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師妹,不對,你的手要抬高,得使勁,不能幹看著呀。”
“太高了······這樣戳不到人的,眉心、脖頸、胸口,你總得找對一個出劍吧?”
“眼睛,你眼睛躲什麽······現在是出劍的時候,你都不睜眼看,怎麽知道有沒有刺中別人?你別怕呀。”
李子衿站在韶華酒館旁邊的死胡同裏,看著那個手握文劍倉頡的白衣小師妹,有些頭疼。
這裏不比飛雪客棧,沒有寬敞的後院,師兄妹二人就隻能夠在韶華酒館旁邊那條無人巷弄之中練劍。
他又不是沒見過紅韶出劍?
難不成,在不夜山藏書樓地下,被女子劍仙雲夢教劍就能懂,到了如今在這胡同裏,自己教劍就不會?
李子衿看著那個手腳有些笨拙,膽小如鼠到連自己出劍都會側過頭緊閉雙眼的少女,苦笑道:“要不,咱們改日再練?”
他總覺得紅韶有些心不在焉的,可是自己又不好說什麽重話,畢竟她是個姑娘家,可能經不起幾句重話就要掉眼淚了。他又沒教過別人,更怕拿捏不好分寸,說話傷了紅韶。
少女緩了口氣,又重新握住問劍倉頡,嘟起小嘴,認真道:“不,就今天練。師兄,咱們再來一次!”
其實少女的確不是第一次握劍,她隻是過於緊張了些。也不知怎麽,雲夢姐姐教劍,自己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反而到了“名正言順”的師兄教劍時,自己卻又無法專注於劍法本身,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在師兄身上了。
可是,看樣子師兄有些失望。她得趕緊振作起來才是,少女懷揣著這樣的心思,加重了手中的力道,牢牢握住倉頡劍柄,皺起個眉頭,如臨大敵的模樣,有些可愛。
李子衿忍住笑,也重新握起劍鞘,他如今還不敢直接以翠渠劍跟小師妹“對練”,倒不是怕自己傷到她,這點分寸李子衿還是有自行能夠把握住的。
而是麵對劍鞘的紅韶都已經時常害怕得睜不開眼了,若自己真握劍,讓少女直麵白刃,恐怕她會更加手足無措吧。
紅韶重新出劍,這一次,少女格外認真。
李子衿以翠渠劍鞘借劍,幫助她穩固劍術基礎,自然是先從謝於鋒教過的劍法十三勢開始練起。
十三種劍招,作為天下各門各派劍術的“根基”,是每一位劍修都需要篤實的基本功。
他自己也是從這個過程過來的,雖然起初會枯燥一些,可練劍就是如此,修行亦是如此。
想要變強,成為地仙、天仙,甚至是飛升天界。那麽就需要為之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努力。
修行之路荊棘遍布,風浪鋪天蓋地,非常人所能承受之重。
所以李子衿每次看見小師妹不想練劍,也不會過多催促,到了如今反而更加出於“放養”的心態,願意學就學,不願意學也不勉強。
畢竟他是吃過這些苦的,知道何其不易。
隻不過,比練劍更難的事情,是修心。
修行人,修力尚且可以一步一步來,修心卻更為艱難,更為虛無縹緲、無跡可循,畢竟修心一事,沒有辦法時時刻刻以一套標準來自我檢閱。
少年側過身子躲過直衝他麵門的一劍,微笑道:“很好,這次比之前漂亮了許多,幹脆利落的一劍!”
“真的?!”聽聞誇獎的白衣少女難以掩蓋心中的歡喜,笑得合不攏嘴。
李子衿如實說道:“真的,保持剛才出劍的狀態,屏氣凝神,再來一次。”
紅韶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按照師兄所說,再度出劍。
聰明伶俐的少女,後麵兩件不再瞄準李子衿麵門,反而是脖頸和胸口處。
李子衿微眯起眼,用劍鞘抬開小師妹瞄準自己胸口的一劍,又說道:“可以嘛,已經曉得變招了。進步很大。”
當初在無定山竹林小院外練劍時,謝於鋒從不吝嗇對自己的誇獎,雖然恩師謝於鋒總是說自己天資愚鈍,需要付出別常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達到別人的修為境界。
可哪怕是李子衿做了一件在自己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時,謝於鋒同樣會誇獎他。
比如,今日比昨日,多出了幾劍,比如,今日比昨日,早起了一些。再比如說,今日比昨日,出劍速度快了一絲,力道大了一點,步伐穩了一些······
而謝於鋒的這些誇獎,無一不給了少年莫大的鼓勵。
這些話,是支撐著李子衿初入劍道之時,對於練劍時刻保持興趣,並且讓這種興趣支撐著自己日日保持高強度練習的關鍵所在。可以說,若沒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誇獎和讚歎,那麽李子衿哪怕依然堅持日日練劍,可卻會丟失許多出劍的自信。
“劍客不能沒有自信。”
這是隋前輩說的。
老頭子跟李子衿相處的時間不多,幾年裏麵,也就三兩個月會出現在郡守府附近一次,之後帶著李子衿縮地成寸去往太平郡後山,喝酒聊天。多是少年對老人講些近來發生的趣事,而老人就隻是悶頭喝酒,安靜聽著,偶爾會出言搭上兩句話。
那位早已飛升而去的隋老劍仙,留給李子衿的話並不多,可字字珠璣,每一句都是金玉良言。
譬如劍客可以境界輸人一籌,但出劍的氣勢決不能弱於他人,要有一劍遞出,無論身前何人,幾人,都要光芒萬丈,要他們避其鋒芒。
恩師謝於鋒對於這點,也有跟隋老前輩極其相似的一句。
劍術可以輸,劍骨不能碎。
李子衿迴過神來,看著出劍不停的少女,情不自禁嘴角上揚,看在紅韶眼中,那個笑容陽光和煦,如沐春風。
結果便是這一劍走神,刺得又偏又倚,讓人啼笑皆非。
那個手握翠渠劍鞘的青衫少年劍客,不知道少女哪裏又出了問題,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連綿不絕的劍招,又給剛才這麽一下心猿意馬給破壞掉了,劍招一斷,此前所作出的努力便形同虛設,廢了半天功夫才捕捉到的那一絲不易察覺的出劍的“感覺”,就這麽從白衣少女的指縫中溜走,再想抓到那種“感覺”,可半點不容易。
李子衿忽然就有些焦急,好像他比紅韶自己更在乎她的劍術提升一樣。
剛才的白衣少女,身上隱隱都帶有劍骨的模樣了。
李子衿可以肯定,如果保持著那份出劍的姿態,再堅持一會兒,說不定就能未辟識海,先悟劍骨,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機緣,天分、時機、運氣,缺一不可。
在觀少女出劍連綿不絕,姿態氣象驚人以後,他甚至都不再出聲誇獎,不敢有絲毫的打擾,就是擔心自己一旦開口說話,便會“趕走”紅韶身上那份出劍的“感覺”,也可稱之為“意”。
“分明已經快誕生劍骨了······”李子衿神色失落,師妹的損失,在他眼裏好像比自己的損失更為可惜。
“對······對不起,師兄,我又走神了。”紅韶一劍刺偏以後,自已也有所察覺,剛才仿佛縈繞於手臂上的奇妙感受,蕩然無存。
不過暫時還不明白何謂劍骨的少女,不是為失去了某種不明所以的機緣道歉,隻是為自己的失神道歉。
她什麽都不怕,唯獨怕師兄對自己失望。
與兩人一牆之隔的岑天池一邊往嘴裏送著瓜果,一邊饒有興致的“隔牆有眼”,看著胡同中的一人一妖,一師兄,一師妹,有些好笑。
溫婉女子輕笑一句:“照這樣練劍,怕是隻練得成一門劍術,‘雙劍合璧’。”
是取笑那同為精魅出身的白衣少女,心思不在劍,而在人上,哪練得成什麽劍術,除非雙修,那倒有那麽一絲絲的機會。
不過······倒不是說那白衣少女天分不好,恰恰相反,一個還未開辟識海的“肉體凡胎”便幾乎已經一隻手抓住“劍骨”了,這何止是萬中無一,簡直是百萬千萬也無一的曠世之資。
這份劍道天賦,甚至遠超那個正在教劍的青衫少年劍客,他已經算是難得一見的修道種子了,對於劍術亦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假以時日,必然能夠成長為一門足以在一州山水開宗立派的人物,是百年千年難得一見的天才,隻是,他似乎自己不知道呢。
白衣少女學得沒問題,青衫少年教得也沒問題,那麽······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
岑天池獨自坐在一張麵朝牆壁的椅子上,忽然掩嘴而笑,自言自語道:“可能是‘情’字出了問題。”
夥計阿牛正好在旁邊一張桌子上抹桌麵,看見掌櫃的自顧自地坐在那邊,麵朝牆壁,自說自笑,瞬間感到毛骨悚然,覺得自家這位掌櫃該不是中了邪?被什麽不幹不淨的東西上了身?
岑天池翻了個白眼,亦是風情萬種的姿態,轉過頭瞪了站在原地發呆的夥計阿牛一眼,沒好氣道:“愣著幹嘛,還不快去做事,你中邪了不成?”
在夥計手忙腳亂地離開後,溫婉女子再轉過頭,發現師兄妹二人竟然已經不在與韶華酒館一牆之隔外的巷弄之中了。
下一刻,她又翻了個白眼,收起了那門“隔牆有眼”的小神通,轉頭看著那個青衫少年劍客,滿臉微笑地朝他遞過那盤從宗門晚輩們那裏搜刮來的仙家瓜果,說道:“要不要嚐嚐?鴻鵠州特產!”
————
夜幕降臨,紅韶已經入睡,而李子衿還在屋中細細翻閱從韶華酒館掌櫃岑天池那裏借來的一本“鴻鵠典”。
這本書類似於之前在金淮城時從書鋪老先生那裏借來的那本“金淮縣誌”。
隻不過,眼前李子衿手上這本,記錄的可以一整座鴻鵠州的曆史,書本的厚度,足足有十幾本金淮縣誌那麽厚。
若真是要一頁一頁,逐字逐句的閱讀這本“鴻鵠典”,恐怕少說也要花去李子衿大半年的時光,還得是日日耗費大量時間在看書一事上,別的事一件都做不了的情況。
少年自然不可能如此。
此番借閱此書,李子衿有兩個目的。
其一,是打算避免在金淮城中碰到的一些個令他不知所措的情況。
比如在處理喬宏邈這件事上,少年自認為欠缺考慮了些,以至於自己出手晚到白白欠下折花樓樓主一個天大的人情。
甚至因為此事,還在折花樓喪失了一道可以保命的無上劍氣。
這件事的嚴重程度,幾乎可以看做為他“少了一條命”。畢竟有那道無上劍氣在身,九境之下皆可一劍斬之,這是隋老劍仙離開前親口所說,這件事也在麵對韓翦和長眉道人時得到了印證。
當時隋老劍仙借了三道劍氣給少年,隻說這三道劍氣,隻能在必死之際使用,可護你數年周全。
現在迴想起來,“數年”從隋老前輩嘴裏說出來,會不會過於草率了一點?
畢竟距離太平郡滅亡,如今也才剛剛過去一年的時光而已。
然而自己身上的三道劍氣,竟然就已經全部用光了。
所以缺乏了這道“護身符”,李子衿今後行走江湖,需要格外小心,那麽摸清鴻鵠州的情況,就顯得極為重要。
至少,下一次,絕不能在自己對對手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被迫與對手必須分個生死。
其二,是之前在金淮城之時,臨行前夜,金淮書鋪那位老先生夜裏忽然把李子衿單獨喊道書鋪裏,交代了幾件事。
雖說老人是將幾件事,拆分開來說的,可少年認為,那幾件事終究可以判定為一件事。
這件事,是困惑了一座鴻鵠州上百年的“疑難雜症”,屬於讓整座鴻鵠州的世俗王朝乃至那些山上仙宗都束手無策的不治之症,而且其艱難程度,甚至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無他。
隻說一座鴻鵠州,幾乎所有的神廟,都在日益衰退,走向滅亡。
鴻鵠州那些神祇,他們從一州子民身上得到的香火,一日不如一日,而且這種損失對神祇所造成的的影響,幾乎是不可逆的。
失去信仰的神靈,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能長久,隻能一年一年吃著老本,終有一日會坐吃山空。
直到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信仰它的信徒失去這份信仰。
到了那時,那位曾經的神祇,便會如同煉氣士身死道消一般,金身化為齏粉,神識煙消雲散。
除卻鴻鵠州的一州神靈處境日益艱難。
鴻鵠州所有的煉氣士,包括那些名字被記錄在宗門譜牒上的山上正統仙師,以及一些個遊蕩在山林、俗世中的野修、散修,他們的境界高度,也都在不斷往下“矮”。
一年不如一年。
這一點,隻需要從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來,那就是是鴻鵠州所有的山上仙宗,他們招納弟子的要求,幾乎每一年都在降低,一開始會對一些有修道之夢的凡人,進行全方麵的考核、評定,最後根據每一個入選之人的各方麵條件,做出極為嚴苛的取舍。
隻說身為鴻鵠州山上仙宗一州執牛耳者的山海宗,便對入門弟子有著諸多的要求。
不僅要有一定的修道資質、根骨,還要對道教典籍有所涉獵,更要求弟子的心性不能夠太過於追名逐利。
這還僅僅是對於外門弟子的要求,若是山海宗的內門弟子或是祖師堂嫡傳,其考核的內容涵蓋方方麵麵,幾乎已經不是要求一個食五穀雜糧的凡夫俗子成為山上仙師,而是要求他們成為聖人賢人了。
這怎麽可能呢?
人非聖賢,在躋身元嬰地仙之前,都是需要一直食用五穀雜糧來維持生命的,又豈能完全脫離俗之一字。
食人間煙火而長大成人,又豈能完全不食人間煙火?
隻不過就連要求如此嚴苛的山海宗,每一年都在降低選拔入門弟子的要求,鴻鵠州其他的山上仙宗,更是紛紛效仿,這也是如今鴻鵠州一州山上,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的關鍵症結所在。
煉氣士是比以往更多了,可宗門內也變得良莠不齊,更有甚者憑借“關係”、“手段”、“利益”,哪怕是修道天賦奇差無比的煉氣士,也能夠靠食用丹藥,短時間內提升自己一部分境界,來蒙騙那些山上仙宗替入門考核把關的仙師們。
濫竽充數的情況同樣日益增多。
不是這些宗門不願意恪守傳統,寧缺毋濫,實在是如果不降低一些個要求來廣招天下煉氣士作為入門弟子,那麽再過十年、數十年,一宗便會逐漸滅亡。
或者退一萬步說,宗門內境界高達金丹、元嬰之上的地仙,可以憑借修為境界,多活上百年,可門內那些境界一年不如一年的弟子呢?他們修不到金丹境,就隻如凡人一般,除了比凡人會一些術法神通,有不俗的殺力之外,百年過後不都是一捧黃土?
在告訴了李子衿,鴻鵠州如今的艱難現狀之後,書鋪老先生還對李子衿說:
統治者,需要被統治者。
香火,需要被繼承。
無論是神靈,還是那些山上仙宗,亦或是世俗王朝、藩屬小國。
哪怕是凡夫俗子,平民百姓,他們的香火同樣需要被繼承,隻有將前人的火焰不斷傳承下去,這份意誌才不會磨滅。
對神靈來說,香火的傳承就是信仰的傳承。
對國來說,香火的傳承,就是國祚的延續,亦是王朝的傳承。
對山上仙宗來說,香火傳承,是道法、神通、技藝的傳承,爺是延續每一宗那位最早時候開宗立派的祖師爺,延續他的“道”,是“道”的傳承。
對書院來說,香火傳承是文化的傳承,是思想的延續,是傳統文明的發揚光大和後繼有人,也是肩負家國能夠日益向前的讀書人心中那個“為萬世開太平”的美好願景的傳承。
這些香火傳承,看起來都有些“不自量力”,非是一人能夠做到的,可若鴻鵠州人人心中都有這樣的願景,終有一日,總能做成。
當晚,李子衿聽了很多,想了很多,少年問道:“先生既然不是鴻鵠州人士,何以如此掛念鴻鵠州?”
老人咳了聲,用沙啞的嗓音,輕聲說道:“不止鴻鵠州是如此,其實倉庚州,扶搖其餘幾州,乃至一座扶搖天下,都是如此。如果有一天,百仙譜上的神靈全都隕落,神位皆空,世俗王朝紛爭四起,戰火飛揚,百姓民不聊生。山不壓海,龍不治水,君不顧民。老朽定然不會坐視不管。”
李子衿欲言又止。
老先生又說道:“我相信,‘你’也不會。”
————
有輕微敲門聲響起,李子衿合上那本晦澀冗長的“鴻鵠典”,起身舉著燭火,走到房門處,輕輕拉開門。
“不知姬姑娘深夜到訪,所為何事?”李子衿疑惑問道。
女子先是踮起腳尖,越過李子衿,向屋裏望了一眼。準確地說,她是看了眼屋內床榻之上,正在熟睡的少女。
在確定少女已經睡著之後,姬無雙這才放下腳,支支吾吾道:“李······李公子,你還沒睡啊。”
由於看了大半夜書,少年的臉色有些疲倦,自然沒什麽笑意。瞧在姬無雙眼中,便是他神情嚴肅,像是在臉上寫了生人勿近四字一般。
可女子想要見一個人,哪怕是有條條框框,她也自然會想方設法地打破它們,譬如李公子臉上的“生人勿近”四字,姬無雙就用“如今我和劍仙前輩,自然是不算生人”來安慰自己。
反正,生人勿近,不是生人了,不就可以近了?
女人的邏輯便是如此。
李子衿好笑道:“姬姑娘看我這樣子,像是在夢遊麽?”
少年一副把天聊死的模樣,顯然是已經下了逐客令。
也不知道為何,自從有了明夜這個前車之鑒,如今的李子衿碰著了女子,首先考慮的第一件事,就是敬而遠之。
否則被那些女子天天念叨“色胚”,多多少少有些煩人,若隻是如此倒也就罷了,他倒是可以一笑置之,隻當做是玩笑。
可少年怕的是以後見到了心上人,她也從那些不明所以的女子口中,聽了那麽些添油加醋之後的隻言片語,錯把自己誤會成那登徒浪子,豈不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就像明夜一樣,自己分明把她當做好朋友,可那位少女呢?總是一口一個“色胚”的喊著自己,時間一長,仿佛還喊順口了似的,越喊越起勁。
當時在不夜山,李子衿就找機會拚命解釋過此事,得知少女明夜是因為在鯤鵬渡船之上,看到自己跟渡船侍女鳶兒姑娘時常一起散步,所以一口一個色胚的喊自己。李子衿就解釋,說他初次乘坐仙家渡船,有諸多不明白的規矩,要請教鳶兒姑娘。又說在鳶兒姑娘的幫助下,替他釣到了一隻金甲龜,賣了好些神仙錢。所以出於感激,從那個時候起,李子衿就一直把鳶兒當做可以結交的朋友看待,跟朋友一起吃飯,散步,有什麽不對的地方麽?怎麽到了明夜眼裏,就成了色胚?
可惜後來越描越黑,李子衿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自己在明夜眼中的形象以後,隻能是吃了啞巴虧,不再自討沒趣。
所以後來,再碰上了女子,少年都是保持一丈以上距離,目不斜視,言簡意賅,絕對不讓對方有萬分之一誤會自己的機會。
他覺得這樣一來,果然就沒人再像明夜一樣,一口一個“色胚”地喊自己了。
可少年不知道的是,他這樣的舉動在姬無雙眼裏,反而顯得相當的老成持重,屬於正人君子中的正人君子,更討女子喜歡。再加上姬無雙又誤把李子衿當做一位深藏不露的劍仙,又對她有救命之恩,所以昨晚在山洞之中,那個拖著碧綠長劍獨自往迴緩緩前行的青衫背影,便給她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這才會有今晚的深夜來訪。
假裝聽不出李子衿語氣的姬無雙反而自顧自說道:“既然李公子還未休息,不知道公子能否陪我散散心?”
李子衿轉頭,透過窗戶看了眼天色,喃喃道:“可是,都這麽晚了。”
“若是公子覺得無雙給你帶來困擾,那就算了······”姬無雙微微低頭,臉上有些委屈。
那青衫少年啞口無言,又不想太過傷人,趕緊解釋道:“不是,沒有困擾······”
姬無雙又不等李子衿說完話,趕緊轉頭換了一副歡喜的表情,說道:“這麽說,李公子願意陪我出去走走咯?”
李子衿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一來是怕兩人站在房門口你一言我一語的,待會把小師妹給吵醒了。二來也是少年臉皮薄,又容易心軟,經不起女子磨。
方才那姬無雙眼看著都快要掉下眼淚來了,他一眼就瞅著不對勁,李子衿最怕這個,隻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想著那就陪她出去走走。
絕不能走太久了,就走半炷香!
懷揣著這樣的心思,少年和女子,夜裏漫步於洪州城的街道之中。
盡管李子衿不情不願地出來,可在姬無雙問他,咱們往哪兒走的時候。少年徑直選擇了往城北去的方向,那是韋府的反方向,他知道城南梨花巷韋府那邊,有姬無雙極其痛苦的迴憶。
雖然少年不明白,被那黑碗、法陣剝離生機究竟是一種什麽樣的體驗,可他好似生下來,就能夠對他人產生共情,知曉別人的喜怒哀愁,不願輕易觸碰他人的傷口。可以由衷為朋友的喜悅而喜悅,也可以對素不相識之人的苦難感同身受,加以憐憫。
用謝於鋒的話來說,李子衿天生就是練“共情”劍法的料。共情是一種天分,並非人人都有。
對世間萬物產生共情,才可以真正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去做一些極其艱難卻又不得不做的抉擇。
譬如,殺一人以利天下,隻消看做抉擇之人,究竟是將自己放在“一人”之中,還是“天下”之中。
兩人漫步走到洪州城北邊,由於夜裏不能出城,所以他們最多在邊緣地帶逛逛,不能夠到城外去了。
姬無雙有些遺憾,原本她是想跟這位李公子,到城外那片梨林去看看呢,聽聞冬末春初之時,洪州城外的月牙泉,漫山遍野的梨樹都會開花,景色宜人,最適宜······最適宜跟心上人一起觀花景,聊心事了。
不曾想,李子衿瞥見洪州城城牆下,有一截階梯可以登上城牆,少年忽然來了興致,加快腳步走向城牆下。
無須言語,姬無雙自然跟在他身後,隻是不明白他要做什麽,
城牆之下,有兩位守夜官兵,瞧著年紀不大,十七八的模樣,未及弱冠。兩人坐在地上背靠著牆,正在談天說地,打發百無聊賴的守夜時光,避免自己打瞌睡。
看見李子衿和姬無雙朝這邊趕,其中一人忽然止住言語,跟身旁那位同僚使了個眼色。
後者立馬起身,微微皺眉道:“你們是什麽人,這麽晚了,到城門這裏做什麽?”
一般情況下,洪州城的官兵不會對百姓如此戒備,隻是那青衫少年,身後背著把劍,雖然鄭國朝廷並未頒發禁武令,但麵對這些行走江湖的劍客,官兵們一向不太待見。
畢竟最愛惹事的,就是這些江湖中人。
時常有人,仗著自己有點本事,目無王法,不是肆意出劍,就是肆意揮刀槍戟的,可能這樣的人,還會口口聲聲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站在所謂正義的一邊,以“俠客”自居。
每次惹完事,就需要官兵們去收拾爛攤子,說不得還要因此負傷或是身死,畢竟官兵就隻是官兵,而劍客,卻有可能是那山上煉氣士之中的劍修,要是倒了八輩子黴運,說不得還能碰上難得一見的“劍仙”,那邊真的是前去送死了。
所以兩個待在城門下守夜的官兵,都對那青衫背劍的少年劍客,沒什麽好臉色。
李子衿倒也不介意,隻是伸手指了指一旁的登城階梯,笑問道:“兩位大人,我們是住在城西韶華酒館的客人,夜裏出來散散心,想問問你們二位,現在還能登城麽?”
其實根據鄭國律令,嚴格意義上來說,隻要不是戰時,那麽平日裏哪怕是夜半三更,有城中居民想要登上城牆,自然沒有問題。
隻不過,李子衿恰恰是個劍客。
而鄭國的官兵,又恰恰對於劍客有偏見。
其實不止是鄭國官兵,甚至不止是鄭國人,其實扶搖天下人,尤其是凡夫俗子,對於劍客、劍修,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偏見。哪怕他們麵對劍仙,會低聲下氣,會阿諛奉承,可打心眼裏,依舊有不少人不喜歡,或者說是厭惡劍修。
譬如在不夜山,當時那個假冒農家外門弟子的薑襄,就曾向李子衿坦言,他最煩一些個整日把自己是劍修掛在嘴上,好像有劍修這麽一層身份,便高人一等,可以橫著走,無所顧忌,為所欲為了一般。
而偏偏這樣的人,劍術還稀爛,丟完人現完眼之後,別的本事沒有,向長輩告狀的本事倒是爐火純青。
那才是真的教訓完小的又來個老的,教訓完老的又來個老不死的。
這樣的家夥,把用劍之人的名譽都給糟蹋完了。
他們才是天下人看不慣劍修的罪魁禍首。
可世人哪有那麽多功夫去深入了解你是怎樣的劍修?
多數人,翻一本書,就看一層皮毛,莫說深剖其骨了,就連血肉都不願意花點功夫去瞧瞧。
做一件事,就完全靠“慣性”,隻有掄起膀子的第一刻是有力的,再往後,全是餘勁。那些餘勁,就如鴻鵠州的香火一般,隻會越來越少,最終完全消失。
看一個人,就隻憑第一眼便在心中認定那人是好是惡,哪有心思和功夫去聽人解釋,就事論事,更是不可能的。當人眼中有了偏見,一切言論在那人眼中,皆是借口,是掩飾。
薑襄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都已經極其有所保留了,畢竟他沒有告訴李子衿,自己劍挑過許多宗門的祖師堂。
身為劍修,薑襄看不順眼很多人,但是迄今為止,隻劍挑過那些劍宗的祖師堂,對於煉氣士中其他分支的山上宗門,便是遇見他瞧不順眼的了,薑襄也懶得管。
可能是對方不配讓他出劍。
也可能是他覺得身為劍修,不打劍修就有些欺負人。
還可能是一種更為偉大的願景,隻是薑襄不說,便無人知曉。
“不能上了,趕緊迴吧。”另一位官兵不耐煩道。
李子衿嘴角抽搐,他會有此問,真就是完全出於禮貌,看見有兩個守城官兵恰好在此,那麽自己即便想要登上城牆,先與對方打聲招唿,算是禮數到位。
其實他方才在翻閱那本“鴻鵠典”之時,恰好就看到了鄭國律令,連帶著把金淮城和洪州城兩座城的律例也一並熟悉了遍,自然知道自己和姬無雙是可以登上城牆的。隻是沒想到竟然會被這兩位官兵嚴詞拒絕。
姬無雙趕過來,猶豫片刻後向前一步,說道:“據我所知,隻要非是戰時,鄭國所有的城牆都是對民開放的,而且立春之後,更是鼓勵城中百姓登城牆踏青,現在非戰時,豈有不讓我們登城之理?”
身為姬家人,哪怕是旁係血脈,姬無雙對於鄭國的了解,仍然是不輸給任何一個鄭國官員,更別說是下麵這些最底層的官兵了。
就算是讓姬無雙把鄭國律令倒著背上一遍,女子也不會有半點含糊。
李子衿有些訝異地看著站在自己身前的女子,側顏倒是與蘇斛有幾分相似,遙想當時,自己和蘇斛初入燕國無定城時,蘇斛也是這樣站在自己身前,跟無定城的守城將士據理力爭的。
看著姬無雙一改跟自己講話時的唯唯諾諾。少年劍客出乎意料地對這位姬家唯一的後人改觀不少——至少,他已經徹底不再一看到姬無雙,就想起她之前猛踹自己那幾腳了······
那位官兵被姬無雙懟得無話可說,卻又不好對一個女子發作,便隻能擰頭瞪了那青衫少年劍客一眼,嗬斥道:“說了不準上就是不準上,你們趕緊迴吧。”
說完,兩個官兵都將手輕搭在腰間狹刀刀柄之上,儼然一副多說無益,再說就要動手的模樣。
姬無雙不退不懼,皺著眉頭,正要繼續跟他們好好“說道說道”。
“算了。”李子衿輕聲說道,“姬姑娘,既然他們說不行,那可能是真的不行,咱們迴吧。”
“可是。”姬無雙欲言又止。
李子衿搖了搖頭,她也隻好無奈作罷,隻是離開之前,還不忘轉過頭瞪了那兩個官兵一眼,覺得哪有這樣的人,半點道理也不講,分明可以讓她們上去的,真是不可理喻。
兩人沿著來時的路,逐步往迴走。
可經曆了剛才那一幕,少年反而不急於趕迴客棧了。
看著姬無雙的側顏,李子衿想起了蘇斛。
不知道她現在在哪裏,過得怎麽樣啊。
身為劍修,已然如此艱難,要被其實是同類的人族,帶著偏見對待。
那麽身為妖,蘇斛行走江湖,又該遭受多少橫眉冷對,千夫所指?
在不夜山中,李子衿就已經感受到了人族和妖族之間微妙的關係,比武台上那幾個妖族,分明是有實力可以打贏那幾個人族修士的。
偏偏由於在場觀看比武的人,有九成九都是人族,而極少數的妖族,還隻能幻化人形不敢以真麵貌示人。
所以那些妖,最終選擇“惜敗於人”,是打不過嗎?是沒得選。
起初,李子衿不明白,既然上了台,又不能贏,那還費力氣去比試做什麽。
直到他親眼看見一個人族修士,從懷中摸出一隻錦囊交給那隻花妖。
修道不易,妖也需要神仙錢。
原以為,山上神仙也好,世間精魅也罷,踏上了修行路,從此便可以隻望長生,隻走大道。
沒想到自己也成為煉氣士之後,再來重新審視這一切,才發現無論是人還是妖,還是神靈、鬼魅。
皆囿於“人情世故”裏頭,隻能走些羊腸小道。
正如那考榆坊的師師姑娘那句“出淤泥怎能不染?”
你我從煙火中來,又豈能不染塵埃。
“太高了······這樣戳不到人的,眉心、脖頸、胸口,你總得找對一個出劍吧?”
“眼睛,你眼睛躲什麽······現在是出劍的時候,你都不睜眼看,怎麽知道有沒有刺中別人?你別怕呀。”
李子衿站在韶華酒館旁邊的死胡同裏,看著那個手握文劍倉頡的白衣小師妹,有些頭疼。
這裏不比飛雪客棧,沒有寬敞的後院,師兄妹二人就隻能夠在韶華酒館旁邊那條無人巷弄之中練劍。
他又不是沒見過紅韶出劍?
難不成,在不夜山藏書樓地下,被女子劍仙雲夢教劍就能懂,到了如今在這胡同裏,自己教劍就不會?
李子衿看著那個手腳有些笨拙,膽小如鼠到連自己出劍都會側過頭緊閉雙眼的少女,苦笑道:“要不,咱們改日再練?”
他總覺得紅韶有些心不在焉的,可是自己又不好說什麽重話,畢竟她是個姑娘家,可能經不起幾句重話就要掉眼淚了。他又沒教過別人,更怕拿捏不好分寸,說話傷了紅韶。
少女緩了口氣,又重新握住問劍倉頡,嘟起小嘴,認真道:“不,就今天練。師兄,咱們再來一次!”
其實少女的確不是第一次握劍,她隻是過於緊張了些。也不知怎麽,雲夢姐姐教劍,自己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反而到了“名正言順”的師兄教劍時,自己卻又無法專注於劍法本身,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在師兄身上了。
可是,看樣子師兄有些失望。她得趕緊振作起來才是,少女懷揣著這樣的心思,加重了手中的力道,牢牢握住倉頡劍柄,皺起個眉頭,如臨大敵的模樣,有些可愛。
李子衿忍住笑,也重新握起劍鞘,他如今還不敢直接以翠渠劍跟小師妹“對練”,倒不是怕自己傷到她,這點分寸李子衿還是有自行能夠把握住的。
而是麵對劍鞘的紅韶都已經時常害怕得睜不開眼了,若自己真握劍,讓少女直麵白刃,恐怕她會更加手足無措吧。
紅韶重新出劍,這一次,少女格外認真。
李子衿以翠渠劍鞘借劍,幫助她穩固劍術基礎,自然是先從謝於鋒教過的劍法十三勢開始練起。
十三種劍招,作為天下各門各派劍術的“根基”,是每一位劍修都需要篤實的基本功。
他自己也是從這個過程過來的,雖然起初會枯燥一些,可練劍就是如此,修行亦是如此。
想要變強,成為地仙、天仙,甚至是飛升天界。那麽就需要為之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努力。
修行之路荊棘遍布,風浪鋪天蓋地,非常人所能承受之重。
所以李子衿每次看見小師妹不想練劍,也不會過多催促,到了如今反而更加出於“放養”的心態,願意學就學,不願意學也不勉強。
畢竟他是吃過這些苦的,知道何其不易。
隻不過,比練劍更難的事情,是修心。
修行人,修力尚且可以一步一步來,修心卻更為艱難,更為虛無縹緲、無跡可循,畢竟修心一事,沒有辦法時時刻刻以一套標準來自我檢閱。
少年側過身子躲過直衝他麵門的一劍,微笑道:“很好,這次比之前漂亮了許多,幹脆利落的一劍!”
“真的?!”聽聞誇獎的白衣少女難以掩蓋心中的歡喜,笑得合不攏嘴。
李子衿如實說道:“真的,保持剛才出劍的狀態,屏氣凝神,再來一次。”
紅韶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按照師兄所說,再度出劍。
聰明伶俐的少女,後麵兩件不再瞄準李子衿麵門,反而是脖頸和胸口處。
李子衿微眯起眼,用劍鞘抬開小師妹瞄準自己胸口的一劍,又說道:“可以嘛,已經曉得變招了。進步很大。”
當初在無定山竹林小院外練劍時,謝於鋒從不吝嗇對自己的誇獎,雖然恩師謝於鋒總是說自己天資愚鈍,需要付出別常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達到別人的修為境界。
可哪怕是李子衿做了一件在自己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時,謝於鋒同樣會誇獎他。
比如,今日比昨日,多出了幾劍,比如,今日比昨日,早起了一些。再比如說,今日比昨日,出劍速度快了一絲,力道大了一點,步伐穩了一些······
而謝於鋒的這些誇獎,無一不給了少年莫大的鼓勵。
這些話,是支撐著李子衿初入劍道之時,對於練劍時刻保持興趣,並且讓這種興趣支撐著自己日日保持高強度練習的關鍵所在。可以說,若沒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誇獎和讚歎,那麽李子衿哪怕依然堅持日日練劍,可卻會丟失許多出劍的自信。
“劍客不能沒有自信。”
這是隋前輩說的。
老頭子跟李子衿相處的時間不多,幾年裏麵,也就三兩個月會出現在郡守府附近一次,之後帶著李子衿縮地成寸去往太平郡後山,喝酒聊天。多是少年對老人講些近來發生的趣事,而老人就隻是悶頭喝酒,安靜聽著,偶爾會出言搭上兩句話。
那位早已飛升而去的隋老劍仙,留給李子衿的話並不多,可字字珠璣,每一句都是金玉良言。
譬如劍客可以境界輸人一籌,但出劍的氣勢決不能弱於他人,要有一劍遞出,無論身前何人,幾人,都要光芒萬丈,要他們避其鋒芒。
恩師謝於鋒對於這點,也有跟隋老前輩極其相似的一句。
劍術可以輸,劍骨不能碎。
李子衿迴過神來,看著出劍不停的少女,情不自禁嘴角上揚,看在紅韶眼中,那個笑容陽光和煦,如沐春風。
結果便是這一劍走神,刺得又偏又倚,讓人啼笑皆非。
那個手握翠渠劍鞘的青衫少年劍客,不知道少女哪裏又出了問題,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連綿不絕的劍招,又給剛才這麽一下心猿意馬給破壞掉了,劍招一斷,此前所作出的努力便形同虛設,廢了半天功夫才捕捉到的那一絲不易察覺的出劍的“感覺”,就這麽從白衣少女的指縫中溜走,再想抓到那種“感覺”,可半點不容易。
李子衿忽然就有些焦急,好像他比紅韶自己更在乎她的劍術提升一樣。
剛才的白衣少女,身上隱隱都帶有劍骨的模樣了。
李子衿可以肯定,如果保持著那份出劍的姿態,再堅持一會兒,說不定就能未辟識海,先悟劍骨,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機緣,天分、時機、運氣,缺一不可。
在觀少女出劍連綿不絕,姿態氣象驚人以後,他甚至都不再出聲誇獎,不敢有絲毫的打擾,就是擔心自己一旦開口說話,便會“趕走”紅韶身上那份出劍的“感覺”,也可稱之為“意”。
“分明已經快誕生劍骨了······”李子衿神色失落,師妹的損失,在他眼裏好像比自己的損失更為可惜。
“對······對不起,師兄,我又走神了。”紅韶一劍刺偏以後,自已也有所察覺,剛才仿佛縈繞於手臂上的奇妙感受,蕩然無存。
不過暫時還不明白何謂劍骨的少女,不是為失去了某種不明所以的機緣道歉,隻是為自己的失神道歉。
她什麽都不怕,唯獨怕師兄對自己失望。
與兩人一牆之隔的岑天池一邊往嘴裏送著瓜果,一邊饒有興致的“隔牆有眼”,看著胡同中的一人一妖,一師兄,一師妹,有些好笑。
溫婉女子輕笑一句:“照這樣練劍,怕是隻練得成一門劍術,‘雙劍合璧’。”
是取笑那同為精魅出身的白衣少女,心思不在劍,而在人上,哪練得成什麽劍術,除非雙修,那倒有那麽一絲絲的機會。
不過······倒不是說那白衣少女天分不好,恰恰相反,一個還未開辟識海的“肉體凡胎”便幾乎已經一隻手抓住“劍骨”了,這何止是萬中無一,簡直是百萬千萬也無一的曠世之資。
這份劍道天賦,甚至遠超那個正在教劍的青衫少年劍客,他已經算是難得一見的修道種子了,對於劍術亦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假以時日,必然能夠成長為一門足以在一州山水開宗立派的人物,是百年千年難得一見的天才,隻是,他似乎自己不知道呢。
白衣少女學得沒問題,青衫少年教得也沒問題,那麽······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
岑天池獨自坐在一張麵朝牆壁的椅子上,忽然掩嘴而笑,自言自語道:“可能是‘情’字出了問題。”
夥計阿牛正好在旁邊一張桌子上抹桌麵,看見掌櫃的自顧自地坐在那邊,麵朝牆壁,自說自笑,瞬間感到毛骨悚然,覺得自家這位掌櫃該不是中了邪?被什麽不幹不淨的東西上了身?
岑天池翻了個白眼,亦是風情萬種的姿態,轉過頭瞪了站在原地發呆的夥計阿牛一眼,沒好氣道:“愣著幹嘛,還不快去做事,你中邪了不成?”
在夥計手忙腳亂地離開後,溫婉女子再轉過頭,發現師兄妹二人竟然已經不在與韶華酒館一牆之隔外的巷弄之中了。
下一刻,她又翻了個白眼,收起了那門“隔牆有眼”的小神通,轉頭看著那個青衫少年劍客,滿臉微笑地朝他遞過那盤從宗門晚輩們那裏搜刮來的仙家瓜果,說道:“要不要嚐嚐?鴻鵠州特產!”
————
夜幕降臨,紅韶已經入睡,而李子衿還在屋中細細翻閱從韶華酒館掌櫃岑天池那裏借來的一本“鴻鵠典”。
這本書類似於之前在金淮城時從書鋪老先生那裏借來的那本“金淮縣誌”。
隻不過,眼前李子衿手上這本,記錄的可以一整座鴻鵠州的曆史,書本的厚度,足足有十幾本金淮縣誌那麽厚。
若真是要一頁一頁,逐字逐句的閱讀這本“鴻鵠典”,恐怕少說也要花去李子衿大半年的時光,還得是日日耗費大量時間在看書一事上,別的事一件都做不了的情況。
少年自然不可能如此。
此番借閱此書,李子衿有兩個目的。
其一,是打算避免在金淮城中碰到的一些個令他不知所措的情況。
比如在處理喬宏邈這件事上,少年自認為欠缺考慮了些,以至於自己出手晚到白白欠下折花樓樓主一個天大的人情。
甚至因為此事,還在折花樓喪失了一道可以保命的無上劍氣。
這件事的嚴重程度,幾乎可以看做為他“少了一條命”。畢竟有那道無上劍氣在身,九境之下皆可一劍斬之,這是隋老劍仙離開前親口所說,這件事也在麵對韓翦和長眉道人時得到了印證。
當時隋老劍仙借了三道劍氣給少年,隻說這三道劍氣,隻能在必死之際使用,可護你數年周全。
現在迴想起來,“數年”從隋老前輩嘴裏說出來,會不會過於草率了一點?
畢竟距離太平郡滅亡,如今也才剛剛過去一年的時光而已。
然而自己身上的三道劍氣,竟然就已經全部用光了。
所以缺乏了這道“護身符”,李子衿今後行走江湖,需要格外小心,那麽摸清鴻鵠州的情況,就顯得極為重要。
至少,下一次,絕不能在自己對對手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被迫與對手必須分個生死。
其二,是之前在金淮城之時,臨行前夜,金淮書鋪那位老先生夜裏忽然把李子衿單獨喊道書鋪裏,交代了幾件事。
雖說老人是將幾件事,拆分開來說的,可少年認為,那幾件事終究可以判定為一件事。
這件事,是困惑了一座鴻鵠州上百年的“疑難雜症”,屬於讓整座鴻鵠州的世俗王朝乃至那些山上仙宗都束手無策的不治之症,而且其艱難程度,甚至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無他。
隻說一座鴻鵠州,幾乎所有的神廟,都在日益衰退,走向滅亡。
鴻鵠州那些神祇,他們從一州子民身上得到的香火,一日不如一日,而且這種損失對神祇所造成的的影響,幾乎是不可逆的。
失去信仰的神靈,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能長久,隻能一年一年吃著老本,終有一日會坐吃山空。
直到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信仰它的信徒失去這份信仰。
到了那時,那位曾經的神祇,便會如同煉氣士身死道消一般,金身化為齏粉,神識煙消雲散。
除卻鴻鵠州的一州神靈處境日益艱難。
鴻鵠州所有的煉氣士,包括那些名字被記錄在宗門譜牒上的山上正統仙師,以及一些個遊蕩在山林、俗世中的野修、散修,他們的境界高度,也都在不斷往下“矮”。
一年不如一年。
這一點,隻需要從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來,那就是是鴻鵠州所有的山上仙宗,他們招納弟子的要求,幾乎每一年都在降低,一開始會對一些有修道之夢的凡人,進行全方麵的考核、評定,最後根據每一個入選之人的各方麵條件,做出極為嚴苛的取舍。
隻說身為鴻鵠州山上仙宗一州執牛耳者的山海宗,便對入門弟子有著諸多的要求。
不僅要有一定的修道資質、根骨,還要對道教典籍有所涉獵,更要求弟子的心性不能夠太過於追名逐利。
這還僅僅是對於外門弟子的要求,若是山海宗的內門弟子或是祖師堂嫡傳,其考核的內容涵蓋方方麵麵,幾乎已經不是要求一個食五穀雜糧的凡夫俗子成為山上仙師,而是要求他們成為聖人賢人了。
這怎麽可能呢?
人非聖賢,在躋身元嬰地仙之前,都是需要一直食用五穀雜糧來維持生命的,又豈能完全脫離俗之一字。
食人間煙火而長大成人,又豈能完全不食人間煙火?
隻不過就連要求如此嚴苛的山海宗,每一年都在降低選拔入門弟子的要求,鴻鵠州其他的山上仙宗,更是紛紛效仿,這也是如今鴻鵠州一州山上,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的關鍵症結所在。
煉氣士是比以往更多了,可宗門內也變得良莠不齊,更有甚者憑借“關係”、“手段”、“利益”,哪怕是修道天賦奇差無比的煉氣士,也能夠靠食用丹藥,短時間內提升自己一部分境界,來蒙騙那些山上仙宗替入門考核把關的仙師們。
濫竽充數的情況同樣日益增多。
不是這些宗門不願意恪守傳統,寧缺毋濫,實在是如果不降低一些個要求來廣招天下煉氣士作為入門弟子,那麽再過十年、數十年,一宗便會逐漸滅亡。
或者退一萬步說,宗門內境界高達金丹、元嬰之上的地仙,可以憑借修為境界,多活上百年,可門內那些境界一年不如一年的弟子呢?他們修不到金丹境,就隻如凡人一般,除了比凡人會一些術法神通,有不俗的殺力之外,百年過後不都是一捧黃土?
在告訴了李子衿,鴻鵠州如今的艱難現狀之後,書鋪老先生還對李子衿說:
統治者,需要被統治者。
香火,需要被繼承。
無論是神靈,還是那些山上仙宗,亦或是世俗王朝、藩屬小國。
哪怕是凡夫俗子,平民百姓,他們的香火同樣需要被繼承,隻有將前人的火焰不斷傳承下去,這份意誌才不會磨滅。
對神靈來說,香火的傳承就是信仰的傳承。
對國來說,香火的傳承,就是國祚的延續,亦是王朝的傳承。
對山上仙宗來說,香火傳承,是道法、神通、技藝的傳承,爺是延續每一宗那位最早時候開宗立派的祖師爺,延續他的“道”,是“道”的傳承。
對書院來說,香火傳承是文化的傳承,是思想的延續,是傳統文明的發揚光大和後繼有人,也是肩負家國能夠日益向前的讀書人心中那個“為萬世開太平”的美好願景的傳承。
這些香火傳承,看起來都有些“不自量力”,非是一人能夠做到的,可若鴻鵠州人人心中都有這樣的願景,終有一日,總能做成。
當晚,李子衿聽了很多,想了很多,少年問道:“先生既然不是鴻鵠州人士,何以如此掛念鴻鵠州?”
老人咳了聲,用沙啞的嗓音,輕聲說道:“不止鴻鵠州是如此,其實倉庚州,扶搖其餘幾州,乃至一座扶搖天下,都是如此。如果有一天,百仙譜上的神靈全都隕落,神位皆空,世俗王朝紛爭四起,戰火飛揚,百姓民不聊生。山不壓海,龍不治水,君不顧民。老朽定然不會坐視不管。”
李子衿欲言又止。
老先生又說道:“我相信,‘你’也不會。”
————
有輕微敲門聲響起,李子衿合上那本晦澀冗長的“鴻鵠典”,起身舉著燭火,走到房門處,輕輕拉開門。
“不知姬姑娘深夜到訪,所為何事?”李子衿疑惑問道。
女子先是踮起腳尖,越過李子衿,向屋裏望了一眼。準確地說,她是看了眼屋內床榻之上,正在熟睡的少女。
在確定少女已經睡著之後,姬無雙這才放下腳,支支吾吾道:“李······李公子,你還沒睡啊。”
由於看了大半夜書,少年的臉色有些疲倦,自然沒什麽笑意。瞧在姬無雙眼中,便是他神情嚴肅,像是在臉上寫了生人勿近四字一般。
可女子想要見一個人,哪怕是有條條框框,她也自然會想方設法地打破它們,譬如李公子臉上的“生人勿近”四字,姬無雙就用“如今我和劍仙前輩,自然是不算生人”來安慰自己。
反正,生人勿近,不是生人了,不就可以近了?
女人的邏輯便是如此。
李子衿好笑道:“姬姑娘看我這樣子,像是在夢遊麽?”
少年一副把天聊死的模樣,顯然是已經下了逐客令。
也不知道為何,自從有了明夜這個前車之鑒,如今的李子衿碰著了女子,首先考慮的第一件事,就是敬而遠之。
否則被那些女子天天念叨“色胚”,多多少少有些煩人,若隻是如此倒也就罷了,他倒是可以一笑置之,隻當做是玩笑。
可少年怕的是以後見到了心上人,她也從那些不明所以的女子口中,聽了那麽些添油加醋之後的隻言片語,錯把自己誤會成那登徒浪子,豈不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就像明夜一樣,自己分明把她當做好朋友,可那位少女呢?總是一口一個“色胚”的喊著自己,時間一長,仿佛還喊順口了似的,越喊越起勁。
當時在不夜山,李子衿就找機會拚命解釋過此事,得知少女明夜是因為在鯤鵬渡船之上,看到自己跟渡船侍女鳶兒姑娘時常一起散步,所以一口一個色胚的喊自己。李子衿就解釋,說他初次乘坐仙家渡船,有諸多不明白的規矩,要請教鳶兒姑娘。又說在鳶兒姑娘的幫助下,替他釣到了一隻金甲龜,賣了好些神仙錢。所以出於感激,從那個時候起,李子衿就一直把鳶兒當做可以結交的朋友看待,跟朋友一起吃飯,散步,有什麽不對的地方麽?怎麽到了明夜眼裏,就成了色胚?
可惜後來越描越黑,李子衿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自己在明夜眼中的形象以後,隻能是吃了啞巴虧,不再自討沒趣。
所以後來,再碰上了女子,少年都是保持一丈以上距離,目不斜視,言簡意賅,絕對不讓對方有萬分之一誤會自己的機會。
他覺得這樣一來,果然就沒人再像明夜一樣,一口一個“色胚”地喊自己了。
可少年不知道的是,他這樣的舉動在姬無雙眼裏,反而顯得相當的老成持重,屬於正人君子中的正人君子,更討女子喜歡。再加上姬無雙又誤把李子衿當做一位深藏不露的劍仙,又對她有救命之恩,所以昨晚在山洞之中,那個拖著碧綠長劍獨自往迴緩緩前行的青衫背影,便給她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這才會有今晚的深夜來訪。
假裝聽不出李子衿語氣的姬無雙反而自顧自說道:“既然李公子還未休息,不知道公子能否陪我散散心?”
李子衿轉頭,透過窗戶看了眼天色,喃喃道:“可是,都這麽晚了。”
“若是公子覺得無雙給你帶來困擾,那就算了······”姬無雙微微低頭,臉上有些委屈。
那青衫少年啞口無言,又不想太過傷人,趕緊解釋道:“不是,沒有困擾······”
姬無雙又不等李子衿說完話,趕緊轉頭換了一副歡喜的表情,說道:“這麽說,李公子願意陪我出去走走咯?”
李子衿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一來是怕兩人站在房門口你一言我一語的,待會把小師妹給吵醒了。二來也是少年臉皮薄,又容易心軟,經不起女子磨。
方才那姬無雙眼看著都快要掉下眼淚來了,他一眼就瞅著不對勁,李子衿最怕這個,隻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想著那就陪她出去走走。
絕不能走太久了,就走半炷香!
懷揣著這樣的心思,少年和女子,夜裏漫步於洪州城的街道之中。
盡管李子衿不情不願地出來,可在姬無雙問他,咱們往哪兒走的時候。少年徑直選擇了往城北去的方向,那是韋府的反方向,他知道城南梨花巷韋府那邊,有姬無雙極其痛苦的迴憶。
雖然少年不明白,被那黑碗、法陣剝離生機究竟是一種什麽樣的體驗,可他好似生下來,就能夠對他人產生共情,知曉別人的喜怒哀愁,不願輕易觸碰他人的傷口。可以由衷為朋友的喜悅而喜悅,也可以對素不相識之人的苦難感同身受,加以憐憫。
用謝於鋒的話來說,李子衿天生就是練“共情”劍法的料。共情是一種天分,並非人人都有。
對世間萬物產生共情,才可以真正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去做一些極其艱難卻又不得不做的抉擇。
譬如,殺一人以利天下,隻消看做抉擇之人,究竟是將自己放在“一人”之中,還是“天下”之中。
兩人漫步走到洪州城北邊,由於夜裏不能出城,所以他們最多在邊緣地帶逛逛,不能夠到城外去了。
姬無雙有些遺憾,原本她是想跟這位李公子,到城外那片梨林去看看呢,聽聞冬末春初之時,洪州城外的月牙泉,漫山遍野的梨樹都會開花,景色宜人,最適宜······最適宜跟心上人一起觀花景,聊心事了。
不曾想,李子衿瞥見洪州城城牆下,有一截階梯可以登上城牆,少年忽然來了興致,加快腳步走向城牆下。
無須言語,姬無雙自然跟在他身後,隻是不明白他要做什麽,
城牆之下,有兩位守夜官兵,瞧著年紀不大,十七八的模樣,未及弱冠。兩人坐在地上背靠著牆,正在談天說地,打發百無聊賴的守夜時光,避免自己打瞌睡。
看見李子衿和姬無雙朝這邊趕,其中一人忽然止住言語,跟身旁那位同僚使了個眼色。
後者立馬起身,微微皺眉道:“你們是什麽人,這麽晚了,到城門這裏做什麽?”
一般情況下,洪州城的官兵不會對百姓如此戒備,隻是那青衫少年,身後背著把劍,雖然鄭國朝廷並未頒發禁武令,但麵對這些行走江湖的劍客,官兵們一向不太待見。
畢竟最愛惹事的,就是這些江湖中人。
時常有人,仗著自己有點本事,目無王法,不是肆意出劍,就是肆意揮刀槍戟的,可能這樣的人,還會口口聲聲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站在所謂正義的一邊,以“俠客”自居。
每次惹完事,就需要官兵們去收拾爛攤子,說不得還要因此負傷或是身死,畢竟官兵就隻是官兵,而劍客,卻有可能是那山上煉氣士之中的劍修,要是倒了八輩子黴運,說不得還能碰上難得一見的“劍仙”,那邊真的是前去送死了。
所以兩個待在城門下守夜的官兵,都對那青衫背劍的少年劍客,沒什麽好臉色。
李子衿倒也不介意,隻是伸手指了指一旁的登城階梯,笑問道:“兩位大人,我們是住在城西韶華酒館的客人,夜裏出來散散心,想問問你們二位,現在還能登城麽?”
其實根據鄭國律令,嚴格意義上來說,隻要不是戰時,那麽平日裏哪怕是夜半三更,有城中居民想要登上城牆,自然沒有問題。
隻不過,李子衿恰恰是個劍客。
而鄭國的官兵,又恰恰對於劍客有偏見。
其實不止是鄭國官兵,甚至不止是鄭國人,其實扶搖天下人,尤其是凡夫俗子,對於劍客、劍修,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偏見。哪怕他們麵對劍仙,會低聲下氣,會阿諛奉承,可打心眼裏,依舊有不少人不喜歡,或者說是厭惡劍修。
譬如在不夜山,當時那個假冒農家外門弟子的薑襄,就曾向李子衿坦言,他最煩一些個整日把自己是劍修掛在嘴上,好像有劍修這麽一層身份,便高人一等,可以橫著走,無所顧忌,為所欲為了一般。
而偏偏這樣的人,劍術還稀爛,丟完人現完眼之後,別的本事沒有,向長輩告狀的本事倒是爐火純青。
那才是真的教訓完小的又來個老的,教訓完老的又來個老不死的。
這樣的家夥,把用劍之人的名譽都給糟蹋完了。
他們才是天下人看不慣劍修的罪魁禍首。
可世人哪有那麽多功夫去深入了解你是怎樣的劍修?
多數人,翻一本書,就看一層皮毛,莫說深剖其骨了,就連血肉都不願意花點功夫去瞧瞧。
做一件事,就完全靠“慣性”,隻有掄起膀子的第一刻是有力的,再往後,全是餘勁。那些餘勁,就如鴻鵠州的香火一般,隻會越來越少,最終完全消失。
看一個人,就隻憑第一眼便在心中認定那人是好是惡,哪有心思和功夫去聽人解釋,就事論事,更是不可能的。當人眼中有了偏見,一切言論在那人眼中,皆是借口,是掩飾。
薑襄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都已經極其有所保留了,畢竟他沒有告訴李子衿,自己劍挑過許多宗門的祖師堂。
身為劍修,薑襄看不順眼很多人,但是迄今為止,隻劍挑過那些劍宗的祖師堂,對於煉氣士中其他分支的山上宗門,便是遇見他瞧不順眼的了,薑襄也懶得管。
可能是對方不配讓他出劍。
也可能是他覺得身為劍修,不打劍修就有些欺負人。
還可能是一種更為偉大的願景,隻是薑襄不說,便無人知曉。
“不能上了,趕緊迴吧。”另一位官兵不耐煩道。
李子衿嘴角抽搐,他會有此問,真就是完全出於禮貌,看見有兩個守城官兵恰好在此,那麽自己即便想要登上城牆,先與對方打聲招唿,算是禮數到位。
其實他方才在翻閱那本“鴻鵠典”之時,恰好就看到了鄭國律令,連帶著把金淮城和洪州城兩座城的律例也一並熟悉了遍,自然知道自己和姬無雙是可以登上城牆的。隻是沒想到竟然會被這兩位官兵嚴詞拒絕。
姬無雙趕過來,猶豫片刻後向前一步,說道:“據我所知,隻要非是戰時,鄭國所有的城牆都是對民開放的,而且立春之後,更是鼓勵城中百姓登城牆踏青,現在非戰時,豈有不讓我們登城之理?”
身為姬家人,哪怕是旁係血脈,姬無雙對於鄭國的了解,仍然是不輸給任何一個鄭國官員,更別說是下麵這些最底層的官兵了。
就算是讓姬無雙把鄭國律令倒著背上一遍,女子也不會有半點含糊。
李子衿有些訝異地看著站在自己身前的女子,側顏倒是與蘇斛有幾分相似,遙想當時,自己和蘇斛初入燕國無定城時,蘇斛也是這樣站在自己身前,跟無定城的守城將士據理力爭的。
看著姬無雙一改跟自己講話時的唯唯諾諾。少年劍客出乎意料地對這位姬家唯一的後人改觀不少——至少,他已經徹底不再一看到姬無雙,就想起她之前猛踹自己那幾腳了······
那位官兵被姬無雙懟得無話可說,卻又不好對一個女子發作,便隻能擰頭瞪了那青衫少年劍客一眼,嗬斥道:“說了不準上就是不準上,你們趕緊迴吧。”
說完,兩個官兵都將手輕搭在腰間狹刀刀柄之上,儼然一副多說無益,再說就要動手的模樣。
姬無雙不退不懼,皺著眉頭,正要繼續跟他們好好“說道說道”。
“算了。”李子衿輕聲說道,“姬姑娘,既然他們說不行,那可能是真的不行,咱們迴吧。”
“可是。”姬無雙欲言又止。
李子衿搖了搖頭,她也隻好無奈作罷,隻是離開之前,還不忘轉過頭瞪了那兩個官兵一眼,覺得哪有這樣的人,半點道理也不講,分明可以讓她們上去的,真是不可理喻。
兩人沿著來時的路,逐步往迴走。
可經曆了剛才那一幕,少年反而不急於趕迴客棧了。
看著姬無雙的側顏,李子衿想起了蘇斛。
不知道她現在在哪裏,過得怎麽樣啊。
身為劍修,已然如此艱難,要被其實是同類的人族,帶著偏見對待。
那麽身為妖,蘇斛行走江湖,又該遭受多少橫眉冷對,千夫所指?
在不夜山中,李子衿就已經感受到了人族和妖族之間微妙的關係,比武台上那幾個妖族,分明是有實力可以打贏那幾個人族修士的。
偏偏由於在場觀看比武的人,有九成九都是人族,而極少數的妖族,還隻能幻化人形不敢以真麵貌示人。
所以那些妖,最終選擇“惜敗於人”,是打不過嗎?是沒得選。
起初,李子衿不明白,既然上了台,又不能贏,那還費力氣去比試做什麽。
直到他親眼看見一個人族修士,從懷中摸出一隻錦囊交給那隻花妖。
修道不易,妖也需要神仙錢。
原以為,山上神仙也好,世間精魅也罷,踏上了修行路,從此便可以隻望長生,隻走大道。
沒想到自己也成為煉氣士之後,再來重新審視這一切,才發現無論是人還是妖,還是神靈、鬼魅。
皆囿於“人情世故”裏頭,隻能走些羊腸小道。
正如那考榆坊的師師姑娘那句“出淤泥怎能不染?”
你我從煙火中來,又豈能不染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