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盤嶺笑了笑:“你應該沒聽說過,我們北方的鄉下,有些地方挺信這個的……”
這一下提醒了丁長盛,脫口說了句:“太歲?”
“像不像?”
丁長盛連連點頭:“是像,確實有點像。”
丁磧也是一臉恍然。
怎麽好像都知道的樣子,偏自己不知道,易颯隻好去朝宗杭找安慰,好在宗杭從不讓她失望:“什麽太歲?犯太歲嗎?”
丁盤嶺搖了搖頭:“中國古代的傳說裏,太歲就是生活在地底下的,形狀像肉一樣,所以又被稱為‘肉靈芝’。有句話叫‘太歲頭上不可動土’,就是因為古人普遍認為太歲是兇神,挖到這種東西很邪門,會給人帶來災禍。”
說著指了指電腦:“信號一會有一會沒的,但你可以搜一下,說法應該挺多的。”
宗杭趕緊過去,點開網頁搜索,輸入“太歲”兩個字。
易颯也湊過來看。
信號還可以,網頁卡了會就出來了,條目還真不少。
原來一個“太歲”,有這麽多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道教裏的神,太歲星君。古時候,一甲子是六十年,傳說每一年,天上就會派一個神仙出來值班,負責管理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禍福,常說的“犯太歲”,就是指某某人的流年不大好,衝撞了今年的太歲神。
這解釋神話色彩太濃了,而且宗杭感覺,漂移地窟的那位,跟天上的神仙……好像沒什麽關係。
第二種解釋是兇神兇物、邪門陰怖的玩意兒,也就是丁盤嶺口中的“太歲頭上不可動土”——它一般藏在地下,形狀像個肉塊,你別去動它,一旦挖著了,災禍就來了。
還列舉了兩則誌怪故事。
一則出自《酉陽雜俎》,說是有一戶人家,建房子時,偏要在“太歲頭上動土”,結果“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沒過多久,家裏人就死了個七七八八。
另一則來自《廣異記》,主人公姓晁,大概中二少年秉性,從不信鬼神,偏喜歡在衝犯太歲的方位挖土,有一天居然挖到一塊蠕動的白色肉團。
晁姓小哥也是剛猛,非但不怕,還揮起鞭子抽了它幾百下,然後扔到路邊。
當晚,有人聽見一個聲音問那肉團:“你怎麽就這麽被打了,不報複他呢?”
肉團迴答:“他血氣方剛的,我拿他沒什麽辦法。”
然後,那肉團就不見了。
第三種解釋更科學化一些,認為太歲是一種生物,古已有之。
古代典籍裏最早提到太歲的,是《山海經》,稱它為“聚肉”、“視肉”,總之脫不了一個“肉”字,可見它的質地確實跟“肉”挺像的,《本草綱目》裏也提過它,叫它“肉芝”,“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它可以自生自長,“食之無盡,尋複更生如故”。
隻是非常稀罕,據說秦始皇當年派徐福出海找仙藥,列出的藥名中,就有一味是“肉靈芝”。
解放後,國內有過幾次民間發現疑似“太歲”的記錄,多在北方。
現代科學認為,太歲是一種罕見的黏菌複合體,差不多跟地球一樣古老,以至於有人宣稱它是一切動植物和人類的祖先,說是它當年進化的時候,其實前途一片大好,隻要願意,它可以選擇進化成植物、動物,或者菌類,但它自己停止進化了。
當然,眾說紛紜,並沒有權威定論,一是因為這玩意實在太過稀少,樣本奇缺,沒法展開係統研究;二是黏菌體的成分複雜、種類繁多,每次發現的都不太一樣,換句話說,從來沒發現過兩種一模一樣的太歲。
……
再往後翻頁,就沒什麽新說法了,來迴往複,都是那幾句。
丁盤嶺知道他們看得差不多了:“是有點像吧?”
這可不止“有點”那麽簡單,宗杭覺得幾乎可以下定論了:難怪之前易颯拿烏鬼匕首又劈又砍的,那東西沒暴躁,也沒反擊——對它來說,反正隨生隨長,修複能力那麽強,根本不認為被劈砍是一種傷害。
易颯忍不住:“但地窟裏那個有幾層樓高,它能長到那麽大?”
丁長盛接茬:“地理環境不一樣吧,我們北方的傳說裏,都是在土裏挖到的,深度往下幾米,最多不過十幾米,大小嘛,或是‘大如牛’,或是‘大如盆’,但這兒是三江源,我們吊機放繩的時候,接了七根繩,接近一千米了,而且下頭還有水,聽你們的說法,它外殼上又包著息壤,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長到這麽龐大,好像也有可能。”
“那它……”易颯話沒出口,自己先瑟縮了一下,四麵看看,聲音低了下去,像是生怕被什麽聽了去,“那它也像我們一樣,有腦子、有知覺,能思考事情?”
宗杭低聲說了句:“能吧,如果真是它布置了息巢、又誘導著你編了個上一輪文明的故事,它能不會思考嗎?”
易颯嘀咕了句:“這是成了精了。”
丁盤嶺說:“應該是並沒有停止進化,其實進化這種事,跟成精也差不多——從猿到人,從某個角度來看,不也是成精了嗎?原本隻能四肢並用在地上爬、不會講話、吃生的、喝生的,經過了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的‘修煉’,‘曆劫’無數,最後飛升成人了。”
說著走到桌邊,將電腦屏幕移向自己,往前翻看了一下宗杭他們瀏覽過的網頁:“那些民間傳說、誌怪筆記裏,都說太歲邪門,招惹了會有禍端,會不會就是因為那些太歲已經進化得有意識了,知道怎麽去實施報複?”
試想,太歲窩在地底下,那兒是它的“家”,你在太歲頭上動土,等同於掀了它的老窩——你動了任何動物的老巢,都可能招致報複。
而太歲之所以分外可怕,是因為你根本不了解它。
你以為它隻是塊能蠕動的肉,連生物都不是,但其實它非但是,而且什麽都懂,甚至能做很多事,它隻是不動聲色,誘使著所有人認為,它隻是塊無知無覺、最多蠕動兩下的蠢物。
它也不怕人吃它,因為它隨割隨長,而且……
宗杭忽然打了個寒噤:“你們說,人吃了它,到底是它吃了人,還是人吃了它呢?”
這話問得其實挺拗口的,但在場所有人都聽明白了。
人吃了太歲,也可以理解為,太歲進了人的身體。
你憑什麽覺得它是死了、被你消化了,而不是反客為主,嫁接了你、把你轉化了?
神話傳說裏,吃了太歲的人,“長生不老”、“身輕如燕”、“騰挪如猿”、“惡疾立愈”,甚至於“起死迴生”,惹得旁觀者豔羨不已,恨不得自己也能切兩片嚐嚐——但如果這些“幸運兒”,都已經不再是從前的自己了呢?
普通的太歲都能有這功能,更別提漂移地窟裏這個堪稱老妖精的了。
丁長盛喃喃:“是有這個可能,咱們三姓的老祖宗,也許就是因為吃進去幾口……或者其它原因,被轉化了。想想我們水鬼的異稟吧,身體比常人要強健得多,又能在水裏存活——那是因為漂移地窟裏這隻,它就是靠水活的,這是它的特質,我們隻是遺傳了下來……”
丁磧輕聲說了句:“幹爹的意思是,三姓的溯源,還要再往前,三位祖師爺不是源頭,他們上頭,還有太歲?”
易颯忽然覺得滑稽。
她們這一迴,勞師動眾,不遠千裏的,這是幹什麽來了?拚家譜來了?終於發現真正的老祖宗是誰了?
丁盤嶺點頭:“現在看來,就是這麽迴事。三姓確實特殊,可能我們由始至終,都是另一種人。”
易颯笑起來:“所以鬧到現在,發現是大水衝了龍王廟,大家是一家人,要站在統一戰線上了?”
怪不得剛到這兒第一晚,被窩還沒捂暖,漂移地窟就“地開門”了,這是太歲知道他們來了,有意識“邀請”他們下去觀察、再推理,幫他們認祖歸宗呢。
丁盤嶺眉頭鎖起:“等等,咱們現在得往前理。”
他看向易颯:“金湯穴裏的息巢是真的、屍體也是真的,對吧?”
易颯點頭。
丁盤嶺沉吟:“它有一個計劃,先不去管它這計劃是什麽,但它顯然設想好了一係列的意外情況,總有後備方案。”
“如果沒人關注這事、沒人阻止薑駿他們,這計劃就會順理成章實施,但事與願違,閑雜人等進了金湯,還試圖探究事情的真相……”
易颯接口:“它就甩了一個框架很大的故事出來。”
丁盤嶺嗯了一聲:“甩得非常巧妙,不是直接給,而是讓你絞盡腦汁去推理、去猜,不過步子邁太大了……”
步子太大,就容易扯著襠,簡稱扯淡。
上一輪文明、人工智能什麽的,確實把人的視線一下子帶遠了,也讓人在震驚之餘、權衡之下,覺得接受“它們”的到來挺好的。
可惜沒經得住推敲。
不過沒關係,它依然有後招。
漂移地窟。
這次下漂移地窟,一路順暢,完全不費勁,是因為它給開了綠燈:它想讓你看到它的真身、想讓你知道三姓是怎麽來的。
你們以為在對抗未知的敵人,但交戈之際,你們才發現,三姓其實源出於我,根本也不是純粹的人。
那麽問題來了。
丁盤嶺看向易颯:“為什麽這個謎底,它不一開始就揭開?一直要等到前頭的設防都破了,才通過漂移地窟的方式告訴我們?”
是啊,這也是宗杭納悶的。
幹嘛不索性把秘密藉由祖師爺的口告知後人:我們就是特殊的,我們跟“人”不一樣,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我們要合力做件大事。
靜默中,丁長盛嗬嗬笑起來。
他說:“薛平貴征西,征成了西涼人,敵營十八年,誰知道你的心向著哪邊啊?哪天真的當麵鑼對麵鼓,三姓會站哪頭啊?”
這一下提醒了丁長盛,脫口說了句:“太歲?”
“像不像?”
丁長盛連連點頭:“是像,確實有點像。”
丁磧也是一臉恍然。
怎麽好像都知道的樣子,偏自己不知道,易颯隻好去朝宗杭找安慰,好在宗杭從不讓她失望:“什麽太歲?犯太歲嗎?”
丁盤嶺搖了搖頭:“中國古代的傳說裏,太歲就是生活在地底下的,形狀像肉一樣,所以又被稱為‘肉靈芝’。有句話叫‘太歲頭上不可動土’,就是因為古人普遍認為太歲是兇神,挖到這種東西很邪門,會給人帶來災禍。”
說著指了指電腦:“信號一會有一會沒的,但你可以搜一下,說法應該挺多的。”
宗杭趕緊過去,點開網頁搜索,輸入“太歲”兩個字。
易颯也湊過來看。
信號還可以,網頁卡了會就出來了,條目還真不少。
原來一個“太歲”,有這麽多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道教裏的神,太歲星君。古時候,一甲子是六十年,傳說每一年,天上就會派一個神仙出來值班,負責管理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禍福,常說的“犯太歲”,就是指某某人的流年不大好,衝撞了今年的太歲神。
這解釋神話色彩太濃了,而且宗杭感覺,漂移地窟的那位,跟天上的神仙……好像沒什麽關係。
第二種解釋是兇神兇物、邪門陰怖的玩意兒,也就是丁盤嶺口中的“太歲頭上不可動土”——它一般藏在地下,形狀像個肉塊,你別去動它,一旦挖著了,災禍就來了。
還列舉了兩則誌怪故事。
一則出自《酉陽雜俎》,說是有一戶人家,建房子時,偏要在“太歲頭上動土”,結果“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沒過多久,家裏人就死了個七七八八。
另一則來自《廣異記》,主人公姓晁,大概中二少年秉性,從不信鬼神,偏喜歡在衝犯太歲的方位挖土,有一天居然挖到一塊蠕動的白色肉團。
晁姓小哥也是剛猛,非但不怕,還揮起鞭子抽了它幾百下,然後扔到路邊。
當晚,有人聽見一個聲音問那肉團:“你怎麽就這麽被打了,不報複他呢?”
肉團迴答:“他血氣方剛的,我拿他沒什麽辦法。”
然後,那肉團就不見了。
第三種解釋更科學化一些,認為太歲是一種生物,古已有之。
古代典籍裏最早提到太歲的,是《山海經》,稱它為“聚肉”、“視肉”,總之脫不了一個“肉”字,可見它的質地確實跟“肉”挺像的,《本草綱目》裏也提過它,叫它“肉芝”,“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它可以自生自長,“食之無盡,尋複更生如故”。
隻是非常稀罕,據說秦始皇當年派徐福出海找仙藥,列出的藥名中,就有一味是“肉靈芝”。
解放後,國內有過幾次民間發現疑似“太歲”的記錄,多在北方。
現代科學認為,太歲是一種罕見的黏菌複合體,差不多跟地球一樣古老,以至於有人宣稱它是一切動植物和人類的祖先,說是它當年進化的時候,其實前途一片大好,隻要願意,它可以選擇進化成植物、動物,或者菌類,但它自己停止進化了。
當然,眾說紛紜,並沒有權威定論,一是因為這玩意實在太過稀少,樣本奇缺,沒法展開係統研究;二是黏菌體的成分複雜、種類繁多,每次發現的都不太一樣,換句話說,從來沒發現過兩種一模一樣的太歲。
……
再往後翻頁,就沒什麽新說法了,來迴往複,都是那幾句。
丁盤嶺知道他們看得差不多了:“是有點像吧?”
這可不止“有點”那麽簡單,宗杭覺得幾乎可以下定論了:難怪之前易颯拿烏鬼匕首又劈又砍的,那東西沒暴躁,也沒反擊——對它來說,反正隨生隨長,修複能力那麽強,根本不認為被劈砍是一種傷害。
易颯忍不住:“但地窟裏那個有幾層樓高,它能長到那麽大?”
丁長盛接茬:“地理環境不一樣吧,我們北方的傳說裏,都是在土裏挖到的,深度往下幾米,最多不過十幾米,大小嘛,或是‘大如牛’,或是‘大如盆’,但這兒是三江源,我們吊機放繩的時候,接了七根繩,接近一千米了,而且下頭還有水,聽你們的說法,它外殼上又包著息壤,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長到這麽龐大,好像也有可能。”
“那它……”易颯話沒出口,自己先瑟縮了一下,四麵看看,聲音低了下去,像是生怕被什麽聽了去,“那它也像我們一樣,有腦子、有知覺,能思考事情?”
宗杭低聲說了句:“能吧,如果真是它布置了息巢、又誘導著你編了個上一輪文明的故事,它能不會思考嗎?”
易颯嘀咕了句:“這是成了精了。”
丁盤嶺說:“應該是並沒有停止進化,其實進化這種事,跟成精也差不多——從猿到人,從某個角度來看,不也是成精了嗎?原本隻能四肢並用在地上爬、不會講話、吃生的、喝生的,經過了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的‘修煉’,‘曆劫’無數,最後飛升成人了。”
說著走到桌邊,將電腦屏幕移向自己,往前翻看了一下宗杭他們瀏覽過的網頁:“那些民間傳說、誌怪筆記裏,都說太歲邪門,招惹了會有禍端,會不會就是因為那些太歲已經進化得有意識了,知道怎麽去實施報複?”
試想,太歲窩在地底下,那兒是它的“家”,你在太歲頭上動土,等同於掀了它的老窩——你動了任何動物的老巢,都可能招致報複。
而太歲之所以分外可怕,是因為你根本不了解它。
你以為它隻是塊能蠕動的肉,連生物都不是,但其實它非但是,而且什麽都懂,甚至能做很多事,它隻是不動聲色,誘使著所有人認為,它隻是塊無知無覺、最多蠕動兩下的蠢物。
它也不怕人吃它,因為它隨割隨長,而且……
宗杭忽然打了個寒噤:“你們說,人吃了它,到底是它吃了人,還是人吃了它呢?”
這話問得其實挺拗口的,但在場所有人都聽明白了。
人吃了太歲,也可以理解為,太歲進了人的身體。
你憑什麽覺得它是死了、被你消化了,而不是反客為主,嫁接了你、把你轉化了?
神話傳說裏,吃了太歲的人,“長生不老”、“身輕如燕”、“騰挪如猿”、“惡疾立愈”,甚至於“起死迴生”,惹得旁觀者豔羨不已,恨不得自己也能切兩片嚐嚐——但如果這些“幸運兒”,都已經不再是從前的自己了呢?
普通的太歲都能有這功能,更別提漂移地窟裏這個堪稱老妖精的了。
丁長盛喃喃:“是有這個可能,咱們三姓的老祖宗,也許就是因為吃進去幾口……或者其它原因,被轉化了。想想我們水鬼的異稟吧,身體比常人要強健得多,又能在水裏存活——那是因為漂移地窟裏這隻,它就是靠水活的,這是它的特質,我們隻是遺傳了下來……”
丁磧輕聲說了句:“幹爹的意思是,三姓的溯源,還要再往前,三位祖師爺不是源頭,他們上頭,還有太歲?”
易颯忽然覺得滑稽。
她們這一迴,勞師動眾,不遠千裏的,這是幹什麽來了?拚家譜來了?終於發現真正的老祖宗是誰了?
丁盤嶺點頭:“現在看來,就是這麽迴事。三姓確實特殊,可能我們由始至終,都是另一種人。”
易颯笑起來:“所以鬧到現在,發現是大水衝了龍王廟,大家是一家人,要站在統一戰線上了?”
怪不得剛到這兒第一晚,被窩還沒捂暖,漂移地窟就“地開門”了,這是太歲知道他們來了,有意識“邀請”他們下去觀察、再推理,幫他們認祖歸宗呢。
丁盤嶺眉頭鎖起:“等等,咱們現在得往前理。”
他看向易颯:“金湯穴裏的息巢是真的、屍體也是真的,對吧?”
易颯點頭。
丁盤嶺沉吟:“它有一個計劃,先不去管它這計劃是什麽,但它顯然設想好了一係列的意外情況,總有後備方案。”
“如果沒人關注這事、沒人阻止薑駿他們,這計劃就會順理成章實施,但事與願違,閑雜人等進了金湯,還試圖探究事情的真相……”
易颯接口:“它就甩了一個框架很大的故事出來。”
丁盤嶺嗯了一聲:“甩得非常巧妙,不是直接給,而是讓你絞盡腦汁去推理、去猜,不過步子邁太大了……”
步子太大,就容易扯著襠,簡稱扯淡。
上一輪文明、人工智能什麽的,確實把人的視線一下子帶遠了,也讓人在震驚之餘、權衡之下,覺得接受“它們”的到來挺好的。
可惜沒經得住推敲。
不過沒關係,它依然有後招。
漂移地窟。
這次下漂移地窟,一路順暢,完全不費勁,是因為它給開了綠燈:它想讓你看到它的真身、想讓你知道三姓是怎麽來的。
你們以為在對抗未知的敵人,但交戈之際,你們才發現,三姓其實源出於我,根本也不是純粹的人。
那麽問題來了。
丁盤嶺看向易颯:“為什麽這個謎底,它不一開始就揭開?一直要等到前頭的設防都破了,才通過漂移地窟的方式告訴我們?”
是啊,這也是宗杭納悶的。
幹嘛不索性把秘密藉由祖師爺的口告知後人:我們就是特殊的,我們跟“人”不一樣,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我們要合力做件大事。
靜默中,丁長盛嗬嗬笑起來。
他說:“薛平貴征西,征成了西涼人,敵營十八年,誰知道你的心向著哪邊啊?哪天真的當麵鑼對麵鼓,三姓會站哪頭啊?”