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張嘴就放出來了一個大雷。
要知道,妃這個位分絕對稱得上是高級嬪妃,是可以上玉碟的那一種,是哪怕死了,也會有供奉的那種。哪怕換算到朝堂之中去,也能夠比擬王府世子的正妻。而且這個位子的位置是確定有數量的,以前一直是滿額的,也就是淑妃倒台之後才讓妃位上空出來了一個,可以供後來者爭奪。
艾紫怡是新選秀入宮的嬪妃,並沒有很深的資曆,雖然曾經懷過孕,但畢竟沒能熬到順利生產,也沒能為皇上添上一子半女。
在她之前,還有良嬪,婉嬪等在嬪位上已經熬了許多年的存在,她們侍奉皇上也相當盡心盡力,同樣一直被壓著得不到升遷。
艾紫怡一個新選秀入宮的嬪妃,就這樣一躍而上居於她們頭頂,那麽她們又怎麽可能會安安靜靜的伏小做低呢?
艾紫怡一聽到皇上這樣說,剛開始是開心,很快就轉變為了擔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一點艾紫怡還是明白的,或者說,就算她不明白,入宮之後的一係列遭遇,也會迫使她明白這個道理。
但是她並不打算停下來,這是一場不進則退的戰鬥,她已經做好了成為一個受皇後和滿宮嬪妃敵視的寵妃的準備。
被封為妃子一方麵穩固了自己的地位,也穩固了自己家裏的地位,艾將軍雖然在戰鬥方麵頗具天賦,但是對於政治鬥爭來說不能說是一竅不通,隻能說是認識不清,一直認為誰立下的功勞更多,誰就更容易能夠得到升遷,如果不能夠得到升遷,就一定是有無恥的小人在後麵暗害他。
艾紫怡原先和父親的想法也差不了太多,母親在家裏的時候經常看著他們父女兩個歎氣,生怕他們哪天惹出了什麽亂子牽連到整個家族。
入宮之後,艾紫怡受了這麽多的教訓,總也該有些長進了,隻要能夠得到皇帝的寵愛,以後或許還能再生一個孩子,並且憑借著自己在後宮裏麵的影響力來保住身在前朝的父親。
但是她也沒有想到天上真的會掉餡餅,隻可惜這個餡餅太大了,有可能把她給噎死。
皇後本來想要反對,但是又想到自己在這件事情之中的失職之處,連忙閉了嘴,不敢再說。
安排照顧皇上的人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以往皇上喜歡哪個宮女就讓哪個宮女伺候著,看好哪個太監就讓哪個太監跟著。可是安排照顧一個昏迷的失去意識的皇上卻非常難,畢竟這宮中的人魚龍混雜,誰知道誰是哪位貴人指派下來的呢?
萬一選中的伺候皇上的人是哪個王爺派進來的細作暗子,那豈不是要出了大事的!他們甚至不需要做什麽特別多的事情,隻要在照顧皇上的時候偷偷的搞一些小動作,就很有可能害了皇上的命,影響整個國的命運。
皇後身邊自然也有信得過的心腹,但是在關鍵的時候,她必須要利用那些人壓製宮中可能存在的不確定因素,比如皇上清醒的時候一直相當寵愛的呂公公,根本沒有辦法騰出手來派遣安全可靠的人伺候皇上,隻能叫一部分身強力壯武藝精湛的護衛在外麵守著,讓他們互相監視,互相製衡,避免出現有歹徒進來的慘烈現狀罷了。
皇後本身離皇上所在之地就不遠,隻是為了防止打擾皇上休息,所以一直休息在一旁的偏殿之中,太醫給皇上診治的時候,皇後也一直在場,最大可能保證皇上的安全。
僅僅是少了幾個伺候的人,這本來也算不得什麽大不了的事情,皇上如果在清醒的時候,也會對皇後的所作所為表示讚揚。
可問題是皇上現在並不完全清醒,他雖然醒過來了,但整個人還處於病中,額頭燒的滾燙,太醫來了好幾趟,灌了好幾劑藥湯下去,並沒有起到什麽太好的作用。
人在高燒的時候難免就會有些迷糊,情緒也比較敏感,容易走極端,在平日裏不過一笑置之的小事,在現在的皇上眼中也許就顯得無比的重要起來。
也正是因為如此,皇後知道皇上現在恐怕不願意聽她講話,隻能閉上嘴默默的退到一邊去,等待太後的發言。
太後是想要阻止皇上這麽做的,艾紫怡到現在為止並沒有什麽功績值得晉升為妃,當時她失去孩子的時候,本身就已經給她晉過一迴位分了,現在無論如何都沒有理由再晉一次,至於照顧皇上,這本身就是嬪妃們的職責,算不得什麽值得嘉獎的事。
如果不是因為皇後放心不下這些嬪妃,害怕她們會謀害皇上,做出謀朝篡位大逆不道之舉的話,她們本來應該全部給皇上侍疾才對。
更何況,艾紫怡雖然照顧了皇上,但同樣也是將皇後的命令置若罔聞。如果這麽鼓勵下去的話,很有可能導致皇後顏麵掃地,無法再統禦皇宮。
皇上並沒有那麽看重自己的皇後,太後對於皇後也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狀態,但是他們都需要維護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後宮的穩定。
今天艾紫怡敢於挑釁皇後的威嚴,並且獲得了皇上的讚許,升了位分,那麽明天就一定會有更多的嬪妃,為了獲得皇上的讚許而將皇後的命令拋擲腦後,這樣下去皇後就沒有辦法再管理後宮了,造成的影響會是極大的。
所以太後開了口:“皇上你糊塗了,蘭嬪雖然對你一往情深,但並沒有功績可以封妃。”
在場的每個人都安靜下來,一下子顯得非常為難,按理說皇上金口玉言,竟然已經說出口了,就不能再收迴,但是這件事情又的確不能開了這種先河。
在一旁利用幽靈的五感,光明正大偷聽的柳芷柔也沉默了。
皇上難道是如此為情亂智的一個人嗎?
在這個時候把艾紫怡推出來,讓她做一個靶子,真的是對她好的嗎?
她之前……真的一直都沒有意識到違和之處嗎?
要知道,妃這個位分絕對稱得上是高級嬪妃,是可以上玉碟的那一種,是哪怕死了,也會有供奉的那種。哪怕換算到朝堂之中去,也能夠比擬王府世子的正妻。而且這個位子的位置是確定有數量的,以前一直是滿額的,也就是淑妃倒台之後才讓妃位上空出來了一個,可以供後來者爭奪。
艾紫怡是新選秀入宮的嬪妃,並沒有很深的資曆,雖然曾經懷過孕,但畢竟沒能熬到順利生產,也沒能為皇上添上一子半女。
在她之前,還有良嬪,婉嬪等在嬪位上已經熬了許多年的存在,她們侍奉皇上也相當盡心盡力,同樣一直被壓著得不到升遷。
艾紫怡一個新選秀入宮的嬪妃,就這樣一躍而上居於她們頭頂,那麽她們又怎麽可能會安安靜靜的伏小做低呢?
艾紫怡一聽到皇上這樣說,剛開始是開心,很快就轉變為了擔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一點艾紫怡還是明白的,或者說,就算她不明白,入宮之後的一係列遭遇,也會迫使她明白這個道理。
但是她並不打算停下來,這是一場不進則退的戰鬥,她已經做好了成為一個受皇後和滿宮嬪妃敵視的寵妃的準備。
被封為妃子一方麵穩固了自己的地位,也穩固了自己家裏的地位,艾將軍雖然在戰鬥方麵頗具天賦,但是對於政治鬥爭來說不能說是一竅不通,隻能說是認識不清,一直認為誰立下的功勞更多,誰就更容易能夠得到升遷,如果不能夠得到升遷,就一定是有無恥的小人在後麵暗害他。
艾紫怡原先和父親的想法也差不了太多,母親在家裏的時候經常看著他們父女兩個歎氣,生怕他們哪天惹出了什麽亂子牽連到整個家族。
入宮之後,艾紫怡受了這麽多的教訓,總也該有些長進了,隻要能夠得到皇帝的寵愛,以後或許還能再生一個孩子,並且憑借著自己在後宮裏麵的影響力來保住身在前朝的父親。
但是她也沒有想到天上真的會掉餡餅,隻可惜這個餡餅太大了,有可能把她給噎死。
皇後本來想要反對,但是又想到自己在這件事情之中的失職之處,連忙閉了嘴,不敢再說。
安排照顧皇上的人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以往皇上喜歡哪個宮女就讓哪個宮女伺候著,看好哪個太監就讓哪個太監跟著。可是安排照顧一個昏迷的失去意識的皇上卻非常難,畢竟這宮中的人魚龍混雜,誰知道誰是哪位貴人指派下來的呢?
萬一選中的伺候皇上的人是哪個王爺派進來的細作暗子,那豈不是要出了大事的!他們甚至不需要做什麽特別多的事情,隻要在照顧皇上的時候偷偷的搞一些小動作,就很有可能害了皇上的命,影響整個國的命運。
皇後身邊自然也有信得過的心腹,但是在關鍵的時候,她必須要利用那些人壓製宮中可能存在的不確定因素,比如皇上清醒的時候一直相當寵愛的呂公公,根本沒有辦法騰出手來派遣安全可靠的人伺候皇上,隻能叫一部分身強力壯武藝精湛的護衛在外麵守著,讓他們互相監視,互相製衡,避免出現有歹徒進來的慘烈現狀罷了。
皇後本身離皇上所在之地就不遠,隻是為了防止打擾皇上休息,所以一直休息在一旁的偏殿之中,太醫給皇上診治的時候,皇後也一直在場,最大可能保證皇上的安全。
僅僅是少了幾個伺候的人,這本來也算不得什麽大不了的事情,皇上如果在清醒的時候,也會對皇後的所作所為表示讚揚。
可問題是皇上現在並不完全清醒,他雖然醒過來了,但整個人還處於病中,額頭燒的滾燙,太醫來了好幾趟,灌了好幾劑藥湯下去,並沒有起到什麽太好的作用。
人在高燒的時候難免就會有些迷糊,情緒也比較敏感,容易走極端,在平日裏不過一笑置之的小事,在現在的皇上眼中也許就顯得無比的重要起來。
也正是因為如此,皇後知道皇上現在恐怕不願意聽她講話,隻能閉上嘴默默的退到一邊去,等待太後的發言。
太後是想要阻止皇上這麽做的,艾紫怡到現在為止並沒有什麽功績值得晉升為妃,當時她失去孩子的時候,本身就已經給她晉過一迴位分了,現在無論如何都沒有理由再晉一次,至於照顧皇上,這本身就是嬪妃們的職責,算不得什麽值得嘉獎的事。
如果不是因為皇後放心不下這些嬪妃,害怕她們會謀害皇上,做出謀朝篡位大逆不道之舉的話,她們本來應該全部給皇上侍疾才對。
更何況,艾紫怡雖然照顧了皇上,但同樣也是將皇後的命令置若罔聞。如果這麽鼓勵下去的話,很有可能導致皇後顏麵掃地,無法再統禦皇宮。
皇上並沒有那麽看重自己的皇後,太後對於皇後也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狀態,但是他們都需要維護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後宮的穩定。
今天艾紫怡敢於挑釁皇後的威嚴,並且獲得了皇上的讚許,升了位分,那麽明天就一定會有更多的嬪妃,為了獲得皇上的讚許而將皇後的命令拋擲腦後,這樣下去皇後就沒有辦法再管理後宮了,造成的影響會是極大的。
所以太後開了口:“皇上你糊塗了,蘭嬪雖然對你一往情深,但並沒有功績可以封妃。”
在場的每個人都安靜下來,一下子顯得非常為難,按理說皇上金口玉言,竟然已經說出口了,就不能再收迴,但是這件事情又的確不能開了這種先河。
在一旁利用幽靈的五感,光明正大偷聽的柳芷柔也沉默了。
皇上難道是如此為情亂智的一個人嗎?
在這個時候把艾紫怡推出來,讓她做一個靶子,真的是對她好的嗎?
她之前……真的一直都沒有意識到違和之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