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昌在諸暨湯家村休假,也幫金桃打理一下生意,大多數時間都是陪著兒子睿澤玩。萬桃紅也有身孕了,所以金桃沒有讓她多做什麽,也是陪著文昌和睿澤一起,一家人和和睦睦,盡享天倫之樂。
這天,突然有快馬到來,原來是朝廷的使者,帶著聖旨要劉文昌即刻進京麵聖,劉文昌趕忙恭敬地接下聖旨。不敢怠慢,隨即告別了金桃和萬桃紅,又去抱抱兒子,毫不猶豫地翻身上馬,那匹威風凜凜的烏騅馬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急切心情,嘶鳴一聲便如離弦之箭般疾馳而去,金桃、萬桃紅和小睿澤三人一直望著遠去的劉文昌背影直到消失,她們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自古道伴君如伴虎,她們唯一能做的隻是在心中為劉文昌默默祈禱,保佑他一路平安。
一路風塵仆仆,劉文昌終於抵達了京城。顧不得休息片刻,他匆忙進宮麵聖。見到皇帝後,他跪地行禮,皇帝則直接將歙州目前的嚴峻形勢詳細地講述了一番,表示希望劉文昌能夠帶領軍隊前去征討那些叛逆之徒。
劉文昌聽聞此言,不禁麵露難色,連忙叩頭推辭道:“啟稟陛下,微臣從來未曾統領過兵馬,對於如何指揮禁軍可謂一竅不通啊!如此重任,微臣實難擔當,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另擇賢能之士前往平叛。”
然而皇帝卻微微一笑,說道:“朕看重的正是愛卿你那剛正不阿、一心為公的浩然氣概。至於行軍打仗之事,自會有經驗豐富的將領隨你一同出征,你無需擔憂。”
劉文昌仍然一臉惶恐,再次拱手說道:“並非文昌不願為朝廷鞠躬盡瘁,隻是微臣自知才疏學淺,資曆尚淺,恐怕難以駕馭諸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們啊!”
皇帝大手一揮,朗聲道:“朕既然決定委以重任於你,自然會賦予你足夠的權力和威嚴,到時候他們豈敢不聽從你的調遣?”
眼見推脫不得,劉文昌咬咬牙,鼓起勇氣說道:“若陛下執意要微臣前往,微臣自當萬死不辭。但微臣尚有一個小小的請求,懇請陛下恩準。”
皇帝饒有興致地看著他,示意他繼續說下去。於是劉文昌小心翼翼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微臣希望趙點水大人能夠與我同行,為我撐腰助威。此外,微臣還想帶上幾名自己信得過的親信部下一同出征。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皇帝略微思索片刻,隨即爽快地點頭應允:“好,朕答應你便是。”得到皇帝的首肯之後,劉文昌心頭的一塊大石總算落了地,開始著手準備即將到來的艱巨任務。
離開皇宮,劉文昌立即來到振南鏢局找到白雷生掌門,說了皇上要派他去歙州征討方紅山的事情,並請求派人支持。白雷生思考片刻後說道:“於公為朝廷效力也是理所應當,於私,這方紅山上次劫我糧米,害得我的人馬東征西討損失慘重。正想找機會收拾這幫無法無天的逆賊,既然又是你掛帥,我沒有理由不幫你。你年紀尚輕,官場上勾心鬥角比戰場還兇險,有時候不死戰場反而被自己人害了,所以你身邊必須有可靠的人,否則,以你的資曆很難指揮禁軍將領。這樣吧,我給你四個年輕人做你的護衛,你就放心大膽去吧。”
劉文昌聽聞此言,不禁喜形於色,連忙拱手作揖,激動地說道:“文昌在此先行謝過白掌門!您如此慷慨相助,真是令在下感激涕零啊!”白雷生微微一笑,隨即大手一揮,向身旁的弟子下達命令道:“速速傳司馬躍、白念周、梁懷秦和白絮飛前來相見!”那名弟子領命後如疾風般離去。
沒過多久,隻見四道身影如同閃電一般疾馳而來,眨眼間便已站在了眾人麵前。白雷生首先開口介紹道:“劉大人,想必白念周和白絮飛您已經頗為熟悉了,我也就不再多費口舌。而這位司馬躍,正是上次率領眾將士成功搗毀幫源洞,並將萬桃紅安全營救迴來的主將。此次行動,依舊由他帶隊負責。另外一位呢,則是我們門派中的梁懷秦,他可是咱們德高望重的老神醫之孫。這次派他一同前往,也是希望能給他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讓他在實戰中積累經驗,有所成長。”
劉文昌麵帶微笑,依次與這四位英雄豪傑相互見禮,表示敬意。待眾人寒暄完畢,白雷生神情嚴肅地對他們說道:“諸位,此次派遣你們共同跟隨劉大人出征歙州,其重要使命便是剿滅那幫窮兇極惡的逆賊,以維護國家的安寧和平靜,保障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所以,在整個行程當中,無論遇到何種艱難險阻,你們都必須全心全意地守護好劉大人的安全,不得有絲毫懈怠!”
“謹遵掌門囑咐,一定不辱使命!”四人一齊下跪接受命令。
劉文昌順便前去探望了德高望重的老神醫梁青山、副掌門梁少華以及自己敬愛的師父焦向東。幾人相見,相談甚歡。與此同時,白雷生熱情地挽留劉文昌一同在鏢局享用午餐。餐桌上擺滿了美味佳肴,眾人推杯換盞,氣氛融洽。
待到午後時分,司馬躍、白念周、梁懷秦、白絮飛四人跟隨劉文昌一同入宮麵聖。當他們踏入皇宮大殿時,那莊嚴肅穆的氛圍讓人心生敬畏。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前來覲見的眾人。
皇帝一眼便注意到了這四位氣宇軒昂的青年才俊,隻見他們身姿挺拔,英姿颯爽,威武不凡。尤其是當他的視線落在白絮飛那張俊美絕倫的麵龐上時,更是不由得眼前一亮,心中暗自讚歎。
皇帝麵帶微笑,開口說道:“朕久聞振南鏢局人才濟濟,英雄輩出。今日得見諸位風采,果真名不虛傳啊!如今國家正值危難之際,爾等願意挺身而出,為國征戰效力,朕深感欣慰。現特授予你們正七品致果校尉之職銜,待逆賊被剿滅之時,另有豐厚賞賜!”
聽到皇帝這番話,四人連忙跪地叩首拜謝。司馬躍恭敬地迴應道:“陛下謬讚了,我等身為臣子,為國分憂解難乃是應盡之義務,不敢奢求功名利祿。此次出征定當竭盡全力,不辜負聖上隆恩!”
皇帝聞言,開心地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好一個忠肝義膽之士!皇恩浩蕩,澤被天下。倘若此番能順利平定逆賊之亂,朕不僅會對有功之臣大加封賞,還將賜予你們振南鏢局一塊禦賜金匾,以彰其功績!”
晨曦初破,曉霧尚未散盡,臨安城郊的校場已是一片肅殺景象。高台巍峨聳立,四周錦旗獵獵作響,仿若翻湧的雲霞,於晨風中肆意飄揚,“宋” 字大旗居中而展,旗下是一片密密麻麻、甲胄鮮明的軍陣,寒光在晨曦中閃爍,似星芒墜落凡塵。
從四品宣威將軍趙點水、廂指揮使張景山、章顧義領著二萬將士早已列陣齊整,他們身姿挺拔,如蒼鬆翠柏,靜立在台下,士氣如虹,仿佛即將展翅高飛的雄鷹。章顧義因為上次出征失敗而歸,這次是準許他戴罪立功,所以格外用心。遠處,百姓們圍聚觀望,雖人聲嘈雜,卻難掩那股對國家軍隊的敬畏與期待之情。
隻聽三通鼓響,如雷霆乍驚,震得人心激蕩。身著朝服的官員們魚貫而出,簇擁著一位身著紫袍、腰懸佩劍的將領登上高台。此人便是今日受拜之將——劉文昌,他目光堅毅,身姿英挺,舉手投足間盡顯英雄氣概。
尚書右仆射史浩手捧詔書,清了清嗓子,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國之多艱,逆賊謀反,擾我百姓。幸有忠勇之士劉文昌,謀略過人,忠肝義膽,可堪大任。特拜為從三品歸德大將軍,統領三軍,望其克敵製勝,保我大宋山河,揚我國威!欽此!”
宣詔畢,史浩將詔書遞與劉文昌,而後捧起帥印與佩劍,神情莊重:“此印與劍,乃軍國重器,今日交付將軍,望將軍不負聖恩,奮勇殺敵!”
劉文昌單膝跪地,雙手接過帥印與佩劍,朗聲道:“末將承蒙聖恩,定當殫精竭慮,以死報國!若有違此誓,天誅地滅!” 言罷,起身,將帥印高舉過頭,麵向台下三軍。
刹那間,台下將士齊聲高唿:“將軍威武!大宋威武!” 唿聲震天動地,如洶湧澎湃的潮水,一波接著一波,在校場上空迴蕩不息。
隨後,劉文昌大步走下高台,跨上烏騅馬,手持佩劍,於軍陣前緩緩繞行。司馬躍、白念周、梁懷秦、白絮飛四人騎著戰馬緊緊跟隨劉文昌身後。劉文昌目光如炬,逐一掃視著麾下的士兵,所到之處,士兵們皆挺起胸膛,眼中滿是崇敬與服從。
“今逆賊猖獗,擾我州縣,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我等身為大宋兒郎,豈能坐視?” 劉文昌的聲音雄渾有力,雖未刻意高聲,卻清晰地傳遍整個校場。
“願隨將軍,浴血奮戰!” 三軍將士齊聲呐喊,聲震九霄,手中的兵器紛紛舉起,一時間,刀槍如林,寒光閃耀。
當劉文昌走到校場後方時,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由得眉頭緊皺,怒火瞬間湧上心頭。隻見一隊士兵鬆鬆散散地站著,隊列歪歪斜斜,毫無紀律可言。而帶隊的裨將更是離譜,竟然一臉漫不經心地與身旁的人嬉笑打鬧著,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職責所在。
劉文昌見狀,氣得臉色鐵青,他毫不猶豫地下令傳喚這名裨將出列。然而,這位裨將聽到命令後,卻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慢悠悠地踱步來到劉文昌麵前,不僅沒有下跪行禮,甚至連最基本的規矩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劉文昌強壓著心中的怒火,厲聲喝道:“你叫什麽名字?你的主將又是何人?”那裨將輕蔑地白了劉文昌一眼,然後有氣無力地迴答道:“末將名叫廟統,乃是七品校尉。我的主將嘛,那可是在抗金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功臣張景山張大將軍啊!他如今雖隻是從四品的宣威將軍,但就算是當今聖上見到他,也要以禮相待呢!大將軍您啊,最好還是別去招惹他為妙!”
聽了這番話,劉文昌不禁暗自思忖:“想不到軍中竟有如此囂張跋扈之人!”但他並未被對方的言語所嚇倒,而是立刻傳喚張景山前來問話。
沒過多久,張景山便匆匆趕來。他一看便知苗統定然是又惹下事端了,於是趕忙向劉文昌求情道:“大將軍,實在抱歉啊!這苗統生性的確有些懶散,但他武藝高強、作戰勇猛,以往在戰場上也曾多次立功。還望大將軍看在他往日功績的份上,寬恕他此次的罪過吧。”
劉文昌喝道:“你身為主將卻如此包庇手下,這仗還怎麽打?打勝仗全憑嚴明的紀律,如此散漫怎麽配當將軍,來人啊!給我拖下去重打二十軍棍,以儆效尤。”
張景山見劉文昌動真格了,也不退讓,便衝劉文昌大聲說道:“大將軍切勿魯莽,大軍出發之際,便自打手下將軍,這極不吉利啊!他有不是之處,日後本將多管教他就是。他確實是個猛將,七品校尉裏沒有敵手,打傷他還怎麽去殺敵?”
劉文昌滿臉怒容,瞪著眼前的苗統,大聲吼道:“聽好了,苗統!我身旁的這四位可都是堂堂七品校尉,今天就讓你隨意挑選一個作為對手。隻要你能將他們其中任何一人擊敗在地,我便免去你的罪責!”
苗統一聽這話,心裏暗自竊喜,心想終於有機會能夠展示一下自己那超凡脫俗的高超武藝了。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走上前來,一雙眼睛先是快速地掃視了一圈周圍的四人。
當他的目光最終落在白絮飛身上時,嘴角不禁微微上揚,露出一絲輕佻的笑容,調侃道:“哎呀呀,如此嬌美動人、如花似玉的姑娘家,怎會出現在這血腥殘酷的戰場上呢?真是讓人心疼啊!”
然而,他萬萬沒有料到,看似柔弱溫婉的白絮飛其實有著一副火爆至極的脾氣。隻見她聽聞此言後,瞬間柳眉倒豎,杏眼圓睜,二話不說,縱身一躍便跳下戰馬,如同一頭憤怒的小獅子一般直直衝向苗統。
苗統見狀,先是一愣,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白絮飛已經伸手緊緊揪住了他的衣領。苗統試圖用力掙脫,可是連續幾次都未能成功。眼見形勢不妙,苗統決定不再保留實力,運足內力準備發力反擊,好好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子。
誰知就在這時,隻聽得“砰”的一聲悶響,苗統突然感覺膝蓋一陣劇痛襲來,整個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前傾倒。原來是白絮飛趁著他分神之際,飛起一腳狠狠地踹在了他的膝蓋之上。
苗統猝不及防之下,竟然一下子跪倒在地。盡管他心中充滿了不甘和惱怒,但是無論如何使勁掙紮,卻始終無法擺脫白絮飛那看似纖細實則力大無窮的小手。此刻,白絮飛的手猶如鐵鉗一般死死地按壓在他的肩膀上,令他絲毫動彈不得。
豆大的汗珠開始順著苗統的額頭不斷滾落下來,他這才意識到自己這迴算是遇上真正的高手了。想到此處,苗統再也不敢逞強,連忙俯下身去,趴在地上連連叩頭認錯,嘴裏不停地哀求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衝撞了女俠,還望女俠大人不記小人過,饒過小的這一迴吧……”
張景山看到白絮飛的身手也是大為震驚,他知道就是自己出手也無法這麽快就製服苗統,知道劉文昌身邊都是一流高手,慌忙跪到劉文昌麵前認錯。劉文昌也無意去打苗統,他就是要借機整頓一下軍紀。所以就讓張景山和苗統都起來,命令他們迅速整理好隊伍。兩人哪裏還敢怠慢,立即整理好隊伍,士兵也都看見了,這時都嚇得大氣也不敢出。
劉文昌看到隊伍都整理完畢,心中豪情萬丈,拔劍出鞘,劍指蒼穹,一聲令下:“出征!”
駿馬嘶鳴,蹄聲如雷,大軍如一條鋼鐵巨龍,浩浩蕩蕩地向著遠方進發,揚起的塵土遮蔽了半邊天際,隻留下那激昂的戰歌在校場久久迴蕩:“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這天,突然有快馬到來,原來是朝廷的使者,帶著聖旨要劉文昌即刻進京麵聖,劉文昌趕忙恭敬地接下聖旨。不敢怠慢,隨即告別了金桃和萬桃紅,又去抱抱兒子,毫不猶豫地翻身上馬,那匹威風凜凜的烏騅馬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急切心情,嘶鳴一聲便如離弦之箭般疾馳而去,金桃、萬桃紅和小睿澤三人一直望著遠去的劉文昌背影直到消失,她們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自古道伴君如伴虎,她們唯一能做的隻是在心中為劉文昌默默祈禱,保佑他一路平安。
一路風塵仆仆,劉文昌終於抵達了京城。顧不得休息片刻,他匆忙進宮麵聖。見到皇帝後,他跪地行禮,皇帝則直接將歙州目前的嚴峻形勢詳細地講述了一番,表示希望劉文昌能夠帶領軍隊前去征討那些叛逆之徒。
劉文昌聽聞此言,不禁麵露難色,連忙叩頭推辭道:“啟稟陛下,微臣從來未曾統領過兵馬,對於如何指揮禁軍可謂一竅不通啊!如此重任,微臣實難擔當,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另擇賢能之士前往平叛。”
然而皇帝卻微微一笑,說道:“朕看重的正是愛卿你那剛正不阿、一心為公的浩然氣概。至於行軍打仗之事,自會有經驗豐富的將領隨你一同出征,你無需擔憂。”
劉文昌仍然一臉惶恐,再次拱手說道:“並非文昌不願為朝廷鞠躬盡瘁,隻是微臣自知才疏學淺,資曆尚淺,恐怕難以駕馭諸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們啊!”
皇帝大手一揮,朗聲道:“朕既然決定委以重任於你,自然會賦予你足夠的權力和威嚴,到時候他們豈敢不聽從你的調遣?”
眼見推脫不得,劉文昌咬咬牙,鼓起勇氣說道:“若陛下執意要微臣前往,微臣自當萬死不辭。但微臣尚有一個小小的請求,懇請陛下恩準。”
皇帝饒有興致地看著他,示意他繼續說下去。於是劉文昌小心翼翼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微臣希望趙點水大人能夠與我同行,為我撐腰助威。此外,微臣還想帶上幾名自己信得過的親信部下一同出征。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皇帝略微思索片刻,隨即爽快地點頭應允:“好,朕答應你便是。”得到皇帝的首肯之後,劉文昌心頭的一塊大石總算落了地,開始著手準備即將到來的艱巨任務。
離開皇宮,劉文昌立即來到振南鏢局找到白雷生掌門,說了皇上要派他去歙州征討方紅山的事情,並請求派人支持。白雷生思考片刻後說道:“於公為朝廷效力也是理所應當,於私,這方紅山上次劫我糧米,害得我的人馬東征西討損失慘重。正想找機會收拾這幫無法無天的逆賊,既然又是你掛帥,我沒有理由不幫你。你年紀尚輕,官場上勾心鬥角比戰場還兇險,有時候不死戰場反而被自己人害了,所以你身邊必須有可靠的人,否則,以你的資曆很難指揮禁軍將領。這樣吧,我給你四個年輕人做你的護衛,你就放心大膽去吧。”
劉文昌聽聞此言,不禁喜形於色,連忙拱手作揖,激動地說道:“文昌在此先行謝過白掌門!您如此慷慨相助,真是令在下感激涕零啊!”白雷生微微一笑,隨即大手一揮,向身旁的弟子下達命令道:“速速傳司馬躍、白念周、梁懷秦和白絮飛前來相見!”那名弟子領命後如疾風般離去。
沒過多久,隻見四道身影如同閃電一般疾馳而來,眨眼間便已站在了眾人麵前。白雷生首先開口介紹道:“劉大人,想必白念周和白絮飛您已經頗為熟悉了,我也就不再多費口舌。而這位司馬躍,正是上次率領眾將士成功搗毀幫源洞,並將萬桃紅安全營救迴來的主將。此次行動,依舊由他帶隊負責。另外一位呢,則是我們門派中的梁懷秦,他可是咱們德高望重的老神醫之孫。這次派他一同前往,也是希望能給他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讓他在實戰中積累經驗,有所成長。”
劉文昌麵帶微笑,依次與這四位英雄豪傑相互見禮,表示敬意。待眾人寒暄完畢,白雷生神情嚴肅地對他們說道:“諸位,此次派遣你們共同跟隨劉大人出征歙州,其重要使命便是剿滅那幫窮兇極惡的逆賊,以維護國家的安寧和平靜,保障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所以,在整個行程當中,無論遇到何種艱難險阻,你們都必須全心全意地守護好劉大人的安全,不得有絲毫懈怠!”
“謹遵掌門囑咐,一定不辱使命!”四人一齊下跪接受命令。
劉文昌順便前去探望了德高望重的老神醫梁青山、副掌門梁少華以及自己敬愛的師父焦向東。幾人相見,相談甚歡。與此同時,白雷生熱情地挽留劉文昌一同在鏢局享用午餐。餐桌上擺滿了美味佳肴,眾人推杯換盞,氣氛融洽。
待到午後時分,司馬躍、白念周、梁懷秦、白絮飛四人跟隨劉文昌一同入宮麵聖。當他們踏入皇宮大殿時,那莊嚴肅穆的氛圍讓人心生敬畏。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前來覲見的眾人。
皇帝一眼便注意到了這四位氣宇軒昂的青年才俊,隻見他們身姿挺拔,英姿颯爽,威武不凡。尤其是當他的視線落在白絮飛那張俊美絕倫的麵龐上時,更是不由得眼前一亮,心中暗自讚歎。
皇帝麵帶微笑,開口說道:“朕久聞振南鏢局人才濟濟,英雄輩出。今日得見諸位風采,果真名不虛傳啊!如今國家正值危難之際,爾等願意挺身而出,為國征戰效力,朕深感欣慰。現特授予你們正七品致果校尉之職銜,待逆賊被剿滅之時,另有豐厚賞賜!”
聽到皇帝這番話,四人連忙跪地叩首拜謝。司馬躍恭敬地迴應道:“陛下謬讚了,我等身為臣子,為國分憂解難乃是應盡之義務,不敢奢求功名利祿。此次出征定當竭盡全力,不辜負聖上隆恩!”
皇帝聞言,開心地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好一個忠肝義膽之士!皇恩浩蕩,澤被天下。倘若此番能順利平定逆賊之亂,朕不僅會對有功之臣大加封賞,還將賜予你們振南鏢局一塊禦賜金匾,以彰其功績!”
晨曦初破,曉霧尚未散盡,臨安城郊的校場已是一片肅殺景象。高台巍峨聳立,四周錦旗獵獵作響,仿若翻湧的雲霞,於晨風中肆意飄揚,“宋” 字大旗居中而展,旗下是一片密密麻麻、甲胄鮮明的軍陣,寒光在晨曦中閃爍,似星芒墜落凡塵。
從四品宣威將軍趙點水、廂指揮使張景山、章顧義領著二萬將士早已列陣齊整,他們身姿挺拔,如蒼鬆翠柏,靜立在台下,士氣如虹,仿佛即將展翅高飛的雄鷹。章顧義因為上次出征失敗而歸,這次是準許他戴罪立功,所以格外用心。遠處,百姓們圍聚觀望,雖人聲嘈雜,卻難掩那股對國家軍隊的敬畏與期待之情。
隻聽三通鼓響,如雷霆乍驚,震得人心激蕩。身著朝服的官員們魚貫而出,簇擁著一位身著紫袍、腰懸佩劍的將領登上高台。此人便是今日受拜之將——劉文昌,他目光堅毅,身姿英挺,舉手投足間盡顯英雄氣概。
尚書右仆射史浩手捧詔書,清了清嗓子,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國之多艱,逆賊謀反,擾我百姓。幸有忠勇之士劉文昌,謀略過人,忠肝義膽,可堪大任。特拜為從三品歸德大將軍,統領三軍,望其克敵製勝,保我大宋山河,揚我國威!欽此!”
宣詔畢,史浩將詔書遞與劉文昌,而後捧起帥印與佩劍,神情莊重:“此印與劍,乃軍國重器,今日交付將軍,望將軍不負聖恩,奮勇殺敵!”
劉文昌單膝跪地,雙手接過帥印與佩劍,朗聲道:“末將承蒙聖恩,定當殫精竭慮,以死報國!若有違此誓,天誅地滅!” 言罷,起身,將帥印高舉過頭,麵向台下三軍。
刹那間,台下將士齊聲高唿:“將軍威武!大宋威武!” 唿聲震天動地,如洶湧澎湃的潮水,一波接著一波,在校場上空迴蕩不息。
隨後,劉文昌大步走下高台,跨上烏騅馬,手持佩劍,於軍陣前緩緩繞行。司馬躍、白念周、梁懷秦、白絮飛四人騎著戰馬緊緊跟隨劉文昌身後。劉文昌目光如炬,逐一掃視著麾下的士兵,所到之處,士兵們皆挺起胸膛,眼中滿是崇敬與服從。
“今逆賊猖獗,擾我州縣,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我等身為大宋兒郎,豈能坐視?” 劉文昌的聲音雄渾有力,雖未刻意高聲,卻清晰地傳遍整個校場。
“願隨將軍,浴血奮戰!” 三軍將士齊聲呐喊,聲震九霄,手中的兵器紛紛舉起,一時間,刀槍如林,寒光閃耀。
當劉文昌走到校場後方時,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由得眉頭緊皺,怒火瞬間湧上心頭。隻見一隊士兵鬆鬆散散地站著,隊列歪歪斜斜,毫無紀律可言。而帶隊的裨將更是離譜,竟然一臉漫不經心地與身旁的人嬉笑打鬧著,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職責所在。
劉文昌見狀,氣得臉色鐵青,他毫不猶豫地下令傳喚這名裨將出列。然而,這位裨將聽到命令後,卻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慢悠悠地踱步來到劉文昌麵前,不僅沒有下跪行禮,甚至連最基本的規矩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劉文昌強壓著心中的怒火,厲聲喝道:“你叫什麽名字?你的主將又是何人?”那裨將輕蔑地白了劉文昌一眼,然後有氣無力地迴答道:“末將名叫廟統,乃是七品校尉。我的主將嘛,那可是在抗金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功臣張景山張大將軍啊!他如今雖隻是從四品的宣威將軍,但就算是當今聖上見到他,也要以禮相待呢!大將軍您啊,最好還是別去招惹他為妙!”
聽了這番話,劉文昌不禁暗自思忖:“想不到軍中竟有如此囂張跋扈之人!”但他並未被對方的言語所嚇倒,而是立刻傳喚張景山前來問話。
沒過多久,張景山便匆匆趕來。他一看便知苗統定然是又惹下事端了,於是趕忙向劉文昌求情道:“大將軍,實在抱歉啊!這苗統生性的確有些懶散,但他武藝高強、作戰勇猛,以往在戰場上也曾多次立功。還望大將軍看在他往日功績的份上,寬恕他此次的罪過吧。”
劉文昌喝道:“你身為主將卻如此包庇手下,這仗還怎麽打?打勝仗全憑嚴明的紀律,如此散漫怎麽配當將軍,來人啊!給我拖下去重打二十軍棍,以儆效尤。”
張景山見劉文昌動真格了,也不退讓,便衝劉文昌大聲說道:“大將軍切勿魯莽,大軍出發之際,便自打手下將軍,這極不吉利啊!他有不是之處,日後本將多管教他就是。他確實是個猛將,七品校尉裏沒有敵手,打傷他還怎麽去殺敵?”
劉文昌滿臉怒容,瞪著眼前的苗統,大聲吼道:“聽好了,苗統!我身旁的這四位可都是堂堂七品校尉,今天就讓你隨意挑選一個作為對手。隻要你能將他們其中任何一人擊敗在地,我便免去你的罪責!”
苗統一聽這話,心裏暗自竊喜,心想終於有機會能夠展示一下自己那超凡脫俗的高超武藝了。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走上前來,一雙眼睛先是快速地掃視了一圈周圍的四人。
當他的目光最終落在白絮飛身上時,嘴角不禁微微上揚,露出一絲輕佻的笑容,調侃道:“哎呀呀,如此嬌美動人、如花似玉的姑娘家,怎會出現在這血腥殘酷的戰場上呢?真是讓人心疼啊!”
然而,他萬萬沒有料到,看似柔弱溫婉的白絮飛其實有著一副火爆至極的脾氣。隻見她聽聞此言後,瞬間柳眉倒豎,杏眼圓睜,二話不說,縱身一躍便跳下戰馬,如同一頭憤怒的小獅子一般直直衝向苗統。
苗統見狀,先是一愣,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白絮飛已經伸手緊緊揪住了他的衣領。苗統試圖用力掙脫,可是連續幾次都未能成功。眼見形勢不妙,苗統決定不再保留實力,運足內力準備發力反擊,好好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子。
誰知就在這時,隻聽得“砰”的一聲悶響,苗統突然感覺膝蓋一陣劇痛襲來,整個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前傾倒。原來是白絮飛趁著他分神之際,飛起一腳狠狠地踹在了他的膝蓋之上。
苗統猝不及防之下,竟然一下子跪倒在地。盡管他心中充滿了不甘和惱怒,但是無論如何使勁掙紮,卻始終無法擺脫白絮飛那看似纖細實則力大無窮的小手。此刻,白絮飛的手猶如鐵鉗一般死死地按壓在他的肩膀上,令他絲毫動彈不得。
豆大的汗珠開始順著苗統的額頭不斷滾落下來,他這才意識到自己這迴算是遇上真正的高手了。想到此處,苗統再也不敢逞強,連忙俯下身去,趴在地上連連叩頭認錯,嘴裏不停地哀求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衝撞了女俠,還望女俠大人不記小人過,饒過小的這一迴吧……”
張景山看到白絮飛的身手也是大為震驚,他知道就是自己出手也無法這麽快就製服苗統,知道劉文昌身邊都是一流高手,慌忙跪到劉文昌麵前認錯。劉文昌也無意去打苗統,他就是要借機整頓一下軍紀。所以就讓張景山和苗統都起來,命令他們迅速整理好隊伍。兩人哪裏還敢怠慢,立即整理好隊伍,士兵也都看見了,這時都嚇得大氣也不敢出。
劉文昌看到隊伍都整理完畢,心中豪情萬丈,拔劍出鞘,劍指蒼穹,一聲令下:“出征!”
駿馬嘶鳴,蹄聲如雷,大軍如一條鋼鐵巨龍,浩浩蕩蕩地向著遠方進發,揚起的塵土遮蔽了半邊天際,隻留下那激昂的戰歌在校場久久迴蕩:“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