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這招實在是太高了
穿書七零,我一胎三寶,連生三胎 作者:貓寧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到這裏,幾個弟弟妹妹們臉上都露出了動容的神色。
冬天一下雪,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但是還是得隔幾天把羊趕出去,到山裏啃一會兒幹草。
這種天氣特別危險,差不多每年都會發生,每次都需要全村人出來幫忙尋找。
他們有一次在雪窩裏蹲了將近一天的時間,人都快要凍僵了。
最後是知青點的男知青把他們給背迴去了。
救命之恩呢,確實應該送點魚。
弟弟妹妹們都很聽話。
“姐姐說的對,我也覺得應該送。”
“有幾個知青,我還挺喜歡的。”
“之前把我背下山的時候,還把身上的大衣蓋在我身上。”
……
知青裏,當然不都是好人,雲嬌嬌和白敬軒兩個人。
原書中的男女主,可就讓人嘔死了。
不過他倆不在伐木隊幹活,平時也不喜歡在食堂吃飯,總喜歡自己開小灶,就算魚送過去了,跟他倆也沒啥關係。
村裏伐木隊的食堂夥食是真的不行,一年到頭見不到一點油星子,願意選擇去伐木隊的,也都是出苦力的,鄉下沒什麽來錢的門路,伐木隊的工分高一點,想要攢點錢寄迴家裏。
城裏好多人,也沒啥錢,不但不能給下鄉的青年補貼,還指望著下鄉的兒女能寄迴一點錢。
身在這種窮鄉僻壤的地方還能惦記著扛起家庭重擔,都很了不起。
小魚總是想的很多,看到姐姐安排完了,還有一個重要的沒有安排就趕緊問。
“那爹媽那邊?”
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她當然不會直接說老渣男和老狐狸精。
但是她心裏是盼著姐姐能想個好主意,不要給他倆吃魚的。
就他們做下的那些事也配?
薑雪寧笑眯眯的,伸手摸了摸小魚的頭。
“現在我還記得這事兒,不過等會兒我就忘記了,大家也沒記起來對吧?我們給教書先生,放牛放羊的師傅,還有村裏的知青都送了魚,誰會相信我們居然忘了給爹媽送?”
幾個弟弟妹妹們年齡還小,不太能聽得明白。
姐姐說這話是啥意思?
徐老太非常給麵的說,“反正我吃了那麽多的好東西,絕對不會說雪寧一個字都不好。”
徐老漢磕了磕旱煙袋,“我老漢的眼睛是雪亮的,小丫頭自己都顧不上吃,給村裏人到處送,咋可能把自己爹媽給忘了,肯定是爹媽兩個人吃不夠,背後說小丫頭壞話呢。”
小魚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
給外人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都送了魚,怎麽可能會漏了自己爹媽。
村裏誰不知道薑家的這幾個孩子特別能幹活,很少抱怨,但是天天在家挨打。
他們爹媽要是說沒吃上魚,誰信呀?
這一招實在是太高了。
就像是戲文裏寫的諸葛亮。
小柔大米小米全部用震驚的神色看著薑雪寧。
這已經是他們今天第n次震驚了。
姐姐的這個想法實在是太驚世駭俗了。
完全突破了他們的想象。
太牛x了!
小魚本來是坐在地上的矮凳子上,立刻站起來,眼睛裏激動的眼淚嘩嘩的。
“姐姐好厲害。”
不光是點子好,而且還特別勇,這是他們頭一次這樣正麵和渣爹繼母叫板。
姐姐要帶著他們衝鋒陷陣了!
徐老太把針紮在了鞋底子上,她是個急性子,“既然定好了大方向,那就開灶吧。”
姐弟幾個人幹活的熱情特別高。
殺魚的殺魚,挑水的挑水,抬案板的抬案板,磨刀的磨刀,忙活的就像是在殺年豬。
那麽大一條魚好幾十斤重呢,可不是就像殺年豬一樣。
一個個開心的像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的。
徐老漢去給拿調料,徐老漢也是個吃貨,也愛熱鬧,可是孩子們都不在身邊,薑家這幾個可算是填補了他寂寞生活的空缺。
“花椒,辣椒這些辛香味的調料可少不了,要不然做出來魚肉特別腥。”
“煮魚一定要用大火,大火燒得旺旺的,魚要冷水下鍋,要不然魚肉就散了,這樣熬出來的湯才是奶白奶白的。”
“這條魚的頭太大了,我拿斧子把它撬開,等會兒熬出來以後,魚頭裏麵的膠質可好吃了。”
……
小孩子們這都圍著她轉,一口一一個爺爺叫著脆甜脆甜的,把老漢哄得心花怒放。
徐老太是個大方人,還把家裏僅剩的一點豬油也給拿出來了,
“咱們烙餅子放點豬油,烙出來的可香了。”
豬油啊!
光聽到這兩個字,就讓人嘴裏不斷的分泌口水。
徐老漢是獵戶,而且還是技術特別好的獵戶,每次進一趟山裏迴來都不會走空,能拎迴來野雞野兔換火柴鹽這些生活必需品,家裏的生活條件比其他人稍微好一點。
徐老漢又特別的寵妻,經常去鎮上縣裏換東西的時候還會給老伴兒在供銷社買點新奇玩意兒。
徐老太取豬油的時候還拿出來蛤蜊油,其實這油她自己平時也不太舍得用。
但是拿出來放窗台上,讓他們姐弟五個人洗完魚以後往手上擦一點,瞧瞧手都凍成什麽樣子了。
一個個長得像胡蘿卜一樣,長滿了凍瘡。
雖然農村孩子凍手凍腳的很正常,但是凍成這個樣子,真怕以後落下殘疾。
幾個孩子們感動的眼淚汪汪的。
徐老頭和徐老太倆人可以說是吃過也見過。
一直在給他們講製作美食的方法,讓幾個小孩子們聽著一愣一愣的,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徐老太揉麵的時候,薑雪寧就在旁邊打下手,這年頭家家戶戶肯定是吃不起白麵的,是棒子麵碎紅薯還有之前的野菜混在一起。
但是這也比薑雪寧姐弟幾個平時的夥食好太多了,開水倒下去以後,空氣裏彌漫著一股麵香味兒。
兩口子都是麻利人,姐弟五個人的手速也快,不到一個小時的功夫飯就做好了。
大砂鍋裏燉著魚頭湯,湯是奶白色的,用勺子一撈就能撈到魚肉的膠質,徐老太讓薑雪寧嚐嚐味兒,實際上是給薑雪寧舀了一大碗,讓她先喝著。
她用勺子舀了一小口,吹了吹,然後一口抿進嘴裏,魚肉在唇齒間碎開,彌漫著魚肉香味兒。
這也太好吃了。
冬天一下雪,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但是還是得隔幾天把羊趕出去,到山裏啃一會兒幹草。
這種天氣特別危險,差不多每年都會發生,每次都需要全村人出來幫忙尋找。
他們有一次在雪窩裏蹲了將近一天的時間,人都快要凍僵了。
最後是知青點的男知青把他們給背迴去了。
救命之恩呢,確實應該送點魚。
弟弟妹妹們都很聽話。
“姐姐說的對,我也覺得應該送。”
“有幾個知青,我還挺喜歡的。”
“之前把我背下山的時候,還把身上的大衣蓋在我身上。”
……
知青裏,當然不都是好人,雲嬌嬌和白敬軒兩個人。
原書中的男女主,可就讓人嘔死了。
不過他倆不在伐木隊幹活,平時也不喜歡在食堂吃飯,總喜歡自己開小灶,就算魚送過去了,跟他倆也沒啥關係。
村裏伐木隊的食堂夥食是真的不行,一年到頭見不到一點油星子,願意選擇去伐木隊的,也都是出苦力的,鄉下沒什麽來錢的門路,伐木隊的工分高一點,想要攢點錢寄迴家裏。
城裏好多人,也沒啥錢,不但不能給下鄉的青年補貼,還指望著下鄉的兒女能寄迴一點錢。
身在這種窮鄉僻壤的地方還能惦記著扛起家庭重擔,都很了不起。
小魚總是想的很多,看到姐姐安排完了,還有一個重要的沒有安排就趕緊問。
“那爹媽那邊?”
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她當然不會直接說老渣男和老狐狸精。
但是她心裏是盼著姐姐能想個好主意,不要給他倆吃魚的。
就他們做下的那些事也配?
薑雪寧笑眯眯的,伸手摸了摸小魚的頭。
“現在我還記得這事兒,不過等會兒我就忘記了,大家也沒記起來對吧?我們給教書先生,放牛放羊的師傅,還有村裏的知青都送了魚,誰會相信我們居然忘了給爹媽送?”
幾個弟弟妹妹們年齡還小,不太能聽得明白。
姐姐說這話是啥意思?
徐老太非常給麵的說,“反正我吃了那麽多的好東西,絕對不會說雪寧一個字都不好。”
徐老漢磕了磕旱煙袋,“我老漢的眼睛是雪亮的,小丫頭自己都顧不上吃,給村裏人到處送,咋可能把自己爹媽給忘了,肯定是爹媽兩個人吃不夠,背後說小丫頭壞話呢。”
小魚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
給外人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都送了魚,怎麽可能會漏了自己爹媽。
村裏誰不知道薑家的這幾個孩子特別能幹活,很少抱怨,但是天天在家挨打。
他們爹媽要是說沒吃上魚,誰信呀?
這一招實在是太高了。
就像是戲文裏寫的諸葛亮。
小柔大米小米全部用震驚的神色看著薑雪寧。
這已經是他們今天第n次震驚了。
姐姐的這個想法實在是太驚世駭俗了。
完全突破了他們的想象。
太牛x了!
小魚本來是坐在地上的矮凳子上,立刻站起來,眼睛裏激動的眼淚嘩嘩的。
“姐姐好厲害。”
不光是點子好,而且還特別勇,這是他們頭一次這樣正麵和渣爹繼母叫板。
姐姐要帶著他們衝鋒陷陣了!
徐老太把針紮在了鞋底子上,她是個急性子,“既然定好了大方向,那就開灶吧。”
姐弟幾個人幹活的熱情特別高。
殺魚的殺魚,挑水的挑水,抬案板的抬案板,磨刀的磨刀,忙活的就像是在殺年豬。
那麽大一條魚好幾十斤重呢,可不是就像殺年豬一樣。
一個個開心的像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的。
徐老漢去給拿調料,徐老漢也是個吃貨,也愛熱鬧,可是孩子們都不在身邊,薑家這幾個可算是填補了他寂寞生活的空缺。
“花椒,辣椒這些辛香味的調料可少不了,要不然做出來魚肉特別腥。”
“煮魚一定要用大火,大火燒得旺旺的,魚要冷水下鍋,要不然魚肉就散了,這樣熬出來的湯才是奶白奶白的。”
“這條魚的頭太大了,我拿斧子把它撬開,等會兒熬出來以後,魚頭裏麵的膠質可好吃了。”
……
小孩子們這都圍著她轉,一口一一個爺爺叫著脆甜脆甜的,把老漢哄得心花怒放。
徐老太是個大方人,還把家裏僅剩的一點豬油也給拿出來了,
“咱們烙餅子放點豬油,烙出來的可香了。”
豬油啊!
光聽到這兩個字,就讓人嘴裏不斷的分泌口水。
徐老漢是獵戶,而且還是技術特別好的獵戶,每次進一趟山裏迴來都不會走空,能拎迴來野雞野兔換火柴鹽這些生活必需品,家裏的生活條件比其他人稍微好一點。
徐老漢又特別的寵妻,經常去鎮上縣裏換東西的時候還會給老伴兒在供銷社買點新奇玩意兒。
徐老太取豬油的時候還拿出來蛤蜊油,其實這油她自己平時也不太舍得用。
但是拿出來放窗台上,讓他們姐弟五個人洗完魚以後往手上擦一點,瞧瞧手都凍成什麽樣子了。
一個個長得像胡蘿卜一樣,長滿了凍瘡。
雖然農村孩子凍手凍腳的很正常,但是凍成這個樣子,真怕以後落下殘疾。
幾個孩子們感動的眼淚汪汪的。
徐老頭和徐老太倆人可以說是吃過也見過。
一直在給他們講製作美食的方法,讓幾個小孩子們聽著一愣一愣的,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徐老太揉麵的時候,薑雪寧就在旁邊打下手,這年頭家家戶戶肯定是吃不起白麵的,是棒子麵碎紅薯還有之前的野菜混在一起。
但是這也比薑雪寧姐弟幾個平時的夥食好太多了,開水倒下去以後,空氣裏彌漫著一股麵香味兒。
兩口子都是麻利人,姐弟五個人的手速也快,不到一個小時的功夫飯就做好了。
大砂鍋裏燉著魚頭湯,湯是奶白色的,用勺子一撈就能撈到魚肉的膠質,徐老太讓薑雪寧嚐嚐味兒,實際上是給薑雪寧舀了一大碗,讓她先喝著。
她用勺子舀了一小口,吹了吹,然後一口抿進嘴裏,魚肉在唇齒間碎開,彌漫著魚肉香味兒。
這也太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