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時分,李子衿走出禪房。


    瞥見池子裏的枯黃落葉。


    少年蹲下身子。


    正當少年,出神之際,那位小沙彌緩緩走來。


    他說道:“李施主,請隨我一同去用齋飯。”


    李子衿起身緩緩點頭,說道:“有勞忘憂小師傅了。”


    兩人沿著昨天來時的路,緩緩行走。


    秋高氣爽,天氣微涼。


    那位忘憂小師傅,看起來心情不錯,李子衿問道:“忘憂小師傅,何事讓你如此喜悅?”


    那小沙彌抬起頭,微笑說道:“李施主,有所不知,再過幾日,便是中秋佳節,每逢中秋佳節,師傅都會親手給我做月餅吃,我從半年前就一直盼啊盼,盼到現在了哩。”


    李子衿訝然。


    那忘憂小師傅,笑著解釋道:“是用花生,杏仁,麵粉做的,沒有葷腥呢。”


    原來如此。當兩人從後院走到前院時,李子衿看見院子裏,那位了雲大師,正盤腿坐在橋上。


    橋下池子裏,那些鯉魚紛紛向他靠攏。


    了雲方丈不必迴頭,已然知曉少年正在身後,隻見他手指微動,掌心憑空出現魚料,顆顆粒粒,緩緩撒入池中。


    院牆外的樹梢上,有一個小家夥匆匆忙忙,看見李子衿起床便往他這邊靠過來,在那小家夥身後,還有一隻鬆鼠。


    紙人無事揮舞著他的手,興高采烈的說道:“李子衿,你醒了。”


    顯然,無事剛才是在跟樹梢上那隻鬆鼠玩耍。


    昨天夜裏,少年在蒲團上禪坐,閉目養神,運轉識海內的靈氣,流過洞府竅穴,練功修行。


    蒼白紙人不用睡覺,李子衿又忙著練功,小家夥覺得悶的慌,便自己出來玩。


    在後院和前院那些魚兒又不跟他耍,無事便隻好往寺廟外走,遠遠就給他瞧見一顆鬆柏之上,這個有一隻小家夥,走進一瞧,原來是隻鬆鼠。


    一隻蒼白紙人,一直住在懸空寺外,喜好在懸崖峭壁之上,那些鬆柏枝頭,雀躍不已的小鬆鼠。


    兩個家夥就這麽玩了一夜,不亦樂乎。


    李子衿嗯了一聲,輕輕攤開手,紙人無事,便一個跳躍到他掌心,轉過身,朝寺廟外鬆柏枝頭上的那隻鬆鼠,揮了揮手。


    鬆柏枝頭上那個小家夥,也是個開了靈智的,此情此景,它抱著一顆果子,想了想,還是幾個跳躍,跑到李子衿腳下,眨了眨眼睛。


    那個一襲黑紅錦衣的少年,愣了愣,跟那小家夥大眼瞪小眼。


    還是紙人無事精靈古怪,看到自己的玩伴,竟敢大著膽子跑到這邊來,無事一個翻身下地,那個頭比無事大了一個腦袋的小鬆鼠,便將懷中的果子遞給無事。


    這一帶的鬆鼠膽子一向很小,基本是不敢靠近人的。


    然而這隻小家夥竟然能冒著這樣大的風險,“不遠千裏”前來分給它的好朋友果子吃。


    看得出,小鬆鼠也算是真的喜歡無事了。


    無事接過果子,朝那小鬆鼠,說了聲謝謝!


    後者歪了歪腦袋,又眨了一遍眼睛,然後飛快地離開懸空寺,翻過院牆,跳迴了外麵。


    眨眼便消失不見了。


    唯一的食物送給了朋友,那它自己便需要重新覓食。


    少年,小沙彌,老方丈,三人坐在院中石桌上,吃著清淡素雅的齋飯。


    紙人無事,趴在石桌下一張空置板凳,抱著那顆野果,緊皺眉頭。


    這是真的“無從下口”,卻不是果子無從下口,而是想要吃果子的那個紙人,無口可下。


    到底是鬆鼠朋友的一番心意,無事又不好拂了朋友的好意,讓人家寒了心。


    “李子衿,要不你把這果子吃了?”紙人無事隻好踮起腳尖,抱著那顆野果,望向正刨著齋飯吃的少年郎。


    李子衿笑道:“別人送給你的禮物,你怎麽能拿來轉贈給我呢?”


    無事苦笑不已,說道:“可是我才明竅境而已,還遠遠不能夠幻化出人身啊,更別提消受這些人間食物了。你瞧瞧,這顆野果比我都要重,若非我已經算半個‘煉氣士’了,斷然是不可能拿得起它的。”


    李子衿搖頭拒絕,埋頭吃飯,將難題拋迴給紙人無事。


    那忘憂小沙彌忽然停下手中動作,將筷子放在碗上,問道:“李施主,你這隻蒼白紙人何以能夠開口言語呀?聽它的意思,好像還能夠修行?”


    少年尚未答話,了雲方丈便輕敲自己那徒兒的腦袋一下,教訓道:“食不言,寢不語,又給忘了!”


    忘憂小沙彌悻悻然縮了縮腦袋,重新拿起筷子,安靜吃飯。


    那個一襲黑紅錦衣的少年朝那小沙彌笑了笑,也不再說什麽,給了無事一個眼神,埋頭安靜吃飯。


    待到清晨齋飯時間結束,收拾碗筷之時,少年想要幫忙,卻被了雲方丈攔下,說讓忘憂自己鍛煉鍛煉,客人就不必跟他一起忙活了,李子衿隻好恭敬不如從命,朝小沙彌遞去一個歉意的眼神。


    後者搖頭微笑,表示無關緊要。


    飯後,了雲方丈引著李子衿散步,在懸空寺裏頭到處逛逛,兩人來到一處懸崖廊橋,在廊橋走道上,赤腳僧人伸出一手,指了指對麵的山崖。


    那處山崖崖壁原是空無一物,結果被那了雲方丈屈指一點,便如同“點石成金”一般,出現一座石塑大佛。


    了雲方丈笑道:“小施主,你瞧那邊。”


    李子衿順著僧人的手指朝對麵山崖望去,見大佛如浮雕,鑲嵌在對岸崖壁,遠遠觀望,高數十丈,身形龐大,如鬼斧神工。


    李子衿讚歎道:“這佛像栩栩如生,五官棱角分明,身上無金裝,卻如此威嚴,這樣龐大的石佛竟然還能處處照顧到細節,殊為不易,看起來有些年頭了,不知是何年何月建成?”


    赤腳僧人雙手輕輕搭放在廊橋欄杆上,身子微微前傾,微笑道:“對岸那石佛,具體何年何月建成,已無法考究。隻因有那石佛鑲嵌在崖壁裏,故而咱們此處腳下所踩這廊橋,名為觀佛橋,盡頭那座似要逐雁的懸空亭,名為觀佛亭。”


    都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


    初次看見石佛的少年,不自覺地多看了那佛幾眼,情不自禁便沉浸進去。


    好像凝視那座石佛時,總有一種石佛也在凝視他的錯覺。


    “小施主,似乎有心事?”赤腳僧人轉頭望向少年,問道。


    李子衿迴過神來,輕聲說道:“談不上心事,就是我看那石佛的眼睛太‘真’了,好像它也在看著我似的。”


    那赤腳僧人故作驚訝道:“施主險些入魔啊。”


    少年臉色有些差,不明所以道:“方丈何出此言?”


    了雲搖頭道:“貧僧略同佛法,對妖魔有所了解,卻不是攻那眼中妖魔,而是研究心中妖魔,貧僧方才觀小施主氣象,君子之心呈搖搖欲墜之勢,想必小施主此刻的心境,定是烏雲罩頂,陰霾不散吧。”


    李子衿的心湖之上,的的確確有些奇怪,表麵上波瀾不驚,跟往常無二,可暗地裏心湖底下,已然掀起漩渦。


    那了雲所說的烏雲、陰霾,自然也不在天上,而在“湖底”。


    是人內心,被壓抑到最深處的惡念,這些惡念聚集在一起,三三兩兩,難成氣候。


    可千裏之堤也可潰於蟻穴,星星之火亦可燎原,當惡念堆疊成山,也許隻需要一件小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矣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心中的惡念,終將幻化為妖魔,虎視眈眈,躍躍欲試。


    被了雲方丈說中了,李子衿沉默不言,不敢直視了雲,轉而繼續凝望那座石佛,試圖以石佛的神威,壓製心中那些惡念。


    可是少年愈是如此,心湖底下那些陰霾,便愈泛濫的兇。


    李子衿用盡力氣,緊緊握住廊道欄杆,甚至將廊橋欄杆都給捏得開始緩緩碎裂。


    青筋逐漸暴露,頗有些咬牙切齒。


    原來那溫潤如玉的麵孔,隱隱有轉向猙獰之勢。


    赤腳僧人佛唱一聲:“阿彌陀佛,小施主入魔了。”


    了雲隨手扯下自己手腕上那串赤色佛珠,佛珠掉了一地,了雲隻取其中一顆,以食指中指撚住那顆赤色佛珠,單手並攏胸前,口中念念有詞。


    僧人所念每一聲佛法,都如同有實質一般,像那儒家煉化文字“為我所用”的神通一般。


    一串串金色經文,從了雲方丈口中飛出,然後飛速進入那個少年劍客身體中。


    這些金色經文一入少年身體,便壓製住他心湖中那些惡念,然而想要完全消除那些惡念,依然極為艱難。


    “阿彌陀佛。”了雲沉聲佛唱一句,加快念誦佛經的語速。


    少年心湖之上的金色經文越來越多,直到堆積如山,猛地將他整片心湖填滿。


    如那遠古精衛,銜石填海。


    在僧人加快誦經語速之後,少年心湖中那些惡念,要麽被金色經文死死鎮壓在湖底,動彈不得,要麽就為求活命,選擇脫離李子衿的心湖,飛出他的身體。


    這些選擇脫離少年的惡念,“脫身”的一瞬間,就被吸食入了雲方丈指尖那顆赤色佛珠之中。


    佛珠之上,原先還會綻放金光。


    伴隨著吸食的惡念愈來愈多,佛珠之上的金光也愈發黯淡。


    直到最後,它再也不發光,赤色佛珠也變成了黑色佛珠。


    了雲轉頭再看,那少年青筋消退,麵容也不再猙獰,整個人又迴到了正常狀態。


    隻是跟從前有所不同的是,李子衿此刻等同於“沒有心湖”,因為在他原先心湖之上,已經出現了一座憑借金色經文堆疊而成的大山。


    佛山填湖,水泄不通。


    而那個從始至終,自己幾乎無感覺的少年劍客,隻覺得一切仿佛都發生在一瞬間。


    好像第一次不用自己斬出光陰流水,那條光陰流水就自行暫停在那一刻一般。


    李子衿臉色尚且有些蒼白,微眯起眼望著對岸那座石佛,問道:“了雲方丈,你說我入魔了。為何我盯著石佛看,還會入魔?”


    赤腳僧人輕輕握住拳頭,將手心出那粒黑色佛珠,以及佛珠中承載的所有惡念,悉數吸收到身體中去。


    他轉頭望向石佛,輕聲道:“望佛入魔,並非絕無僅有之事。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小施主的那件心事,看來很重,重到足以壓垮一座世俗王朝。”


    李子衿麵無表情,隻是斜瞥身邊那位高人一眼。


    這位了空大師,不顯山,不露水,卻似乎對自己了如指掌。


    要麽就是某位不出世的老神仙,能夠以玄術神通窺探他的內心。


    要麽······他就是認出了自己的身份。


    赤腳僧人笑著搖了搖頭,其實他還說得淺了。


    那少年眼中的佛,可能早就“死”在了那場紅蓮業火當中。


    所以少年眼中望佛,心中卻在觀魔。


    僧人不敢說實話,生平第一次打了妄語。


    少年那件埋藏在心湖之底的心事,不僅僅會壓垮一座世俗王朝。


    會壓垮一座天下。


    ————


    赤腳僧人閉著眼,耳邊傳來一位老道人,跨越時空的問話。


    “殺一人以利天下,可以嗎?”


    那“一人”,此刻正站在赤腳僧人身邊。


    黑衫背劍,腰懸玉牌。


    ————


    老道人趴在青牛之上,無精打采。


    這座洞天,時光流逝很慢。


    乃是真正意義上的,山中十年,山外一天。


    故而老道人幾百年前向外頭問去的那句言語,如今才得到迴複。


    “不可以。”


    那和尚如是說道。


    老道人坐起身,屈指淩空點開一道光幕,展現出那幻化而出的懸空寺,石佛,廊橋,了空,還有那個少年。


    “知‘道’了。”老道人說道。


    他攤開手掌,輕輕朝光幕“那邊”,吹了一口氣。


    吹走了碧海雲天,吹走了雲舒雲卷。


    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


    廊道之上,李子衿最後望那石佛一眼,而後挪開視線,雙手離開欄杆,轉身自顧自朝來時路走去,輕聲道:“謝方丈引路,帶我觀佛。”


    一語雙關。


    了空雙手合十,搖頭道:“阿彌陀佛。”


    赤腳僧人抬起頭,望向那處碎裂的欄杆,已然多出一處缺口,木屑碎了一地。


    知曉那少年以後都不會再來這觀佛亭觀佛了,了雲屈指一彈,對岸崖壁之上那石佛消失不見,來去無痕。


    李子衿迴到前院,被無事看出他有些悶悶不樂,小家夥想陪他說說話,被少年拒絕。


    他獨自找了處嫻雅恬靜的角落,從懷中摸出那本從山下裁光山山神廟借來的《抱樸子》,翻閱起《仙藥卷》來。


    《仙藥卷》上說,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許種也。


    其中有石芝,若人服用,可延年益壽。


    此中仙藥,正是自己眼下急需的!


    李子衿迫不及待地繼續翻下去,伸出一根手指,放在書頁上,手指快速往下豎劃,視線便跟著手指一目十行起來。


    根據書上內容,少年得知石芝其狀,如肉象有頭尾四足者,良似生物,附於大石。


    又得知石芝的形狀,模樣,赤如珊瑚,白如截肪,黑如澤漆,青如翠羽,黃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


    後麵還有許多內容,但都不重要。


    李子衿隻記下對自己最有利的兩三行文字即可。


    為求萬全,畢竟這書以後還是要還給那位裁光山山神娘娘的,所以李子衿找來忘憂小沙彌,借來紙筆,將自己所求的幾行文字,從書上抄錄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這仙藥卷上所述許多芝類,在扶搖天下聞所未聞。


    一會兒說什麽石象芝,搗之三萬六千杵,食用一斤,則得千歲,食用十斤,則得萬歲。


    李子衿腹誹不已。


    怎麽可能呢?


    若真是隨便找株靈芝服用,便可千歲萬歲壽命,那麽世人還何須修行求長生?


    天天入山找靈芝不就完了。


    畢竟是卷古籍,書上內容的真假,難以判斷,正如那懸空寺對麵的石佛,建築年代已久,依然無法考究一般。


    想必當初書寫此書那位大能所處的時代,真是世間萬物皆有靈性,以至於服用那些仙芝,真能使人千歲萬歲?


    可如果是這樣,又為何從未見過有人活了萬年之久呢。


    千歲以上的神仙,並非沒有,隻是極其罕見。


    據李子衿所知,扶搖天下幾位守陵人當中,就有兩位守陵人是千歲高齡。


    隻不過十境大修士,駐顏有術,能夠長生久視,旁人瞧不出真實年齡罷了。


    可要說萬歲以上的大修士······李子衿仔細想了想,還真沒聽說過。


    如果書上所言是真的,那麽服用仙芝,得萬年壽命那些人去哪裏了?


    思來想去,少年總覺得這本《抱樸子》該不會是某位欺世盜名之徒寫出來騙人的吧。


    可心中斟酌一番,又覺得事已至此,自己壽命所剩無幾,眼下隻能是死馬當活馬醫。


    不論書上所說那些仙藥究竟是否存在,或者說服用那些仙藥過後,效果究竟是否屬實,少年都需要盡力一試,以求活命。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書上所說,有誇大其詞的嫌疑,服用那些仙芝之後,並不能讓人活上千年萬年,反正李子衿也不認為自己需要活到那個時候。


    隻需要將自己被搬山劍氣搬走的五十年壽命賺迴來就好。


    一日壽命都不多要老天爺的。


    甚至少年覺得,哪怕是自己大仇得報當日殞命,也無不可?


    人終有一死,隻是李子衿要在死前,替太平郡討迴公道。


    這便是,少年那件“小小”心事。


    裁光山山神廟。


    夜已深沉,四下無人。


    山神廟中那株百年銀杏樹下,憑空出現一位身材高大的女子。


    王若依,裁光山山神。


    女子此刻正抬頭望著銀杏樹,她攤開一隻手掌,掌心接住一片緩緩落下的金黃樹葉。


    忽然轉過頭去,山神廟門口,一位少年劍客剛好一隻腳邁過門檻。


    李子衿抬起右腳,走進山神廟,原地站定,朝那位女子山神微微作揖,說道:“見過山君。”


    女子山神點頭微笑,說道:“來了。”


    她好像早就知道他會來一樣。


    “來了。”


    李子衿走到銀杏樹下,站在女子山神身旁,從懷中摸出那本保存完好的《抱樸子》,將它交還給那位裁光山山神娘娘。


    王若依笑問道:“這才借去幾日,這麽快就看完了?”


    李子衿搖頭說道:“並未縱覽全書,不過對在下有用的內容,已經基本看完。”


    少年欲言又止,想了想後,還是如實相告道:“因為書上有些文字,晦澀難記,在下特意做了部分抄錄,若是山君對此介意,那麽在下便將抄錄的部分也交給山君。”


    王若依擺擺手,“不必,既是道友親手抄錄下來的文字,便是你自己的東西了,何須交給我?”


    這位女子山神眨了眨眼睛,少年手上那本古籍瞬間消失,被她收迴袖裏乾坤當中。


    “有問題,就問好了。”


    她猜出少年心事,笑著揮手將掌心那片金黃樹葉撒入池子裏,看著樹葉在半空中緩緩翻轉,最終落入池塘。


    與撒了一池子的金黃銀杏葉,別無兩樣。


    再然後,女子山神便收迴了視線。


    好似那片樹葉,也如世間一個個凡人一般,乍一看,與眾不同,多看幾眼,卻發現不過如此。


    到了最後,起初那些令人一眼驚豔的人,便都隻落得個慘淡下場。


    泯然眾人矣。


    在那之後,自然移開目光。


    李子衿開門見山道:“敢問山君,書上那《仙藥卷》所說的石芝,哪裏能尋到?”


    女子山神早有準備,不見她如何動作,銀杏樹下便出現一張茶桌,兩隻木椅。


    王若依走到那邊,隨意挑了一邊坐下,張開手,手心便出現一隻茶壺,視線一掃,前後兩處位置便出現兩隻茶杯。


    一身金光,被她刻意克製住,眼下這位裁光山山君,便不像個山君,隻是個女子了。


    女子率先落座後,玉手提著茶壺,向那個呆站在原地的少年劍客伸出柔荑,微笑道:“坐。”


    李子衿知道這是有的聊,走到另一張木椅上坐下,不過神情依然有些焦急。


    坐在少年對麵的絕色女子,瞧出他心中的急迫,安撫道:“陪我喝完這盞茶,便告訴你。”


    少年哪裏知道,若跟女子聊天,無論聊什麽,都不可以操之過急。


    人生路上,若與女子同行,事無巨細,皆如飲茶一般,需得要細細品茗,斟酌思量。


    之前遠觀,未曾近看這位裁光山山君。


    如今兩人對坐,近在咫尺,女子姿色,方才顯露出來。


    水色山色月色,不如女子顏色。


    仿若眼前女子,便是這裁光山所裁剪出那一縷,最美的光。


    分明已經收起山君金光了,一身月白色長裙,在月色與星光的照耀下,反倒更加惹眼,女子耳邊一塊晶瑩剔透的耳環,不像玉飾,卻勝似玉飾,是映襯她姿色極好的點綴。


    王若依伸手替李子衿端起茶杯,緩緩倒茶,茶水入杯約莫有個七分,她便收手,才替自己沏茶。


    兩杯茶水,絲絲熱氣,女子攤開一手:“道友,請。”


    李子衿也不跟她客氣了,顧不上什麽聞香品茗的飲茶規矩,隨意端起茶杯小抿一口,隻覺得滋味不如何,還不如喝酒呢。


    女子看少年表情平平,便問道:“怎麽了,這茶不好喝,用不用給你換酒飲?”


    “不必了······”李子衿擺擺手,覺得那位山君,難不成能看透自己心思?


    其實不過是瞅見他腰間那不離身的酒葫蘆罷了,誰還能看不出少年劍客,喜好飲酒呢。


    “道友從哪裏來?”她一手握著茶杯,一手隨意往杯子裏扇著冷風,免得燙口。


    其實若以山神法力,隨意施展一門能使得茶水迅速降溫的術法,便可避免這些小事。


    可山上神仙,偶爾也有閑情雅致,想要做個普通人,總不能做成了神仙,反倒連凡人的樂趣都享受不了了,那豈不是虧得慌?


    沒有這樣的道理。


    李子衿迴答道:“倉庚州,大煊王朝。”


    “哦?道友原是從大煊來,不知道友有沒有去看過那座三陣萬劍鎮一樓的拜劍閣?”王若依眼睛一亮,忽然問道。


    李子衿有些尷尬,搖頭道:“沒有見過,不瞞山君所說,其實在下從前一直待在大煊邊境,嚴格意義上來講,算是個山裏人吧。就連大煊京城,也隻去過一次罷了。”


    女子山君點了點頭,“能夠從倉庚州,跑到這麽遠的桑柔來,道友想必已經看過許多山水美景了,真羨慕你。”


    李子衿喝了口茶水,不覺得這有什麽好羨慕的。


    王若依接著說道:“我就不同了,從小被關在閣樓中,除了看書寫字,就是吃飯睡覺,去過最遠的地方,便是府上後花園。說來可笑,我至今還記得從閣樓走到後花園的涼亭,前後總共需要一百零二步。


    這一百零二步,便讓我走了十八年。後來扶桑王朝與鄰國開戰,戰火連綿至今,仍未停歇,我做了山神以後,雖說氣數被綁定在這裁光山了,天下之大,我卻哪裏也去不得。


    至多是在裁光山與山神廟這兩處輾轉,不過細想之下,也總好過生前在府上那一百零二步。至少在這裏,還能看見山和水。”


    所以,她才羨慕那個少年劍客,可以如此自由地走過幾州之地,輾轉於扶搖山水之間。


    李子衿也忽然可以理解,為何眼前這位絕色女子,與自己初見之時,會說出那句仙路孤寒了。


    她為裁光山左右雙峰所取的名字,也是那“孤寒”和“取暖”。


    想必被鎖在閣樓之中的那個小姑娘,獨自看書寫字,讀聖賢文章時,一定很寂寞吧。


    那個一襲黑衫的少年劍客,輕輕抿了一口茶水,握著茶杯,一時竟不知道該如何安危這位女子山君,他從來不擅長這個。


    人間疾苦無數,不曾想凡人如此,山水神靈也是如此。


    誰料到那女子卻自嘲一句:“讓道友見笑了。”


    李子衿趕緊擺手道:“沒有的事。山君生前,是命不好。隻是······成為山水神靈,坐鎮一方水土,必然是山君自己的選擇,山君既然生前腳下便有枷鎖,為何死後還要畫地為牢?”


    女子“嗯”了一聲,喝光茶水,重新為自己和那少年添好茶,這才緩緩說道:“當時朝廷派來詔神司那位官員,也像你這樣問我,問我為什麽生前做了籠中雀,死後還要當那山中鳥。”


    “山君怎麽說?”少年好奇問道。


    王若依端起茶杯,仰頭望向那座裁光山,輕聲道:“我的家鄉就在這裏,府上長輩,人才輩出,最後都去了京城,個個身居高位,家書不少,就是從沒有迴來過。


    說來也好笑,我家府上那些男丁,好像個個都文曲星轉世似的,不是這個中了狀元,就是那個摘了探花。文官極多,武官也不少。去京城,去戰場。去了以後,就好像那裏才是他們的家。


    我還有兩個妹妹,早年出嫁,也嫁到那門當戶對的好人家去了,住進京城。我爹總說,嫁出去的女兒,就好像潑出去的水一樣,覆水難收。她們嫁了出去,成了別家的人,也沒有迴來過。


    我想,大家都不迴家了,那這個家還能稱之為家麽。所以本該是我談婚論嫁的年紀,我也以各種理由婉拒了別家公子們。我不想也嫁出去,像兩個妹妹一樣,像府上長輩一樣,出去再也不迴來了。


    可能對於我來說,曾經拚命想要逃離的那座閣樓,後來卻反而成為了我注定的歸宿吧。這裏就是我的家,我哪裏都不想去。


    所以哪怕是死後,我也不願轉世。我想留在這裏,成為裁光山山神,就可以永遠留在這裏了。”


    哪也不去,女子最後說道。


    李子衿一言不發,就隻是直愣愣地看著那位裁光山山君,茶杯不離手也不沾桌。


    王若依“噗”地一聲笑了出來,說道:“當時朝廷派來那個詔神司的的官員,也是你現在這副表情。”


    李子衿歎了口氣,將茶杯放迴桌上,輕聲說道:“山君真該與我飲酒的。”


    若二人方才飲酒,此刻就不會有這些煩惱了。


    女子搖頭道:“山君我,喝不醉哩。”


    少年自然知道,不過是句玩笑話罷了,豈料她會當真。


    然後下一刻,李子衿便笑不出來了,笑容凝固在臉上,眼神晦暗不明。


    曾幾何時,也有一個像裁光山山君這般單純的少女,會把他的玩笑當真話聽。


    少年心湖之中那座金色山嶽,驀然開始搖晃。


    似乎下一刻,就會有什麽東西從下麵躥出來。


    壓不住了。


    從某處光陰流水極其緩慢的洞天,刮出一陣狂風。


    那陣狂風先是吹散天上白雲,白雲散碎,化作雨水,緩緩落下。


    狂風又去地麵,朝那山神廟去,轉眼席卷而至,猛地刮向少年與女子。


    若真讓這狂風卷入山神廟,恐怕此地的百年銀杏都會被連根拔起,廟中的房屋也會悉數毀壞。


    那位女子山君幾乎瞬間起身,現出山君金身,身前驀然出現一把流光溢彩的古琴,琴弦光彩斑斕,如那天上霓虹一般,五顏六色。


    這位裁光山山君心念微動,雙手猛地放在琴上,眨眼間便已撥動琴弦千百次。


    眼花繚亂,看不清玉指動作。


    宛如那千手觀音,出手一次,便是出手千次。


    山神廟中,頓時弦音陣陣,光彩奪人,那些流光溢彩的弦音化作無數光點,在山神廟門口形成一道屏障,打算將那陣狂風攔在廟外。


    金丹境的王若依坐鎮自家山頭,實力已提一境,更手握本命法寶,威力無窮,當將其視作元嬰境大修士看待。


    豈料那陣無中生有的狂風徑直無事了女子山君琴弦之上撥弄而出的陣陣弦音,那些七彩光環,壓根兒就攔不住狂風的腳步。


    狂風不費吹灰之力,便擊碎女子山君的萬千弦音,衝入山神廟內。


    王若依眼中滿是驚駭。


    李子衿緊跟著起身,拔劍出鞘,一劍斬春風。


    少年身後,春風乍起。


    翠渠劍碧波流轉,春風春雨兩種劍意,融入劍芒。


    滿池子金黃樹葉隨春風而起,一劍遞出。


    橫吹兩岸柳一式,喚來天地間另一陣“無中生有”的大風。


    春風與秋風對撞,依然徒勞無功。被那陣狂風化解地無聲無息,仿佛泥牛入海。


    眼看著那陣狂風就要將兩人卷起,王若依已經一手抓住少年的肩膀,打算縮地成寸帶他離開,可惜還是晚了一步,眨眼之間,狂風已至。


    誰料當那風吹到少年身邊時,徑直穿過了他的身體,就連一旁的女子山君也未受到影響。


    狂風又吹過那株百年銀杏,同樣沒有出現兩人想象之中那個銀杏樹被連根拔起的畫麵。


    狂風瞬間溫柔下來,隻輕輕帶起一片樹葉,在空中飄曳,隨風飄散於山神廟屋頂,落在一片磚瓦之上,靜謐無聲。


    那個黑衫背劍的少年,心湖之中的金色山嶽之上,“莫名”出現了一座道觀。


    四四方方,坐落在金色山嶽中央。


    道觀門口懸掛一塊牌匾,篆刻三字。


    知道觀。


    在這座知道觀落下之後,金色山嶽如虎添翼,勢頭猛然一沉,又再下沉幾分,將李子衿心湖之下那些惡念,壓得死死的。


    一日之內,佛道兩家各顯神通,要將那座將來或許能夠壓垮一座天下的“心魔”,鎮壓在少年心湖之底。


    ————


    倉庚州,道玄書院。


    一位腰懸玉牌的中年男子身穿布衣布鞋,頭戴布巾,正坐在窗邊書桌旁,提筆練字。


    天邊兩顆流星劃過,辛計然驀然迴頭望向窗外,見此異象,輕輕放下筆,伸手撫摸腰間那枚篆刻有“上善若水”四字的玉牌。


    男子手指抹過玉牌上那“上善若水”四字。


    玉牌的背麵,驀然出現另外四個文字。


    厚德載物。


    正麵那上善若水,出自道祖的三千法言,是為道家的學問,被辛計然“借”來一用。


    背麵的厚德載物,卻是出自被儒家奉為經典的那本古籍——《易》。


    有趣的是,那位道祖的三千法言裏麵,也將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連起來用了。


    如今扶搖天下最近那位道祖道意真諦之人,卻是位讀書人。


    這位讀書人集儒、道兩家學問與一身,與創立道玄書院那位聖賢,認為將儒道兩家學問糅合並濟,便大有可為的理念頗合,故而成為道玄書院第一位教書先生,而後被世人尊稱為大先生。


    辛計然乃是“道”與“儒”兩家學問集大成者。


    此刻,男人沉默著扯下腰間正反兩麵都出現篆文的玉牌,將它提到眼前,最後看了一眼,隨後將玉牌輕輕拋向窗外。


    那玉牌離窗化光,比天上流星還快,眨眼便逝,跨越山海。


    來到桑柔州,經過裁光山。


    從孤寒峰與取暖峰中間那被裁下的一線天,穿越過去,來到山神廟。


    就連那位女子山君都沒注意道,那光化作微不可聞的一粒光點,進入少年劍客體內。


    在李子衿心湖之上落下,在佛家的金色山嶽與道家的知道觀正殿門口,又添上一幅楹聯。


    左側是那上善若水,右側是那厚德載物。


    橫批,乃是海納百川。


    上下聯一幅是從儒家借來的,一幅是從道家借來的,然而中間的橫批,卻是辛計然自身的學問,故而那海納百川四字,先是有一副空白牌匾憑空出現在知道觀正殿門口,而後牌匾之上,有人遠隔山海,一筆一劃寫下海納百川四字。


    當川子的最後一豎落下,那個少年郎的“心湖”,瞬間擴大千百倍。


    從外界湧入無數江河,與李子衿最初的心湖之水,緩緩融合在一起。


    千百條江河之水湧入少年心湖之水,將他心湖底下那些惡念,心魔,衝刷的一幹二淨,稀釋到幾乎細不可聞的地步。


    在這之後,佛家的金色山嶽自行移開,不再“填海”,而是安安靜靜坐落在李子衿心湖岸上,成一座山。


    山上有座知道觀,知道觀中有個海納百川的正殿,門口懸掛上善若水和厚德載物八字楹聯。


    至此,佛教,道教,儒教。


    三教合一。


    那座洞天中的老道人見此景象,隻連道三聲好。


    懸空寺中,倒行於廊道中的赤腳僧人,掌觀山河,見此景象,微笑道:“好一個堵不如疏,好一個海納百川,好一個讀書人!”


    而那個從始至終,都不明白在自己心湖之中究竟發生何事的少年,眼中隻有秋風蕭瑟的淒涼景象,想著那個為救自己躍入東海的天真少女。


    天下事,大不過心裏事,從來如此。


    少年抬頭再看。


    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出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祠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祠夢並收藏出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