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風笑了,“番邦小國來中原朝貢,曆朝曆代也就大明一個冤大頭了,人家隨便拿點什麽土特產給你,你就按高於市價幾倍給別人賞銀。”


    “而且,更離譜的是,根據他們來朝貢的人數,還有賞賜,來的人越多,得到的賞賜也就越多。”


    “搞得後來那些番邦小國恨不得天天來大明朝貢,倭國幾撥朝貢的使者甚至還在寧波打起來了。”


    “但下西洋是我們出去,給那些番邦小國自然要賞賜陶瓷和茶葉啥的,人家一看,天朝上國居然給這麽貴重的東西,那必須拿自己拿得出手的東西上貢。”


    “他們貴重的東西是啥呢?比如象牙,玉石,珠寶,香料,哦,還有,比如那頭麒麟。你說我們是賺錢呢還是賠錢?”


    朱元璋一聽,笑道:“感情這下西洋還這麽賺錢啊,看來咱也得考慮考慮了。”


    “該怎麽說呢?”江風想了想,總結了一句:“鄭和下西洋,富的是皇帝,受苦的是百姓,得罪的官紳豪強。”


    “怎麽說?”朱元璋不明白,既然這麽賺錢,那相應的各行各業不都可以得到好處嗎?


    “你看啊,船隊領頭的都是太監,太監是誰的人?皇帝的。賺的錢也基本上進了皇帝的內庫,但具體幹活的呢?當然還是那些官員和百姓。”


    “船隊出去要大量賞賜,也要龐大的貿易物品,這就需要大量采買,但並不是通過在市場上購買的方式,而是低價甚至攤派。”


    “雖然皇帝派船隊下西洋,但仍然嚴格執行你的海禁政策,片板不得下海。大量官紳豪強不但分不到一杯羹,還因為這種畸形的貿易方式影響了正常的經濟秩序。”


    “所以,不管在永樂朝,還是後麵的洪熙朝、宣德朝,滿朝文武對下西洋都是極力反對,甚至抹黑。”


    “這相當於具體的事兒是他們辦,露臉的是那些太監,賺錢的是皇帝,他們出力不討好,還在很多方麵利益受損。”


    朱元璋點點頭,雖然損害官員的利益,他不在意,但百姓的利益必須保證。


    “對對對,很多事情必須考慮周全,到時再說吧,先去找老四,要那幾樣東西。”


    永樂二十一年,北京紫禁城,禦書房。


    已經64歲的朱棣依然精神抖擻,他捋著花白的胡子,看著麵前這幾個重臣:戶部尚書夏原吉、兵部尚書方賓、工部尚書吳中,還有太子朱高熾和皇太孫朱瞻基。


    “韃子犯邊,朕要親征漠北,徹底消除韃子對我大明的威脅。”


    眾人一愣,區區幾百韃子,值得勞陛下禦駕親征嗎?


    兵部尚書方賓說:“陛下,此次犯邊的隻是韃子小股部隊,已經被大同守軍擊潰,陛下不必憂慮。”


    朱棣眉頭一皺,搖搖頭。


    “雖然是小股部隊,但既然他們敢越過長城,深入內地,就說明他們的力量又增強了,我們必須用雷霆手段,不給他們重新喘息的機會。”


    工部尚書吳中也說:“陛下,韃子機動性強,來去無蹤,我們連年出兵,都無功而返,軍馬儲備已損失十之八九,實在不宜大動幹戈。”


    太子朱高熾知道,想要勸說父皇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兒。


    “父皇,您龍體欠安,還需要調養,如果實在要出征,朝中武將眾多,可以派他們領兵出征即可,不需要您禦駕親征。”


    朱棣白了這個胖胖的兒子一眼,怒道:


    “朕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徹底掃除韃子的威脅,給你們後世創造一個和平安寧的環境。朕的苦心,你怎麽就不明白呢?”


    “朕召你們來,不是跟你們商量出不出兵,而是商量兵馬錢糧如何調度的問題。”


    夏元吉看陛下態度堅決,但遠征漠北,哪一次不是幾十萬大軍,現在國庫根本負擔不起這龐大的開支。


    他站起身,對朱棣躬身道:


    “陛下,遷都北京已經耗空了國庫,賑災、疏通運河、修《永樂大典》,哪一樣都要花費巨額的資金,國庫實在無力支撐禦駕親征漠北這龐大的軍費開支。”


    朱棣剛剛已經說了,不是商量出不出兵,而現在夏元吉居然還反對出兵,這一下就惹火了朱棣,大怒:


    “國庫空虛,國庫空虛,一說到用兵你就國庫空虛,那要你這個戶部尚書有什麽用?”


    “來人,將夏元吉關進大牢。”


    朱棣其實對夏元吉也很是欣賞,關進大牢也隻是因為他忤逆聖意,想給他一個教訓,順便讓所有反對他出兵的人閉嘴。


    哪知夏元吉將頭上的烏紗帽一摘,大聲說:


    “陛下,就算把微臣關進大牢,微臣還是要勸諫陛下,勞師遠征,徒耗錢糧,實在與國無益。”


    朱棣一聽,更加惱羞成怒,他猛地一拍麵前的禦案。


    “立即將夏元吉押入大牢,抄家。”


    正在這時,朱元璋、江風和朱允熥三人突兀地出現在眾人麵前。


    剛剛衝進來的錦衣衛,看到三個人突然出現,大吃一驚,正要上前,卻看見中間這人竟然穿著龍袍,嚇得呆愣在那裏,不知所措。


    暖閣裏的君臣也都大驚失色,待看清這個穿龍袍的人就是太祖的時候,魂都差點嚇飛了。


    其實,不僅僅是他們,就連朱元璋自己也滿臉問號。


    不是要去永樂朝見老四嗎?麵前這個穿龍袍的老頭子是誰?他疑惑地看看旁邊的江風。


    江風明白了,這是老朱不太認得自己的兒子了,洪武二十五年的朱棣,才僅僅32歲,現在的朱棣,已經64歲了。


    “陛下,現在是永樂二十一年,已經過了將近三十年了。”


    懵逼了半天的朱棣,揉了揉眼睛,確信自己沒有看錯,眼前這人就是自己的父皇,隻不過比記憶中的似乎更年輕一些。


    隻是,他仍然想不明白,已經駕崩了二十多年的父皇,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他趕緊站起身,躬身行了一禮。


    “父皇,太祖,您,您怎麽來了?這是怎麽迴事兒?”


    此時暖閣的眾人,也都看清楚了,這人確實跟太祖長得太像了,見到陛下行禮,也趕緊躬身行禮。


    “微臣拜見太祖。”


    “孫兒朱高熾拜見皇爺爺。”


    但是,眾人卻沒有下跪,反而眼睛死死地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朱元璋也沒在意,走上前幾步,將一臉懵逼的朱棣推到旁邊,徑直坐到了他剛剛坐的位置。


    江風和朱允熥也走過去,站在朱元璋的身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各朝任穿越,16代帝王哭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1522157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15221576並收藏大明各朝任穿越,16代帝王哭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