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光山山神廟那位廟祝童子,差點當場氣得吐血。


    他氣哄哄地來迴踱步一番,心中醞釀著到底該如何還以顏色,卻又礙於他脾氣雖差,但真的論起正兒八經與人當街對罵的經曆來說,到底還是經驗不夠,次數少了些。


    吃了過於實誠的虧。


    廟祝道短歎息一聲,都怪自己人美心善,看起來好欺負了些,否則那少年劍客,又豈會如此蠻不講理,一心覬覦自己從山君大人那裏借來的《抱樸子》呢?


    李子衿雙手籠袖,就那麽看著眼前那丸子頭時而皺眉,時而歎息,在香爐旁邊徘徊不已,滿臉惆悵。


    思來想去後,廟祝童子覺得不能就這麽便宜了那家夥,既然自己嘴上說不過他,那幹脆直接動手。


    將那不講道理的家夥攆出山神廟去,給他一點顏色瞧瞧!


    那丸子頭真就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挽起袖子一副要跟少年劍客動手的模樣。


    李子衿一挑眉頭,幹嘛,說不過人家,就隻好動拳腳了,有你這樣的廟祝嗎?


    少年劍客,心中腹誹不已,身子卻為後撤。


    都他娘的已經是光腳的家夥了,還能怕他個穿鞋的廟祝小孩兒不成?!


    氣氛有些焦灼,周圍的香客們頓覺不妙,已經陸續有人散開,避之不及,生怕自己被這場無妄之災波及,落得個半身不遂的下場。


    香客們一散開,站在山神金身之下,那座香爐旁邊的少年劍客與廟祝道童,還真就像是被周圍的人給騰出了一片場地,好像現在不動手真不行了。


    那廟祝童子率先發難,將那本《抱樸子》揣入懷中,一步邁出,掌心凝聚靈氣,一掌拍向黑衫少年的肩膀,意欲將其擒拿。


    李子衿眯起眼,左腳橫繞一步,身子不退反進,微微前傾,使肩膀與那一式擒拿手“擦肩而過”,而後猛地一揮袖,雙袖晃蕩不已,袖袍獵獵作響,欺身而近。


    眼看著少年那一伸手,即將反客為主,從廟祝童子道短懷中摸走那本古籍,那廟祝童子卻就地一個翻滾,步伐靈巧地躲開一擊,滾到香爐後頭去。


    道短氣罵道:“要不是看在山神娘娘的麵子上,本廟祝一腳踹翻香爐,踢你個瓜驢腦袋!”


    那一襲黑紅相間的少年劍客神色冷淡,身形一閃而逝。


    童子道短目瞪口呆,圍觀眾人紛紛驚歎,沒想到那年紀輕輕的少年劍客,竟然還是一位武道宗師?


    不然他怎會擁有這種速度?


    來不及驚訝,那位廟祝自知輕敵,小瞧了那“瓜驢腦袋”,暗自提起識海內一縷靈氣,灌注腳下,頓時感到身輕如燕,腳下發力,連踩兩腳香爐,借力攀升躍上房梁。


    他剛要沾沾自喜,誰料到那前一刻才將將出現於香爐後頭的那襲黑衣,竟然再度一閃,身子一個飄忽不定,便已蹲在房梁上,笑望向自己。


    那少年朝廟祝童子攤開一隻手,說道:“沒想到廟祝大人喜歡捉迷藏,在下陪你玩了這麽久,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將你懷中古籍借與在下一番可好?我隻看一眼,就一眼。”


    李子衿少時讀書,不說過目不忘,但至少能夠一目十行,快速閱讀,縱使記不全整頁文字,隻消記得關鍵之處,再聯係腦中那驚鴻一瞥的零零散散的上下文,變得得出全片內容,細解涵義。


    所以他隻請求那位廟祝童子,借他看一眼。


    聽起來有些荒誕,但對於眼下的少年來說,看書,真能活命。


    那廟祝道短一臉沒得商量的表情,轉而跳下房梁,往外跑去。


    誰知道等他氣喘籲籲跑到山神廟門口時,又發現那一襲黑衫的少年劍客正倚靠在門框上,雙臂環胸地等著他“緩緩”跑來。


    道短不服氣,扭頭又往山神廟中那株百年銀杏跑去,才跑出五六步,便見銀杏樹枝頭,那少年倒掛金鉤,雙臂環胸,正那麽看著自己。


    而且由於少年倒掛著,原在他背上那柄碧綠長劍,便自行出鞘,滑落半空,最終插入泥土之中,攔在廟祝童子身前。


    道短快給那人氣哭了,頓時覺得眼眶裏,開始有幾滴晶瑩打轉。


    自打來了這裁光山山神廟,給那山神娘娘當廟祝之後,他就沒受過這樣的委屈。


    從來都是他這廟祝橫著走的,誰想到今日在自己的地盤,不知從哪跑來一位外鄉少年,竟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欺負自己。


    越想越難受,越難受越想,這麽邊想邊難受的,丸子頭“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


    倒掛在銀杏枝頭那少年愣了愣,說道:“喂,你別哭啊······”


    李子衿鬆開腳,身子淩空一個翻躍,整個人倒轉過來,平穩落地,一把將翠渠劍從地麵拔出。


    那丸子頭嚇得身子向後一跳,驚唿道:“你你你,你想做什麽?!”


    李子衿隨手將翠渠劍繞到腦後,插迴劍鞘,沒好氣道:“這是個意外,沒想嚇你。”


    誰知道那童子竟又哭出了聲來,指著黑衫少年說道:“鬼才信你呢,壞人,騙子,欺負人······”


    遠處,那坐落在山神廟正殿中的山神金身,“眨了眨眼”。


    一陣風吹過,吹起掉落一地的金色銀杏葉,沙沙作響。


    那滿地金黃,便好似被那陣風,吹得翻了個身,滾到銀杏樹下的池塘裏,將池子覆蓋上一層金色。


    樹葉們醒了。


    李子衿愣了愣,隨後朝廟祝童子身邊驀然出現的那個高大身影,拱手,鞠躬,作揖行禮,“見過山神娘娘。”


    周圍那些圍觀的香客們,一個個激動不已,甚至有虔誠信徒,當場麵朝現出真身的山君下跪,將手中的香火高舉過頭頂,喊道:“山君顯靈啦,求山君保佑······”


    “求山君保佑小女喜得貴子。”


    “求山君保佑我丈夫仕途順遂。”


    “求山君保佑家中二老身體無恙。”


    “求山君保佑······”


    一座裁光山山神廟,頓時香火大作。


    也不知是天公作美,還是山神顯靈,此刻那山神廟上頭,竟然凝聚出一縷霓虹。


    凡間百姓,見此山中奇景,更加對裁光山的山神娘娘深信不疑。


    神仙現身,凡人跪拜。


    在這些零零散散的凡人話語中,有些請求,有些要求。


    請求一個比一個小,多是許願家人平安喜樂,無事便是福。


    要求一個比一個大,衙役要當縣令,縣令要做太守,太守想當郎中,郎中妄做丞相。


    說不得,那已經做了丞相的前郎中,可能還想要當皇帝,至於當了皇帝之後,還想不想要一統天下,也很難說。


    或許也有那已經成功將一統天下的皇帝,最後還想要長生不老,千秋萬代。


    世人心願千千萬,要求很多,請求卻很少。


    凡間百姓,命比紙薄,心比天高。


    那位鮮少現身於山神廟中的裁光山山君,將一切都看在眼裏,笑而不言,周身金光閃閃,神采奕奕。


    在山君現身之後,那廟祝童子道短趕忙縮到她身後,扯住裁光山山君的一瓣衣裙,從指間滲透出些許金光。


    道短滿臉委屈道:“山神娘娘山神娘娘,你可算出來了,你都不知道,我都快給那瓜驢腦袋打殺了!”


    李子衿瞠目結舌,看著那個扯謊的廟祝童子,氣笑道:“喂,你怎麽血口噴人呢,在下不過是想要借你那書看一眼,怎麽就差點給你打殺了?在場有那麽多雙眼睛看著呢,你可別冤枉好人啊。”


    那廟祝道短憤憤然地轉過頭,惡狠狠地瞪了那些圍觀香客們一眼,問道:“喂,你們說,我有沒有冤枉他?”


    眾人看了眼那少年,又看了眼躲在山君身後的廟祝。


    前者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外鄉人,無非就是拳腳功夫了得,可能是一位武道宗師而已。


    後者卻是經年替裁光山山君,掌觀整座山神廟香火,打理山神廟繁瑣事務的廟祝大人。


    本著幫親不幫理的原則,眾人齊齊搖頭。


    “沒有沒有,廟祝大人沒有冤枉他,那外鄉人剛才就是想要打殺廟祝大人。”


    “對對對,哪來的外鄉小子,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動手傷人,鄉親們,咱們趕緊把他趕出山神廟,別讓那外鄉人玷汙了山神娘娘的眼睛!”


    “說得好!”


    那些人言語之中,對一位外鄉人充滿惡意。


    好像他真是某個罪大惡極,禍國殃民的大惡人一般,若不對那少年喊打喊殺一番,好像這些人心中便會覺得虧欠了廟祝。


    在他們心裏,虧欠了廟祝,就等同於虧欠了山神。


    要是虧欠了山神娘娘,那山神娘娘還能庇佑他們,幫助他們實現願望嗎?


    當然不能。


    所以比起虧欠裁光山廟祝,虧欠裁光山山神來說,人們覺得,還是選擇虧欠一個無名小輩,外鄉少年,來的輕巧些。


    李子衿站在原地,嘴角是笑,心中卻有些苦澀。


    他分明都沒有對那廟祝出手,更談不上想要打殺對方,從始至終,少年都隻是攔住廟祝的去路而已。


    若說他有做得不對的地方,的確有,不該纏著廟祝童子,想要借書看。


    可若是因此,就給少年冠上一頂罪大惡極的帽子,說他是殺人犯,打算在光天化日之下,鬥膽對一位山神廟祝行兇,便實在是有失偏頗。


    廟祝說謊了,自己知道,圍觀的百姓們也知道。


    可當所有人都站出來指責一個人的時候,究竟他們所說的,是不是謊言,已經不再重要。


    此時此刻,僅僅因為少年站在了廟祝的對立麵,那就是個錯誤。


    他錯就錯在,不該站在權勢的對立麵。


    許多人衝到那黑衫少年劍客身邊時,不敢過於靠近,畢竟先前見過他出手,知曉此人身手不凡。


    可是仗著人多勢眾,依然有人心一橫,打算往火爐中,添一把柴火。


    眼看著那些人已經將李子衿團團圍住,就要把他扔出山神廟去。


    那位從始至終一言不發的山神娘娘,終於輕啟朱唇。


    她嗓音輕柔,卻不怒而威,緩緩開口道:“諸位。”


    就短短兩個字,輕輕巧巧,然而就是這輕輕巧巧的兩個字,威力已經勝過被團團圍住的少年的千言萬語。


    無名之輩說再多話,可能都不如手握權勢之人一聲咳嗽來的有用。


    這也是為什麽,同樣的道理,朝野官宦說出來,就是至理名言,鄉野村夫說出來,便是不敢苟同了。


    他們活在同一個世界,然而那一個世界,卻又被權力,武力,財力,分割為無數個世界。


    在大千世界裏,你我都是那無數個組成大千世界的小千世界裏的一份子,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花開菩提樹,影落楊柳枝。


    美景雖好,不足以慰藉凡人。


    唯有攀升,步步攀升,到那更高處去,才是世人心中願景。


    這一點,山上人如此,山下人亦是如此。


    山神娘娘一聲“諸位”,喊停眾人動作。


    包括那個仿佛身不由己的少年在內,所有人,都將視線投向那位渾身散發著金光的山神娘娘。


    想著多看她一眼,便可以沾染上一分仙氣,從此財運亨通,仕途高升。


    然而想,就真的隻能是想想而已。


    那位裁光山的山君娘娘,微笑道:“來龍去脈,我已知曉,自會處理此事,不勞諸位費心。”


    話音未落,已有臉皮薄的家夥,微微臉紅,再看那少年劍客時,心中才升起一絲微不足道的愧疚,轉而走出人群。


    那起初最先嚷嚷著要將外鄉少年攆出山神廟的幾人也都不約而同地沉默下來,轉身離開。


    仿佛什麽事都沒有發生一樣,上香的接著上香,還願的繼續還願。


    而那些既不上香也不還願的,在看過一場好戲以後,也紛紛散去。


    天下事,無論再大,隻要落不到自己身上,是不會知道疼的。


    眾人散去後,廟祝童子道短還有話想說,然而那位山神娘娘隻輕飄飄地瞥了他一眼,廟祝便識趣地閉上嘴,不再折騰。


    李子衿緩緩作揖道:“謝山神娘娘替在下解圍。”


    那位裁光山山君不動聲色地挪開身子,避開少年劍客這一揖,搖頭道:“劍修若真動起手來,這些凡夫俗子哪攔得住。”


    李子衿沉吟片刻,道:“總之,的確是在下無禮在先,給山神娘娘添麻煩了。我這就告辭。”


    說完,他轉身走向山神廟大門。


    在經過那山神娘娘與廟祝童子之時,童子道短還借著山神娘娘的身體,繞開李子衿的視線,不敢與他直視。


    “等等。”


    裁光山山神忽然叫住了那個外鄉少年。


    李子衿轉過身來,不明所以地望著她。


    那位山神娘娘,低頭瞪了眼廟祝道童,後者不情不願地從懷中摸出那本《抱樸子》。山神娘娘伸出一手,玉指淩空虛點兩下,道短手心那本古籍便自行飛往李子衿的方向,最終懸停在少年身前。


    “人家不過是想要借本書看看,你又何必如此敝帚自珍呢?”山神娘娘教訓完了道童,又轉而對李子衿笑道:“書本無用,若無人看,便隻是無聲無息的白紙黑字,無甚意思。因人看了去,書上那些文字,才變得有用。這本《抱樸子》,你拿去便是。也不要執著於什麽隻看一眼,多看幾日,也無妨的。”


    少年沒有第一時間伸手去拿那本古籍,而是誠心敬意地對那山神娘娘再度作揖,感激道:“謝過山君。”


    之後才將古籍握在手上,小心謹慎地揣入懷中,如獲至寶。


    她笑道:“不必言謝。天地很大,道法很多,什麽山君,我與你們這些煉氣士一樣,無非就是個修行人罷了。道途漫漫,仙路孤寒,你我若不相擁取暖,也許會在黎明前,就被凍死了。”


    這位山君,與自己所見過的山水神靈,有所不同。


    少年福至心靈,最後輕輕點頭,不再言語,轉身走向對岸。


    那位山神娘娘抬頭仰望她那座高聳入雲的裁光山,左右兩側懸崖峭壁陡立,兩峰相互映襯,互相對立。左峰名為孤寒,右峰名為取暖。


    中間一處矮峰,坐落雙峰之間,未及雲層之上,靈氣卻極為充沛,名為涅槃。


    日升月落,日光與月光經過裁光山時,會被左右的孤寒與取暖雙峰擋住光線,光不能照耀山這邊的世人。


    隻因中間那座矮過雙峰不止一頭的小小山峰,使得雙峰之間,能夠透過一縷光線,映照山這邊的花草樹木。


    雙峰如剪,矮峰為裁,日月星不過而落,故名裁光。


    見那少年是打算往自己那座裁光山而去,這位裁光山的山神娘娘又提醒道:“道友若打算在山上修行,左右雙峰不是最佳去處,中間那座矮小山峰,是我裁光山極好的一塊地盤。”


    那少年頭也不迴,高舉一手,隨意擺了擺手,示意自己知道了。


    空中一隻大雁,長鳴一聲,飛過山神廟,率先一步去向裁光山中間那座名為涅槃的矮峰。


    那僧人所幻化的大雁自言自語道:“知道容易,知‘道’難。此峰意境近我佛門,不如······”


    站在山神廟門口那位女子山神,抬起頭,視線掃過那掠過長空的大雁,若有所思。


    ————


    裁光山的登山小路時有人來往,所以哪怕在這樣的季節,倒也不算荒涼。


    因山神廟香火鼎盛,方圓百裏之內的人家,多多少少都受到過山神娘娘的庇佑,知曉這裁光山是山君居所,所以時常有人懷揣著想要親眼一度那山君容顏的心態登山觀景。


    裁光山山君名為若依,獨姓一個王字,早年是那扶桑王朝大名鼎鼎的王家長女,父輩皆是朝中官員,身居高位,郎中、尚書、太傅,皆有。


    出生於那書香門第,所以王若依自幼便耳濡目染,時時刻刻如同出入芝蘭之室。


    這樣一個文弱女子,原本是不該,也不能夠成為山神,替扶桑王朝鎮守一方山水氣運的。


    須知若想成為山神,無非兩種法子。


    一種是那依附於一方山脈的草木精魅,地久天長地修行,開了靈竅,通了神智,久而久之,那些草木精魅便與一方山脈的氣數相互綁定起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


    在此之後,花鳥魚蟲、草木精魅,都有可能成為那方山脈的一部分,而那一方山脈,同樣也成為了草木精魅的一部分。


    漸漸提煉出“人格”。


    而以這樣的方式,成為了半個山神的山精野怪們,大多數得不到世俗王朝的封誥,名不正且言不順。


    可是依然會有靠山吃山的當地百姓,為這些山精野怪們製造“山神廟”,這樣的山神廟,是不被那方山脈所在地界的世俗王朝所認可的。


    這樣的山神廟,被統稱之為“淫祠”。


    淫祠之中,除了名不正言不順,既不被天官掌握的百仙譜所承認,也不被所在地界的世俗王朝所接納以外,一切正統山神廟中擁有的東西,淫祠當中也有。


    有香火、香爐、“山神金身”、祠牌、神龕、廟祝······


    應有盡有,不一而足。


    而這些被當地人瞻仰的,幾乎已經相當於半個山神的山精野怪們,照樣可以憑借自己的修為境界,滿足那些凡夫俗子們的“小小心願”。


    隻不過淫祠之中所供奉的山精野怪,大多性情難測,善惡隨心。


    他們行事乖張,做事全憑心情。


    可能昨日還剛幫一位夜行趕路,赴京趕考的窮酸書生,點亮山林小道,照耀前路。但是明日便因為一個心情不好,隨手一拍,就讓村裏麵某位田野村夫家的小孩兒,生了一場大病。


    此乃扶搖天下第一種成為山神的方法——草木精魅,依附於一方山水修行,難成正果。


    那第二種成為山神的方法,便是人。


    山上煉氣士兵解轉世,可以自行前往冥界鬼門關,投胎重新為人。


    山下凡夫俗子肉身消亡,魂魄會暫存於一方水土,等待黑白無常令自冥界升至陽間,拘魂鎖魄,帶走那人魂魄,去往冥界。


    若在凡人魂魄暫存於陽間之時,那人能得到生前所在地界的世俗王朝封正,可以成為山水神靈,坐鎮一方山水,維持山水氣運。


    此舉步驟繁多,對此人生前的功德、修為皆有要求,死後若得封正,世俗王朝需建立山水神廟,為其塑造金身,被封正的山水神靈可享人間香火,且根據品秩的不同,能夠實現不同念力的願望。


    來山水神廟上香,虔誠許願之人,所許願望需過天地人三關,方可靈驗。


    天關,即“舉頭三尺有神明”的這個神明,不逾越三教聖人訂立的“規矩”,便算過了天關。


    地關,即坐鎮一方山水的山水正神的品秩與修為能辦得到,不是什麽傷天害理之事。便過了關。


    人關,即許願之人的心誠與否,所求會不會沾染他人因果,若是心誠,不沾染他人因果,方過人關。


    而通過生前所在地界的世俗王朝封正,被封誥為一方山水正神那人,魂魄便不再受下界拘押。


    隻是人之魂魄,不同於精怪,難以長存於陽間,故而那被封誥為山水正神之人,又需要打磨出兩座金身,經受一場常人難以承受之痛。


    其中一座金身,是名副其實的金身,被所處地界的世俗王朝,派遣專門封誥山水神靈的詔神司官員親臨一方山水,建造山神廟督造府,派遣一方遊民修建山神廟,同時在廟中打造出完整的山神金身。


    山神的另一座“金身”,則是說即將正式成為世俗王朝中一方山水正神的那個魂魄,需要忍受“形銷骨立”的痛苦,以凡人之魂魄,承受一方山水氣運,將一方山水氣運,緩緩容納在魂魄每一處。


    而那人魂魄,則需要被“開竅”、“削肉”,削削減減,最後約莫隻能剩下最初的三成重量。


    欲成山水神靈之人魂,三分自身魂魄,七分山水氣運。


    一旦形銷骨立,從此以後,那人氣數,便與那方山水同氣連枝。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種魂魄之疼,好似那千刀萬剮在心窩子上,將心切割為一片一片,如同淩遲。


    且魂魄止疼,直擊內心,比那肉身之疼,還要痛上千百倍,教人永生難忘。


    所以世間大多數受到世俗王朝封誥的山水正神,生前多是武將出身。


    文官也有,隻是對其人心智要求之高,堪比聖人。


    這也是王若依生前分明是個滿身書卷氣的文弱女子,最後卻能成為扶桑王朝裁光山山神,讓世人感到驚訝的地方了。


    通過這種方式成為一方山水神靈,便處於世俗王朝“編製內”,名正言順,而且能夠被天官掌握的百仙譜記錄在冊,生前與死後種種功德,都會在日後大道可期之時,被掌管凡間神靈的天官,作為參考。


    參考那凡間神靈,究竟是否有資格,榮登仙界,成就一方大造化,晉升真神。


    這也是裁光山那位山神娘娘,為何會對李子衿說出那句“你我皆是修行中人”的原因所在。


    凡人,煉氣士,山水神靈,草木精魅,花鳥魚蟲,飛禽走獸。


    世間萬物,有一個算一個,皆是大道之下的螻蟻,仰望蒼天,欲攀高處。


    而在冥冥之中,掌握萬物命數的天道也好,那個漠視蒼生,掌管凡間神靈登天之路的天官也罷。


    它們隻是高高在上,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冷眼看待人間。


    一如那山神廟中,冷眼看待一個外鄉少年的人們。


    在天道眼裏,你我皆是“外鄉人”。


    ————


    黑衫翠劍,腰懸玉牌,手提酒葫蘆,肩上站著個喜歡玩火的蒼白紙人。


    月色裏,少年登山。


    站在半山腰處,李子衿不止一次迴過頭看。


    想起去年春天,還在逃亡之時,曾在一座無名山巔,迴望雲霞山一眼。


    好像故人與故事,都在那一迴眸之後,留在了昨天。


    時過境遷,入境培元境的少年,看待昨日的自己,似乎一直都如登山一般。


    步步攀高,偶爾迴頭,身後風景仿佛從未變過,變的隻是自己的心境而已。


    迴想起自己那些登山的場景,起初陪在身邊的人是蘇斛,後來陪在身邊的人是紅韶。


    如今陪在自己身邊的,是那隻“玩火自焚”的蒼白紙人。


    那位美若天仙的裁光山山神娘娘,笑言一句仙路孤寒,其實仔細想想也對。


    世人為何那麽煞費苦心的想要求長生呢?


    也許是因為,死後埋於黃土之下,太過孤獨寒冷。


    豈可無人作陪。


    不知當下是什麽時辰,少年隻知道,眼中那月色,已經高過枝頭,躲在雲後,若即若離。


    李子衿終於攀上裁光山中間這座矮峰,那山君說此地名為涅槃峰。


    不知與佛家,有何關聯?


    正值少年恍然出神之際,身前那懸崖峭壁之上,竟然憑空出現一座寺廟。


    李子衿揉了揉眼,是眼花了不成?


    在確信那邊真有一座寺廟後,少年緩緩向其走去。


    來到廟前抬頭望,牌匾高懸“懸空寺”,走近一看,那懸空寺名副其實,鑲嵌在陡峭崖壁之間,玲瓏剔透,宛若浮雕,棱角分明,極其惹眼。


    若是遠觀,懸空寺宛若大鵬展翅,淩空欲飛。


    李子衿走近懸空寺,見左右兩側,與那裁光山腳處的山神廟景色相似。


    除了無那百年銀杏之外,左右兩側各有一池子,池中有魚,悠揚逐浪。


    池子雖小,池上卻有彎彎石橋,不知建造此寺之人,是否想要暗合那“小橋流水”之雅意。


    煙火氣之後,少年望見石碑,石碑銘文“不聞雞鳴犬吠”六字。


    李子衿啞然,怎在這佛家寺廟裏,見一道家言語?


    莫不是走岔了。


    有一赤腳僧人,走路悄無聲息,來到那秋池旁,笑言一句:“小施主深夜到訪,可是要夜宿懸空寺?”


    少年快速轉身,原以為自己在這深山老林,莫不是衝撞了什麽妖精,不曾想抬頭看見是一赤腳僧人,慈眉善目,手握佛珠,正望向自己。


    李子衿愣了愣,那赤腳僧人又笑著說道:“小施主莫要驚慌,貧僧乃是這懸空寺的方丈,法號了雲。貧僧從偏殿那邊,看見小施主立於門前,故而來此詢問。”


    少年趕緊雙手合十,朝那赤腳僧人恭敬道:“在下李子衿,倉庚州人士,見過方丈。”


    了雲點頭笑了笑,伸手虛按一下,“這懸空寺便隻有我與徒弟兩人居住,小施主不必拘謹。”


    赤腳僧人微微轉過頭,伸手一指,偏殿門口,便憑空出現一個小沙彌,敲著木魚,正做功課。


    了雲指著那小沙彌,說道:“小施主,你瞧,那便是我徒兒,法號忘憂。”


    被赤腳僧人法力幻化而成的小沙彌放下木魚,驀然起身,轉過身來朝李子衿雙手合十,行禮一番,輕聲道:“李施主。”


    李子衿隨即還禮。


    然後這才迴答了雲的問題,少年說道:“了雲大師,實不相瞞,晚輩打算在這裁光山結茅修行,的確要在這涅槃峰上,待上一些時日。”


    李子衿還是說的輕巧了,準確來說,他需要在此突破金丹境,亦或是尋到可以替自己延年益壽的法子。


    無論是哪一件事,都不是“待上一些時日”可以解決的。


    除了漫長的修行時光之外,還需要種種機緣巧合。


    了雲“嗯”了一聲,旋即朝遠處那小沙彌擺擺手,示意他坐下繼續做功課,後者乖巧聽話,立即照辦。


    赤腳僧人點頭道:“既然小施主打算在此處修行,不妨住進懸空寺來,與我師徒二人同住,相互之間,也好有個照應。畢竟這涅槃峰上,既無人家,也無別的寺廟、道觀了。”


    李子衿有些猶豫。


    了雲爽朗笑道:“無妨,貧僧隻是提個建議,還請小施主一切隨心。”


    李子衿問道:“多謝方丈,不知在下住進懸空寺,可會影響方丈與忘憂師傅修行?”


    說完,少年撇過頭,伸手指了指自己背上那柄劍,補充道:“在下是劍修,若在貴寺修行,難免劍光劍影的,怕冒犯了兩位師傅,還有那些慕名而來的香客們,還有···還有佛祖。”


    說著,李子衿斜瞥了懸空寺正殿一眼,那邊正殿裏,坐落一座佛祖金身,極為耀眼。


    了雲雙手合十,佛唱一聲:“阿彌陀佛,小施主心性純良,佛祖又豈會怪罪於你呢。大可放心住下。”


    了雲沒告訴少年的是,這座懸空寺,被施了障眼法,眼下能看見,能走進這座懸空寺的,便隻有李子衿一人而已。本就是臨時幻化出的一座寺廟,哪來的香客?


    李子衿這才再度朝了雲行禮,說道:“那便叨擾二位師傅了。”


    少年又朝正殿那邊,遠隔著一座小橋流水的佛祖金身遙遙雙手合十,行禮。


    拜過了方丈、小沙彌、佛祖金身,少年心裏這才緩了一口氣。


    了雲說道:“小施主,今日時辰不早了,就由我那徒兒帶你去往住處歇息。等到明日,再有貧僧親自引你在寺裏逛逛,熟悉熟悉,小施主以為如何?”


    李子衿說道:“客隨主便,全憑方丈吩咐。”


    那赤腳僧人笑道:“不敢。”


    僧人又轉頭喊來那小沙彌,對他說道:“忘憂,請你引這位小施主到後院住處去,切莫怠慢了人家。”


    那小沙彌十來歲的模樣,踩個木鞋,一張小臉如同粉雕玉琢,頗有靈氣,模樣可愛,分別向了雲和李子衿行禮之後,說道:“李施主,請隨我來。”


    少年與方丈告辭一聲,隨忘憂踏過小橋流水,走正殿與偏殿之間的小路,去往懸空寺後院。


    期間有一條廊道沿峭壁而建,瞧著兇險,卻是有驚無險。


    走過廊道,攀升階梯,往複盤旋數層,遂至“後院”。


    依然坐落於懸崖峭壁之上,孤零零一間禪房,裏頭也無床,就隻有幾塊蒲團放在地板上,李子衿卻反而欣喜。


    煉氣士修行,夜裏大多假寐,無須真睡,在蒲團上打坐修行,緩緩調動識海中的靈氣於體內洞府竅穴運轉小周天、大周天,反而對修行裨益極大。


    而且第二天的精氣神,非但不會受到影響,反而會氣色佳,精神好。


    禪房中的裝潢擺設極其簡單,蒲團,茶桌,木魚,一本佛經。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身外之物。


    小沙彌引李子衿來到禪房後,提醒他幾條規矩。


    說在懸空寺住,需要跟他和師傅一樣,可以不遵守十善,但是需要遵守五戒。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前麵幾個,李子衿自然無妨,可若要少年不飲酒,這就有點要命了。


    他試探性問道:“忘憂小師傅,五戒其四,在下都毫無問題。隻是飲酒一事······”


    他低頭看了眼自己腰間的酒葫蘆,又說道:“敢問小師傅,在下若在懸空寺外喝酒,算不算破戒?”


    那忘憂小沙彌想了想,皺著眉頭說道:“出家人無論在在家出家,都得遵守五戒,這是基本戒律。不過李施主既然不是出家人,隻是暫住在懸空寺內,隻要不在寺內飲酒,便無大礙。”


    聞言後李子衿長出一口氣,感激道:“多謝忘憂小師傅!”


    那忘憂小沙彌摸了摸後腦勺,頗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李施主客氣了,對了,還有一事師傅沒有告訴李施主,懸空寺裏隻提供素齋,施主若喜好葷腥,恐怕小寺愛莫能助。”


    少年笑道:“素齋無妨,在下不挑食。”


    “那就好。”小沙彌笑了笑,又道:“夜已深了,李施主早些休息吧,明日清晨我再來引你去見師傅。”


    說罷,忘憂轉身離開禪房,朝來時路走去。


    李子衿沒有關門。


    如果關上門,那便連風都不能陪他了。


    少年走到禪房中心,隨手取下翠渠劍,酒葫蘆,不夜玉牌,解下身上兩隻裝著神仙錢和金銀的包袱,將這些身外之物,隨手放在禪房茶桌上。然後走到其中一張幹淨蒲團上,緩緩坐下。


    他挪了挪身子,好讓自己能夠透過禪房大門,看到門外的景色。


    從前師妹陪在身邊時,看山山也笑,看雲雲也飄,天下之大,無處不是良辰美景。


    如今師妹走了,再看這些景,隻剩下一地荒涼,傷春悲秋。


    一場夜雨,說來就來,將後院一處池塘填滿,池水滿溢而出。


    歸期未有期,夜雨漲秋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出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祠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祠夢並收藏出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