至大明朝的名將,不過,此時還沒有立下赫赫戰功,正好可以給他們個機會。”
朱棣一聽說是大明朝的名將,走過來,拍了拍他們的肩膀,笑道:
“好,站在旁邊,等會兒聽朕的將令。”
“謝陛下!”兩人站起身來,一臉懵逼地看著大家。
蔣傅是定西侯,武將,聽說這兩人是嘉靖朝的名將,有心接納,走過來給兩人耐心地解釋了現在的情況。
江風看著朱棣,雙手一攤,為難地說:
“老四,這嘉靖朝現在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武將了,要不,我把你永樂朝的武將薅兩個過來用用?”
朱棣點點頭,“行,正好他們現在閑得蛋疼,把高煦和張輔帶過來。”
沒過多久,朱高煦和張輔就被帶了過來,隻是畫麵有點辣眼睛。
江風去的時候,朱高煦正將小妾扔在床上,自己的衣服已經脫得隻剩下一個大褲衩了,直接就被江風啟動穿越大法帶了過來。
而張輔也好不了多少,自己正在勾欄聽曲,身邊圍了幾個鶯鶯燕燕,此時衣衫不整,臉上和衣服上到處都是口紅印。
朱高煦睜眼一看,怎麽就到了這完全陌生的地方,周圍都是陌生的人,破口大罵:
“哪個龜孫子綁架老子?你也不打聽打聽爺爺是誰?活得不耐煩了?”
朱棣突然一個轉身,將他嚇得魂飛魄散,趕緊跪倒在地:“父皇,怎,怎麽是您?這時在哪兒?”
張輔也趕緊跪地磕頭:“陛下,這,這是怎麽迴事兒?”
朱棣抬起腿就踹了兩人兩腳,罵道:“你們兩個混蛋,衣衫不整,成何體統?”
張輔嚇得跪在地上不敢說話,朱高煦一臉委屈:“父皇,兒臣也不知道怎麽迴事兒,睡覺睡得好好的,一下子就到這兒來了。”
江風看他倆這狼狽的樣子,心想,完了,兩人正在興頭上,被這麽一頓嚇,該不會從此痿了吧?
朱元璋本來看到兩人這副樣子,頓時火起,但想想就明白是怎麽迴事兒了,指著江風笑罵道:
“江小子,你這幹得啥事兒?”
朱高煦和張輔迴過頭來,就看到死了二十多年的太祖,竟然活生生地出現在眼前,這下某個玩意兒徹底嚇軟了。
正統朝的張輔見過穿越時空的朱元璋,但永樂朝的張輔卻沒有見過,朱高煦還是小時候見過,但太祖的畫像他們可是經常要拜的。
朱高煦看向朱棣,指著朱元璋,結結巴巴地問:“父皇,這皇爺爺不是駕崩二十多年了嗎?”
朱棣這會兒盯著地圖,正在思考如何作戰,哪有時間跟他們解釋這些。
朱元璋見狀,衝朱高煦和張輔招招手,“你倆過來,咱給你們好好解釋解釋。”
兩人戰戰兢兢地跪著爬了過去,一邊爬還一邊迴頭看看朱棣,朱元璋也沒有責怪他們,等他們爬過來之後,才耐心地給他們解釋這個事兒。
朱棣看著麵前的地圖,雖然蔣傅標注了很多,但蔣濟自己也說,京城外已經完全亂了,具體什麽情況他也不清楚。
敵人多少?不清楚。自己的軍隊在哪裏?不清楚。有多少援軍?還是不清楚。
朱棣什麽時候打過這種仗,這個朱高熾的征北大將軍,此時也是一籌莫展。
他看了看江風,問道:“先生,別光看熱鬧啊,過來幫我參謀參謀。”
江風其實也正在仔細搜索曆史記憶,這個在曆史上被稱作“庚戌之變”的戰爭,算是大明朝唯一一個城下之盟,但曆史記載卻並不是很詳細。
“我知道的情況是,韃子軍隊一共可能有五萬人,在宣府遇到強烈抵抗,才改道古北口入關。”
“他們飽掠完退走的時候,先準備從西邊的北羊口退出去,但北羊口閉關抵抗,他們不得已,才折迴向東,經昌平、懷柔、密雲,仍然沿潮河從古北口退走。”
“明軍各地守將大多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但打不過韃子,京營大軍執行嚴嵩、丁汝夔的政策,不敢迎戰,仇鸞帶十萬大軍一直尾隨韃子,不敢放一箭。”
“這就說明一個問題,韃子並不是非常強大,隻要堅決抵抗,不但可以打敗他們,甚至全殲他們,也不是不可以。”
朱棣一聽,大喜,他已經敏銳地抓住了關鍵點,江風已經把韃子的撤退路線說得很清楚了。
“蔣傅,你剛剛說,韃子正往北羊口進發,對不對?”
蔣傅點點頭,“是的,太宗,這是最新收到的消息,不會有錯。”
“好,這就對上了。”朱棣指著地圖,說:“先生,既然我們知道了韃子的撤退路線,我們派一支大軍,立即前往古北口長城,切斷韃子的退路。”
“然後派另外一支軍隊尾隨韃子,在石匣營附近將韃子包圍,全殲他們,如何?”
江風看看地圖,點點頭,補充道:
“這裏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韃子撤退的時候,京城外還留有一部分兵力,他們的目的是掩蓋主力撤退的真相。”
“如果我們派大軍前往古北口,一旦被韃子偵查到消息,可能就會出現極大的變數。”
“第二,韃子如果知道了我們往古北口調兵,很有可能不從古北口走,而是強攻北羊口,從西邊路線出關。”
朱棣點點頭,“好,我明白了。”
他轉身看向眾人,沉聲道:“所有人聽令。”
“末將在!”
“微臣在!”
“立即傳旨宣府和懷來附近的守軍,往北羊口集中,阻斷韃子從這裏逃跑的道路,敢於拖延不進者,主要將領滿門抄斬。”
“傳令薊州、密雲、懷柔等地軍隊,立即從各地出發,兩天之內趕到古北口,否則主要將領滿門抄斬。”
“傳令京營主力,到校場集合,朕要親自訓話。”
“是,微臣遵旨。”新任平虜大將軍蔣傅、兵部尚書王邦瑞躬身領命。
此時,陸炳已經安排人給朱高煦和張輔弄了兩套盔甲,他們已經穿戴整齊。
朱棣看看江風,又看看朱瞻基、朱高煦、張輔、蔣傅、陸炳、戚繼光和俞大猷。
“你們跟朕一起,跟京營將士訓完話之後,朱瞻基、張輔、陸炳、俞大猷,你們帶領京營將士,立即消滅京師東北兩邊的韃子。”
“然後大軍在順義集合,待所有韃子抵達懷柔之後,立即進兵,在密雲一帶尾隨韃子,截住韃子的後路,把他們趕到石匣營。”
“陸炳安排督戰隊在最後,不殺光所有韃子,膽敢後退者,殺無赦。”
“是,末將遵命。”
“朱高煦、蔣傅、戚繼光,你們跟著朕,到古北口,放走一個韃子,朕砍你們的腦袋。”
“是,末將遵命。”
朱元璋和朱棣也不知道他倆是誰,其他大臣也都不知道此時還名不見經傳的這兩個年輕人,都疑惑地看著江風。
江風笑道:“這兩個人算是嘉靖朝乃至大明朝的名將,不過,此時還沒有立下赫赫戰功,正好可以給他們個機會。”
朱棣一聽說是大明朝的名將,走過來,拍了拍他們的肩膀,笑道:
“好,站在旁邊,等會兒聽朕的將令。”
“謝陛下!”兩人站起身來,一臉懵逼地看著大家。
蔣傅是定西侯,武將,聽說這兩人是嘉靖朝的名將,有心接納,走過來給兩人耐心地解釋了現在的情況。
江風看著朱棣,雙手一攤,為難地說:
“老四,這嘉靖朝現在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武將了,要不,我把你永樂朝的武將薅兩個過來用用?”
朱棣點點頭,“行,正好他們現在閑得蛋疼,把高煦和張輔帶過來。”
沒過多久,朱高煦和張輔就被帶了過來,隻是畫麵有點辣眼睛。
江風去的時候,朱高煦正將小妾扔在床上,自己的衣服已經脫得隻剩下一個大褲衩了,直接就被江風啟動穿越大法帶了過來。
而張輔也好不了多少,自己正在勾欄聽曲,身邊圍了幾個鶯鶯燕燕,此時衣衫不整,臉上和衣服上到處都是口紅印。
朱高煦睜眼一看,怎麽就到了這完全陌生的地方,周圍都是陌生的人,破口大罵:
“哪個龜孫子綁架老子?你也不打聽打聽爺爺是誰?活得不耐煩了?”
朱棣突然一個轉身,將他嚇得魂飛魄散,趕緊跪倒在地:“父皇,怎,怎麽是您?這時在哪兒?”
張輔也趕緊跪地磕頭:“陛下,這,這是怎麽迴事兒?”
朱棣抬起腿就踹了兩人兩腳,罵道:“你們兩個混蛋,衣衫不整,成何體統?”
張輔嚇得跪在地上不敢說話,朱高煦一臉委屈:“父皇,兒臣也不知道怎麽迴事兒,睡覺睡得好好的,一下子就到這兒來了。”
江風看他倆這狼狽的樣子,心想,完了,兩人正在興頭上,被這麽一頓嚇,該不會從此痿了吧?
朱元璋本來看到兩人這副樣子,頓時火起,但想想就明白是怎麽迴事兒了,指著江風笑罵道:
“江小子,你這幹得啥事兒?”
朱高煦和張輔迴過頭來,就看到死了二十多年的太祖,竟然活生生地出現在眼前,這下某個玩意兒徹底嚇軟了。
正統朝的張輔見過穿越時空的朱元璋,但永樂朝的張輔卻沒有見過,朱高煦還是小時候見過,但太祖的畫像他們可是經常要拜的。
朱高煦看向朱棣,指著朱元璋,結結巴巴地問:“父皇,這皇爺爺不是駕崩二十多年了嗎?”
朱棣這會兒盯著地圖,正在思考如何作戰,哪有時間跟他們解釋這些。
朱元璋見狀,衝朱高煦和張輔招招手,“你倆過來,咱給你們好好解釋解釋。”
兩人戰戰兢兢地跪著爬了過去,一邊爬還一邊迴頭看看朱棣,朱元璋也沒有責怪他們,等他們爬過來之後,才耐心地給他們解釋這個事兒。
朱棣看著麵前的地圖,雖然蔣傅標注了很多,但蔣濟自己也說,京城外已經完全亂了,具體什麽情況他也不清楚。
敵人多少?不清楚。自己的軍隊在哪裏?不清楚。有多少援軍?還是不清楚。
朱棣什麽時候打過這種仗,這個朱高熾的征北大將軍,此時也是一籌莫展。
他看了看江風,問道:“先生,別光看熱鬧啊,過來幫我參謀參謀。”
江風其實也正在仔細搜索曆史記憶,這個在曆史上被稱作“庚戌之變”的戰爭,算是大明朝唯一一個城下之盟,但曆史記載卻並不是很詳細。
“我知道的情況是,韃子軍隊一共可能有五萬人,在宣府遇到強烈抵抗,才改道古北口入關。”
“他們飽掠完退走的時候,先準備從西邊的北羊口退出去,但北羊口閉關抵抗,他們不得已,才折迴向東,經昌平、懷柔、密雲,仍然沿潮河從古北口退走。”
“明軍各地守將大多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但打不過韃子,京營大軍執行嚴嵩、丁汝夔的政策,不敢迎戰,仇鸞帶十萬大軍一直尾隨韃子,不敢放一箭。”
“這就說明一個問題,韃子並不是非常強大,隻要堅決抵抗,不但可以打敗他們,甚至全殲他們,也不是不可以。”
朱棣一聽,大喜,他已經敏銳地抓住了關鍵點,江風已經把韃子的撤退路線說得很清楚了。
“蔣傅,你剛剛說,韃子正往北羊口進發,對不對?”
蔣傅點點頭,“是的,太宗,這是最新收到的消息,不會有錯。”
“好,這就對上了。”朱棣指著地圖,說:“先生,既然我們知道了韃子的撤退路線,我們派一支大軍,立即前往古北口長城,切斷韃子的退路。”
“然後派另外一支軍隊尾隨韃子,在石匣營附近將韃子包圍,全殲他們,如何?”
江風看看地圖,點點頭,補充道:
“這裏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韃子撤退的時候,京城外還留有一部分兵力,他們的目的是掩蓋主力撤退的真相。”
“如果我們派大軍前往古北口,一旦被韃子偵查到消息,可能就會出現極大的變數。”
“第二,韃子如果知道了我們往古北口調兵,很有可能不從古北口走,而是強攻北羊口,從西邊路線出關。”
朱棣點點頭,“好,我明白了。”
他轉身看向眾人,沉聲道:“所有人聽令。”
“末將在!”
“微臣在!”
“立即傳旨宣府和懷來附近的守軍,往北羊口集中,阻斷韃子從這裏逃跑的道路,敢於拖延不進者,主要將領滿門抄斬。”
“傳令薊州、密雲、懷柔等地軍隊,立即從各地出發,兩天之內趕到古北口,否則主要將領滿門抄斬。”
“傳令京營主力,到校場集合,朕要親自訓話。”
“是,微臣遵旨。”新任平虜大將軍蔣傅、兵部尚書王邦瑞躬身領命。
此時,陸炳已經安排人給朱高煦和張輔弄了兩套盔甲,他們已經穿戴整齊。
朱棣看看江風,又看看朱瞻基、朱高煦、張輔、蔣傅、陸炳、戚繼光和俞大猷。
“你們跟朕一起,跟京營將士訓完話之後,朱瞻基、張輔、陸炳、俞大猷,你們帶領京營將士,立即消滅京師東北兩邊的韃子。”
“然後大軍在順義集合,待所有韃子抵達懷柔之後,立即進兵,在密雲一帶尾隨韃子,截住韃子的後路,把他們趕到石匣營。”
“陸炳安排督戰隊在最後,不殺光所有韃子,膽敢後退者,殺無赦。”
“是,末將遵命。”
“朱高煦、蔣傅、戚繼光,你們跟著朕,到古北口,放走一個韃子,朕砍你們的腦袋。”
“是,末將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