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由黑石城前往洛雲城的官道上。
馬車顛簸,陽光正好。掛在馬車車窗上的花布簾子時不時便被輕風吹開一些,然後外麵的陽光一縷一縷地灑進來,照在車中一行人的臉上,映襯出些許金黃明快。
馬車裏並不止葉撫三人。這是一輛六人座的馬車,有後、左右三側位置,前邊兒由兩匹紅棕馬拉著。
除了葉撫三人,還有一位老人和一對夫婦。老人坐在後側的位置上,葉撫坐在他旁邊,那對夫婦坐在左側,秦三月和胡蘭兩人坐在右側。大概是早早趕車,那對夫婦臉上都帶著倦意,依偎在一起,緊緊抱著行李細軟,女人靠在男人肩上,男人靠在女人頭上,微微沉沉睡著。馬車時不時顛簸一下,男人會眯開眼瞧一瞧,發現沒什麽事兒後又重新閉上眼,女人則是舒服地睡著,不被驚擾。一副溫馨和諧的畫麵。
剛上了車,稍作歇息後,葉撫就拿出提前裝訂好的冊子開始記錄他的“旅遊日記”,差不多是這個意思,他全然將這處出行當做是一趟長途旅遊了。像是寫日記的那般,標落時間,“天元紀一千五百三十二年五月廿四”。天元紀是這方世界的統一紀令,也就相當於年號。雖說各個國家都有其不同的年號,但是為了避免時間上的錯亂,由儒家統一製定了年號,稱作紀令,如今便是天元紀一千五百三十二年。就單單這一方麵,或多或少看得出來儒家在修仙界的地位。但凡能夠統一製定標準的勢力,總不會差的。
葉撫知道出門在外,使用毛筆,不論是怎樣的規格總有些麻煩,所以臨行前就自己研究,按照地球老家鋼筆的原理做了隻筆。寫起來還算順手,模樣也還是中規中矩。起初秦三月和胡蘭倒是好奇他做的這筆,但是怎麽使都使不慣,還是老老實實地用毛筆。
用這簡易鋼筆就著墨水在紙上寫字,有些時候總會讓葉撫有在地球老家的感覺,難免還是有些懷念,以此緬懷一下也是極好。人嘛,總是得要點生活的調劑品。睹物思念也好,著手緬懷也罷,總歸是聊以慰藉的事物,有是極好,沒有也罷。
即便是出門,平日裏的讀書和功課也依舊是少不得的。讀書這件事,隻有成為習慣才是正兒八經的讀書。秦三月比起胡蘭來更容易沉下心,上了馬車知道已經是離開黑石城了,就不再去惦記書屋裏的閑雜瑣事,解開背包的繩索,從裏麵取出本書來,便安安靜靜地讀著。有輕風拂過發絲,有陽光灑落肩頭。恍然看去,她便是坐著就是一片祥和寧靜的文學少女。
乍一眼看去,葉撫才發覺秦三月在書屋呆了兩個多月後,模樣秀氣了不少,加上時不時撩卷起垂落眼前的頭發的動作,倒是挺符合“文學少女”的氣質和形象。
至於胡蘭則是扭著身子,縮著小腦袋微微揭開簾子一點點,一對眼睛打量著馬車外,官道旁的景色。因為築基前,她準備十分充足,所以築基完成後很快就穩定了身體的氣機,看上去也就是個普通的小姑娘,帶著一對好奇的眼睛看世界。
“閣下應該便是城裏三味書屋的那位先生吧。”
突然,一道蒼老但中氣十足的聲音在耳旁響起。葉撫稍稍抬頭看去,看到身旁的老人帶著溫和的目光看著他。
“老先生知道我嗎?”葉撫笑著點了點頭。
老人笑了笑,他一笑起來臉上的褶子便擠在一起,盡顯歲月痕跡,“先生是除了那陳老頭,黑石城唯一的先生了,名聲又好,即便是我這住城北的老頭都聽聞過。坊間都說先生著裝打扮稍有不同,比較清涼,但是待人溫和可親,如今一見的確如此。隻是不知,先生這趟出門是為何?”
葉撫輕聲迴答:“打算帶著兩個學生出門遊學一段時間。”
老人點點頭說:“出門走走也是不錯,總要比一直呆在這小城裏好。”
葉撫隨聲應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嘛。”
老人聽此一言,不由得低目稍稍沉思,咬文嚼字片刻後,覺得很在理,而且通俗明了,心想這做先生的說話終究要好聽一些,暗自記下這句話,打算用以教訓自家不愛出門的孫兒。
“老先生呢,出門又是為何?”葉撫閑聊般隨口問。
“我啊,打算走一趟洛雲城,把陳老頭的遺什送迴他本家去。”老人眼中閃爍著追憶的色彩,輕聲慢語之間,給人以淡淡哀傷的氣息。
葉撫聽此,稍稍停筆,然後問:“陳老夫子不是黑石城的人嗎?”
老人閉眼搖了搖頭,然後才緩緩睜開眼說:“和先生你一樣,陳老頭也不是黑石城的人。”他這番話,隱隱透露著深意。說著,他不禁又歎了口氣,“幾代人了,黑石城從來沒有過本地先生,都是外地來的。”
葉撫明白,老人也隻是注意到了黑石城沒有出過本地先生,或者說出不了,但也並不知道為什麽會這樣。
葉撫迴到先前的話題,“陳老夫子的家人呢,不自己來取迴遺什嗎?”
老人再次歎息著搖了搖頭,“陳老頭為黑石城教了大半輩子的書,可惜命不待人好,落到頭都沒能清閑的走。臨終都沒人來看望過他,走後通知他家裏人也沒有人來。我想著,人嘛死後總得葉落歸根,就收拾了收拾,把他平時珍視的一些東西給送迴去。”
“陳老夫子跟家裏人關係不好嗎?”葉撫稍稍皺了皺眉。
老人緩緩搖頭,“陳老頭從不跟我提起他的過往,每次我問,他都得吹胡子瞪眼。”說著,他憶起了過往的日子,不禁帶上些柔和之意。
看得出,老人跟陳老夫子關係很好。
葉撫不禁笑著說:“我想,不論陳老夫子有過什麽遺憾過往,有老先生這樣的好友,在黑石城待過的日子總會是愜意的。”
其實,僅憑著老人這麽大的年齡了,還親自為已故的陳老夫子舟車奔波,便已經是他們之間情誼的體現了。
頂點
馬車顛簸,陽光正好。掛在馬車車窗上的花布簾子時不時便被輕風吹開一些,然後外麵的陽光一縷一縷地灑進來,照在車中一行人的臉上,映襯出些許金黃明快。
馬車裏並不止葉撫三人。這是一輛六人座的馬車,有後、左右三側位置,前邊兒由兩匹紅棕馬拉著。
除了葉撫三人,還有一位老人和一對夫婦。老人坐在後側的位置上,葉撫坐在他旁邊,那對夫婦坐在左側,秦三月和胡蘭兩人坐在右側。大概是早早趕車,那對夫婦臉上都帶著倦意,依偎在一起,緊緊抱著行李細軟,女人靠在男人肩上,男人靠在女人頭上,微微沉沉睡著。馬車時不時顛簸一下,男人會眯開眼瞧一瞧,發現沒什麽事兒後又重新閉上眼,女人則是舒服地睡著,不被驚擾。一副溫馨和諧的畫麵。
剛上了車,稍作歇息後,葉撫就拿出提前裝訂好的冊子開始記錄他的“旅遊日記”,差不多是這個意思,他全然將這處出行當做是一趟長途旅遊了。像是寫日記的那般,標落時間,“天元紀一千五百三十二年五月廿四”。天元紀是這方世界的統一紀令,也就相當於年號。雖說各個國家都有其不同的年號,但是為了避免時間上的錯亂,由儒家統一製定了年號,稱作紀令,如今便是天元紀一千五百三十二年。就單單這一方麵,或多或少看得出來儒家在修仙界的地位。但凡能夠統一製定標準的勢力,總不會差的。
葉撫知道出門在外,使用毛筆,不論是怎樣的規格總有些麻煩,所以臨行前就自己研究,按照地球老家鋼筆的原理做了隻筆。寫起來還算順手,模樣也還是中規中矩。起初秦三月和胡蘭倒是好奇他做的這筆,但是怎麽使都使不慣,還是老老實實地用毛筆。
用這簡易鋼筆就著墨水在紙上寫字,有些時候總會讓葉撫有在地球老家的感覺,難免還是有些懷念,以此緬懷一下也是極好。人嘛,總是得要點生活的調劑品。睹物思念也好,著手緬懷也罷,總歸是聊以慰藉的事物,有是極好,沒有也罷。
即便是出門,平日裏的讀書和功課也依舊是少不得的。讀書這件事,隻有成為習慣才是正兒八經的讀書。秦三月比起胡蘭來更容易沉下心,上了馬車知道已經是離開黑石城了,就不再去惦記書屋裏的閑雜瑣事,解開背包的繩索,從裏麵取出本書來,便安安靜靜地讀著。有輕風拂過發絲,有陽光灑落肩頭。恍然看去,她便是坐著就是一片祥和寧靜的文學少女。
乍一眼看去,葉撫才發覺秦三月在書屋呆了兩個多月後,模樣秀氣了不少,加上時不時撩卷起垂落眼前的頭發的動作,倒是挺符合“文學少女”的氣質和形象。
至於胡蘭則是扭著身子,縮著小腦袋微微揭開簾子一點點,一對眼睛打量著馬車外,官道旁的景色。因為築基前,她準備十分充足,所以築基完成後很快就穩定了身體的氣機,看上去也就是個普通的小姑娘,帶著一對好奇的眼睛看世界。
“閣下應該便是城裏三味書屋的那位先生吧。”
突然,一道蒼老但中氣十足的聲音在耳旁響起。葉撫稍稍抬頭看去,看到身旁的老人帶著溫和的目光看著他。
“老先生知道我嗎?”葉撫笑著點了點頭。
老人笑了笑,他一笑起來臉上的褶子便擠在一起,盡顯歲月痕跡,“先生是除了那陳老頭,黑石城唯一的先生了,名聲又好,即便是我這住城北的老頭都聽聞過。坊間都說先生著裝打扮稍有不同,比較清涼,但是待人溫和可親,如今一見的確如此。隻是不知,先生這趟出門是為何?”
葉撫輕聲迴答:“打算帶著兩個學生出門遊學一段時間。”
老人點點頭說:“出門走走也是不錯,總要比一直呆在這小城裏好。”
葉撫隨聲應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嘛。”
老人聽此一言,不由得低目稍稍沉思,咬文嚼字片刻後,覺得很在理,而且通俗明了,心想這做先生的說話終究要好聽一些,暗自記下這句話,打算用以教訓自家不愛出門的孫兒。
“老先生呢,出門又是為何?”葉撫閑聊般隨口問。
“我啊,打算走一趟洛雲城,把陳老頭的遺什送迴他本家去。”老人眼中閃爍著追憶的色彩,輕聲慢語之間,給人以淡淡哀傷的氣息。
葉撫聽此,稍稍停筆,然後問:“陳老夫子不是黑石城的人嗎?”
老人閉眼搖了搖頭,然後才緩緩睜開眼說:“和先生你一樣,陳老頭也不是黑石城的人。”他這番話,隱隱透露著深意。說著,他不禁又歎了口氣,“幾代人了,黑石城從來沒有過本地先生,都是外地來的。”
葉撫明白,老人也隻是注意到了黑石城沒有出過本地先生,或者說出不了,但也並不知道為什麽會這樣。
葉撫迴到先前的話題,“陳老夫子的家人呢,不自己來取迴遺什嗎?”
老人再次歎息著搖了搖頭,“陳老頭為黑石城教了大半輩子的書,可惜命不待人好,落到頭都沒能清閑的走。臨終都沒人來看望過他,走後通知他家裏人也沒有人來。我想著,人嘛死後總得葉落歸根,就收拾了收拾,把他平時珍視的一些東西給送迴去。”
“陳老夫子跟家裏人關係不好嗎?”葉撫稍稍皺了皺眉。
老人緩緩搖頭,“陳老頭從不跟我提起他的過往,每次我問,他都得吹胡子瞪眼。”說著,他憶起了過往的日子,不禁帶上些柔和之意。
看得出,老人跟陳老夫子關係很好。
葉撫不禁笑著說:“我想,不論陳老夫子有過什麽遺憾過往,有老先生這樣的好友,在黑石城待過的日子總會是愜意的。”
其實,僅憑著老人這麽大的年齡了,還親自為已故的陳老夫子舟車奔波,便已經是他們之間情誼的體現了。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