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設置任期,輪換地方官員一事暫且不論;增設鑒察院絕不可行!監察百官,如此大的權力,何人能夠掌控!”儒相蕭景玉沉聲道。
左都禦史範饒亦是趕忙附和道:“陛下,若是增設鑒察院,還要我都察院何用?”
不少人齊聲附和,尤其是與二皇子關係匪淺的官員。
太子一黨之人則是齊齊看向伏陽,默不作聲。
伏陽雖然也震驚無比,但是若是伏衍的意見能被采納,那麽這鑒察院之權很大可能會落在伏衍或者他手中;對他而言,有利無弊!此刻正一臉得意地瞥向伏禹幾人。
“衍兒也不過是提個建議罷了,朕還沒有決斷,瞧把你們給急的,成何體統?”伏行之沉聲道。
聞言,眾人頓時安靜了下來。
見狀,伏行之接著道:“鑒察院一事暫且放在一邊,對於衍兒提出的定期輪換調動地方官員的製度,你們覺得怎麽樣?”
吏部唯蕭景玉馬首是瞻,與二皇子向來交好;伏禹聞言趕忙上前一步,朗聲道:“六弟的建議看上去有些道理,實則是空中樓閣,根本無法執行。”
聞言,眾人齊齊看向伏禹。
伏行之疑惑道:“哦?你為何如此篤定?可有什麽依據?”
伏禹迴道:“各地民風不同,環境亦是千差萬別,貧富情況各異;如果頻繁調動,恐怕主政官員才剛剛適應了那裏,就要離開,這樣如何能治理得好?”
與二皇子交好的官員皆是紛紛點頭附和。
伏行之則是看向伏衍,問道:“禹兒說得不無道理,你可有解決應對之法?”
伏衍點點頭道:“設定任期不過是為了給那些官員一些壓力;若是在任期內做得好的,自然可以連任,無需調離。而且這樣還有一個好處,二皇兄也說了,民風不同,環境不同;通過調動,可以發現哪一類的官員,適合什麽樣的情況;這樣一來,吏部再任用官員時,也可以有據可依,把他們安排到適合的位置上。”
伏行之沒想到,伏衍第一次上朝就給他這麽大的驚喜,龍顏大悅道:“好!”
言罷俯視眾人,朗聲道:“禹兒、諸位愛卿還有什麽意見?”
伏禹雖然心中不忿,但卻又無法反駁,隻得無奈地搖搖頭。
吏部侍郎黃滿昌卻是上前一步,朗聲道:“陛下,剛剛兩位殿下都說了,各地情況不同;微臣認為,這最重要的不同便是貧富差距。若是一位官員從貧窮落後的不毛之地,調到富庶之鄉,自然是滿心歡喜;反之,則必然心有不忿,又如何能治理好一地?”
聞言,不少人紛紛點頭附和;黃滿昌見狀,更是一臉自得。
二皇子、蕭景玉等人卻是麵色一變。這個道理他們自然都明白,可是有些事情是不能擺到台麵上來說的。
不待伏行之開口,伏衍有些不屑地問道:“無論貧富,皆是我華夏之土,華夏之民;敢問侍郎大人,這兩者有何不同?”
這問題看著平常,但若是一個迴答不好,必然落下話柄。
禮部尚書陳高誌趕忙迴頭瞪了黃滿昌一眼,黃滿昌卻是一臉不解;而且伏衍的問題已出,他自然不能不迴應。
黃滿昌思忖片刻,迴道:“想要改善貧瘠之地非一日之功,難如登天;而富庶之地自然更容易管理,更容易體現政績,會多出一些升遷的機會。這關乎到他們的前程如何,誰又能不介意。微臣也知道不應該這樣想,可是這就是擺在眼前的現實!”
伏衍聞言嘴角微翹,不屑道:“侍郎大人想要說的恐怕不止這些吧?既然開口了,為何還要遮遮掩掩的呢?”
黃滿昌聞言頓時汗毛倒豎,狡辯道:“微臣不明白殿下此言何意,我要說的就這些。”
伏衍搖搖頭,笑道:“剛剛大人提到政績,將貧瘠之地治理成富庶之地是不是更好的政績?隻是很少有人願意去費那個力氣罷了!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在那貧瘠之地沒有什麽油水可撈,我說的對麽,侍郎大人?”
聞言,滿朝文武皆是麵色一僵。
道理大家自然都明白,可是擺上台麵,就顯得太露骨了些,更會讓這些飽讀聖賢之書的大人難堪。
黃滿昌沒想到,伏衍竟然如此毫無顧忌,將此事直接戳破;頓時麵色慘白,腸子都悔青了。
伏衍見狀,接著道:“世人皆言父母官,若為父母,誰會在意自己的孩子是貧是富,又豈會如此區別對待!”
“兒臣認為,官者,不應淩駕於百姓萬民之上;當視自己為百姓公仆,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如果一心隻想著升官發財,隻考慮自身得失;那這官,不當也罷!”伏衍轉頭看向伏行之沉聲道。
此言一出,滿堂皆寂!
申不易望向伏衍的目光滿是自得與欣慰!
少頃,伏行之朗聲道:“說得好!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好一個百姓公仆!我華夏官吏該當如是!如果天下官吏皆能如衍兒所言,我華夏必然海晏河清,重現盛唐榮耀!”
眾人實在沒想到,伏衍竟能有如此見地;這還是那個整日躲在深宮,不問世事的六皇子麽?不覺間,百官皆是羞愧難當,紛紛低下自認高貴的頭顱。
伏行之平複了一下激動的心緒,接著道:“地方官員任期輪換製度就這麽定了,內閣趕緊擬定出一份詳細的章程來。”
以蕭景玉為首的內閣大臣趕忙躬身領命。
伏行之看向伏衍接著道:“衍兒,父皇特許你臨時進入內閣,隨他們一起完成此事。”
伏衍聞言並未有絲毫得意之色,躬身一禮道:“謝父皇!”
伏陽、伏禹跟百官卻是麵色一變,內閣,華夏真正的權力中樞;連太子都沒有資格進入,伏衍卻受到如此榮寵,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
“衍兒提議增設鑒察院一事,諸位愛卿如果有什麽想法,大可直言;理不辯不明,理清利弊之後,再做定奪不遲。”伏行之朗聲道。
話音一落,蕭景玉趕緊跳出來,說道:“陛下,老臣還是那個意見,監察天下之權太過巨大,稍有不慎,必將釀成大禍!”
左都禦史範饒趕忙接口道:“儒相言之有理!更何況監察百官是我都察院職責所在,再增設鑒察院豈不多此一舉?”
左都禦史範饒亦是趕忙附和道:“陛下,若是增設鑒察院,還要我都察院何用?”
不少人齊聲附和,尤其是與二皇子關係匪淺的官員。
太子一黨之人則是齊齊看向伏陽,默不作聲。
伏陽雖然也震驚無比,但是若是伏衍的意見能被采納,那麽這鑒察院之權很大可能會落在伏衍或者他手中;對他而言,有利無弊!此刻正一臉得意地瞥向伏禹幾人。
“衍兒也不過是提個建議罷了,朕還沒有決斷,瞧把你們給急的,成何體統?”伏行之沉聲道。
聞言,眾人頓時安靜了下來。
見狀,伏行之接著道:“鑒察院一事暫且放在一邊,對於衍兒提出的定期輪換調動地方官員的製度,你們覺得怎麽樣?”
吏部唯蕭景玉馬首是瞻,與二皇子向來交好;伏禹聞言趕忙上前一步,朗聲道:“六弟的建議看上去有些道理,實則是空中樓閣,根本無法執行。”
聞言,眾人齊齊看向伏禹。
伏行之疑惑道:“哦?你為何如此篤定?可有什麽依據?”
伏禹迴道:“各地民風不同,環境亦是千差萬別,貧富情況各異;如果頻繁調動,恐怕主政官員才剛剛適應了那裏,就要離開,這樣如何能治理得好?”
與二皇子交好的官員皆是紛紛點頭附和。
伏行之則是看向伏衍,問道:“禹兒說得不無道理,你可有解決應對之法?”
伏衍點點頭道:“設定任期不過是為了給那些官員一些壓力;若是在任期內做得好的,自然可以連任,無需調離。而且這樣還有一個好處,二皇兄也說了,民風不同,環境不同;通過調動,可以發現哪一類的官員,適合什麽樣的情況;這樣一來,吏部再任用官員時,也可以有據可依,把他們安排到適合的位置上。”
伏行之沒想到,伏衍第一次上朝就給他這麽大的驚喜,龍顏大悅道:“好!”
言罷俯視眾人,朗聲道:“禹兒、諸位愛卿還有什麽意見?”
伏禹雖然心中不忿,但卻又無法反駁,隻得無奈地搖搖頭。
吏部侍郎黃滿昌卻是上前一步,朗聲道:“陛下,剛剛兩位殿下都說了,各地情況不同;微臣認為,這最重要的不同便是貧富差距。若是一位官員從貧窮落後的不毛之地,調到富庶之鄉,自然是滿心歡喜;反之,則必然心有不忿,又如何能治理好一地?”
聞言,不少人紛紛點頭附和;黃滿昌見狀,更是一臉自得。
二皇子、蕭景玉等人卻是麵色一變。這個道理他們自然都明白,可是有些事情是不能擺到台麵上來說的。
不待伏行之開口,伏衍有些不屑地問道:“無論貧富,皆是我華夏之土,華夏之民;敢問侍郎大人,這兩者有何不同?”
這問題看著平常,但若是一個迴答不好,必然落下話柄。
禮部尚書陳高誌趕忙迴頭瞪了黃滿昌一眼,黃滿昌卻是一臉不解;而且伏衍的問題已出,他自然不能不迴應。
黃滿昌思忖片刻,迴道:“想要改善貧瘠之地非一日之功,難如登天;而富庶之地自然更容易管理,更容易體現政績,會多出一些升遷的機會。這關乎到他們的前程如何,誰又能不介意。微臣也知道不應該這樣想,可是這就是擺在眼前的現實!”
伏衍聞言嘴角微翹,不屑道:“侍郎大人想要說的恐怕不止這些吧?既然開口了,為何還要遮遮掩掩的呢?”
黃滿昌聞言頓時汗毛倒豎,狡辯道:“微臣不明白殿下此言何意,我要說的就這些。”
伏衍搖搖頭,笑道:“剛剛大人提到政績,將貧瘠之地治理成富庶之地是不是更好的政績?隻是很少有人願意去費那個力氣罷了!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在那貧瘠之地沒有什麽油水可撈,我說的對麽,侍郎大人?”
聞言,滿朝文武皆是麵色一僵。
道理大家自然都明白,可是擺上台麵,就顯得太露骨了些,更會讓這些飽讀聖賢之書的大人難堪。
黃滿昌沒想到,伏衍竟然如此毫無顧忌,將此事直接戳破;頓時麵色慘白,腸子都悔青了。
伏衍見狀,接著道:“世人皆言父母官,若為父母,誰會在意自己的孩子是貧是富,又豈會如此區別對待!”
“兒臣認為,官者,不應淩駕於百姓萬民之上;當視自己為百姓公仆,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如果一心隻想著升官發財,隻考慮自身得失;那這官,不當也罷!”伏衍轉頭看向伏行之沉聲道。
此言一出,滿堂皆寂!
申不易望向伏衍的目光滿是自得與欣慰!
少頃,伏行之朗聲道:“說得好!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好一個百姓公仆!我華夏官吏該當如是!如果天下官吏皆能如衍兒所言,我華夏必然海晏河清,重現盛唐榮耀!”
眾人實在沒想到,伏衍竟能有如此見地;這還是那個整日躲在深宮,不問世事的六皇子麽?不覺間,百官皆是羞愧難當,紛紛低下自認高貴的頭顱。
伏行之平複了一下激動的心緒,接著道:“地方官員任期輪換製度就這麽定了,內閣趕緊擬定出一份詳細的章程來。”
以蕭景玉為首的內閣大臣趕忙躬身領命。
伏行之看向伏衍接著道:“衍兒,父皇特許你臨時進入內閣,隨他們一起完成此事。”
伏衍聞言並未有絲毫得意之色,躬身一禮道:“謝父皇!”
伏陽、伏禹跟百官卻是麵色一變,內閣,華夏真正的權力中樞;連太子都沒有資格進入,伏衍卻受到如此榮寵,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
“衍兒提議增設鑒察院一事,諸位愛卿如果有什麽想法,大可直言;理不辯不明,理清利弊之後,再做定奪不遲。”伏行之朗聲道。
話音一落,蕭景玉趕緊跳出來,說道:“陛下,老臣還是那個意見,監察天下之權太過巨大,稍有不慎,必將釀成大禍!”
左都禦史範饒趕忙接口道:“儒相言之有理!更何況監察百官是我都察院職責所在,再增設鑒察院豈不多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