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冬夜漫步
醫路人生:一位村醫的奮鬥之路 作者:子車無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大糜沙村吃完晚飯,迴到市區時才八點多,見時間還早,張誌剛便開車帶著鄒忽蘭在市區兜風。
冬日的深圳街頭別具一格,與內地尤其是北方的風味截然不同。深圳的冬天是熱情的、奔放的。她像個激情活躍的年輕人。全然不似北國城市的冬天那般寒冷安靜,夜幕降臨後,深圳各大商業區的霓虹光芒閃爍,璀璨輝煌,人群依然熙熙攘攘。居民區裏也是處處燈火通明,深圳人有過夜生活的習慣,熱鬧喧囂的,就是一個不夜城,一點也沒有冬天的樣子。
不一會兒車行到深圳河羅湖橋邊不遠處,張誌剛找了個停車位停好車,兩人沿著深圳河漫步。
走到羅湖口岸附近,張誌剛伸手一指河那邊:“呐,忽蘭你看,河對岸就是香港。”
“隻看見一座山哎,那就是香港嗎,怎麽看著像農村?”鄒忽蘭很感疑惑和吃驚,深圳河不寬,這是她首次如此近距離地觀看香港,目之所及,與她在電視上所看到的和腦海中所想像的國際繁華都市的形象大相徑庭,完全不是那樣。
張誌剛忍不住笑了,給鄒忽蘭解惑說:“河對岸隻是香港的郊區農村而已,它和深圳相鄰的地方沒有開發罷了。香港的中心區在維多利亞港兩岸,也就是港島和九龍臨維港那一塊,那裏才是真正的香港。”
“哦,是這樣啊,難怪呐。”聽了張誌剛的解說,鄒忽蘭這才恍然。正漫步朝羅湖橋走著,她忽然眼前一亮,指著橋頭一塊閃光的牌子問道:“誌剛那是什麽?”
張誌剛打眼一望,繼而笑著說:“那呀,那是香港迴歸倒計時牌。”
一聽是香港迴歸倒計時牌,鄒忽蘭頓感興趣,有些跳躍地道:“走,我想去看看。”
“好”,張誌剛點點頭,當先邁步往羅湖橋頭走去。
走到橋頭一看,隻見一塊很大的電子顯示牌豎在那,看著顯示牌上方格內發光的數字,鄒忽蘭邊看邊念了出來:
“香港迴歸祖國倒計時
距1997年7月1日
169天3小時零5分18秒!”
念完後,一種神聖的感覺油然而生,鄒忽蘭心情忽然激動起來,一臉與有榮焉的光輝。“哇塞這個倒計時牌真的太震撼了,太有曆史紀念意義了,要是能在這照張相留個影就好了。”
羅湖橋頭的香港迴歸倒計時牌,確實很直觀很震撼,能使人感受到香港正一天天走向祖國的懷抱。不單鄒忽蘭有此感受,隻要是愛國的中國人,看到了沒有不為此而感到高興和驕傲的。一百多年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被英國強行租借殖民統治了一百年多年的香港隻有169天馬上就要迴歸祖國的懷抱了。
看著倒計時牌上麵每一秒地走動,不間斷向人們提示著香港迴歸的腳步,多麽新鮮,多麽牽動人心,多麽引人注目,無怪乎國人見之都有一種莊嚴而神聖的激動。當然,身臨其地也都會有想拍照留念的想法。
“想照相啊,很簡單,你看那邊就有照相的,招手就會過來。”張誌剛笑笑,隨即便招手叫了一個胸前挎著照相機的男子過來。
快相二十塊錢一張,現照現取,非常方便。鄒忽蘭先是拍了一張個人單照,然後又和張誌剛照了一張合影。相片上兩人挨著站在一起,一個笑魘如花,一個笑得開心,非常的登對。
冬日的深圳街頭別具一格,與內地尤其是北方的風味截然不同。深圳的冬天是熱情的、奔放的。她像個激情活躍的年輕人。全然不似北國城市的冬天那般寒冷安靜,夜幕降臨後,深圳各大商業區的霓虹光芒閃爍,璀璨輝煌,人群依然熙熙攘攘。居民區裏也是處處燈火通明,深圳人有過夜生活的習慣,熱鬧喧囂的,就是一個不夜城,一點也沒有冬天的樣子。
不一會兒車行到深圳河羅湖橋邊不遠處,張誌剛找了個停車位停好車,兩人沿著深圳河漫步。
走到羅湖口岸附近,張誌剛伸手一指河那邊:“呐,忽蘭你看,河對岸就是香港。”
“隻看見一座山哎,那就是香港嗎,怎麽看著像農村?”鄒忽蘭很感疑惑和吃驚,深圳河不寬,這是她首次如此近距離地觀看香港,目之所及,與她在電視上所看到的和腦海中所想像的國際繁華都市的形象大相徑庭,完全不是那樣。
張誌剛忍不住笑了,給鄒忽蘭解惑說:“河對岸隻是香港的郊區農村而已,它和深圳相鄰的地方沒有開發罷了。香港的中心區在維多利亞港兩岸,也就是港島和九龍臨維港那一塊,那裏才是真正的香港。”
“哦,是這樣啊,難怪呐。”聽了張誌剛的解說,鄒忽蘭這才恍然。正漫步朝羅湖橋走著,她忽然眼前一亮,指著橋頭一塊閃光的牌子問道:“誌剛那是什麽?”
張誌剛打眼一望,繼而笑著說:“那呀,那是香港迴歸倒計時牌。”
一聽是香港迴歸倒計時牌,鄒忽蘭頓感興趣,有些跳躍地道:“走,我想去看看。”
“好”,張誌剛點點頭,當先邁步往羅湖橋頭走去。
走到橋頭一看,隻見一塊很大的電子顯示牌豎在那,看著顯示牌上方格內發光的數字,鄒忽蘭邊看邊念了出來:
“香港迴歸祖國倒計時
距1997年7月1日
169天3小時零5分18秒!”
念完後,一種神聖的感覺油然而生,鄒忽蘭心情忽然激動起來,一臉與有榮焉的光輝。“哇塞這個倒計時牌真的太震撼了,太有曆史紀念意義了,要是能在這照張相留個影就好了。”
羅湖橋頭的香港迴歸倒計時牌,確實很直觀很震撼,能使人感受到香港正一天天走向祖國的懷抱。不單鄒忽蘭有此感受,隻要是愛國的中國人,看到了沒有不為此而感到高興和驕傲的。一百多年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被英國強行租借殖民統治了一百年多年的香港隻有169天馬上就要迴歸祖國的懷抱了。
看著倒計時牌上麵每一秒地走動,不間斷向人們提示著香港迴歸的腳步,多麽新鮮,多麽牽動人心,多麽引人注目,無怪乎國人見之都有一種莊嚴而神聖的激動。當然,身臨其地也都會有想拍照留念的想法。
“想照相啊,很簡單,你看那邊就有照相的,招手就會過來。”張誌剛笑笑,隨即便招手叫了一個胸前挎著照相機的男子過來。
快相二十塊錢一張,現照現取,非常方便。鄒忽蘭先是拍了一張個人單照,然後又和張誌剛照了一張合影。相片上兩人挨著站在一起,一個笑魘如花,一個笑得開心,非常的登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