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軍綠色的北京212吉普車從鄉橋鄉政府大門內駛出來,通過一段五十米的砂石岔路後左拐上了去往桐木灣村的鄉道。除司機外,車上還坐了四個人:坐在副駕駛位的辦公室主任小丁,後排坐著省農業廳專家康教授、縣農業局高級農技師楚文革和蘭橋鄉黨委書記牛春山三人。


    鄉村道路是一條砂石馬路,崎嶇而且多彎,路麵也不甚平整,坑坑窪窪的地方比較多。好在北京212吉普車底盤高,車身紮實非常堅固耐用,非常適合粗糙顛跛的鄉村馬路。


    馬路蜿蜒穿過山丘和田野,串連起一個又一個的村莊。盡管已經是上午九點多了,但由於這幾天氣溫驟降,天氣寒冷路上行人很少,司機開的比較快,車窗外馬路兩邊的樹木和房屋往後飛退。深冬時節,田野間一片枯黃,一眼望不到頭的稻田裏,隻剩下晚稻收割後留下的矮矮的稻茬,一排排整齊的靜立在田間。蘭水縣域範圍是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一年四季都是綠意盎然。這不,路邊和遠處山丘上的樹木倒還大片是綠油油的,隻有少數一些落葉的樹木稀稀拉拉地點綴在其間。


    “康教授、楚高工,今天請你們來呢主要是去現場勘察一下我鄉備選的兩個中藥材種植基地,你們是專業人士,察勘之後請兩位評估一下,給出專業的意見,以便確定最終的種植基地。等下我們先去桐木灣村察堪,然後再去雙橋埠村看看,今上午辛苦二位了哈。”牛春山書記微笑著說道。


    康教授一臉笑容,“不辛苦不辛苦,牛書記客氣了咯,這個自是應當的。”


    蘭橋鄉一共十七個村,這次隻有兩個村響應鄉政府的號召,表示願意拿出村裏的荒地用來種植中藥材。其他十五個村因為沒有多餘的土地,即使有想法也不曾建成故而隻好放棄。


    車行了大約半小時,一行人來到了桐木灣村支書鄧丙然家裏。“牛書記好,兩位專家好,快進屋裏坐。村支書鄧丙然說:“先喝杯熱茶暖暖身子,稍後我們便去山上看看。”


    “好,你港噠算咯。”牛春山點頭嗯了一聲,待司機把車靠圍牆停好,眾人便下了車,在村支書鄧丙然家稍坐一會。


    喝完茶後,鄧丙然頭前帶路,往他們村向鄉政府上報的可用於中藥材種植的那處荒山走去。


    沿著彎彎曲曲的泥土小路走了約有十幾分鍾,便來到了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山。隻見這座山狹長而高隆,山頂最高處大約在四十米左右。整座山呈東西走向,橫亙在桐木灣村和鐵溪村之間,一些燒黑的樹樁在枯黃的雜草叢中隱約可見,此山絕大部分都屬於桐木灣村。


    康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架,問道:“這片山丘麵積有多大?”


    “大約八百畝,基本上屬於我們桐木灣村所有,此山原本栽滿了桔子樹,前年一場突發山火把四十多來辛苦種植的桔子樹全燒光。上周接到鄉裏的通知後,我村第一個就報了名。”村支書鄧丙然答道。


    “走,我們先去山頂看看。”牛春山說完便當先向山頂走去,眾人趕緊跟在他後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醫路人生:一位村醫的奮鬥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車無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車無恙並收藏醫路人生:一位村醫的奮鬥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