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遠了,扯遠了。繼續聽,繼續聽。
周敦頤繼續道,“人是得到陰陽五行的精華而生的,心事最靈的,是先天具有天地之五性的,是善。人先天的善性感於外物而後動,就有了善、惡之分。因而,要將陰陽五行和聖人之道有機統一起來,將聖人規定的中正、仁義,以靜為主導,確定了人的最高標準。
嗯,莫非是人道?
咦,沒有觸發。看來不是此關重點,或者說是方向。
說穿了,我的‘道’就是,太極(動靜)→陰陽(動靜、變合)→五行(順布、妙合)→男女→萬物。就這樣由太極經陰陽的變合而生五行,這是屬於無極的世界,屬於大自然的範疇。在五行以下,由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到萬物化生,是立人極的一個世界,組成了社會和人道的範圍。將他們二個世界合二為一,就組成了大千世界,一個多彩世界。
接下來,張載講了陰陽二氣,五行也是氣。他認為陰陽不是道,更不是其自家體貼出來的天理,而是氣,氣是萬物生成與毀滅之所由。
程頤、程顥認為,五行是“天之道”,五行是氣,但不能認為是一氣。天地萬物都是陰陽、五行所生,也都是具有五性,因而從五行、五性言,萬物皆備於我。陰陽之說的發揮和新解,肯定了五德終始說的合理性並推及於日常之事。
朱熹認為,“宇宙之間,一理而已”。理是天下萬物的“所以然之故”和“所當然之則”,就是宇宙萬物和倫理道德的根源,是宇宙萬物和社會人事的當然法則。
陸九淵則認為陰陽就是道,太極就是陰陽,陰陽就是五行。人生天地之間,稟陰陽之和,抱五行之秀,故為最靈,而人之心含蘊天地之萬理。
王守仁則認為,“動靜無端,陰陽無始”,不可以用言語來窮盡,而隻在於“知道者默而識之”。而其也偏向於心,“人者,天地萬物之心也。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則天地萬物皆舉之矣。”--致良知。
王廷相認為,元氣就是道體。所謂“元氣”是無形之氣,有形之氣謂之生氣。所以有氣就有道,氣有變化,道也就要有變化。“天地之間,一氣生生,而氣之體,則為陰陽,所謂“陰陽也者,氣之體也”。陰陽生物,不僅有序,還有規則。
正所謂道理千萬條,我隻信奉那一條。
人們不禁要問到底是哪一條,當然是指對我有用就拿來哪一條。
古往今來,不管是哪朝哪代適合統治階級需要的才會生存下來。好比如天文學與陰陽觀念的產生和發展,與陰陽家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陰陽家出於羲和之官,主要職責是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早期,天文和星占是一迴事。星占家即天文學家,也可以說是早期最早的實踐陰陽家。
與陰陽五行觀念不可分的天幹、地支符號,最早也是用於曆法的記年、記月、記日中。久而久之,人們又發現天空上的星辰與人存在天人感應。
這就開始了星區的劃分。分別是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五星、七曜(七政)。這樣分野理論的產生,那麽簡單的星占就開始了,這裏麵還有一個很經典的故事。
相傳宋景公時,火星停留於心宿,即所謂“熒惑守心”。景公懼怕,將星占家子韋召來,問他:“熒惑在心,是什麽原因呢?”子韋說:“熒惑,表示天罰。心宿,是宋國的分野,這個禍害會波及君王。不過,也可移至宰相。”景公說:“宰相是我令他在治理國家,嫁褥下他,不是祥兆。”子韋又說:“可以嫁禍於民。”景公說:“百姓都死光了,我還成什麽國王?還是我一個人死了算了。”子韋說:“可以轉嫁給年景。”景公說:“百姓饑餓,必死無疑。為人君者欲殺其百姓來救活自己,還有誰把我當國君呢?這是我的命數盡了,您不要講了。”子韋聽了景公這些話,拜倒在地,向景公致賀,說“天之位高而耳賤”,就是天之地位雖高但一定會聽下麵的人的話。景公三次不肯將天罰轉嫁別處,有此仁心,必得天的三次獎賞。
子韋大膽地預言:當天夜裏火星會自動地移到三宿之外,景公的壽命也會延長二十一年。結果,這天夜裏,火星真的移出了三宿。
根據分別理論人君要有擔當禍患則必能感動上天,預測人世間事物的變化,定能知兇吉避禍害。
漸漸的星占術開始逐漸成熟,早期的主要劃分為日月占、行星占、恆星占、彗星占四種。
有傳巫鹹是卜筮的第一人,也是早期的星象家,其所涉獵天占、日占、月占、五星占、二十八宿占、流星占、雜星占、客星占、妖星占、彗星占等。接著出現梓慎的‘春天無冰現象’等靈驗星占術。裨灶占斷鄭國江有大火降臨以及‘歲在星紀,而淫與玄枵’
當星占術與五行學說開始融合,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來解釋、分析形象,是星占學的進步和成熟,星占術開始走向係統化和體係化。
五星:歲星、太白、熒惑、辰星、填星(鎮星)
五行:水、金、火、木、土
五方:東、西、南、北、中
五帝:大昊、少昊、炎帝、顓頊、皇帝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事:貌、言、視、聽、心
五色:青、白、紅、黑、黃
四季:春、秋、夏、冬、季夏
時至董仲舒將天人感應與陰陽五行想聯係,並成為星占學的兩大理論支柱。自此,天命觀、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理論等在星占術中密切結合,星占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
襄楷語言、瞿曇悉達《開元占經》、李淳風《乙巳占》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顯示出星占術的成熟和運用。此後,風水、相人等術各取所需發展得道,但在這其中算命術應該是最得人心也發展最為完備的,畢竟人與人的感應才是最終的歸屬,才是陰陽結合的展望,才是得道的天人合一。
周敦頤繼續道,“人是得到陰陽五行的精華而生的,心事最靈的,是先天具有天地之五性的,是善。人先天的善性感於外物而後動,就有了善、惡之分。因而,要將陰陽五行和聖人之道有機統一起來,將聖人規定的中正、仁義,以靜為主導,確定了人的最高標準。
嗯,莫非是人道?
咦,沒有觸發。看來不是此關重點,或者說是方向。
說穿了,我的‘道’就是,太極(動靜)→陰陽(動靜、變合)→五行(順布、妙合)→男女→萬物。就這樣由太極經陰陽的變合而生五行,這是屬於無極的世界,屬於大自然的範疇。在五行以下,由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到萬物化生,是立人極的一個世界,組成了社會和人道的範圍。將他們二個世界合二為一,就組成了大千世界,一個多彩世界。
接下來,張載講了陰陽二氣,五行也是氣。他認為陰陽不是道,更不是其自家體貼出來的天理,而是氣,氣是萬物生成與毀滅之所由。
程頤、程顥認為,五行是“天之道”,五行是氣,但不能認為是一氣。天地萬物都是陰陽、五行所生,也都是具有五性,因而從五行、五性言,萬物皆備於我。陰陽之說的發揮和新解,肯定了五德終始說的合理性並推及於日常之事。
朱熹認為,“宇宙之間,一理而已”。理是天下萬物的“所以然之故”和“所當然之則”,就是宇宙萬物和倫理道德的根源,是宇宙萬物和社會人事的當然法則。
陸九淵則認為陰陽就是道,太極就是陰陽,陰陽就是五行。人生天地之間,稟陰陽之和,抱五行之秀,故為最靈,而人之心含蘊天地之萬理。
王守仁則認為,“動靜無端,陰陽無始”,不可以用言語來窮盡,而隻在於“知道者默而識之”。而其也偏向於心,“人者,天地萬物之心也。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則天地萬物皆舉之矣。”--致良知。
王廷相認為,元氣就是道體。所謂“元氣”是無形之氣,有形之氣謂之生氣。所以有氣就有道,氣有變化,道也就要有變化。“天地之間,一氣生生,而氣之體,則為陰陽,所謂“陰陽也者,氣之體也”。陰陽生物,不僅有序,還有規則。
正所謂道理千萬條,我隻信奉那一條。
人們不禁要問到底是哪一條,當然是指對我有用就拿來哪一條。
古往今來,不管是哪朝哪代適合統治階級需要的才會生存下來。好比如天文學與陰陽觀念的產生和發展,與陰陽家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陰陽家出於羲和之官,主要職責是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早期,天文和星占是一迴事。星占家即天文學家,也可以說是早期最早的實踐陰陽家。
與陰陽五行觀念不可分的天幹、地支符號,最早也是用於曆法的記年、記月、記日中。久而久之,人們又發現天空上的星辰與人存在天人感應。
這就開始了星區的劃分。分別是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五星、七曜(七政)。這樣分野理論的產生,那麽簡單的星占就開始了,這裏麵還有一個很經典的故事。
相傳宋景公時,火星停留於心宿,即所謂“熒惑守心”。景公懼怕,將星占家子韋召來,問他:“熒惑在心,是什麽原因呢?”子韋說:“熒惑,表示天罰。心宿,是宋國的分野,這個禍害會波及君王。不過,也可移至宰相。”景公說:“宰相是我令他在治理國家,嫁褥下他,不是祥兆。”子韋又說:“可以嫁禍於民。”景公說:“百姓都死光了,我還成什麽國王?還是我一個人死了算了。”子韋說:“可以轉嫁給年景。”景公說:“百姓饑餓,必死無疑。為人君者欲殺其百姓來救活自己,還有誰把我當國君呢?這是我的命數盡了,您不要講了。”子韋聽了景公這些話,拜倒在地,向景公致賀,說“天之位高而耳賤”,就是天之地位雖高但一定會聽下麵的人的話。景公三次不肯將天罰轉嫁別處,有此仁心,必得天的三次獎賞。
子韋大膽地預言:當天夜裏火星會自動地移到三宿之外,景公的壽命也會延長二十一年。結果,這天夜裏,火星真的移出了三宿。
根據分別理論人君要有擔當禍患則必能感動上天,預測人世間事物的變化,定能知兇吉避禍害。
漸漸的星占術開始逐漸成熟,早期的主要劃分為日月占、行星占、恆星占、彗星占四種。
有傳巫鹹是卜筮的第一人,也是早期的星象家,其所涉獵天占、日占、月占、五星占、二十八宿占、流星占、雜星占、客星占、妖星占、彗星占等。接著出現梓慎的‘春天無冰現象’等靈驗星占術。裨灶占斷鄭國江有大火降臨以及‘歲在星紀,而淫與玄枵’
當星占術與五行學說開始融合,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來解釋、分析形象,是星占學的進步和成熟,星占術開始走向係統化和體係化。
五星:歲星、太白、熒惑、辰星、填星(鎮星)
五行:水、金、火、木、土
五方:東、西、南、北、中
五帝:大昊、少昊、炎帝、顓頊、皇帝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事:貌、言、視、聽、心
五色:青、白、紅、黑、黃
四季:春、秋、夏、冬、季夏
時至董仲舒將天人感應與陰陽五行想聯係,並成為星占學的兩大理論支柱。自此,天命觀、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理論等在星占術中密切結合,星占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
襄楷語言、瞿曇悉達《開元占經》、李淳風《乙巳占》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顯示出星占術的成熟和運用。此後,風水、相人等術各取所需發展得道,但在這其中算命術應該是最得人心也發展最為完備的,畢竟人與人的感應才是最終的歸屬,才是陰陽結合的展望,才是得道的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