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瓊的學校和研究所剛剛通過審批,還沒動工,醫學院和醫學研究所的主力人員就已經確定了,這效率也是著實的夠快了。
迴家後,他就開始琢磨其他的學院了。這個算學自然是李春風的了,後麵自然還會有律學、物理、化學等等學科。他連夜趕製這個學院的計劃書,因為明天他要拿給李世民看。等待他最終的審批。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帶著兩個黑眼圈來到了朝堂之上。他當然不會在這朝會的時候說出他要建學院的事情,那還不得被這些人的唾沫星子給淹死啊。
他來上朝之不是剛剛被封為侯爵,所以自然是得來幾次朝會了,不然就是失禮,等以後迴了封地就不用每次都來了。
李世民自然是知道方瓊的心思,所以散朝後留下了他,同時杜如晦和房玄齡也被留了下來。有心的大臣都在猜測皇上又把這三個人留下所為何事了,因為每當這幾個人一起密謀的時候,總會有大事發生。估計後麵肯定又要有熱鬧看了。
等到其他人都走後,方瓊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了他的計劃書。幾人輪流看了一遍,倒是都沒有什麽震驚的表情了,因為方瓊給的驚訝太多了,他們已經都麻木了。現在都覺得方瓊做出什麽他們都可以波瀾不驚了。
不過房玄齡還是提出了疑問:“方瓊,你這個學校是把所學的東西都分開的,難道是學生們會選擇不同的東西學習,而不是都學一樣的東西嗎?”
“是的,畢竟術業有專攻嘛,人的經曆是有限的,如果學的太多太雜,隻會什麽都沒學好,不如隻專攻一兩項自己擅長的。這樣才能在自己的領域有所建樹。”
杜如晦也是眉頭緊皺:“那科舉呢?你這裏很多東西都是我們聽都沒聽說過的,科舉考試中也是沒有的。眾多學子十年寒窗為的無非就是金榜題名,能有個一官半職的。可是一旦進入你的學校,那將會是斷了科舉的念頭了,還會有人去你那裏讀書嘛?”
其他人也都有同樣的想法,讀書不就是為了功名嗎?考不了功名了誰還會去你那裏啊。
方瓊卻是嗬嗬一笑,不以為意的說道:“每年科舉的考生何止百萬,又有幾人能夠榜上有名呢?即使榮登皇榜,又有幾人能夠混上個一官半職呢?那些落榜的考生何去何從你們有想過嗎?家境殷實的自然不用多說,大不了迴去繼續攻讀,來年再戰。可是家境貧寒的呢?迴去種田?十年寒窗早就讓他們手無縛雞之力,又怎麽還能幹的了體力活啊,隻能是繼續貧寒了。”
“而我這裏就不一樣了,他們學有所成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工作啊,我提供的就業崗位隻會越來越多,待遇也不會比朝廷官員差。何樂而不為?”
“而且我敢保證,這將會給大唐的社會帶來多元化的發展,百姓改變自身的命運也不再隻有科考一種途徑。將來更會改變官員體係,現在我們的地方縣令又管政務,又管治安,還有農業、教育、商業等等都是一把抓的。朝廷的官員也是一樣,可是他們真的懂這些嘛?”
“你們試想下,如果我們用懂農業的官員去主管農業,懂商業的官員管商業,懂教育的官員管教育,那將會是什麽樣子?是不是會比現在更有效率,更加的合理?”
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是被方瓊的話給說蒙了。
“那太醫暑呢?如果你的醫學院建立後,太醫暑將何去何從?”李世民也問了一句。
方瓊繼續解釋道:“太醫暑會成為一個皇家治病的機構,醫學院是一個培養醫生的地方。你們再想一下,太醫暑現在所培訓的人員隻會在太醫暑中任職。而醫學院所培養的醫生將會到市井中間去行醫、開醫館,這樣醫生和醫館的數量就會增加,那看病的價格就會降低,到時候是不是百姓們就都能找得到醫生,看的起病了?而不是現在這樣,貧窮的人家一旦生病,就隻能在家裏等死。”
李世民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學校一旦建成,老師將從何而來?據我所知,你這物理、化學什麽的我們聽都沒聽說過,更別說有能教學的人了。”
方瓊其實最發愁的也是這一點,沒有師資什麽都是扯淡,不過他也有一個比較笨的辦法:“這個確實是個很麻煩的問題,不過這個學校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醫學院和算學係那邊已經有了老師的人選,至於其他的,我會在學院建立的過程中親自教學先培養出一批老師,再由他們教授學生。”
“最關鍵的是,這個學校的校長我想請陛下親自擔任,而我隻擔任學校的教導主任,負責教學和相關運營的事情。這樣從這裏畢業的學生也都是天子門生了。學校的費用也不用朝廷出一分錢,全部由大唐集團出資。”
李世民幾人似乎找不到反駁的理由了,因為方瓊真的是處處在為大唐,為大唐的百姓著想,而且計劃書中說道,凡事大唐集團和藍田縣的子女都可以免費入學,還提提供免費的住宿和一日三餐,其他學生的學費比起國子監來說也低了不少,還針對學習好的學生每年提供一筆獎學金。這可是大大的削減了百姓的教育成本了,可以說也是在讓所有百姓都能讀得起書了。
李世民心中所想還有一點,那就是如今教育基本都被五姓七望這些名門望族把控,從每年的科舉中榜之人就能看出來,幾乎全部是這些世家子弟,寒門子弟是少之又少。如果方瓊真的能做好這件事,那必將打破這些家族在教育上的壟斷,慢慢削弱這些家族在朝廷中的影響力。
幾人互相對視了一下,他們對這件事都讚同了。不過最難的便是如何說服朝廷上的那些老頑固,對於這個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世民說道:“我同意你的計劃了,既然我是校長,那這個學校就叫做‘大唐皇家學院’吧。”
迴家後,他就開始琢磨其他的學院了。這個算學自然是李春風的了,後麵自然還會有律學、物理、化學等等學科。他連夜趕製這個學院的計劃書,因為明天他要拿給李世民看。等待他最終的審批。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帶著兩個黑眼圈來到了朝堂之上。他當然不會在這朝會的時候說出他要建學院的事情,那還不得被這些人的唾沫星子給淹死啊。
他來上朝之不是剛剛被封為侯爵,所以自然是得來幾次朝會了,不然就是失禮,等以後迴了封地就不用每次都來了。
李世民自然是知道方瓊的心思,所以散朝後留下了他,同時杜如晦和房玄齡也被留了下來。有心的大臣都在猜測皇上又把這三個人留下所為何事了,因為每當這幾個人一起密謀的時候,總會有大事發生。估計後麵肯定又要有熱鬧看了。
等到其他人都走後,方瓊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了他的計劃書。幾人輪流看了一遍,倒是都沒有什麽震驚的表情了,因為方瓊給的驚訝太多了,他們已經都麻木了。現在都覺得方瓊做出什麽他們都可以波瀾不驚了。
不過房玄齡還是提出了疑問:“方瓊,你這個學校是把所學的東西都分開的,難道是學生們會選擇不同的東西學習,而不是都學一樣的東西嗎?”
“是的,畢竟術業有專攻嘛,人的經曆是有限的,如果學的太多太雜,隻會什麽都沒學好,不如隻專攻一兩項自己擅長的。這樣才能在自己的領域有所建樹。”
杜如晦也是眉頭緊皺:“那科舉呢?你這裏很多東西都是我們聽都沒聽說過的,科舉考試中也是沒有的。眾多學子十年寒窗為的無非就是金榜題名,能有個一官半職的。可是一旦進入你的學校,那將會是斷了科舉的念頭了,還會有人去你那裏讀書嘛?”
其他人也都有同樣的想法,讀書不就是為了功名嗎?考不了功名了誰還會去你那裏啊。
方瓊卻是嗬嗬一笑,不以為意的說道:“每年科舉的考生何止百萬,又有幾人能夠榜上有名呢?即使榮登皇榜,又有幾人能夠混上個一官半職呢?那些落榜的考生何去何從你們有想過嗎?家境殷實的自然不用多說,大不了迴去繼續攻讀,來年再戰。可是家境貧寒的呢?迴去種田?十年寒窗早就讓他們手無縛雞之力,又怎麽還能幹的了體力活啊,隻能是繼續貧寒了。”
“而我這裏就不一樣了,他們學有所成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工作啊,我提供的就業崗位隻會越來越多,待遇也不會比朝廷官員差。何樂而不為?”
“而且我敢保證,這將會給大唐的社會帶來多元化的發展,百姓改變自身的命運也不再隻有科考一種途徑。將來更會改變官員體係,現在我們的地方縣令又管政務,又管治安,還有農業、教育、商業等等都是一把抓的。朝廷的官員也是一樣,可是他們真的懂這些嘛?”
“你們試想下,如果我們用懂農業的官員去主管農業,懂商業的官員管商業,懂教育的官員管教育,那將會是什麽樣子?是不是會比現在更有效率,更加的合理?”
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是被方瓊的話給說蒙了。
“那太醫暑呢?如果你的醫學院建立後,太醫暑將何去何從?”李世民也問了一句。
方瓊繼續解釋道:“太醫暑會成為一個皇家治病的機構,醫學院是一個培養醫生的地方。你們再想一下,太醫暑現在所培訓的人員隻會在太醫暑中任職。而醫學院所培養的醫生將會到市井中間去行醫、開醫館,這樣醫生和醫館的數量就會增加,那看病的價格就會降低,到時候是不是百姓們就都能找得到醫生,看的起病了?而不是現在這樣,貧窮的人家一旦生病,就隻能在家裏等死。”
李世民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學校一旦建成,老師將從何而來?據我所知,你這物理、化學什麽的我們聽都沒聽說過,更別說有能教學的人了。”
方瓊其實最發愁的也是這一點,沒有師資什麽都是扯淡,不過他也有一個比較笨的辦法:“這個確實是個很麻煩的問題,不過這個學校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醫學院和算學係那邊已經有了老師的人選,至於其他的,我會在學院建立的過程中親自教學先培養出一批老師,再由他們教授學生。”
“最關鍵的是,這個學校的校長我想請陛下親自擔任,而我隻擔任學校的教導主任,負責教學和相關運營的事情。這樣從這裏畢業的學生也都是天子門生了。學校的費用也不用朝廷出一分錢,全部由大唐集團出資。”
李世民幾人似乎找不到反駁的理由了,因為方瓊真的是處處在為大唐,為大唐的百姓著想,而且計劃書中說道,凡事大唐集團和藍田縣的子女都可以免費入學,還提提供免費的住宿和一日三餐,其他學生的學費比起國子監來說也低了不少,還針對學習好的學生每年提供一筆獎學金。這可是大大的削減了百姓的教育成本了,可以說也是在讓所有百姓都能讀得起書了。
李世民心中所想還有一點,那就是如今教育基本都被五姓七望這些名門望族把控,從每年的科舉中榜之人就能看出來,幾乎全部是這些世家子弟,寒門子弟是少之又少。如果方瓊真的能做好這件事,那必將打破這些家族在教育上的壟斷,慢慢削弱這些家族在朝廷中的影響力。
幾人互相對視了一下,他們對這件事都讚同了。不過最難的便是如何說服朝廷上的那些老頑固,對於這個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世民說道:“我同意你的計劃了,既然我是校長,那這個學校就叫做‘大唐皇家學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